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5868-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

第13部分

5868-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第13部分

小说: 5868-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时候,公司老板或业务员要出差,便会安排员工去买车票,这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却可以反映出不同的人对工作的不同态度及其工作的能力,也可以大概测定一下今后工作的前途。有这样两位秘书,一位将车票买来,就那么一大把地交上去,杂乱无章,易丢失,不易查清时刻;另一位却将车票装进一个大信封,并且,在信封上写明列车车次、号位及起程、到达时刻。后一位秘书是个细心人,虽然她只做了几个细节处,只在信封上写上几个字,却使人省事不少。按照命令去买车票,这只是“一个平常人”的工作,但是一个会工作的人,一定会想到该怎么做,要怎么做,才会令人更满意,更方便,这也就是用心,注意细节的问题了。    
    工作细心不容忽视。注意细节所做出来的工作一定能抓住人心,虽然在当时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久而久之,这种工作态度形成习惯后,一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这种细心的工作态度,是由于对一件工作重视的态度而产生的,对再细小的事也不掉以轻心,专注的去做才会产生。会成为大人物的人,即使要他去收发室做整理信件的工作,他的做法也会跟别人有所不同。这种注重细微环节的态度,就是使自己发展的营养剂。    
    工作上的这种细心,所需的另一点就是亲切感,一点人情味,与人方便,一种替别人着想的心情。“若是我的话,就想这么做”,这就是亲切感。    
    一部名为《细节》的小说,其题记为;“大事留给上帝去抓吧,我们只能注意细节。”作者还借小说主人公的话做了注脚:“这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壮举都不如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细节里来得有意义。”    
    细节,它不仅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而且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感。也许是生活的真实造就了艺术的真实,我们读小说时,总被作家笔下的细节,如人物的心碍、动作、语言所感动。


识人之妙存乎一心——品谋贵人:从言到识识人之妙存乎一心——品谋贵人:从言到识

    所谓品人之言,就是通过一个人的语言,来考查人的心志。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所以语言是鉴识别人的重要依据。人的思想及情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试看那些善于言谈的人,把生活弄得随时随地都很快乐。他们在业余的时间里,可以和他们的朋友或他们的家庭快快活活地过一个晚上,使大家得到更多的乐趣。这些人在一起需要说几句话的场合,往往能说得十分得体,恰到好处。因此,善于运用口才的人,在生活、工作中都有很大的成功。


识人之妙存乎一心——品谋贵人:从言到识侃侃而谈,路在何方

    什么是世界上引力最大的东西呢?是语言。有一则谜语这样讲道:“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不用多用脑子,一猜就知道是人的语言。谁拥有了美妙的语言,谁就会成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    
    试想想,人们深邃的思想,哪一样离得开语言来表达呢?所以说它能“粘”住一切。人有一张嘴,作用无非是两个,一是吃饭,二是说话。也许说话对人类来说是太普遍、太平常了,人们对这个抓不住、摸不清、又稍纵即逝的“怪物”的由来作种种美好的想像。有一个传说,在人类还处于野蛮时代的时候,大家都是哑巴,传情达意只靠手势和眼神。有一年大旱,忽然下起了大雨,久渴的人们纷纷张大嘴巴来喝。奇怪的是,这雨水一落到哑巴的嘴里,即能发出声音,继而又能说出话。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古今中外都涌现出一大批能言善辩、能说会道的雄辩家。像古罗马,演说曾风靡一时,群众把倾听演说作为生活的享受之一。那时演说家比文学家占有更光辉的地位,雄辩术甚至成为一切高尚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和装饰品。那时,人们不愿意听音乐,而愿意把时间花在听讲演、听争辩上。每天这个庄严的时刻,城市万人空巷,铺子关门,主教也由卫兵簇拥着去听。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甚至专门养一批“说客”,周游天下,为宣传自己的主张服务。战国时,苏秦与张仪,一纵一横,其辩才声震之下,所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至于司马错论伐蜀,虞卿斥楼援等。这些说客,词锋锐利,议论悉辟,推论事理,切中时弊,他们都不愧是口才艺术家。纵观我国历史,从古代的孟轲、晏子、墨子……直到近代许多杰出的人物,如严复、孙中山、李大钊、肖楚女等,都有着极其高超的说话艺术。外国的有希腊的西塞罗、雅典的德摩斯梯尼、美国的华盛顿、林肯直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季米特洛夫,都堪称口才艺术家。这些人中豪杰,自然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    
    说话能力是21世纪高效能必备的能力,不但要做到会说话、擅说话,还一定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切忌狂妄自大、言语伤人。


识人之妙存乎一心——品谋贵人:从言到识言辞选择见城府

    善于言谈者似乎是城府型的人,因为他不会擅自下结论,同时也不会强迫对方同意。    
    相对说来,城府型的人说起话来总是静悄悄的,说话的节奏缓慢,平铺直叙,极少抑扬顿挫的变化,在交谈时始终保持沉着的态度。至于谈及自己本身的事情……不是结结巴巴,就是模棱两可。    
    城府型的人不会轻易地同意别人的说法,也不容易被说服,他更不会盲目地附和对方,而是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只是不会明显地说出来罢了。    
    正因为如此,一般人不容易看到他的内心,说他狡猾也不为过。    
    寒暄、问候,以及礼仪等方面的待人态度、举止等,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那种微妙的不同处,在初次见面时就会叫人感受到“人格”的差异。其实除了这点以外,又可以借此判断对方的性格。    
    某些城府型人首次会见尊长时,会感到非常紧张,如果是有介绍者同席的场合,情形将更糟糕。尤其是怕见陌生人的城府型人,初次见面时尴尬万分,使气氛更加紧张;跟尊长寒暄时,要么言词生硬,给人一种唐突的感觉,要么说起话来支支吾吾令人不知所云。而且在自我介绍以后,久久不能把自己的意图说出来。就算对方叫他坐下,两个人相对时,他也不会主动地打开话匣子,坐在那儿忸怩不安,一旦开始进入正题时,开头语会拖得出奇的冗长,又喜欢仔细考虑以后,方才说出口,以致在进入“正题”以前,耗费了很长的时间。    
    单纯型的人跟初识的人交谈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因为属于单纯型,就算是初次见面,他也不怕生,甚至能够以亲密而开放的态度接待对方。    
    即使在打招呼时,他也会两眼脉脉含情,以明快的态度表示亲热。在礼节方面,他也懂得殷勤而诚心地待人,以给人温暖而明朗的感觉。    
    如果有介绍者在场,他就会尤如见到老朋友似的应对,配合着对方讲话的节奏,点头称“是……是……”如果被介绍给比他地位更高的人物时,开始时他会显得很谦卑的样子,以致声调偶尔上扬,偶尔也会变得细小。    
    对于伟大的人物,他会很坦诚地表现出尊敬之意,当对方温柔地对他说话,或者赞扬他时,他就会表现出喜不自胜的样子而把头颈低垂。自己被他人理解时,他就会喜形于色,内心充满了感谢之情,当他感到安心而精神松弛时,就会变成劲头十足的模样。他的态度马上会表现出一点儿的得意忘形,说话的方式有些大言不惭。因为单纯的人一旦碰到他人说了几句话以后,就会更为“活份”起来,自然谈起话来就会夸大些。一旦聊到自我陶醉的境界时,就会对自己所说的话得意起来。因为懂得抓住跟对方同时笑的时机,气氛就会和谐起来,对方自然也会感到愉快。    
    他们不像城府型的人那样,跟对方保持一段距离交谈,而是始终认为别人跟他们并没有隔阂,正因为如此,喜欢靠近对方交谈。在他们的眼里没有所谓难缠的人,就算对方不发一语,他们也能够叫对方开口说话。    
    就是由于拥有这种特性,他们喜欢跟人们在一块儿。当他们独处时会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愿意到人多的地方露脸。喜欢联合几个伙伴,在一块儿相聚玩乐。    
    因为有这种特点,人们往往会讥笑他们浅薄、轻率。但是,他们却认为人际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同时他们也能够使人际关系良性地发展,从而时时保持着愉快的气氛。    
    他们对别人宽大,容易跟别人产生亲切感,也善于理解他人。    
    他们是天生的社交人才,懂得八面玲珑地扩大交友的范围,但是不指望别人回报,一心一意为别人操心,谋福利。因此,他们拥有广泛的朋友关系,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他们并不认为人际关系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时时想在新的人际关系中,使他的存在具有意义。接待别人的举止、态度,都富于柔和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非常理解人心的微妙变化以及脆弱。


识人之妙存乎一心——品谋贵人:从言到识话内话外见心机

    由于语言是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对方的工具,所以通过语言,我们就可以了解对方的心意。因此识人应从研究语言入手。    
    当人们希望将某种愿望传达给对方时,最好的表现方式就是语言。但为了巧妙地达到目的,人们往往不会让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而会以修饰过的语言来传达。    
    当我们偶然遇到一位不太熟悉的朋友时,一定会客套地说“啊!好久不见,下次有空请到我家来玩。”这种说话方式当然是一种外交口气,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了解这一点后,我们都能认清此乃客套话而不致真的前往拜访,但如果有人不了解此点,误以为真而登门拜访时,一定会令人不悦。不懂他人真意的人,便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我们可以根据对方的语言,了解对方的心意,从而更准确的识破对方的心。    
    某公司的一位职员刘某,任职不到半年就想辞职,于是便向经理正式提出辞呈。经理接到辞呈之后,就在下班时约他到车站附近的小吃店去喝酒,经理说:“刘君!我们来喝一杯,这里不是公司,我们暂且抛开经理和职员的身份,彼此随便谈谈吧!你说要辞职,是不是已经找到了更好的出路呢?”    
    刘君说:“不!我只是最近觉得对于现在的职务没有信心罢了,所以……”    
    经理打断他的话,接下去说:“只是这样吗?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事情呢!你要知道,一般人进入公司半年之后,大多会对工作失去信心,假如你在这个时候投降,那么将来不论你做什么事,都会一样没有信心,你现在应该想办法克服这种困难才对。如果你能在这个时候克服你所面临的困难,你的信心自然就会恢复,为了你的将来,你应该好好考虑考虑,像你这种情形,我也曾经历过……”    
    经理滔滔不绝地说出一大段道理,而刘君却一直看着酒杯,一语不发,默默无言。    
    像上述这种谈话,到处都可看到,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因为经理没有捉摸透刘某真正的心意,所以也就没有办法使他留下来。    
    一般来说,对话是识破对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像经理这个例子,他的毛病就出在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一心想留住对方,却忘了去了解对方辞职的真正因素,所以尽管他说得天花乱坠,结果还是不能使刘某留下来。    
    从前,日本一位有名的武将——武田信玄。他曾经向4位少年叙述有关战争的事,然后从他们听话的反应来判断他们的志趣和能力。    
    作为实验对象的4位少年,在听他叙述战争的故事时,表情完全不相同。    
    第一位一直张着口,呆呆地望着武田信玄。    
    第二位始终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听着。    
    第三位却面带微笑,听得津津有味,似乎已领会出其中的含意。    
    第四位则听完之后马上离开。    
    后来,这四位中,第一位虽然参加过好几次战役,却没有什么战绩,而且对事情的判断力很差,也没有比较知心的朋友。第二位成为有名的武将。第三位后来也相当有成就,不过,由于他的权术超人,遭到不少人的嫉妒和中伤。第四位却变成只会嫉妒别人的胆小鬼。    
    这些比喻虽然不能说很正确,但是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谈话中透视对方”的方法。    
    我们不能因为对方很顺从地在听我们说话,就认为他是“孺子可教也”。我们应该在谈话中,注意对方究竟是关心哪一段话,然后才有办法透视他。    
    我们若想知道对方到底有没有真的在听我们说话,最好是拿出我们说过的话来问问他,如果对方想马马虎虎地应付,一定会牛头不对马嘴。


识人之妙存乎一心——品谋贵人:从言到识说话快慢看个性

    我们如果细心观察,不但可以从对方表示赞同的态度中了解到他的心意,并且也可看出他的个性来。    
    当我们话还没说完时,对方就很快地表示赞同,这种人性情一定很急躁;否则就是那种盲目附和,毫无主见的人。    
    完全不表示意见的人,可能是心不在焉,或者对我们所谈的没有兴趣,这时我们就要考虑换个话题。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在谈话中,对于对方的动作也必须加以留意,因为除了眼睛以外,手也能表达意思;甚至有时候,手比嘴巴更能表达心意。    
    如果对方把双手交叉在胸前,可能是一种下意识的反抗动作,他的心理跟你保持了一段距离。    
    如果对方很焦急,却又来不及说出来,我们可以从他双手的动作上看出来。因为发怒或兴奋,通常都是紧握拳头,但是,两手互相合拢,指头相互穿插作前后移动,或是频频在玩弄东西,或以手指头击打膝盖……,这些动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