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医圣记 >

第133部分

医圣记-第133部分

小说: 医圣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茂也参与谋害,同样流放。
    凌海开的药铺上封充公,一切都归官府所有。将来官府把同安堂卖给谁,都是官府的事,不与凌家相干。
    郭荣华夫妻、婉娘带过来的四个人,每人杖责二十,当场释放。
    孟燕居还没有等到判刑,就偷偷离开了。
    退堂之后,陈璟跟今天来捧场的朋友们一一道谢,并邀请他们今晚去喝酒。
    “我还有事,下午要去趟明州,改日再去喝酒。”邢文燋笑着对陈璟道。因为曹虎的事,邢文燋答应十五去陪几个朋友赏灯,都爽约了。
    他需要亲自去趟,维护下友情。
    “那改日。”陈璟笑道。
    曹茂的老妻,上前噗通给陈璟跪下,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多谢陈东家,救了虎子性命。要不是陈东家,那个酒鬼也不会被关起来,我们母子没有安静日子。往后,我们母子就能过些安心日子,都是陈东家的恩典。”
    说罢,就要给陈璟磕头。
    *********(未完待续。。)

第189章出诊
    第189章出诊
    曹茂的媳妇要给陈璟磕头。
    陈璟连忙扶起她,不让她真的磕下去。
    他叫人把曹虎母子,仍送回锦里巷。
    其他人就去了醉霄阁。
    沈长玉也去了。
    路上,他和陈璟乘坐了一辆马车。他对陈璟道:“我二月初一,就和六弟去书院,估计两三年不会回望县了。”
    “下次再见,两位兄长都会金榜题名的。”陈璟道。
    “借你吉言。”沈长玉笑了笑。
    然后,他又说了他妹妹十三娘:“给她选定了两门亲事,她都不同意。思来想去,我打算把她送到杭州去,我四叔在杭州谋个差事。”
    他四叔在杭州当官。
    什么官职,沈长玉也没说。
    “。。。。。。四婶母很喜欢十三娘,又是大族出身,知道轻重。让她照料十三娘几年,等我下次出山再说。”沈长玉道。
    陈璟点点头。
    话题到了十三娘身上,陈璟就不想多说,生怕沈长玉又说其他话。
    沈长玉也不再多说什么。
    喝完酒,大家散了,陈璟专门把几个老先生请到家里。
    第二天,陈璟拿了好些药丸,都写好药用和名字,送给几个先生:“这是我自制的药丸。若是好用,下次你们可以找我进货。”
    唐老哈哈大笑:“帮你的忙,你还趁机卖药给我们?”
    “这是福泽众生。”陈璟笑道。“我这些药丸,比水药好用很多。若是好得快,几个大夫的医术不是更妙?”
    龚至离和孙瑾听了。就各自把药丸收好,心里多了份慎重。
    唐老专门问陈璟:“你可还有安宫牛黄丸?若是有,卖给我几粒。”
    陈璟身上这几粒安宫牛黄丸,是用很大成本换过来的。他原本没打算买,应急的时候用,等三月他再去药市,买到了便宜的牛黄。再大量贩卖安宫牛黄丸。
    “这次,辛苦您不远到望县来。”陈璟道,“我送您一粒。”
    “说个价。”唐老故意瞪了他一眼。“好小气的小子,难不成老夫要占你的便宜么?”
    陈璟笑了笑,道:“我这安宫牛黄丸,一钱牛黄、一钱犀角等各种名贵药材。才得一粒药丸。老先生。您也知道牛黄贵,犀角也贵,其他药材更贵。您说应该多少钱一粒?”
    “你准备卖多少钱一粒?”唐老笑看他。
    陈璟想了想,道:“我送您一粒吧,我身上只有一粒。等我下次多制出几粒,那时候确定了价格,再告诉您。您如果来买,自然跟大家一样的价。”
    他撒了个谎。身上自然不止一颗药丸。
    唐老无奈,只得答应了。
    陈璟就送了他一颗。送他们出城。
    走过了他们,陈璟回了家。
    五天后,凌家和刘家各自凑齐了三百两银子,送到了县衙。金县令叫人拿了,送到了锦里巷。
    曹虎的母亲跪着收下,又哭了。
    陈璟帮她去存在钱庄,换成银票。身边只留了十两银子。这十两银子,足够他们母子在乡下生活一年多的。
    陈璟的大嫂又教曹母,把银票用油布包好,缝在内衣的里层,日夜贴身穿着,这样谁也偷不走,还安全。
    曹母多谢。
    李氏还送了很久旧衣赏给曹母。
    李氏年轻的时候更加窈窕,很多衣裳现在穿不了。但是曹母很瘦,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她穿很合适。
    只是她觉得料子太好,不肯要。
    拿到了银子,曹虎的眼睛的确不可能再有什么好转,曹母就带着曹虎,回了乡下。李氏帮他们雇了马车,还特意送了些点心给他们母子路上吃。
    这件事,就彻底告落。
    “虎子真是个好孩子,无缘无故遭了如此横祸。要是他的眼睛还好,我真想收他做个小厮。那孩子从来不哭,哪怕瞎了也是笑呵呵的。”李氏感叹。
    陈璟叹了口气。
    虎子是惨了点。
    可是人世间的悲剧,也不是陈璟能去避免和挽救的。伤感之余,倒也不会苛责自己。他和倪先生两天没有休息,照顾虎子,抢救了他一命,他们尽力了。
    转眼到了二月初一。
    李八郎回了望县。
    “瞧这红光满面的。”陈璟打趣他,“人逢喜事精神爽啊。这下子,你的心该定了吧?”
    李八郎捶了下他的肩膀:“别胡说八道。”
    陈璟这才正经问他:“定了什么时候成亲?”
    这个年代从开始定亲,到正式成亲,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中间,包括各种程序,每一样都不能省。
    “早着呢。定在邵宁九年的八月中秋。”李八郎道。
    今年是邵宁七年。
    就是两年后。
    “恭喜恭喜。”陈璟道。
    说着话,李八郎和陈璟进了内院。
    李氏看到李八郎,自然也是高兴不已,连忙问家里可好。她把家里的人,全部问了一遍,几乎是每个人都问到了,陈璟就在一旁听着。
    然后又问李八郎的婚事。
    “定在邵宁九年的中秋。”李八郎如实告诉李氏。
    李氏很高兴。
    然后,李氏也把正月里发生的事,告诉了李八郎。
    先说了陈璟去旌忠巷打人,退还了地契,孩子辞了学堂的事;又说了清筠正式到陈璟房里服侍;再说了前不久陈璟赢的官司。
    李八郎惊讶不已:“才一个月,你居然做了这么多事?”
    陈璟哈哈笑。
    “清筠性情敦厚温柔,收在房里不错。”李八郎道。“既然收了通房丫鬟,什么时候娶亲?”
    陈璟咳了咳。
    李氏道:“这件事,由我做主。我帮他物色。望县认识些人。我也央求她们,一旦有了合适的来告诉我。我二月中旬去趟姚江,让家里人帮忙也物色几个,好挑选挑选。”
    陈璟没说话。
    不知为何,提到说亲,他就会想到十娘。
    一想到十娘,心里就成亲就有了点抵触。
    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免得扫了大嫂的兴致。至于她物色什么样的姑娘,肯定要陈璟自己同意了再定。
    到时候再说。
    “好啊。”李八郎知道陈璟的心思,怕他伤感。连忙转移这个话题,问起文恭和文蓉的学业,“文恭和文蓉不在族学里念书,往后打算怎么办。送到书院去?”
    陈文恭年纪太小了。书院只怕都不愿意收。
    至于陈文蓉,她是女孩子,已经念了好几年书,认得几个字,就足够了。往后,她应该会跟着她母亲学针黹女红。
    “不,我打算给他们聘个先生。”陈璟道,“可以教文恭和文蓉。也可以教教你。所以,打算先请个有名望的。”
    李八郎笑了笑。
    他是打算外出去拜访名师的。
    再说了。乡野间有名气的先生,真的能有什么本事呢?不过,李八郎现在基础薄弱,先生指点他,倒也不错。
    “那正好了。”李八郎道,“束脩我来出。”
    李氏笑起来。
    陈璟还是说他来出。
    扯了半天,晚上家里摆宴,给李八郎庆祝。
    李八郎回来,陈璟带着他,去了趟玉河巷,给杨老爷子请安。从过年之后,陈璟隔三差五会来一趟。
    杨之舟留他们吃饭。
    “。。。。。。想去城外的寺庙走走。”杨之舟突然道。
    他来到望县一年整,很少出门,都是在玉苑河旁边逛逛,或者去趟明州。
    “好啊,我们陪您去。”李八郎道。
    “我只怕没空。”陈璟笑道,“最近还有好些药要制出来。最近铺子里生意好,倪先生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也要帮衬。”
    “那你忙,我和永容去。”杨之舟笑道。
    陈璟点点头。
    凌海开的案子之后,婉娘又花了笔钱,让望县说书的先生,专门说陈璟的事迹。少年神医的名声,就越来越响。
    最近铺子里生意好极了。
    上次采购的药材已经快用完了,陈璟也打算初十再去趟清江。
    二月初三,又下了场春雨。
    早起雾雨蒙蒙。
    陈璟去了药铺,上午帮着倪先生一起问诊。病家很多,风寒发热居多,还是腹泻、小儿腹泻等各种小病。
    大部分人的病,都是拖了很久的。这个年代医疗不够发达,他们能自己扛过去,就要扛过去,实在扛不起,才到药铺。
    倪先生还出诊了两次。
    陈璟就在铺子里照料。
    下午,倪先生刚刚出诊回到铺子里,就进来有个小厮,请倪先生去出诊。
    “我去吧。”陈璟见倪先生一身都被雨打湿了,累得很。今天跑了两趟了,着实不容易。
    “陈神医请。”小厮听说是陈璟去,很高兴。
    陈璟的名声,终于在望县根深蒂固了。
    再也没有人因为陈璟是年轻人而轻视他了。
    陈璟喊了魏上幸,提着药箱去出诊。
    小厮是乘坐牛车来的,穿了蓑衣斗笠。他告诉陈璟:“是史家庄史老爷的三官人生病了。”
    史家庄是望县西北近郊的一个小庄子,住着百来户人家。
    史老爷应该是个小地主。
    陈璟听说要出城,就把后院的马车拉了出来,对小厮道:“你赶走牛车,前头带路。”
    小厮道是。
    陈璟和魏上幸做了马车,去了史家庄。
    从西边城门出去,沿着官道走了半个时辰,就到了史家庄。
    ***(未完待续。。)

第190章夜梦
    第190章夜梦
    下了官道,沿着泥泞的小径,就到了史家庄。
    庄子前头第一家,修建了高高的院墙,不同于其他人家的土墙或者篱笆墙。高大树木从院墙里探出头,光秃秃的虬枝被雨水打湿。
    春意尚浅,枯木未发。
    朱红色的大门紧闭着,小厮上前去敲门。很快,大门打开,史家的人把陈璟迎进了院子里。
    一路到了正院,史老爷夫妻皆在,屋子里还有几个丫鬟。
    “这位就是陈神医了。”小厮介绍陈璟。
    史老爷连忙起身,和陈璟见礼。
    陈璟原以为,乡下土豪,应该是脑满肠肥,一脸傲气。不成想,这位史老爷面容和善,气度儒雅,像个读书人。
    “鄙人史炎然,久仰陈神医大名。”史老爷对陈璟道。
    陈璟也客气一番。
    然后,史老爷就领着陈璟,进厢房去给他儿子瞧病。
    “小儿莘文,今年九岁。除夕守夜没有人不防备,他吃喝不留心,当夜腹痛难当。这一个月来,请了不少大夫,始终不见成效。”史老爷把史莘文的情况,仔细和陈璟说了。
    陈璟点点头。
    他坐下来,给史莘文诊脉。
    常见的腹痛,一般是虚寒所致。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主痛。陈璟取史莘文的脉象,见他的脉细,乃是阴虚有寒。
    可是再深取,却见脉沉数、弦滑。
    这是郁热内结。
    又是个真热假寒的案例。
    沈老爷也说了孩子的病因:除夕那夜吃得太多。以为进了风,染了寒气。其实不然。这孩子是除夕那天吃得太多,导致消化不良。脾胃受损。
    脾胃有了损伤,气机受阻,积滞不化,郁而化热。热结肠胃,腑气不通,不通则痛。
    因为气机受阻,凝滞郁结。脉像反而有点像受寒,此乃真热假寒。误作寒症治疗,用温热的药把寒气散发出去。
    史莘文之前应该服用了不少温热的药。
    此乃热证。又添服用温热的药,热结更甚。
    “这是真热假寒。”陈璟跟史老爷解释,“内热郁结,阻碍气机流畅。气机不畅。越发导致体表感觉不到热。故而脉细;但是深按,脉却沉数、弦滑。”
    然后又解释了怎么导致的真热假寒。
    史老爷听了,点点头,丝毫不惊讶。
    “之前也有大夫这样说过,对吧?”陈璟笑着问他。
    史老爷叹了口气,蹙眉道:“的确有两位大夫如此诊断。可是药服用了,仍是无效。陈神医不同寻常,敝人相信您的医术。也请您次方。”
    陈璟就开了药方。
    像史莘文这样的热,应该用大凉的生石膏。
    陈璟开了生石膏二两、知母五钱、花粉四钱、玄参五钱、生杭芍五钱、甘草二钱、没药四钱、**四钱。
    史老爷瞧着生石膏二两。心里发憷:“这位大夫用药如此重!这样寒凉的药,一口气用二两!”
    史老爷读过些医书,觉得陈璟这个方子有点不妥。
    但是陈璟名声在外,史老爷也不好说什么,只得笑了笑。
    “这方子先服用一剂。我明日上午再去复诊。要说这种腹痛,两三剂药就可以痊愈的。”陈璟道。
    史老爷点点头。
    诊断好了之后,陈璟和魏上幸乘坐马车,又回到了城里。
    已经快黄昏,陈璟去了趟铺子,看了看情况。今天没什么大事,到了下市的时候,铺子关门。
    仍在下雨,屋檐下雨滴如瀑。
    雨水砸在地面,掀起了一层青烟。春上很难得有这么大的雨,把整个世界的尘埃洗净,街道树梢都晶莹干净。
    清筠拿出两把伞。
    陈璟却只撑了一把。他搂着清筠,踩着木屐回锦里巷。
    路上,清筠照例询问陈璟:“今天出诊,可有什么事么?”
    “没有。”陈璟回答。
    清筠轻轻笑了下。
    两人回到家,用过晚膳就歇下。
    一场欢愉之后,清筠轻轻靠在陈璟怀里,柔声对陈璟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