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衙内闯三国 >

第270部分

衙内闯三国-第270部分

小说: 衙内闯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82章:抛弃(3)

    “报!启禀主公,辽东公孙续集结大军五万,自渔阳之南而下,渤海最北的章武城,经一日激战被破。此刻,公孙续正整束军马南下,先头所部,此刻已距浮阳不过百里。浮阳守将遣使急报,请主公速发援军以救。”一个满头大汗的斥候,蹬蹬蹬的跑上堂来,抱拳躬身而报。
    刘备身子一震,面上却是一片木然。仔细看去,但见他脸颊上肌肉不受控制的微微抽搐着,两眼虽是前望,但却目光空洞,毫无焦距。半响,才抬起手,轻轻摆了两摆,将斥候挥下。
    章武丢了!浮阳看样也是保不住了。自己这边应付曹军便已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兵去救浮阳?
    而一旦浮阳被破,南皮的后门便等若洞开,南皮城也彻底陷入四面包围的态势。再想从南皮撤退,必然险阻重重。
    因为眼下剩余的最后一城高城,便在南皮之东,浮阳东南。浮阳一破,敌军兵锋,便可辐射通往高城的退路了。而且,如此一来,自南皮通往河口那边的退路,也将同时被封。
    不!不行!浮阳不能丢!
    哗啦一声,面前案几翻倒。刘备猛然站了起来,两眼中血丝满布,犹如被困的野兽一般。
    浮阳绝不能丢!眼下的局势,宁可失了南皮,也不能丢了浮阳。不然,退路全无,那可真个是坐等其死了。
    如今之计,所谓分派援军是不可能的,能做的,就是全军退往浮阳而守罢了。
    但要全军去守浮阳,以浮阳那里的存粮,根本不足以敷全军所用。要想退过去,就必须先将粮秣输送过去。便无法全部囤积过去,至少也要能坚持一月的量才行。
    想到这儿,刘备猛然转身,“来人!来人!”他扬声对外大喝道。
    堂外亲兵大声应着,赶忙跑了进来。“去,传令裴将军,令其调集一万军卒,速往浮阳增援。再令辎重营即刻发南皮之粮,运往浮阳囤积。还有,让周将军把指挥权交由他人,着他速来见我!”
    刘备沉声吩咐着,亲兵叉手应诺,领命而去。不多时,外面一通忙乱起来。乱声中,甲叶子哗啦作响之际,周仓已是浑身血迹的赶了进来。
    “即刻去拣选精锐士卒三万集合起来,你亲自带领,自东门而出,于二十里外等我,对外只说去增援浮阳。放出消息,就说曹军有令,一旦入城,将屠城三日,不留俘虏。告诉剩下的兵士,我将亲自坐镇这里,跟他们并力守城,人在城在,死守不退!”
    两眼直直盯着周仓,刘备低声吩咐着,目中却大有深意的看着他,周仓满是血污的面上先是一阵惊愕,随即面色大变。
    他自是明白了刘备的意图。这显然是准备弃城而走,但为了拖延时间,却骗剩下的兵士留在这里死撑。
    周仓忍不住两眼流泪,嘴巴嗫嚅几下,终是一句话也没说出,低头抱拳领命,转身而去。
    这个时代,人命如草芥。这个人命,说的不仅是普通百姓,也包括那些底层士卒。面对城外十余万敌军,余下的四万人真个依坚城而守,决意死守,必将是惨烈到极点的争斗,而结局,也毫无意外的只剩一个死字。
    攻城之战,最怕的就是守城之军存了拼命之心。所以,兵法才有围三阕一之说。为的就是留下一条活路,瓦解守军的战斗意志。
    而刘备命令放出曹军要屠城,不留俘虏的谣言,却是封死了所有人的退路。当四万人知道了城破即死,毫无退路后,周仓深深了解,这剩下的四万人,将爆发处何等的威力。而由此,也必能为撤退的人带来充裕的时间。
    以四万人之死,换四万人的生,这是个等式。但却是个残忍至极的等式。而身处其中,作为下属的周仓,却毫无办法,难以抗拒。尊上忠君的执念,让他只能去严格的执行。
    下午未时三刻,在仍然源源不绝往浮阳输送粮秣的过程中,三万精锐悄然出了东门而去。再半个时辰后,刘备一身普通士卒装扮,在亲卫的护持下,随后而走。南皮城,只剩下四万红着眼睛,发誓拼死守城的士卒。
    箭矢横空,礌石纷飞,凄厉的惨嚎连声不绝。南皮城城上城下,血气弥漫,伏尸如峦,激战,一直持续到亥时才渐渐止息。
    疲惫的守军,相互扶持着靠在女墙和掩楼下喘息,集聚着身体中最后的丝丝体力。此刻,还没人发觉他们被抛弃了,没人发觉他们的主公早已离去多时。直到入夜换更时分,传令兵往中军询问巡夜口令时,这才愕然发现,整个府衙早已空无一人,众军哗然。
    二零一年秋,九月十五日,南皮陷落。
    曹军在连续攻打两日,付出上万人的伤亡后,终是在南皮守军哗变,各自弃城而走后进驻南皮。
    而此时,刘备已然坐在浮阳城中,指挥着挑选出的四万精锐,打退了公孙续的围攻,终于获得了短暂的喘息。
    
    
   382章:抛弃(3)(完)

第383章:攻与退的奥妙(1)

    公孙续的大营中,粗如儿臂的火把将中军帐照的一片通亮。燕翅排开的两溜儿席上,大盆的烤羊佳肴热气蒸腾。酒香四溢,鼓乐笙箫中,人声鼎沸,一片热闹景象。
    端着大碗,不时的与人含笑邀饮着的公孙续,此刻面颊泛红,两眼中偶尔精光一现,尽显威严,再不复昔日青涩少年模样。
    “进伐渤海之战,不以攻占多少城池为功,只需大造声势,以吓跑刘备,吸引曹军来伐为最终目标………只管好生笼络各部,借其势而为,保存实力,以备后事……”
    主公刘璋昔日的谆谆而告,不时的回应在他心头。公孙续轻啜着碗中浊酒,目光扫视着下面众外族首领,嘴角微微浮起一丝哂笑。
    当日他怎么也不理解,为何叔父在三韩时,费那么多心力去捏合这些个外族。成长于边塞之地的军旅之家,一直耳濡目睹的,都是父亲公孙瓒以强横武力对付外族的范例。
    虽说他不见喜于父亲,也最终察觉自己的身世有些蹊跷,但这却并未减轻那位父亲对他的影响。对外族便当残酷压之,铁血镇之才是正途的观念,很有些深入骨髓的意思。
    但直到后来,在叔父的暗中引导下,他很容易的聚起一支数万人的大军,将北地搅的天翻地覆。以至到如今,成功的掌控了整个辽东,并攻入冀州,他终于了悟了其中的奥妙。
    叔父曾言,异族因地处贫寒,先天条件的艰苦,导致了其贪利重利的性格。欲要取之,便当先以予之。然后用其之锋为己用之,既得其利又可削其实力,一举两得。而今种种,可不正验证了此言?
    想想连番举动,从这支异族军的聚起到解散,而后又再聚起,聚散转换之际,配合着外交上的交易,其间的巧妙,流畅华丽,最终将最大的利益揽入己方的口袋中,整个过程,简直是妙不可言。
    此次进逼浮阳,公孙续根本没真正去打。便连行军,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喊得极为响亮,待到出发后,却是拖拖拉拉,三里一停五里一歇的,不然,那南皮距离浮阳,与章武距离浮阳差不读远近。自己先一步出发,如何能让刘备赶得及回防?
    而自己若真个要拿下浮阳,傍晚之战又如何稍战即退,连攻城器械都未去造?
    嘿,看今日那仓惶赶来的刘备,刚刚击退自己,便慌不迭的派军靖清路途,其意自是怕断了后路。
    那就让他清,先给他让开路就是。等到那边曹操过来,自己这边再趁机加上把劲儿,看这大耳朵跑是不跑?只要他离了城,平原之上,在外族最擅长的铁骑突击之下,他又如何跑去河口?
    况且,河口那边现在由着他们拼命造船,等到造好了,届时青州海军一至,雷霆霹雳之下,那造好的船只,甚至紧急赶修的港口,岂不都将白白落入己方的口袋?
    
    
   383章:攻与退的奥妙(1)(完)

第383章:攻与退的奥妙(2)

    哈,自己这位叔父主公果然极奸,占人便宜都能算到骨子里,真是太邪恶了!
    公孙续一边笑应着那些外族首领,一边在心里默默想着,对叔父刘璋的手段大为赞叹。
    正自想到乐处,却见金至善自外进来,绕着一侧席后过来,轻轻在耳边说了几句。
    公孙续两眼一亮,嘴角笑容更浓,连连点头不已。金至善带来的消息,表明曹操那边已然拿下南皮,显然明日便要往这边来了。而通往河口一路的己方人马,也都已然撤回,给刘备的定心丸,也是为他准备的不归路,亦已全部准备好了。
    下一步,该是暂且离开这里,将战场让给曹操。而自己也要带着这支异族大军往河口运动,再吓吓那刘备,给他一个错觉,让他以为要去断他归路。
    如此一来,只要曹操那边稍微用点力,刘大耳朵在只剩那点兵力的情况下,早晚会弃城而逃。当他出来时,嘿嘿,公孙续嘴边挂上一抹邪恶的笑容。
    曹操同学难得的很听话,很是积极的按照刘衙内导演的剧情,尽心尽力的演出着。
    便在拿下南皮的第二天,便急急挥军而来,大军再次分为两路,直扑浮阳。而这次却是北路之兵数量大于南路,其中之意,自然便是针对公孙续的了。
    对于曹操的举动,刘璋这些局外人虽然看的眉花眼笑,暗暗得意奸计得逞。但于曹操而言,做出这些安排,却是最符合眼下利益的。
    刘备已经打残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此时公孙续跳出来摘桃子他如何肯干?不急着攻城可以,但必须要先进场,若其不管不顾的,仍是只管攻打刘备,那就放任他出手,待到他们两败俱伤之时,便可及时的抓住时机,来获取那渔翁之利。
    若是他掉头先迎自己,那正好试探下他的实力。其势要大,那么以不弱于对方的兵力对抗并黏住他,再以自己这边北路军自后夹击,便能趁势吃掉这块肥肉。
    若是其实力不大,那么就凭北路军一边搞定他。结果不论是就此打杀了他还是打残他,等回过头来打掉刘备,拿下整个冀州之地,再挟大胜之威以取辽东,也会更加顺畅。
    这一切谋划的底气,都来自于眼下自身强大的实力。无论是公孙续也好,刘备也好,两下里都没什么让人忌惮的人才,兵力也与自己相差悬殊。甚至两家联手,自己都不怕他们。因为这样仓促的联盟,必然矛盾重重,正可便与施展离间计,到时候,除了让自己更顺畅的拿下两边外,再无别的可能。
    这,也是奉孝等人给出的建议。如今局势一片大好,唯一不好的就是,郭嘉病了。病的很重,极度的水土不服。这让曹操大是忧心,终是在到达浮阳后,做出了送郭嘉返回许昌养病的决定。
    对于郭嘉的病,刘衙内此时还不知道,若其知道,必然会再三感叹,注定的宿命,真不是能轻易改变的。只不过,估计感叹的同时,以其无良的性子,多半还会放上一挂鞭庆贺一番。
    
    
   383章:攻与退的奥妙(2)(完)

第383章:攻与退的奥妙(3)

    他得不到的,一心只忠于曹操的,给自己搞出许多麻烦的郭奉孝死了,简直就是刘衙内的大幸!这要是不放上一挂鞭庆祝下,刘衙内会憋死的。
    闲话暂且不说,单回来再说浮阳这边。当曹操气势汹汹而来后,公孙续已然鸿飞冥冥,跑的不见了踪影。这让城中的刘备略略松了口气,让城外的曹操却不由的满头黑线。
    什么玩意儿啊这是?整个一搅局的嘛。不但没捡着便宜,甚至连个给自己试探的机会都不给,真是太可恶了!简直就是有毛没毛乱赶集嘛。
    曹操很愤怒,憋的一肚子火便全数倾泻到倒霉的刘备同学头上了。刘备同学很受伤,除了无奈的死命扛着外,半点办法也没。
    现在必须抗,不能马上跑。因为河口那边魏延的船还没造好,总要坚持一阵儿,给那边争取些时间。
    高城那边不用想了,跑过去没用,不但缓解不了压力,还会因物资缺乏的问题加速自己的灭亡。
    这会儿再想用南皮的法子是不可能了。毕竟,带出来的这四万人已经知晓了那条计的奥妙。就这会儿已经拎着小心盯着自己呢,那容再来一次?
    而且,高城离着河口太远不说,浮阳一丢,任何往河口去的路途就都被人家控制了,再往那儿去,能不能过的去就是未知数了。
    而作为攻**的曹操,却也并不急于去打高城。一来是完全没必要,这边打掉刘大耳朵这最终boss,高城自然是囊中之物,所以,不必浪费军力;
    这二来嘛,擦擦的,那地儿离着刘璋那混蛋实在是太近了。听闻最近青州兵马调动频繁,尤其紧邻高城的重合、阳信两城,青州大将关羽、张飞已然分别到位了。
    这要是冒然过去,一旦引的他们神经紧张,招来刘璋那厮……,咳,曹操自认对上那家伙实在是头疼。所以,能不惹事还是莫惹事的好。大伙儿各自顾各自,各家闷头发财岂不是好?
    因着这种原因,渤海一郡便出现了极奥妙的局势。浮阳本是个小城,但却汇集了三方势力。而这三方势力,却都因着各种原因,小心的克制着,将战事控制在浮阳一地,绝不向外扩展一丁点儿。
    这种局势,让离着不远的张飞和关羽二位老爷,又是焦急又是愤怒。太你妈可恶了,这不是摆明了挑逗人吗?给人搞痒痒了,却偏偏又不让挠……我勒个去!煎熬啊。
    为此,两人几乎是一天一上报,明面上打着的名义是回报军情。但整个战报中,除了一句“浮阳战事呈胶着状态”外,其他通篇的都是阐述现在出兵,要如何如何打的意思。
    翼德将军很敬业,甚至都将后面如何顺势打河间,然后暂时放弃幽州而攻中山、安平的策略,都详细推演了一番。这让收到战报的刘璋和军机处诸位先生很是无语。介个,貌似咱们才是制定战略的人好吧……。。
    就在这种各方都焦灼的状态中,十天的时间过去了。这一日,早已熬的跟饿了半年的熊猫一样的刘备,终于得到了河口的报告,船只造好了。只是同时而来的另一个消息,却让他忧心不已……。
    
    
   383章:攻与退的奥妙(3)(完)

第384章:绝杀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