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

第102部分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102部分

小说: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传递感情
  西班牙的妇女善于使用扇子表达感情,如果一位妇女用扇子,将脸的下半部遮起来,眼睛望着你,那意思就是在问你:你喜欢我吗?
  一位小姐看到着条消息,第二天就来到一位男士的家打开扇子,遮住脸的下半部,深情的望着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谁知,尴尬的男士立即不好意思的站起来,喃喃的说:"真对不起,我的口臭真该死!

6。食堂的队伍
  有一天中午,去食堂买饭。
  下楼的时候,刚好碰到室友已经买好饭正上楼。于是,顺口问了一句:“队排得长吗?”
  室友回答:“不长,但是,很粗。”

7。刚去过
  爸爸问三岁的小光:“爸爸个妈妈你最爱哪个?”
  “两个我都最爱!”
  爸爸心想好小子,谁都不敢得罪,且让我换个方式问一问。
  “现在爸爸去迪士尼乐园,妈妈在巴黎shopping,你要去哪里?”
  “我要去巴黎!”
  “为什么?”
  “因为那里比较漂亮啊。”
  “那现在爸爸去巴黎,妈妈去迪士尼乐园呢?”
  “当然要去迪士尼乐园咯!”
  “为什么?”
  “因为刚才已经去过巴黎了呀!”

8。买包
  昨天和妈妈去逛街,看到一个背包,就是我一直很想要的背包样子。我激动地一边对妈妈说“看,就是它,终于被我找到了”,一边拎起来看。我拎的时候觉得有点不对劲,很重,但没多想,就把它左背右背地照着镜子比划,然后兴高采烈地问一脸吃惊状的售货员:“多少钱呀?”这时,旁边一个帅哥很有礼貌地对我说:“喜欢这个包吗?”我激动得连连点头。他说:“是我的包。”

9。买报纸
  一个星期六的深夜,一个醉得非常厉害的绅士到一家旅馆里开了个房间。他醒来的时候非常不舒服,就叫来一个侍者,让他去拿一瓶威士忌和一份星期天报纸。侍者去了很长时间。
  当侍者返回的时候,醉汉说:“一定是星期天在这个小城里买酒很难吧。”
  “买酒倒不难,”侍者回答,“不过要在星期二找到一份星期天的报纸就相当难了。”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7期P34


裸骑的戈黛娃夫人
杰罗姆·克劳斯 翠竹  编译

       在考文垂市中心文化广场.矗立着一尊女性青铜雕像。她年轻美丽,全身裸露,两只美丽的大眼睛流露着淡淡的哀愁,默默地骑在马上,望着这个古老的城市和善良的市民。她是考文垂人民心中最神圣的女性——戈黛娃夫人。

       考文垂地处英格兰内陆中心,始建于1043年,传说中的戈黛娃夫人曾在那里修建有圣主教会修道院。戈黛娃夫人的丈夫名叫列佛瑞克,是一位贵族,也是当时考文垂的领主。列佛瑞克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征税。他对自己能想到的一切东西都征税,在他的横征暴敛下,人民生活贫困不堪。

       贫困的农民推一个代表团来求见戈黛娃夫人,希望她能帮他们向她丈夫求情。

       戈黛娃夫人十分热爱艺术与文化,随丈夫来到考文垂后,她也积极发展当地教育,希望更多的人们能够喜爱艺术、欣赏艺术。可是她发现由于生活窘迫,人们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谋生上,根本无暇顾及文化和艺术。戈黛娃夫人明白,要想让当时还只是个村庄的考文垂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发展文化,也就意味着必须减税以减轻人们生活负担。

      初听到妻子的要求,列佛瑞克觉得她肯定是疯了,减税让农民有时间去学习文化,这简直荒谬!但戈黛娃夫人并没有放弃,而是锲而不舍地和丈夫理论,列佛瑞克终于不胜其烦,于是想出了一个打消妻子这种念头的主意。他对妻子说,无论在古希腊还是罗马,人体都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美丽的事物。裸体不仅不被视为淫秽,反而是最具有美学价值的物质形式。对于从没有过这种美学概念的考文垂市民来说,让他们欣赏人体将会是一堂意义非凡的艺术修养培训课。如果妻子戈黛娃真的信仰和崇尚她极力提倡的文明,她就应该身体力行地来为人们上这样一课。列佛瑞克提出,如果戈黛娃愿意白天赤着身体在考文垂最拥挤的市场上骑行,以向人们展示上帝最杰出的作品,他就取消考文垂的所有税收。

      让列佛瑞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戈黛娃竟然同意了:既然是自己丈夫的主意,是在他的“准许”下这么做的,又有何不可呢?

       列佛瑞克始终不相信妻子会真的做到,因此并没有下任何命令。是在考文垂的市民中间,戈黛娃夫人将要赤裸骑行的消息还是传开了,由于好奇和不相信,所以到了那一天市场上照例熙熙攘攘、一切如常。中午时,戈黛娃夫人果然出现了,赤身骑行,后面还有两个衣着整齐的侍女陪同着。在所有人的惊奇中,戈黛娃夫人非常优雅地骑在马上,表情自信,宁静,毫不羞涩。人们发现她不仅仅是赤着身体,而且姿势毫不掩饰,非常自然。人们不仅没有产生任何淫秽的念头,反而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感受过的美感。这个赤身的女人在他们心中激起的崇高和他们在教堂里见到同样赤身的亚当和夏娃时感受到的敬畏是一样的。列佛瑞克当初讽刺的话语变成了现实:人们的确看到了自然界最美丽的事物。

       于是一切在平静和尊严中结束。关于戈黛娃夫人的故事就这样一代代流传下来。后来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曾专门派人对这个传说进行考证,发现1057年后考文垂当地果真没有税收,这与当时英国其他地方都是不一样的,传说的真实性被大大加强。)

       在戈黛娃夫人的故事流传了7个世纪以后,在基督教的影响下,故事中多了一个“偷窥汤姆”的角色,说是当时人们都闭门不出,不打扰戈黛娃夫人的骑行时,只有一个名叫汤姆的人偷看了她,而汤姆的眼睛随即瞎了。这样对故事的改编反映了基督教徒们对戈黛娃夫人的行为完全不理解,认为人体是丑恶的,偷窥等行为都会受到惩罚或直接下地狱。

       撇开文化间的差异不谈,戈黛娃夫人给人们留下的启示也是无穷的。她能如此执著地坚持自己的信仰,自然不会有人因为看见她的骑行而下地狱,但毫无疑问的是,她给这个11世纪的英国小镇带去了文化启蒙。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7期P40

罗布泊的法则
高建群

  在西安水是两块钱一吨,在大连水是八块钱一吨,那么在罗布泊水是多少钱一吨呢?回答说,水在这里是无价的。当我们往罗布泊深处走的时候,车穿行在沙漠中,老地质队员对我说;对一个有沙漠生存经验的人来说,他永远会跟在拉水车后面行进,这样心里才踏实。当我们在罗布泊湖心一座雅丹下居住下来的时候,帐篷则围着从汽车上卸下来的那个拉水罐而筑。但13天以后,拉水罐里还是没有水了,于是雅丹下面一片惊慌,好像世界末日来临一样。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是赶快逃离。

  罗布泊的经历深刻地影响了我,当我回到城市以后,洗脸洗澡时,我都尽量节约用水,水在我的思想中不是两块钱一吨也不是八块钱一吨这个概念了。

  罗布泊之行给我提供了一个视角,叫我重新估价一切。从而,我发现人类所煞费苦心建立起来的秩序大厦,有许多伪善的成分在内。包括钱的使用,包括汽车靠右行,包括吃饭时用筷子或刀叉,包括季节应时更换的服饰掩盖我们丑陋的身体,包括人际关系里那种种清规戒律,包括人际关系里那种种约定俗成,包括聪明人之间那种种游戏规则。这些在惯常思维下都是对的,但是换成罗布泊法则,它们则什么都不是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7期P39

拒绝稀释的爱
徐彩云

  报上有一则新闻让我心有所动,本地血库告急,呼吁市民积极献血。我对老公说出自己想去献血的想法,他无言,看得出,在他沉默的外表下有一定的思想斗争,他有爱心,但更疼我。

    当他给我披上外套送我出门时,只轻轻说了一句:“抽血前多喝点水,那样血会损失得少些。”我懂他的意思。如果换成他自己,他不会这么做的,可由于低烧,他不能陪我一起去。

  在等待验血结果出来的那阵时间里,我买了一瓶矿泉水,一旦接到合格的通知,我会把六百毫升水一股脑灌下去,我知道,这样的做法很矛盾,我既想奉献一点爱心,又害怕献血后的自己脸色苍白憔悴,惹老公心疼。就在我准备拧开瓶盖的工夫,旁边一位女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已经是第二次从咨询台失望而归,连连低叹。我问她:“怎么?验血没通过?”她摇摇头说:“通过了,但我想多献一百毫升,哪怕五十毫升也行,可是他们古板得很,只准我献规定的量。”她的话让我暗自吃惊,像她这样的纤弱女子,我甚至怀疑规定的量也会让她吃不消。

  “我哥哥就是因为别人献血才捡回的生命,他遇上车祸,而他的血型又很特殊,如果不是电台的朋友帮忙广播,我真不敢想象后果。”她
的眸子中依然留有那天的余悸,停了一会,她继续说:“我怎么能想到,居然有七个人主动来献血,我哭着,想把他们来时的出租车费给他们,可大家都拒绝了,只说了一句,救人要紧。”
    “你是想报恩?”我轻轻问。她想了想说:“不完全是,其实也是为我自己,在我以后接受献血的时候良心能安然些,谁能保证自己今后
不出事,谁知道呢?”说完,她冲我笑笑,我捏着矿泉水瓶子的手已沁出汗水,我知道,她是对的。

  我们是挽着手走出义务献血中心的,我把那瓶未喝过一口的矿泉水当作礼物送给了她,她已大汗淋漓,而我,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我的敬意。
  老公出门迎我时,我开口的第一句就是:“我没喝水,但我想告诉你一个故事。”他望着我说:“你是对的,你不会怪我自私吧?”怎么会呢?我被他牵着手入屋,我想我们都知道了一个道理:爱,是拒绝稀释的。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7期P17

驾驶考试题怎么出
——中美“考试文化”一瞥

刘洪

  《华盛顿邮报》不久前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开头列了几个题目,其中一个是这样的:如果遇到腹部外伤,比如小肠流到外面,应该如何处理:A:把它放回腹腔;B:不用处理;C:不要放回去,用杯子或碗盖住,然后用布带扎起来。

  这是医学院的临床测验,还是战地的急救考试?都不是,这是中国的驾照理论测验。

  文章作者伊丽莎白·威廉姆逊说,这些题目让在华的美国外交官吃尽了苦头。按照中国驾照理论考试规定,100道题目中,错10道以上就不通过,美国外交官们只有少数人能一次通过。

  其实,美国人对中国驾照考试的揶揄,——一方面不乏自以为是的俯视心态。不过,看看美国的驾照考试,或许也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美国的驾照理论题目大多是日常最常见的问题,比如,哪些地方不能停车,遇到警车有哪些注意事项。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刁钻”的问题,例如,住宅区最高限速多少,州际公路最高限速多少,雨雪天的最高速要降多少。这常用,但比较混杂,需要熟记。

  总体来说,美国人讲究实际,只要求记住最常见的问题。相反,中国驾照考试既重常识,也重生僻或细节问题。其实,也不独驾照考试,中美其他考试又何尝不是如此。

  另外,文首的试题答案为C,不知你猜出了没有。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7期P24

集中营里的日记本
'美'菲丽曼

        这是一本二战时从亚代克集中营带出来的日记本。我花了整整40年时间为它找到阿德里安先生。他已经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古稀老人,用干枯的手接过泛黄的日记本,泪流满面。这次会面让我不得不再次回想起在亚代克集中营度过的两年非人生活。

        我要说的是日记本的主人莫妮卡。莫妮卡比我要早到集中营,看上去她和日本兵打得火热。我们每天必须去种植园干活,她只需要待在集中营里给人看病。或者帮日本人缝衣服,读报纸。

   莫妮卡貌似神通广大,能通过日本人买到药品、酒,甚至面包和香烟。可在我们眼中她就是条地地道道的狗。因为她可以弄到药品,我们谁也不敢得罪她;只是她的药价贵得离谱,几片退烧药需要一块瑞士手表交换,她则拿我们的钱或东西去讨好日本兵或者换昂贵的伏特加,每天晚上她都要喝上一杯。我们指责她,她总是不屑一顾:〃生存就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的。〃我们不知道她所谓的希望是什么,事实上,我们依然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在我进如集中营后半年的冬天,巴布斯太太的女儿米歇尔因淋雨高烧不退,求莫妮卡帮她买退烧药。莫妮卡想了想说可以,不过要用巴布斯太太脖子上穿着戒指的项链交换。〃简直就是抢劫!〃巴布斯太太指着莫妮卡大骂:〃我们都是美国人,可你拿我们的钱给那些日本猪,你比魔鬼还可怕。〃莫妮卡没有任何反应,坐在床边,一口口地掇着酒,冷冷地说 〃世界上一切人对我而言,除了加以利用外,实在没有别的好处。〃

       巴布斯太太只好求当地人帮忙从黑市弄药,价钱便宜很多,不过风险很大。如果被日本兵发现,就可能没命。他们约在种植园旁边的原始森林里交易。交易很顺利,在回来的路上她被巡逻的日本兵抓了个正着。第二天一早,我们看见她已经被拉到太阳底下跪着,周围插满了被削得尖尖的竹片,稍微一动,竹片就可能把她扎死。所有人都认为是莫妮卡告的密,米歇尔发疯一样找莫妮卡:〃你为什么要出卖我妈妈,那枚戒指是我爸爸上战场前留给她唯一物品!〃莫妮卡没做任何反驳,冷漠地推开米歇尔。她的态度更让我们认定就是她告的密。晚上她领回了本要被处死的巴布斯太太。她居然静静地把戒指脱下来给了莫妮卡。

        雨季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