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 >

第11部分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第11部分

小说: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固肠饮治疗,温肾补血;再加赤石脂禹余粮汤和四神丸,健脾壮肾,治泻养发。     御医用补脾固肾饮、延龄益寿丹、长春益寿丹等秘方,调理西太后的肾脏功能,进而养发护发,恢复太后头发昔日的光泽。       

    

        延龄益寿丹主要包括茯神、远志、当归、党参、杭白芍、野白术等药,是宫中女性保健养生秘方。  长春益寿丹主要包括天冬、山药、牛膝、杜仲、人参、木香、五味子、覆盆子等药,以蜜蜂蜂蜜调成桐子大小的药丸,初服五十丸,一个月后服六十丸,一百天后服八十丸,能补肾气,滋养头发。     

    

    据清宫档案记载,西太后46岁这年,江苏巡抚关炳元,推荐了一位精通女科和内外诸科、医学造诣很深的大夫马文植给西太后。他先为太后号脉,确诊五脏皆虚,皆因积劳积郁所致。 他开出:长春益寿丹。    

    

  长春益寿丹是光绪六年二月初五日进呈太后服用的,因为太后此时居住在长春宫,故名长春丹。   据说,这些西太后服用的秘方是御医们从神仙训老丸、杨氏还少丹、五子衍宗丸诸方中结合太后身体状况,加减药量药材,结合成32味中药,精制而成。


第七部分:美容美饰宫廷发饰(2)

  据《寿亲养老新书》记载:       当年,有一位宣徽使,在钟南山路边,遇见一位村姑模样的妇人,看上去只有十六岁左右,却站在那里,手持棍子,杖责一位年约百岁的老人!  宣徽使怒火中烧,立即下车,责问她:一个二八丽人的年轻姑娘,怎么能如此无礼,杖责长者?  妇女回答说:这是我的长子!适才责打他,是因为他不听话。家里有一种仙药,能延年益寿,青春不老,很有神效,可他就是不肯服用。你看,他如今老态龙钟,须发如霜,弯腰驼背,成什么样子,所以责打他!宣徽使大惊,立即恭敬地请求妇人,赏赐秘方,给几付药。妇人答应了他,给了他秘方和药物。宣徽使喜出望外,将秘方带回家中,定名为神仙训老丸。  宣徽使说:常服神仙训老丸,能固肾养发。  史书记载说:常服延年益寿丸,气力倍常,齿落再生,发白再黑,颜貌如婴儿。    这味长春益寿是在神仙训老丸、还少丹的基础上,对药味加以调整,增入了人参、巴戟、天麦冬等补心、益肾、壮筋骨、补阴阳诸药,对于治疗女性体衰、腰酸、面容不泽、头发干燥等,具有较好疗效。   西太后每天早晨,空腹,以淡盐汤送服。从史料记载上可知,这一年,从六月到九月,西太后的身体大为好转,皮肤也开始滑润,头发也开始变得色黑、柔顺,富于光泽。   西太后非常高兴,就亲笔御书了两幅大字:福、务存精要。让近侍们制成两块匾,送给神医马文植。       针对西太后的油性头发,御医们想尽了千方百计,维护和保养太后的头发,其中,最有效的一个秘方,就是菊花散和抿头方。   菊花散很清香,有一种幽凉的感觉。西太后很喜欢这种香味,在连续使用这种菊花散之后,油性头发大为改观。西太后非常高兴,自己因此也常喝菊花茶。  菊花散是用九种药草精制而成,将药材研成粗渣,加入浆水,煮沸之后,去掉渣子,用汤药洗头。     抿头方是以八味中药制成:将菊花、牙皂、薄荷、荆穗、香白芷、白僵蚕、霍香叶、零陵香八种中药,加水煮沸,晾凉之后,加入冰片。梳头的时候,就用此水抿头时使用。     西太后开始并没有太在意这种抿头水,经过一年的试用之后,发觉头皮就像盐减地变成了一片沃土,头发也变得柔软和充满光泽。   西太后高兴了,御医们更加来精神,为了进一步巩固成果,在抿头方的基础上,根据太后头发的实际状况,去掉菊花、冰片、牙皂三味药,加进当归、侧柏叶二味药,形成一个新的秘方。    这些中药,都是滋养头发、改良发质之良药,具有除垢、清洁、清香、滋润之功效,对于气血两亏、肾衰内郁之人有很好的疗效。      

   使用一年之后,太后的发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太后喜不自胜。   随着年龄的增长,西太后的面容、皮肤和头发,多次出现病变,也多次反复。     御医们用加味六君子汤、益气养荣汤、五芝地仙金髓丸等进行调理和滋养,身体转好,皮肤白嫩,头发也能保持较好的状态。       

  据《老佛爷用药底档》记载,西太后经常使用抿头方,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从光绪五年到光绪三十年,西太后从45岁到70岁,她经常使用这种抿头水,加上其他的养颜美容良方,古稀之年的老太后,依旧容颜不老,精神十足,富有健康女性的朝气和活力。


第七部分:美容美饰宫廷美容

  1)  宫廷美容    

  数千年的中国后宫,是中国历代皇帝们的吉祥之地和幸福乐园,也是国人们眼中的奢侈之地和神秘花园。     这里生活着成千上万的香艳美女,她们争奇斗妍,花枝招展,将皇帝的后宫变成了一座皇帝喜欢的香艳乐园。     然而,她们每天、每月、每年的美容开销,历来是每个朝廷的一大财政负担。仅脂粉费一项,就数目惊人:明宫女性一年的脂粉费用,大约需要白银40万银!女人们大多喜爱胭脂、粉黛,后宫的美丽女人们更是如此,人们因之称她们为胭脂丽人、六宫粉黛、脂粉佳人。    

  其实,粉妆在中国古代很普遍,因为这种铅粉、珍珠粉很细腻,很光滑,能够让女人们的皮肤变得白嫩、柔软和光滑,富于光泽。      

  事实上,平民百姓的女子们,只要稍为富裕一点,他们肯定会花钱买些脂粉,梳妆打扮。    有趣的是,很少有人知道,中国的皇帝们也会使用粉妆:他们通常在上朝之前,要粉饰一番,所以,皇帝又称为傅粉郎君。    王昭君是令汉室君主们嗟叹不已的美女,她虽然天生丽质,但也离不开脂粉,诗人描述她是:待脂粉香泽而后容。   女皇武则天很讲究美容,她的美容妙方是益母草。      

  《本草拾遗》说:益母草,入面药,令人光泽,可治粉剌。    

  每年农历的5月初5日,唐宫精心挑选的专门采草工,就会全力以赴地采健壮、旺盛的全棵益母草,草上不能有一点尘土。     

   经过曝晒之后,研成细末过筛,加入适量的水和面粉,调和成团,用手捏成鸡蛋大小,再晒干。选用一个密封好的三层样式的黄泥炉子,最底下的一层铺炭,中间的一层放晒干的药丸,上面的一层再盖一层炭,点上火,旺火烧。      

   大火煅烧大约30分钟之后,改用文火,慢慢煨制,大约一日一夜之后,取出药丸,药丸颜色洁白细腻的,就是上乘美容良药。     

   药丸完全凉透,用瓷钵研成细末,过筛之后,再研再筛,越细越好,最后用上好的瓷瓶装好备用。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良方的益母草,一定要在端午节收采,一定要全株的益母草,一定不能稍带泥土,否则,就完全无效;煅烧的时候,切忌火力过猛,过猛药丸就会变黄变黑,几乎无效;研锤也很讲究,以玉锤最佳,鹿角锤次之——玉、鹿角都有滋润肌肤、祛锼除瘢之功效,研磨时自然入药,正好起辅助作用。  武则天极喜爱这种细粉,爱称为神仙玉女粉。       

  这种细粉,每300克,加入滑石30克、胭脂30克,调匀,每天早晚适量擦洗脸面和双手。      

   这是女皇武则天的养颜美容秘方,她长期使用,受益无穷。     

  《御药院方》称:此方治黯,退皴皱,令人皮肤光泽。       

  《外台秘要》说:此方为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       

  这种神仙玉女粉,擦洗之后,就会皮肤细嫩,光滑红润;连续使用十余天,就会光彩夺目;一个月后,则红润光泽,妩媚动人。如果长期使用,50多岁的女人,肌肤一直会如18岁的姑娘一样富有弹性。       

  女皇武则天长期使用此方,蒸熟捣碎成粉,加入珍珠粉中。这也是明宫女人们极喜爱的、香气扑面的珍珠粉。     还有更加爱美之人,用玉簪花制粉:玉簪花盛开之后,剪去花蒂,看上去像一个小瓶,灌入精选的胡粉,蒸熟之后制成粉,就是清香可人的玉簪粉了。有些女人用早晨荷叶上的露水调和这种玉簪粉,清香迷人,效果更好。     

  胭脂是北方民族女性们极喜爱的美容之物,是从一种花卉中提起的精华,北方人称之为燕支花。汉人女性也很喜欢这种东西,称之为红蓝花。      

   据说,胭脂在中国历史很悠久,是聪明过人的商王朝的亡国之君商纣发明的,他将红蓝花汁凝结成脂,就是胭脂。可以说,商纣是中国美容界的祖师爷。       

   女人在化妆的时候,先涂一层白粉打底,再将胭脂调和均匀,抹在两颊上面,淡淡的称为桃花妆,浓一些的称为酒晕妆,先施胭脂后抹粉的称为飞霞妆;点在口唇上的,称为口脂妆、唇脂妆,名称繁多,如小红春、大红春、半边娇、媚双奴等等。    

2)太后美容      

西太后在美容方面,也和别的女人一样,涂脂、抹粉,内用药补、食补,外用珠粉。     西太后最钟情的养颜美容秘方之一,是珍珠粉。       

  《开宝本草》说: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逆胪,就是皮肤粗糙,起倒剌)。     选择品质上乘的珍珠,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匀即可。       

  具体的制作方法是:将珍珠洗净,用布包好,与豆腐、水一起煮2小时,取出后洗净,捣碎,再加少许水,缓慢研磨,直到指粘如无时,干燥即可。       

  西太后长年使用这一养颜美容妙方滋润皮肤,她的皮肤因此能够柔滑白嫩,富于光泽,很有弹性。       

  西太后一生对于养颜美容非常讲究,这是西太后直到晚年仍然保持容颜不老、青春永驻的秘方之一。       

  有一次,西太后对侍从在侧的女官德龄说:珍珠粉这东西,很好,能够帮我留驻青春!它的功效,主要是在皮肤上显露,可使皮肤永远柔嫩,富有光泽!


第七部分:美容美饰宫廷美饰(图)

  1)  宫廷美饰  女性的美饰,主要是指面容的面饰和头发的发饰。     面饰方面,能变出不少花样的就是青黑色的饰料——黛。    黛,就是将眉毛剃净,涂上这种 青黑色的黛,以代替眉毛的一种面饰,相当于现代的纹眉。     汉宫女性通常是用宫廷中上好的墨水,调和以麝香,涂眉。东汉流行啼妆,就是用黛。     隋宫引进了西域的螺子黛,质量上乘,用作面饰,清新美丽,宫人们爱称为蛾子绿。  唐宋时期,风行泪妆、额黄妆、梅花妆和佛妆。     

    

  据说,泪妆是杨贵妃发明的面妆:在两颊涂上素粉,不施胭脂,作泪妆。宫女们感觉很美,纷纷仿效。     额头黄妆盛行于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以鸦黄、蜂黄、鹅黄为主,画上月亮形状。  梅花妆是南北朝时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偶然发现的:有一天,贪睡的她睡在含章殿,一朵梅花飘落在她的额头上,印出五瓣梅花形状,皇后看见后,感觉很美,称为梅花妆。从此,这种面妆风行宫中。     北方女性则钟情于佛妆:用黄色的叶子做浆涂面,用以防风,称为佛妆。宫中女性们感觉此妆很美,就用黄妆饰面,涂以金色,成为宫廷流行的佛妆。     

    

    有宫词为证:    

  夏至年年进粉囊,     时新花样尽涂黄。     中官领得牛鱼鳔,     散入诸宫作佛妆。          宋宫时,还以西域进贡的青头黛为时尚。     明宫、清宫之中,面饰以眉头的变化为主,爱美的女性们,别出心裁,能够用不同的颜料,画出不同的眉样,神采奕奕,妩媚动人。   发饰方面,花样更多,也更加五花八门。     

    

  步摇是女性们喜爱的饰物,风情万种。这种美饰,据说是商纣发明的,用玉石、金银打造成各种造型别致的步摇,插在头发上,一步    

三摇的晃荡,很是迷人。历代宫廷之中,步摇很多,千变万化,通常是金、玉作梁,悬挂白珠。  簪子,是中国古代男女都用的饰物。宫里的簪子通常是金、银、玉、骨、犀角、象牙制作的,很名贵,也很精致。大臣们以得到宫的簪子为荣,所以,皇帝经常在重大场合或者庆典之时,赏赐大臣们宫里的簪子。     钗也是宫中女性们极喜爱之物,有金钗、银钗、玉钗、玳瑁钗等不同品种的珍贵钗饰。     平民百姓的女子们,也用钗,但质地一般,称为荆钗。     

    

    宫里的钗饰,一件精巧之物,价值连城。如魏宫之中,有火珠龙鸾钗;唐宫之中,有一种特别的玉钗,价值70万钱。2)  太后美饰  清宫之中,爱美的后妃们,总是想尽办法,装饰自己,打扮自己,让自己更加楚楚动人。后妃们的冠服上,也会装饰各种金银珠宝,列在《大清会典》上的,就有朝冠、金约、耳饰、朝珠等等。朝冠上,有金凤、东珠、珍珠、珊瑚、猫眼石等。珍珠有302颗,分成5行,每行大珍珠1颗。金约上,饰珍珠、青金石、绿松石等,珍珠共324颗,5行,每行大珍珠8颗。朝珠3盘,珊瑚2盘,东珠1盘,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饰以各种大小珠宝。    

   满清宫廷之中,流行两把头,把头发分成两把,用扁方分开。清宫中的扁方,有金、银、玉、翠等不同质地的,形式多种多样,造型各有不同。当然,有整玉、整翠的,也有金镶玉、银镀金、金錾花的。清末时,两把头以青缎唱主角,装饰在头上,与真头发连结。     西太后很遵守礼服制度,在正式场合,衣着装饰方面总是十分合体。穿朝服、朝冠,穿龙褂、龙袍。休闲的时候,太后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