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衙内闯三国 >

第71部分

衙内闯三国-第71部分

小说: 衙内闯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
    城东大营离着府衙虽然有段距离,但在火云驹的脚力下,也不过一刻钟的光景就到了。
    只是在大营门口,正往里走时,却险险与一人撞到一起。闪避开看去,那人却是赵雨。
    小丫头见了刘璋,先是一呆,随即却是贝齿咬着下唇,满眼幽怨之色。老半响,才敛衽一礼,小手提着裙裾跑开。
    刘璋有些莫名其妙,不知这丫头怎么又跑来军营了。要知道打从上次束鹿会师后,他已经明确下令,不许安琪儿再随军征战了。
    对于赵雨,他虽没直接说,但话里的意思也是一样,让她只管陪着安琪儿就好了,这厮杀征战之事,女子还是少参与的好。
    倒不是刘璋也有了什么重男轻女的心思,但战争属于男人的天下,让女人远离的意念却是根深蒂固的。
    打从他有了这意思后,赵雨倒也没表示什么不满,果然多是陪在安琪儿身边。说起来,刘璋也有些日子没见到她了。但今天一见,却是在军营相见,多少让刘璋感到奇怪。只是想想,或许是小丫头想念兄长,来看望赵云的,便也就释怀了。
    
    
   98章:有内幕(2)(完)

第98章:有内幕(3)

    来到中军帐坐下,众将与沮授早早得报,纷纷聚了过来。刘璋抛开心事,与众人笑着招呼了一圈。只是与赵云说起方才碰到赵雨时,赵云眼中却露出复杂之色,刘璋这几天心绪烦乱,却是并没发觉。
    待到寒暄完毕,这才问起前几天战后的结果。沮授微微一笑,便就查验的结果一一禀明。
    此次蓟县之战,因着准备充足,计策得当。刘璋大军的伤亡,竟然微乎其微。战死不过一百余人,轻重伤人数总共不过五百之数。
    而黄巾军方面,经战后统计来看,死亡之数足足有五万有余,其中大半却是自相残杀践踏而死。只有约万余,是被汉军击毙。余者共俘获三万七千多人,剩下的跑散了多少,却是无所查究。
    俘获的三万七千多人中,大半都是老弱妇孺,青壮之士,不过九千多点。
    刘璋默默的听着,沉吟半响,这才下令,将所有老弱妇孺尽皆充实到蓟县中,由他回去向老父禀明,尽量由府衙给予安置,分田置地,使百姓安于耕作。
    至于那九千青壮,可自行选择,愿意从军的,尽数编入军中。不愿从军的,先派去劳役,待得一定时间,没有恶迹的,便可如老弱一般安置。
    沮授领命应下。随即又道:“主公,此次我等在南边设伏,却是擒到了这伙家伙的头领。一问之下,授觉得其中颇有古怪之处。”
    刘璋双眉一扬,目中有寒光射出。他虽然与三哥刘瑁没什么感情,但正因为刘瑁之死,不但给了老父刘焉巨大的打击,更使得母亲如今也垂垂危矣。究其根本,全在这黄巾贼的头上。
    刘璋再是豁达,这份恨意却是难以消除。如今听说抓到了领头之人,不由的一阵怒火涌上。
    “哦?将这厮给我带上来,我却很想认识一下,看他究竟长了多大的胆子,竟敢犯我大汉城池!”刘璋面上阴沉如水,嘴中蹦出的言语,如同冰渣子一般。
    众将都感受到了刘璋的愤怒,相互望了一眼,都规规矩矩的闭起了嘴巴。俗话说,天子一怒,伏尸百里。自家这位主公虽不是天子,但其怒也是非同小可。谁这会儿不长眼色,一旦凑上去,伏尸百里或许没有,但凭空挨上一通瓜落却是跑不掉的。
    沮授也知刘璋为何恼怒,心中暗暗一叹,挥手令人去带那黄巾头领上来。这边却抱拳道:“主公且息雷霆之怒。以授观之,此人只是被人怂恿利用而已。而且,这其中所谋者大,非可等闲视之。主公还当细细察之才是。”
    刘璋微微一愣,两眼不由一眯。沮授如此郑重其事,难道这次蓟县之围,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作乱,还有什么内幕不成?想到这儿,微微点了点头。
    不多时,亲兵押着一人走进。刘璋抬头看去,却见此人极是雄壮,黑面黄睛,满头乱发如虬,用一根黄布带绑了。两道粗眉,眉毛也是乱糟糟的,凸显几分凶恶之相。狮鼻海口,一部短龇稀稀拉拉的生于颌下。
    此时进的帐来,目光在众人面上扫了一圈,随即仰首往那一站,满面的桀骜之色。只是在四目相交的一瞬间,刘璋却敏锐的捕捉到了,对方眼中那一闪而逝的惧色。
    
    
   98章:有内幕(3)(完)

第99章:受封亭侯(1)

    汉光和七年秋,整个中原大地处处烽火。因着太平道起事,东汉王朝数州皆反,天下大乱。以往各州郡驿道上,行商贩夫络绎不绝的景象不再,更多的,却是不时而过的流民和各地驿卒。
    这一天,大汉京都外,由幽州方向的驿道上奔来一骑。看马上骑士的装束,正是驿卒打扮。只是此刻这人满头满脸的大汗,身上的衣衫也被尘土糊的肮脏不堪。
    这人奔到城门前,微微勒住缰绳,仰头看看高大的洛阳城,面上微微放松,似是长长吁出一口气来。随即,轻踢马腹,径直进了城中。
    门上守卫这一阵子对这种驿卒见的多了,打从太平道闹事以来,每天从各地来报急的不知凡几,是以,只是冷漠的看了一眼,便不再多问。
    那人进了城中,却并未像其他驿卒一般,直奔公车署。在城中穿街过巷,终是拐进一条小巷,进了一处大宅院的后门。这栋宅子正是当朝议郎王芬的宅院。
    不多时,大宅侧门处,一个家人急急奔了出来,径往城中而去。半个时辰后,却又引着一个文士匆匆而回。
    那文士年约三旬上下,身形单薄,面颊瘦削。唇上留着两撇微髭,黑亮整齐。头戴进贤冠,身披一件玄色开氅,也不理会那家人满面的焦急催促之色,一步三摇的晃进了大门。
    “子远,大事败矣,你如何还这般轻松?快来快来,咱们当重新商议一番才是。”
    偏厅外,站在台阶上迎候的正是宅院主人王芬,眼见这文士过来,当即上前一把拉住,不住声的催促着。
    文士面上闪过一丝不屑,但却瞬间隐去,呵呵一笑道:“议郎何必慌张,那事儿本也是顺势而为罢了。不成便不成,总也牵连不到你我身上,大可放心就是。”
    王芬听他说的轻松,面上掠过一丝尴尬,强颜一笑,与这人携手进了大厅。
    厅中此刻却还有一人,眼见二人进来,连忙站起,作揖相见。文士拱手还礼,口称“子羽兄”。
    三人分宾主落座,王芬挥手将下人打发出去,面色焦虑的道:“子远,我方才得报,蓟县那边全然败了。十万大军,死伤大半,虽杀了郭勋与刘卫,但却功亏一篑,如今奈何?”
    子远微微一皱眉头,脸上闪过一抹诧异之色,问道:“十万大军死伤大半?蓟县竟有这般军力?”
    旁边子羽兄摇摇头插嘴道:“不是蓟县自己的本事。据报信之人说,乃是刘焉之子刘璋,忽然率大军而至,趁夜而进,以声东击西之计大破连营,**有此败。”
    子远微微一惊,脱口道:“又是此子?!”
    王芬与子羽兄对望一眼,都是默默点头,脸上显出一抹忧色。
    子远站起身来,蹙着眉头在厅中来回走动。眼中光芒闪烁,想是在急急思索对策。
    “朝中这几日是个什么章程?”半响,子远脚步一停,转头向王芬问道。他与那个子羽兄都是王芬的门客身份,上不得朝堂,故而才向王芬动问。
    
    
   99章:受封亭侯(1)(完)

第99章:受封亭侯(2)

    王芬皱眉,沉吟了一下道:“如今也还未最终定下。前日接到那刘璋的奏报,紧接着竟还有汝南袁家的奏报,又加上押解来的那黄巾大寇于毒,陛下很是欢喜。似是有意重重封赏一番,只不过大将军何进与张让那边都各有打算,封赏之事倒是没人反对,但具体官职封地却有些首尾,是以,暂时还未定论。”
    说到这儿,抬头看了看子远,才又接着道:“上次奏报中,说是其人以三千破一万,两天收复三城,光复渤海一郡。而我刚刚得报,此次蓟县之战,其人势力已达上万之众。想必这个消息,现在差不多也该到了内廷,如今其人势大,只怕便是为了安抚住他,这封赏也是小不了的。但若这人留在幽州,于你我所谋却是大大不妥。”
    说罢,不由连连摇头,长叹不已。旁边子羽兄也是紧锁双眉,烦闷忧虑之色满面。
    子远轻轻颔首,一手负后,一手抚须,想了想,忽的拍掌道:“倒也无妨,他便立下的功劳越大才是越好。”
    王芬与子羽兄闻言齐齐一愕,都抬头看他。子远嘴角勾起,哂笑道:“议郎建议候爷主政幽州的奏章已然递上,这会儿想收也是难了。原本若单只那刘璋平了渤海黄巾,倒是确实难办。但如今,他既然颇有势力,功勋卓著,嘿嘿,咱们不防就给他加一把力,让他得个大大的官职就是。届时,天子旨意一下,难不成他刘家父子还敢抗旨不尊吗?”
    王芬与子羽兄对望一眼,疑惑的问道:“计将安出?”
    子远轻轻一笑,凑了过去,低声说了起来……………
    “天子诏,太常刘焉不辞辛劳,奉巡二州,整军安民,卓有绩效。今蛾贼作乱,卿亦能预为之所,心系社稷,忠义彪炳,不愧为我汉室宗亲,朕心甚慰。又闻卿三子战死,自身亦身染重疾,朕既痛且感,特召爱卿克日回朝,诸子赐封…………”
    蓟县正厅上,一个头戴巧士冠的太监,尖利着嗓子宣读圣旨。刘璋扶着刘焉长跪接旨,面上却是神色变幻不停。
    好容易等到太监宣读完毕,父子二人起身将圣旨接过,又塞了大串银钱过去,将眉花眼笑的太监打发下去,这才返身扶着刘焉坐定,自己蹙眉坐到一旁。
    “季玉,你怎么看这次旨意?”刘焉端起桌上茶碗,轻啜了一口,这才淡淡开口问道。
    刘璋蹙眉,微微摇头。刚才这份圣旨中,不但召刘焉立即回朝,对刘璋的封赏也已经下了。进奉车都尉、蔡亭侯,封破虏将军,领涿郡太守。
    刘璋以尚未及冠之年,便有了这般显赫官位,其筹谋多年的第一笔政治资本已然顺利达成,成功侧身为一方诸侯。
    只是,对于这个封赏,其中却是大有文章。所谓奉车都尉乃是散官,属光禄勋,并无品级。蔡亭侯乃是爵位,封地便是位于颍川郡的蔡县。
    破虏将军乃是封号,不过只是五品杂号将军,给他这个封号,不过是便于掌军罢了。唯有涿郡太守才是实打实的官位。
    
    
   99章:受封亭侯(2)(完)

第99章:受封亭侯(3)

    汉之一代,宗室封王封侯,却绝不会真的令其往封地掌印。其中含义,自是有鉴于当年七王之乱的前事,也是东汉建立以来规定极严的规矩。
    刘璋既然被封为蔡亭侯,那么整个蔡县一地的赋税、田地、人口,便都是属于他的私产了。
    但蔡县位于颍川郡,而颍川郡如今却在黄巾军的占领之下。也就是说,刘璋要想真正得到自己封地的实利,就必须等颍川打下来才行。
    此次圣旨中,也明确指派刘璋克日发兵,协助皇普嵩、朱儁共击颍川黄巾,这将原本刘璋想要在后面拣漏,直接攻打张角的战略意图全部打乱。不得不从幕后转到台前,由协助转为正面硬抗的主力。
    单纯对于这一点,刘璋也能理解。估计是那位灵帝听闻颍川失利,而颍川一地离着京师又不太远,心下怕了,这才要加强那边的力量。
    史书上记载,这个任务本来是由曹操担任的,如今,因为自己的强势出现,却落到了他的头上。
    但是,让他领涿郡太守一职,背后却隐隐可见朝中各派力量角逐的影子。
    前阵子在军营得了沮授提醒,刘璋亲自审问了抓获的黄巾头领。一问之下,那黄巾头领竟然是管亥,让刘璋委实大吃了一惊。
    这管亥其人,原本历史记载中,首次亮相应该是在二次黄巾大乱时,出现在北海。也由此引出了太史慈,并使得时任平原相的刘备,得以最终取得徐州一地的资本。
    如今,管亥既然被自己在此地抓获,后面的历史也定然变得面目全非了。但是对这个能与关羽大战数十合的大将,刘璋想也不想,自然要收归囊中。
    至于收服管亥,刘璋既然发现了他色厉内荏的神态,不过一番恩威并济之下,当然也是毫无悬念的。
    随后问起围攻蓟县一事,管亥一一说了,刘璋越听心中越惊,沮授所说的内中大有蹊跷,果然不虚。
    原来,广阳郡的黄巾本来也没敢去撩拨,像广阳、蓟县这样的大城。但是某天,有一个姓许的文士却主动来见管亥,给他细细分析了一番幽州的局势,并为他设计几条计策,让他整合广阳黄巾,占据幽州。
    最后,并隐晦的告诉他,别怕朝廷来剿,他那边早有安排,到时,朝廷会派一个德高望重之人来主政幽州,届时,只要管亥临阵倒戈,投附于那人就行。
    如此一来,来接管幽州的人自然声望大增,而管亥等人也彻底摆脱盗贼的名号,成为朝廷的大军。
    对于这个提议,管亥自然是大喜过望,慨然应诺。他们本就是造反的,干的就是杀官夺城之事。原本不打广阳、蓟县,也不过是怕力有不逮而已。
    如今,既能整合十万大军,又可能回头洗白自身,混个官身,这种好事哪会推脱?这才有了围攻蓟县之事。
    只是对于那个姓许的文士,刘璋问了半天,管亥却是瞠目结舌,完全说不清其人来历。只是说那人帮他谋划完后便直接走了,要回去帮他安排后面一系列的细节,等他这边功成之后,自会有人来与他接洽云云。
    从管亥一番话中,刘璋沮授虽不得要领,但却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这次围攻蓟县,极有可能与朝中某个大臣有关。这番谋算,只是要绕开汉帝,而直接掌控幽州之地。
    至于一定让管亥先占据幽州,无非就是担心,一旦他们推出来的这人,不能获得幽州刺史的位置,其他人来了也是白搭。只有他们诉求之人来了,才能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幽州。
    正所谓折冲樽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把戏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