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西凉铁骑 >

第238部分

西凉铁骑-第238部分

小说: 西凉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龙,你觉得黄忠如何?”回到住处之后,贾荣问道。
    赵云思虑片刻,语气凝重的说道:“若是与云交手,胜负当在五五之数。”
    贾荣大笑道:“来日你和黄忠交手之后就不会这样说了,你看到他家的那棵树了吗?”
    赵云面露沉思之色,不解的看着贾荣说道:“主公此言何意,云不解。”
    “黄忠箭法超绝,百步穿杨,即使放眼西凉军也是首屈一指,据说那颗树就是他练箭的时候射的。”
    赵云沉默不语,西凉军中箭法高超者不知几何,就连自己也是百发百中,吕布一手箭法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没想到贾荣会给黄忠如此高的评价,心中对黄忠的敬重再次上升了一个层次,不出所料这件事之后,黄忠就会成为西凉军的人,拿了贾荣的金钱不单单是偿还那么简单了。
    次日,一行五人走出客栈收拾行李向城外走去,在荆州耽搁日久始终不是长久之事,路过水镜山庄,贾荣仅仅是站在不远处看了几眼,正欲离去,忽听身后的林中传来说话声。
    为首一人生的是龙凤之姿,给贾荣的感觉就是洒脱,那种飘然世俗之外的人,这种气质,在张昭和张立的身上贾荣也没看到,以贾荣的半吊子水平也意识到了眼前人的不凡之处,荆襄果然多人才,似这等人物放到凉州,绝对能够值得贾荣亲自上门拜访。
    林中走出的青年也发现了贾荣等人,止住了讨论声。
    其中一人上前问道:“敢问水镜先生可在庄内?”
    贾荣摇头道:“不知。”
    “莫非你不是从水镜山庄出来?”青年是众人中表现最活跃的一位。
    贾荣再次摇头。
    “不如一起到庄内一叙如何?”青年邀请道。
    贾荣点了点头,和这些的士子站在一起,贾荣感觉到淡淡的不适,就像是后世的普通本科生和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站在一起一样,有一种来自心底的自卑感。
    赵云王越孙策沉默的下马跟在贾荣的后面。
    “奉孝,你还没说如何理解贾荣那句谁能载舟亦能覆舟呢?”
    “奉孝?莫非是郭嘉?”贾荣将目光投向郭嘉。
    “百姓为水,君王是舟,舟凌驾在水上却不能离开水,秦朝为何二世而亡,究其原因,没有真正理解君王和百姓的关系,也就是水舟之间的关联,不能将百姓当做一味压制的对象,要真正的去重视他们,其实这句话和‘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有相同之处,不过较之更为深刻,对君民之间的关系阐述的更为透彻。”
    贾荣微微点头,这个青年虽然相貌不及为首那位出众,也不失为一人才,分析的头头是道,再次看向那双灵动的眼睛,贾荣越发觉得这个青年有大才。
    “不知这位公子如何看?”青年突然将目光投向贾荣说道。
    自从碰到这些士子之后,贾荣就一直保持缄默,沉默的走在队伍中间。
    “奉孝分析的有理!”贾荣缓缓说道。
    青年大笑道:“怎么样,贾荣的那番话绝对有可取之处,是你们没发现罢了,哈哈哈……”由于笑的有些过于激烈,青年咳嗽个不停,脸上因为咳嗽过度而有些病态的红晕。
    “非也,贾荣乃是大汉的臣子,食君之禄而不知为君分忧,实乃逆臣,把持朝纲,欺凌天子,如此不忠不义之人,奉孝以后切莫说这样的话,小心遭到有心人的算计。”为首的中年转身说道,语气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贾荣再次恢复沉默,不过换来的却是方才那个青年的套近乎,不断和自己谈话。
    见惯了后世太多的骗子,青年的这些小手段自然入不得贾荣的法眼,每个问题贾荣都回答的滴水不漏。
    突然,青年盯着贾荣的双眼道:“你在说谎。”
    贾荣神情微微一滞,大笑道:“为何有此一说?”
    青年哈哈大笑,不作言语。
    水镜山庄的布置让见怪了奢华的贾荣感觉耳目一新,整个庄园上下透露着清爽的气息,不愧是文雅之人,就是懂得享受,像征战沙场的武夫,能想到的也不过是封妻荫子,光耀门楣,有钱也不知道该怎么花,就像是一个普通的百姓突然拥有了数亿元,恐怕只会去大街上买回冰箱洗衣机电视机。
    王越赵云孙策刘四默默的跟在贾荣的后面,不发一言,对这些儒生,他们也没什么好感。
    庄内走出一名头发发白的老者,人未到声先至,让贾荣想起了红楼梦上的王熙凤。
    “哈哈,奉孝、仲德,老夫等待多时了。”
    “水镜先生!”贾荣跟着这群士子一起行礼道。
    庄园内树上的几只雀鸟扑棱棱飞上天空,迟迟不肯落巢。
    水镜先生面露不喜之色,将目光定格在贾荣五人身上,“不知将军来此地有何贵干?”
    贾荣笑道:“先生好眼力。”

三六七章:山庄论贾荣
    “荆襄之地何人不知水镜先生,晚辈也是仰慕已久,特意前来拜访,唐突之处,还望先生见谅。”
    水镜见贾荣回答的中规中矩,神色恢复正常“如此,请进吧。”
    水镜在荆襄的名声虽然很高,却没有自大到和军中之人做对,眼前之人说不定和刘表有什么关系,得罪了也不太好。
    王越孙策刘四赵云被留在了门外,贾荣孤身一人跟随水镜等人进入,对于名满天下的水镜先生贾荣很放心,即使自己的身份泄露,在山庄内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分宾主之位坐定之后,水镜开始和先前遇到的士子讨论学术上的问题,其中一人最为引人注目,发表的言语时常让人耳目一新,引得贾荣侧目。
    从此人的言行中,贾荣感受到不是儒生的翩翩气质,而是包含一股锋芒,就如同战场上的杀伐之气,张昭张立是难得的内政人才,此人没有那样的气质,却有一种更为吸引贾荣的地方。
    “不知这位将军对如今天下大势有何看法?”水镜将目光投向贾荣问道。
    听的有些昏昏欲睡的贾荣猛然惊醒,稍微整顿了一下思绪道:“还请水镜先生明示,晚辈愚钝。”在这些自命不凡的儒生面前一定要保持谦恭,贾荣深深明白他们那张嘴有多厉害。
    “将军但说无妨。”水镜温和的说道。
    “而今天下,祸害最深的莫过于黄巾之乱,让无数的黎民百姓失去了家园,很多无处可去的百姓落草为寇,劫掠过往的商人和行人,羌人鲜卑之祸已经得到了极大的遏制,这要归功于大将军贾荣和汉阳太守韩遂;天下诸侯经过联盟讨伐之后,分崩瓦解,不思报国,互相侵吞,百姓再次陷入战乱之中,可以说是‘民不聊生’。”
    水镜先生微微点头,不过眉头却是微微蹙起,贾荣的分析条条有理,但却在围绕着百姓来说,战乱之时而不顾及皇室的尊严,朝中就有一个典型的代表,大将军贾荣,而且此人将羌人之乱平息的功劳放到贾荣和韩遂的身上,多少让场中的士子觉得有些不舒服。
    水镜虽未见过大将军,但有关他的事迹却在荆州一带传的沸沸扬扬,挟持汉帝迁都长安,在任何一名臣子看来都是大逆不道的举动,种种欺凌天子霸占朝纲的行径,简直是罄竹难书,可怜有些儒生还不断为贾荣开脱,甚至有些人前往长安投靠,水镜实在想不明白这些儒生学的东西都忘到了哪里。
    “乱世将至,尔等儒生,应当思虑如何报销国家,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只有百姓强大了,一个国家才能称的上富强。”贾荣的语气不知不觉将这些儒生当成的教育的对象。
    “这位将军谬矣,皇室乃是国之根本,只有扶持皇室,才是正道,大汉江山已有四百年,我大汉的百姓也以身为一名汉人而自豪,似将军这等人物,应该思虑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以图他日振兴大汉,而不是在此夸夸其谈。”一名儒生头头是道的说道。
    “将军可谈一下对贾荣的看法?”水镜打断了儒生的问话。
    贾荣拱手道:“先生称呼我荣谷即可。”
    儒生对水镜打断他的话没有丝毫的怨言,只是看向贾荣的目光有些不善,他是不折不扣的保皇派,看不得皇室的尊严受到任何的侵犯,和当初太学的那群儒生持有相同的意见,董卓的血腥残暴更能让他们的忠心被天下人知晓。
    “大将军贾荣,论其功绩,足以流芳百世,以微弱的兵力大破黄巾,杀的黄巾落荒而逃,以致于有了张角之死,黄巾之乱平息;以数百骑兵奔赴战场,屡次击败羌人骑兵,大胜而归;以数千人的微弱兵力守住韩遂十万大军锋芒之下的平襄城,奋力一击,将金城收复;近日又以三万人抵挡鲜卑十四万大军,俘获鲜卑主将慕容枫,让边境的百姓避免了战火;此等功绩,放眼历代,也是其中翘楚,乃是武将中的楷模。”贾荣如实将自己的战绩说了出来。
    屋内儒生纷纷交头接耳,贾荣的功绩足以笑傲大汉,特别是那一场场以微弱兵力取胜的战斗,听着都让人感觉触目惊心,特别是近段时间贾荣以三万兵力大败鲜卑十四万军队,使得其名声大噪,不过这样的人依旧吸引不了这些儒生前往,否则他们也不会在这里有闲情逸致讨论天下大势,贾荣的功绩虽多,欺凌皇室这一条就足以抹杀他所有的战功。
    “荣将军可曾知晓贾荣把持朝纲,欺凌皇室,使得汉室的尊严丧尽,此等逆臣,纵有盖世功勋,与禽兽何异?”一名儒生语气刻薄的说道。
    贾荣也不细究,微微一笑,人嘴两张皮,一件事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不过自己的功绩却是不能抹灭的,西凉军善待百姓之举得到无数民心,自古得民心者的天下,微弱的皇室能给百姓带来的只有灾难,而百姓需要的是强大的庇护,这也是为何长安的百姓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我观将军言辞之间颇多偏袒贾荣之处,莫非将军与长安的贾荣有旧?”水镜问道。
    贾荣哈哈大笑道:“似我这等小人物,若能得到大将军的青睐就是三生有幸了,身为一名武将,应当想着如何驱逐外敌,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水镜眉间露出不喜之色,眼前之人虽能称的上一员良将,却对贾荣有向往之意,假以时日,定会去长安投靠贾荣。
    荆州多世家,即使贾荣兵临城下,城内的世家也不会投靠,他那一套治理措施,极大的压制了世家的发展,当百姓都和他们有着相等的身份,还谈什么超人一等。
    儒生之中世家子弟占有多数,纷纷指责贾荣。
    只有郭嘉和程昱看向贾荣的目光含有一丝凝重之色,程昱作为水镜先生口中能有大才之士,不仅善于谋略,更善于治国,他崇尚依法治国,颇有当年商鞅的风范,在颍川学院中颇有声明,刘表当初也曾招纳与他,被其拒绝,贾荣身上隐隐有一股东西吸引着他,让程昱有一股想要上前探查清楚的冲动。
    欣赏完水镜庄园的风光之后,贾荣和郭嘉程昱攀谈一番,有些儒生看向贾荣的目光饱含不善,大多的儒生心中想的是家族和皇室,贾荣却在这两方面将世家得罪了个遍。
    贾荣带着赵云等人起身离去,和儒生的短暂交锋,让他得以将自己的治理理念宣传了一下,大多儒生持反对意见却不能阻止其他有才之士的欣然向往。
    “奉孝,你觉得此人如何?”程昱低沉着声音问道。
    “此人城府深不可测,定非普通人物,假以时日,必定能在西凉军占据一席之地。”郭嘉收起了玩世不恭的态度,一脸正容的说道:“此人身边的护卫也不是通俗之辈。”
    程昱点头道:“天下即将大乱,不知奉孝有何看法?”
    在颍川书院,程昱和郭嘉也算得上是谈得来的,郭嘉出身寒门,初入颍川书院的时候,饱受白眼,郭嘉看似放浪形骸,实则胸有大韬略,另外一个颍川书院的大才荀彧和二人的关系也不错,不过荀彧是不折不扣的保皇派,心中想的全是皇室的尊严,近日正想着去长安,程昱时常惋惜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却走到了一条很窄的道路上。
    郭嘉笑道:“长安的贾荣,冀州的袁绍,荆州的刘表,皆可,皆可。”
    程昱面色沉重道:“奉孝,事关终身,一定要思虑清楚,贾荣重用寒门士子,却违逆了大汉的世家,自从光武帝以来,和世家做对,在大汉根本无路可走,刘表徒有八骏才名,本身却无雄才大略,不是英明之主,袁家四世三公,也是一个好去处,不论奉孝到什么地方,都要小心谨慎,切勿如此不羁,以免引来杀头之祸。”程昱年长郭嘉,做事老练沉稳。
    “多谢仲德提醒,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我是不会做出抉择的。”
    “奉孝的身体不好,尽量少去那些风花雪月之地。”
    “近闻东郡被曹操所得,奉孝如何看?”
    郭嘉不以为然的说道:“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罢了,为了利益,诸侯相互倾轧,民不聊生,金城、长安,都是百姓向往的乐土,不出五年,长安的繁华必定不输于昔日的雒阳。”
    “奉孝,曹操曾经行刺董卓,不过被董卓发现之后逃走,后来发诏讨伐董卓,身先士卒,损兵折将,或许不是奉孝口中的欺世盗名之辈。”
    郭嘉笑道:“仲德休要被其外表所蒙骗,许子将曾下断言,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传闻贾荣和其有旧,当初雒阳之行曾放走他,引得董卓大怒。”
    “奉孝且请拭目以待,曹操非世人眼中的那个曹孟德。”
    郭嘉惊道:“莫非仲德欲要投靠曹操?”
    程昱点点头。
    郭嘉识趣的闭上了嘴,程昱决定的事,就是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仲德,你我相识一场,今日我在城内酒楼大喝一场,不醉不归。”
    喜欢铁骑的读者请订阅一下支持正版吧;一个月也就两块多钱;每一个订阅都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感谢那些默默用红票支持铁骑的读者们。

三六八章:江东
    一向沉稳的程昱思虑片刻,点头答应了,前去投靠曹操之后,说不定昔日的好友会刀枪相向,各为其主。
    离开襄阳之后,贾荣马不停蹄的赶到江东,在长江上,贾荣感到十分的不适,让人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怪不得曹操几十万大军不能拿下江东,南船北马,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