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一个it人的十年轮 >

第273部分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一个it人的十年轮-第2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毛利,种子化肥的基本开支,收入是直接的销售收入。工人比我拿得多,因为我的收入部分还要支持农场的日常运行,工人拿走的就是纯的毛利的一半。包括每个月的水电费用,机器的日常维修维护费用等等。
  
     固定资产和农场日常管理的费用都没有列入,当然也没有给自己发工资。
     实际上,农业如果长期做下去,基本还是有利可图的。当然也有风险,比如下半年的西瓜,就覆没了。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2…28 07:39
  关于产业链的整合
  
      郎咸平先生说产业链整合后利润仍然不变。很多人引以为经典。
  
      实际上,这句话很片面。我援引郎咸平先生的另外文章,足以可以反击这句话。
  
      郎咸平说ABCD粮商有控制世界粮食和农产品的能力,他们凭什么有这种能力?凭借的,难道不是他们整合全产业链的能力吗?
  
      如果产业链整合没有效益,利润仍然不变,那么ABCD粮商是怎么做大的呢?
  
      产业链的整合有简单整合,有深度整合的形态,绝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整合毫无必要,有的整合却是能够效益倍增。
  
      打个比方说:如果仅仅是因为运输需要,就去自己购置车辆,配置司机,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还不如花钱雇车划算。因为日常养车的成本,已经足以弥补这个成本差价了,更不要说购置车辆,还需要配套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使得车辆不至于被滥用,另外购买保险维护保养车辆。综合成本,算起来反而更高。
  
      是不是就应该把产业链整合一棍子打死呢?产业链整合,在很多时候,是完全有必要的。起码我个人观察经济,有几种产业链的整合,是完全正面的,也符合现实需要。
  
      第一个是控制产品质量。在中国的信用体系下,如果你想做优质的东西,你最好具备整合上游原材料的能力。打个比方说,想要做好的中药,最好自己建立药材基地,否则你到市场采购的药材,质量标准就完全不可控。典型的例子,就是雀巢公司在中国养奶牛,他们完全可以收购中国奶农的原料,为什么还自己养牛呢?还不是为了质量可控
  
      第二个是产业链整合,必须有1+1>;2的协同效应。要么大幅降低成本,要么大幅提升效益。这个在汽车产业就特别明显,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汽车公司,零部件采购成本就可以大幅降低。典型的例子,就是吉利汽车整合了很多浙江的零部件供应商,奇瑞汽车和美国江森合资搞汽车部件厂,比亚迪同时也是汽车模具业界的大型供应商。
  
      第三个是原料来源,典型的例子是矿产资源产业,任何一个大型的石油公司,手上都掌握了大块的油田资源,同时也横跨炼油、卖油这些领域,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些巨头,这些年没少在海外并购资源。按照郎先生的说法,这些都不应该了,应该坐在家里,坐等别人送油上门?那就是铁矿石资源的悲剧。
  
      所以实际上,很多经济学家空谈清谈误国误民(当然我不是全盘否定郎咸平先生,他也有很多的观点,可供深度的思考)。成天收集产业界经济界的负面内容,放而大之,引以为真理。由于经常有一些现实佐证,会误导很多牢骚满腹的人,让很多失败者精神上得到安慰:“原来不是我做不好,是因为本来这样就不行,那样也不行”。
  
      我来说说我的一个项目整合计划。以此说明产业链整合的可能性。
  
      对于我来说,掌握了农场的种植,做好了生产管理以后,再进入流通和加工,甚至建立品牌,就有了优质、可靠的原材料来源。
  举例来说,现在大部分的辣椒酱,都是加工厂趁着烂市的时候,到市场收购便宜的辣椒来做的。如果我要做自己的品牌辣椒酱,我就在辣椒原料源头抓起,种植的时候,大量采用有机肥和饼肥,让辣椒原料有天然的香味。
  
      在生产阶段,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自己建立工厂,而是采用OEM机制,委托有生产许可的厂家进行辣椒酱的罐装生产,派出驻厂代表监控质量。
  
      在原料质量可控、原料价格可控(我可以和农场工人签订期货合同,提前订购原料)、成品品质可控的前提下,我可以做出非常优质的农家味道的辣椒酱。
  
      在下乡的时候,我们一行几个人在农家做客,农家招待了自己腌制的辣椒,他们几个人吃了一勺,然后要了半碗。我告诉他们,明年下半年(过了秋的辣椒才能够做优质辣椒酱),如果我们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完全可以生产出比这味道更好的辣椒酱。他们都很高兴,说这种味道的辣椒酱,吃过都不会忘记,对于做销售的人而言,有优质产品,就相当于打仗有了过硬的枪弹。
  
      当然,如果这个事情做成了,卖的时候绝不会低价取胜。整合这么多的资源,费这么多的心思,目的绝不是为了和别人PK价格。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2…28 10:07
  呵呵,算命我也信几分,但是不要把楼搞歪了!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2…30 09:00
  深加工和流通是必由之路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做企业如果止步不前,只满足于些许眼前成就。通常情况下,一个阶段的成功,就埋伏着下一个阶段败笔。
  
      这是一个充满了竞争和效仿的时代。如果不能保持领先一步的态势,仿效者通常通过同质价格战,把你拉下无底深渊。
  
      我一直在观察产业界,柯达、摩托罗拉、爱立信,通用、克莱斯勒、朗讯这些百年巨头,无一不是在产业界变迁的时候,被时代远远甩下。
  
      往历史远处延伸,魏国是战国前期的第一强国。然而在秦国变法的二十年间,魏国君臣盲目托大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庙堂内耗龌龊不堪,国民耽于天下第一强国的地位自满享乐。几场大败仗之后,尤其是一场河西大战,秦魏强弱立即逆转,从此沉沦再也没有崛起。
  
      我观察现在的企业界,丰田 最有魏国之相,尤其是汉兰达爬坡事件之后,感觉尤其明显。眼下丰田虽盛极一时,然而如此地盲目托大掩过饰非,自以为通用衰落之后天下无敌。在中国自主品牌逐步崛起之后,便是其在国内逐步衰落之日。
  
      朱镕基总理很少题字,然而在胡雪岩故居,却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留下:“胡雪岩故居,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
  
      市场如战场,前车之鉴,不可不察。企业大也好,小也好,道理相通,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不进则退。所以为企业者,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还需要不停地进取求存。
  
  
  
  
      引申到我的农场,本县有4万多亩农场土地在对外承包,目前主要是种植甘蔗。种植甘蔗的利润一般在300…500之间,甚至可能亏损。很多甘蔗地的老板,圈地上千亩之多,也在寻求提升利润率的路子。
  
      在我的农场一个个项目开始实现预算方式管理,前途逐步明朗的时候,参观取经的就有很多。小地方,消息传播得也很快。看着一卡车一卡车的菜往外运输,他们也在揣摩我的经营模式。
  
      工人项目分成的模式,已经在本县农业行业的大小老板中,引以为标准管理模式。滴灌、微喷、喷灌设施,他们都已经在开始行动,(参见9月份写的《一支喷枪的八卦风云》)。就在我隔壁的甘蔗地,即将实验500亩甘蔗喷灌抗旱。邻居种植甘蔗的老板,正在向我咨询电力安装和配置方案。
  
      如果不持续进取。一年两年之后,同质的竞争者很快就会起来。虽然说中国市场很大,但是在一个小地方的竞争,如果没有后续招数,有可能就会死得很难看。
  
      在农场管理模式成型,并且运行稳定以后。对我而言,就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加工和流通,是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利润的必由之路。
  
      于是就有了上海之行,以及前期贩运西瓜的尝试。虽然有赔有赚,但是上海团队的组建,上海西郊农产品市场铺位的拿下,上海市场的定位,给农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2008年豇豆集中上市烂市的时候,我们曾经进行过委托加工,把豆角加工成豆角酸。付出的成本,只有种植的不到十分之一。而一个月后,销售的价格,却提升了两三倍。豆角烂市时候,鲜货价格2毛到3毛,加工成本是8分钱,然而一个月以后销售批发价格却高达1元多。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意识到加工行业的黑暗。各种食品化学添加剂大行其道,“技术高超”的师傅,能够把烂菜坏肉“变废为宝”。
  
      我当时就想,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够提供优质的原材料,我应该可以在加工方面有所作为。本地农民自己腌制的辣椒酱,用自己地里的辣椒,不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只简单地用酒腌制保质,保质期就长达2年以上,味道醇厚无比。而食品加工厂,一般都使用食品添加剂,添加剂要比用酒便宜得多。成本也就下降下来了。
  
       做企业,前路是无止境的。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强,也可以选择做优,但是不进则退。不是想不想做的问题,是现实逼着你必须不断进取。至于是主动进取,还是被时代裹挟“被进取”,那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2…31 07:31
      这个部分有点啰嗦,算是对前面大家讨论的种植种类的一个回复。以我们农场的执行力,除非我们主动调整,或者不可抵抗外力。下面的计划,将会得到100%的执行。
  
  关于明年的种植计划
  
     2010年的种植计划,继续发挥2009年多元化种植的经验。力求避免风险,绝大多数的品种,不允许超过30亩的种植量,并且在部分高产值作物上有所突破。
  
     全部土地逐步执行2…3年内作物不重复的科学轮作方式。这样不仅使用化肥少,而且作物病害少,比较容易高产,产品品质也会特别好。连续种植某种作物,产量会急剧下降。
  
     早春玉米大约50亩,种植燕禾金糯玉米。亩预算投资350元,6月1日前全部卖完。亩产大约1400斤,亩产值1500元左右。预计工人提成每亩600元,农场效益每亩600元,此项目毛效益为3万左右。玉米类作物比桂林露地玉米提早上市10天。避开桂林本地的上市高峰。
  
     早春辣椒40亩,抢在5月端午节前销售。这个主要是靠湖南人外调。一般价格从初期上市的1。8元每斤,迅速在20天内跌价到5毛左右。当价格跌到5毛左右的时候,就需要清理辣椒地了。辣椒投资600元一亩,预计产值在1500…4500之间。相应地,工人的提成大约每亩在400…2000左右。
  
     早春种植西瓜30亩,6月份以前上市。早期上市的西瓜有一定的风险,主要是授粉期如果连日阴雨,西瓜授粉不好,就可能产值很低。如果适逢2009年的那种春旱,则西瓜亩产值完全可能超过4000,采用滴灌种植方式的西瓜,个头高达15斤以上。亩产应该可以超过7000斤。
  
     早春的香瓜20来亩。产值在2000…4000之间,亩种植投资为600元。工人效益为700…1700元每亩。
  
     机械化种植淮山30亩。这个部分是全年的生产投资。投资周期为9个月左右,亩投资额度为1400元。效益在4000…15000之间。效益主要取决于种植的产量,价格一直比较稳定。
  
     早春的蔬菜尚有40亩左右,在清明节以前收获完成。这部分的产值预计6万左右。可以满足农场日常运行所需要的资金。
  
     边远缺水地区大约40亩土地,将按照每家每户几亩方式方式分派种植,自由种植花生、大豆、红薯、绿豆等旱地自然生长作物。不计入项目,到时候以产品60:40的方式分享收获。工人拿走60%的产品,我们拿走40%用于缴纳地租,以及日常管理和服务费用。这部分产品,将用真空机械包装成干货。用于在上海门店搭配销售。
  
     2010年主要的种植团队,大约有10户人家,基本全部是夫妻搭配。住场工人为6对夫妻,附近村民大约3…4户人家。大部分的集中农活(比如种植和收获环节,这部分预算了请工的资金),可以调剂在内部互相请工。让工人在项目之外,每个月平均有300…500几百元临时工的收入。即使某项目失败,工人们日常的伙食费用,都可以通过帮助别人的项目获得。
  
  
      第二季第三季的生产,主要包括秋冬季节的150亩左右的大宗蔬菜(这部分土地的水供应比较方便)。其中几种大小白菜30亩,芥蓝包50亩(两个种类),芥菜50亩(分4个批次),萝卜大约20亩,莴笋20亩。产量超过130万斤,秋冬早春季节,大约每天一个卡车的销售量。效益基本可以保证每斤2毛钱的地头价格。即使是最便宜的产品,卖出也能够赚钱,这才算是合格的生意人。
  
      夏秋的辣椒,安排50…80亩,主要为辣椒酱项目提供原料。这部分产量也就是十几万斤,做成辣椒酱,量也不大,全部采用准有机方式种植(有机肥超过60%的比例)。算是进入辣椒酱领域的尝试。如果辣椒酱受到顾客欢迎,下一年将会再拿土地,种植500亩以上,做小品牌的辣椒酱。
  
       年产值2万以上的小菜项目,不是我们这种农场能够玩得起的。每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