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 >

第4部分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第4部分

小说: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部分:起居生活几道养颜敬献(3)

  《宛署杂记》记载:  东安门外,稍北,有礼仪房,是清宫专选奶口(奶妈)以候内廷宣召之所。  奶子府,隶属于直属皇帝指挥的内廷特务机构锦衣卫。  清宫规定,每个季节,精选奶口40人,在内廷之中,辟专室养护,称为坐秀奶口。再选80人,著籍于宫中,由内府专门供应饮食,称为点卯奶口,意在坐秀奶口有意外时补缺。每季,更换一批。  清宫选择奶口,十分严格:  京郊两县、各大衙门,广泛寻找丈夫健在的端庄良家妇女,身体健康,年龄在15岁以上,20岁以下,还要子女健在者;必须是生下了第三胎之后,3个月左右的无异疾的女子。  大兴、宛平两县和五城兵马司、各大卫所、衙门,各选送奶口20人备选,每季选送,由内务府确定的接生稳婆一一检验,确实没有疾病、健康状况良好的,才选送入宫。  选定的奶口,每天给米8合,肉4两,由光禄寺提供;每年各种礼物、用品,每季所用的煤炭杂器,由两县召商办送,约费铺行银400余两。  宫廷之中,再在选定的奶口之中,选择健康状况极佳、相貌端庄、脾气温和的良家产妇,每天挤出充足的乳汁,经过精选之后,定时供应给宫中。  《宫中现行则例》规定:  皇太后名下,女子10名,妈妈哩4名。  清光绪年间,西太后宫中,女子20名,妈妈哩7名,嫫嫫1名。  西太后喜欢喝人乳,每天专门有3名奶妈提供充足健康的奶水。  西太后对于奶妈的要求十分苛刻,在选择上不容有半点差错:  ⑴、  要选自满族,是真正的旗丁之妻;  ⑵、  要详细查看产妇的新生孩子,并送交敬事房查验;    ⑶、  由兆祥所妈妈哩仔细检查奶口,首先要选奶水充足的入宫再行验选;  ⑷、入选之奶口,选择体形良好、相貌端庄、身体干净、奶水充盈之人。  ⑸、年龄在15—20岁之间,特别好的可以在30岁左右。  经过选择之后,入选的奶口,都是一些美貌、丰满的年轻女人,每天,就是由她们给西太后提供充足健康的奶水。每天都是如此,除非是在太后生病之时,或者是特殊的日子。  据说,西太后从很年轻有时候,就开始喝人乳,从史书的记载上,大约是在26岁左右,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的时间。宫中的女人们都知道,70多岁的西太后,一直容颜美丽,她们认为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天坚持不断地喝人乳。太后自己也认为,喝人乳是她养颜美容的最佳妙法之一,也是最主要的妙方。每天固定的奶口是3人,最多之时,达到11人!  据记载,从光绪七年到光绪十五年,选进宫中的奶口有5人,这5位美丽的女人,用她们健康的奶水,滋养着47岁到50多岁之间的更年期的太后。  这5位奶口,档案如下:    

    福长,清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入宫,镶黄旗恒喜管领下承应人永顺之妻祁氏,年二十三岁。    福春,清光绪七年三月二十二日入宫,正白旗署理崇光佐领下披甲人灵广之妻门氏,年二十四岁。    福桂,清光绪八年二月二十四日入宫,镶黄旗恒管领下苏拉广泰之妻黄氏,年三十二岁。  福顺,清光绪九年三月初二日入宫,正白旗安佐领下间散人德顺之妻赵氏,年二十八岁。     福荣,清光绪十五年闰五月二十一日入宫,正黄旗多伦布营领下幼丁存福之妻魏氏,年二十一岁。    

  清光绪十年以后,清廷还选定了28名奶口,都是皇帝直属的上三旗之妇女,包括正黄旗8人,镶黄旗8人,正白旗12人,年龄大约在20—30岁之间。  乳制品在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乳制品利于美容保健。  佛经曾经记载过一种美味:醍醐。就是酥酪上凝聚的油。这种鲜美的食物,就是用牛乳制成的,其味道甘平,无毒,补虚去痹。如果是经过数十上百次的提炼,就更加富于营养,能够添补骨髓,补中填骨,还能去月蚀疮,长久服食,更能养颜美容,益寿延年。  醍醐灌顶,是佛教用语,意思是说:用纯香的酥油,浇到人的头上,比喻以佛之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得到启发,后来,泛指比喻使人感到头脑清醒、清凉舒适。  《唐本草》云:牛乳,主热毒,止渴,解散发利,除胸中虚热、身面上热疮。  《本草纲目》说:乳酥,温酒化服,可以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  《本草经疏》称:牛乳,牛之血液所化,其味甘,其气微寒,无毒。甘寒能养血脉,滋润五脏,故主补虚赢,止渴。  《千金要方》记载:乳酪,补肺脏,利大肠。  醍醐如此益寿延年、养颜美容,诗人顾况受益非浅,在《行路难》一诗中,这样写道:    

  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喝奶是满族人的日常喜好,他们的生活习惯就是饮牛奶,喝奶茶。按照清宫规定,皇帝、后妃、嫔御,都有固定的奶牛定额,以保证充足的奶水供应。  清初之时,皇帝配用乳牛100头,皇太后是24头,皇后是25头,皇贵妃是6头,贵妃是4头,妃是3头,嫔是2头。  清乾隆五十年,确定:皇帝用乳牛50头,取消了后妃之所需,到嘉庆时又恢复。  每天,取好牛乳之后,交送御茶房,做成奶茶供应给皇帝和后妃们。  每天早膳,要饮用奶茶,吃奶乳所做的糕点;每天中午,要吃五品饽饽。春秋二季,要供应美味的宫廷乳饼。  清廷规定,每年上三旗之牛羊群和外藩蒙古王室,要向宫廷进贡精心制作乳油5767。1斤,大小乳饼785。8斤。  紫光阁每日小吃用奶是150斤,同乐园添克食每日用奶也是150斤,奶子月饼用奶是100斤,奶子花糕用奶是100斤,皇后每天小吃用奶是100。  西太后每天用奶,都是在100斤以上,享用各种各样的奶品、乳品和奶制饮用品。


第三部分:起居生活漫长的白日(图)

  1)  叫起  叫起,是清宫之中的专用名词,是指皇帝或者听政的皇太后召见王公、军机大臣、满汉大学士、六部堂官和封疆大吏面宣圣谕、传达谕旨、听候奏对、接受觐见等等的最高形式。  西太后理政时期,通常是在早晨七八点之后叫起,大约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女官何荣儿由衷地说:    

    

  提起叫起,我又要赞美老太后了。  老太后就是讲精气神儿!一天到晚,那么多的大事,全得由老太后心里过,每天还是悠游自在,腾出闲功夫,又讲究吃,又讲究穿,又讲究修饰,又讲究玩乐,总是精神饱满,不带一点疲倦的劲儿!  就说叫起吧,不管冬天夏天,刮风下雨,到时候,一定起床,准时到养心殿,几十年如一日,真是不容易。2)  看奏折    

    

  作为主政的皇太后,每天看奏折,都是必须的公务,特别是那些紧急的军国文书。  西太后看奏折的时间,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定,通常是在皇帝、皇后、贵妃们觐见之后开始的。  只要太后说一声:皇帝歇着去吧!皇后也歇着去吧!你们请跑安吧!这就是信号,就是撵他们起,太后要开始办公了。    

    

  这时,西太后的一张长条细脸,开始冷了下来,一双眼睛很深很静,深不见底。  宫女们都安静了下来,宫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音,只有风在悠闲地飘荡,没有顾忌。  西太后习惯性左手往后一背,踩着高高的莲花底花盆鞋,一摇一摆地走进了净室。  掌事儿的宫女,立即紧张有序地把叫起时带回的奏折黄匣子,恭敬地捧进净室里,放在太后的面前。太后开始看奏折,脸上冷若冰霜,没有任何表情。    

    

  掌事儿的看太后没有特别的暗示,就悄悄地退出来,用她那双漂亮的眼睛一扫众宫女,众人立即退避出去。  这个时候,宫里宫外,所有的人,都大气也不敢出,人人都格外小心,生怕弄出一点声音,个个全神贯注地小心当差。    

    

  西太后通常是在这个时候最爱发脾气,也许是奏折让她心烦,也许是心里不大痛快,也许是身体上的不适,往往会在看奏折的时候将心里的不痛快,通过奏折的导火索,引发出来。只要谁在这时弄出一点动静,就有可能太后将气撒在谁的头上,谁就是活该倒霉了。  西太后最宠爱的两个太监:李莲英、崔玉贵,低眉顺气地侍立在宫门之内,一左一右,木桩似的,随时听候召唤。  掌事儿的宫女,是宫里头最机伶的女人,这时,她躲在更衣间,隔着玻璃,静静地向外张望,密切地注视和倾听着太后的动静。    

    

  随时宣召入内的敬烟宫女和敬茶宫女,恭敬地侍立在门外,竹竿似的笔挺,一动也不敢动。  女官何荣儿回忆说:  整个寝宫里,只有我这个敬烟的和一个敬茶的,紧贴在净室的门口外站着。  这是我们俩个最难受的时候,像钉在地上一样,一动也不敢动。  只见太后,把奏折翻来覆去地看,最后,在新的贡宣纸折子上,用拇指的指甲,重重地划上几道,有的划竖擀子,有的画叉子,有的打勾。反正,军机处的章京们都明白。    

    

  看着太后把几个奏折一合起来,崔玉贵眼尖脚快,早惦着脚尖进来了,听候太后吩咐几句,就将奏折交到军机处去了。  在这片刻功夫,老太后手指甲一动,不知什么人要荣升,什么人要砍头,什么人要发配流徙了。  只盼望一声:荣儿,敬烟来!我喳地一声,还没答应完,掌事儿的已经迈出宫门去指挥一切了。  知道老太后处理大事已经完毕,全宫像雨过天晴一样,又各人忙各人的差事了。


第三部分:起居生活休闲的夜色时光—散步(图)

       1)  散步  每天早晨梳洗完毕之后,衣着整洁、容光焕发的西太后,就安然地静坐在堂中的宝座上,冷眼注视着门外。侍女暗示之后,听到太监的召唤,每天准时前来请安的光绪皇帝及后妃,早已等候在殿外,光绪皇帝等依次进殿请安。然后,光绪皇帝恭恭敬敬地陪侍着西太后,在养性殿共进早膳。  摆放在这里的御膳膳桌,共有四张。列在镂雕云龙宝座前面,西太后端坐在膳桌西头,光绪皇帝坐在西头北侧。  这时,后妃们等退下,分别等候在堂后廊下,只有等太后和皇帝用完早膳之后,赏赐后妃们进食,后妃们才来到堂中,环列在御赐的膳桌周围,象征性地进膳——并不真动碗筷,只是作作样子而已。    

    

  膳后,慈禧出殿,到各处散步约半个小时。  回到寝宫,西太后或踢毽子、或静坐念佛、或习作书画,然后抽水烟、喝茶。  中午十二点后,西太后例行睡午觉。  午觉睡醒之后,她照例抽水烟、喝茶,到殿外闲游,叫做绕大圈子。  下午五点到六点之间,到膳殿进晚膳。    

    

  晚膳之后,西太后又照例绕一个小圈子。  绕完圈子之后,她就来到休闲的宫殿,在一群格格、福晋们的陪侍下,玩掷骰子、押宝的游戏。  从西太后一天的生活习惯上看,散步是她不变的爱好,也是她养颜美容的秘密法宝之一:早饭之后散步一小会儿;中饭之后绕一大圈子,晚饭之后绕一小圈子。  散步是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良法,散步能够让人防病健身、调神健体。  民间俗语称: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在闲适之中,散步慢行,四肢自然摆动,血液协调运行,全身的关节、筋骨都得到了舒展,能够令人心平气稳、经络通达、气血流畅。  中医称:散步,畅神志,益五脏。  散步也是乾隆皇帝的养生保健之道,每天散步,是他必须的功课。  据记载,乾隆皇帝在圆明园时,每天都要散步:  早饭之前,例行的活动就是步行,从同乐园步行到永日堂,再到舍卫城,恭敬地拜佛;或者,从同乐园步行,一路行至前码头;然后,从九洲清宴,再步行到金鱼池,喂完鱼之后,再步行回来。  中饭和晚饭之后,乾隆皇帝例行都是散步。  西太后一生追慕乾隆皇帝,养生方面也不例外,同时也结合她自身的特点和需要。  皇宫院落、御园、行宫圆明园各处,种满了苍松翠柏、奇花异草,到处长满了果树,满眼是翠绿的竹林,青山绿水,山环水绕,沟壑相连,丘岗相接,这种宜人的环境,很利于健身防病。特别是在红日东升的早晨或者夕阳如血的晚饭之后,漫步于空气清新的青松翠柏之间,留连于绿盈盈的草地,这无疑是一大享受,也自然是养颜美容之最佳妙法之一。  女官何荣儿回忆说:  正膳之后,老太后用茶水漱完口,就要遛弯了。  老太后遛弯,是有气派的,提炉的、打伞的、捧着水烟袋的、掮着二人肩藤椅的,都跟着。  四格格在太后的身后,随时听从传唤问话。  侍从女官何荣儿又说:  吃完晚饭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天黑。晚凉天气,正是老太后休息游乐的时候。  四格格陪着老太后,漫步到谐趣园。这儿四面是曲廊水榭,正中间是很大一池清水,盛开着荷花。  四格格请老太后在正面廊里,坐在安乐椅上,两个侍女站在两旁,轻轻地摇着扇子。老太后的脚旁,还有一炉藏香,都是为了驱蚊的。  一会儿,皇后来了,瑾小主也来了,当然是陪侍老太后的。  清风阵阵吹来,满园子飘荡着荷花香气。


第三部分:起居生活休闲的夜色时光—洗澡(图)

  2)  洗澡  西太后喜欢干净,自然,她也喜欢洗澡。  太后洗澡的时间,因季节、时间、环境、气氛和心情而定,没有什么定规。  夏天天气炎热,就会洗澡勤一些,差不多天天洗,或者一天洗两三次;冬天天寒地冻,气候较凉,不宜常洗,但也要隔两三天洗澡一次。  宫里洗澡,通常是在晚上。洗澡的时间,也不固定。随时听候太后的吩咐,一般是大约在晚饭之后一个小时,散步之后,在宫门上锁之前。    

    

  选定在这个时间,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