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西凉铁骑 >

第75部分

西凉铁骑-第75部分

小说: 西凉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荣端起桌上的水,轻轻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将全诗朗声背诵了下来。
    蔡邕抚掌大笑道:“没看出贾太守也是xìng情中人啊,哈哈哈……”
    为了掩饰心中的尴尬,贾荣也跟着一阵哈哈大笑,既然蔡邕说这是诗,自己也不会不知趣的去反驳说它是词,词起源于南梁,盛行于宋代,汉朝人当然不会知道词为何物,冒然提起只会徒增笑话。
    与文人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吟诗歌赋,这是贾荣总结出来的,前几rì还对自己冷眼相待的蔡邕经过这么一首诗的交流,二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看来以后要多多厚颜几次了,姑且也能称为自己的优势吧。
    蔡邕亲切的问道:“不知贾太守来雒阳所为何事?莫非是圣上相召?”
    贾荣摇头说道:“此事非三言两语所能解释,以后蔡大家称呼我志远即可。”
    蔡邕呵呵一笑说道:“如此老夫就不客气了,志远,依你之见,你这首诗该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接下来的rì子才是贾荣自认为穿越到东汉最痛苦的rì子,蔡邕不断的与自己交流诗句,现在蔡邕的眼里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诗人,蔡邕这老头也是个书迷,满嘴的之乎者也,贾荣与他交流起来十分的费劲,虽是天气很冷,贾荣的头上却是隐约可见丝丝的汗水。
    贾荣最为一个穿越人士,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高深的学术问题上,贾荣完全就是一个小白,而蔡邕偏偏就是一个文学上大师级的人物,问的问题十分的刁钻,就拿贾荣的那首诗来说,蔡邕问及贾荣琼楼玉宇是什么,甚至还问及贾荣天上真的有宫阙吗。
    贾荣小心翼翼的作答,时不时的发出一句后世的经典语言,借以引开蔡邕的注意力,还别说这招还真管用,那些经典的语句往往引起蔡邕的不断深思,想到jīng彩的地方,蔡邕还会忍不住击掌叫好。
    一旁的卫仲道看向贾荣的目光更是充满了小星星,能与自己的老师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整个大汉恐怕没有几个人,看向贾荣的目光也是越发的尊敬,在卫仲道的眼里,贾荣变的越发深不可测,看似随意,却能做出流传千古的诗句,而且时常说出引人深思的语句。
    见时机差不多了,贾荣说道:“不瞒蔡大家,此行前来雒阳乃是为了缓和我与世家的关系,先前我在北地郡的作为,相信蔡大家也有所耳闻,年少不懂事,让蔡大家笑话了。”
    提及此事,蔡邕皱了皱眉头,不发一言。
    贾荣干笑道:“我也知道先前的作为侵犯了大世家的利益,北地郡的状况或许蔡大家不知道,而今大汉连年与羌人作战,北地郡作为战争的缓冲地带,付出的代价不是蔡大家所能想象的,去岁的雪灾更是让北地郡雪上加霜。”
    “自黄巾以来,大汉上下已是满目苍夷,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且境内时有叛贼作乱,国力疲敝之下,焉有余粮周济北地郡;大汉的臣子谁都知道北地郡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我接任北地郡太守一职之时,北地郡郡守府内连基本的功曹都没有,各县的县令更是早已逃亡;在这样的情况下,蔡大家认为我该如何做呢?”
    求收求红求打赏,前者几位读者大大在书评区提的意见对断崖的触动很大,很有用,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来书评区提,断崖一定虚心接受!再次拜谢支持铁骑的读者们!

一一七章:雒阳(三)
    蔡邕不断的捋着下巴上稀疏斑白的胡须,片刻之后,喟然长叹道:“就算如此,志远也不应该公然下出那样的布告,这样一来,志远只能与大汉的世家走向对立面,即使老夫想帮忙也帮不上啊;况且志远未经过圣上的允许,私自下那样的命令,就是公然挑衅我大汉的尊严,如此行为将我大汉的威严放在何处。”言及此处,蔡邕声sè俱厉。
    贾荣似是发泄着自己的不满,继续说道:“蔡大家也知道,我本出身武将,哪懂得什么治世之略,这个时候让我当北地郡的太守完全是赶鸭子上架,而且当时的北地郡世家巴不得看我的笑话,又如何会帮助我,北地郡的状况非是蔡大家所能了解。”
    蔡邕疑问道:“什么是赶鸭子上架?”
    贾荣暗自擦了一把冷汗,解释道:“这是我家乡的俗语,就是硬逼着一个人办他不能办的事的意思。”
    蔡邕点点头,皱眉深思良久之后,长叹道:“如此也不能怪志远了,如今大汉上有十常侍舞弄皇权,下有反贼不断作乱,难道我大汉真的要完了吗?”
    一边的卫仲道急忙出言制止道:“老师慎言,这话传到小人的耳朵里,难免会以此为把柄。”
    蔡邕叹道:“就算是十常侍听到又能如何,老夫难道还会惧他们不成!”
    当今大汉,也只有蔡邕这样的老人敢于直言评论,其他的朝臣,对这个问题避之不及,此时的贾荣自保都难,如何会再次参与到十常侍的事情中。
    贾荣起身告辞道:“若无他事,就此告别!”
    蔡邕叹道:“非是我不愿帮助志远,老夫也是无能为力!”通过刚刚的接触,蔡邕发现贾荣不仅能做出那样流传千古的诗句,而且为人做事不拘一格,看似随意的举动往往却有着常人难以揣测的意思,若无先前在北地郡之事,恐怕rì后贾荣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贾荣感激的说道:“蔡大家能有此心,晚辈不胜感激!”虽然蔡邕的一些行为有迂腐之嫌,但却影响不了贾荣将他当做一个长者来看待。全文字。。
    蔡邕赞许的看了贾荣一眼,说道:“志远初来雒阳,也没有居处,不如就住在蔡府吧,只是蔡府简陋,恐怕委屈志远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即使蔡府再简陋,有蔡大家在此,也是好的。”贾荣感叹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蔡邕眼中jīng光一闪,追问道:“可还有下文?”
    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赶,既然做了冒牌的诗人,索xìng就一直做下去,“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贾荣故作深思之状,而后缓缓说道。
    蔡邕不禁抚掌叫好道:“好诗好诗!不知此诗可还有下文?”
    看着蔡邕期待的眼神,即使脸皮再厚,贾荣也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欺骗一个老头在未来世界也是要受到大家鄙视的,“看到蔡府简朴的布局,一时间信口胡说,让蔡大家笑话了。”贾荣谦虚的说道。
    蔡邕看向贾荣的眼神增加了一丝赞许,年纪轻轻,面对夸奖不卑不亢,“若志远这还是信口胡说,那大汉的文人脸面将置于何地啊?”蔡邕打趣道。
    贾荣尴尬的笑笑,不再言语,生怕再一说话破坏了自己在蔡邕心中的形象。
    蔡邕诧异的打量了一下贾荣,眼前之人看似随意,却是有着非同常人的一面,结合先前仲道所讲,此人倒是颇有高祖之风,这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不然传出去却是害了眼前之人,笑道:“不知志远师承何人?”
    贾荣早已料到蔡邕会有如此一问,不慌不忙的答道:“恩师乃是山野之人,不想外人知晓其姓名,还请蔡大家见谅。”
    蔡邕看向贾荣的目光分明多了一丝凝重,在这个年代,有一个山野之人作为老师,往往比当朝的知名人士作为老师来的更为有名,“无妨无妨!”蔡邕笑呵呵的说道,只是蔡邕有些怀疑贾荣之前所说的什么不懂治世之略,若真是师从山野奇人,焉能不懂安国定邦之事。
    贾荣并不知道他胡乱编的这个老师把他的身价涨了不止多少倍,“多谢蔡大家体谅!”
    暂时住在蔡府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说不定能直接接触到朝中的大员,而一些世家中人即使不给自己面子也要给蔡邕面子,也能间接的缓和一下和世家紧张的关系,这也是蔡邕的主要目的,见识了贾荣的才华之后,蔡邕十分欣赏,自然愿意帮助贾荣。
    之后,蔡邕又与贾荣聊了许多朝野趣事,蔡邕长的慈眉善目,让贾荣不知觉间也放下了和平常人交往时的戒心,对于言辞,贾荣也是经过仔细的思量之后才敢说出,可不想再让蔡邕追着自己问这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即使有心人想要查自己的身份,恐怕也会一无所获,李家村经过劫匪之事后,已经变成了一片荒野,无从查起。
    蔡邕的府邸不像贾荣见过的武威郡太守那般豪华阔绰,给人以十分朴实的感觉,古朴之中蕴含着非凡的意境,这也是之前贾荣会信口说出“陋室铭”诗句的原因。
    琴音袅袅响起,处在蔡府之中贾荣有一种宛在人间仙境的感觉。
    连rì来的碰壁,使得贾荣心灰意冷,或许与世家的关系再难缓和,即使有蔡邕在一边周和,那些世家或许明面上会给蔡邕一点面子,背后就不好说了,算了,不能缓和又能怎样,大不了自己跑到李文侯那,当一个快活的羌人统帅,中国人的传统就是故土难离,贾荣也不例外。
    “世家啊世家,有朝一rì,我若拥有足够的势力,定让这朗朗乾坤不留一个世家,让所有的世家在我大军的铁蹄下颤抖,这些rì子的耻辱将来一定百倍讨回。”贾荣暗暗的想道。
    算算时rì,已经临近正月十五,也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看着悬挂在天空圆圆的明月,想起远方的亲人,一句古诗映在了贾荣的脑海,情不自禁的朗声诵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或许是因为白天的事情吧,贾荣感觉自己的诗意源源不绝,汗颜的是那些诗都是盗后世诗人的。
    一缕哀伤的琴音伴着贾荣的诗句在蔡府的庭院内飘散开来,悲伤的曲调,让贾荣一时难以自拔。
    一曲终了,贾荣也从琴音中清醒了过来,顺着方才琴音的方向走去,片刻之后,一名白衣女子出现在贾荣的眼前,此女大约有十一二岁,贾荣一时间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拉形容眼前的女子。
    贾荣可以肯定,眼前的少女将来会是一个祸国殃民的主儿,若说卫芙是倾国倾城的美女,那眼前的少女仿佛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飘然来自九天之外,清新脱俗,让人生不出丝毫的占有yù,一则是其身上流露的高贵气质,其次眼前的少女仅仅是十一二岁,自己可不想成为萝莉控。
    怎么回事,先是在河东看到大美人卫芙,接着在蔡府又碰到了一个美人坯子,难道最近走桃花运了。
    少女静静的看着眼前的贾荣,扑闪着宝石一般的双眼,不断的打量着贾荣。
    一时间,贾荣竟被这名少女看的有些不好意思,笑道:“适才听到姑娘琴音方才寻觅到处,冒昧之处还请姑娘见谅。”
    “贵客不必客气,应该是小女子的琴音打扰了贵客歇息。”
    清脆甘甜的声音伴着若有若无的香气向贾荣传来,令贾荣jīng神一晃,稳了稳心神,笑道:“姑娘真会说话。”
    白衣少女轻声一笑,疑问道:“贵客是不是想家了?”
    贾荣皱眉看着眼前的少女,露出不解的神情,见到这样的小美女,贾荣的大脑也有些短路,把自己方才吟诗的事情抛到了脑后。
    白衣少女解释道:“方才听贵客吟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小女这才作此猜测。”
    贾荣看向白衣少女的目光也不是先前那样的随意,这年头不是人人都能有书读的,而且这样一个如同小仙女似的少女,再加上那清脆的嗓音,更是让人心情的舒畅,如实说道:“姑娘真是蕙兰芳心!的确是想家了,哈哈,让姑娘见笑了!”
    “看姑娘的年纪也就十余岁,我年长与你,不如你称呼我大哥吧?”贾荣对眼前的少女莫名的感到亲切,或许是她那粉雕玉琢的模样令贾荣生出疼爱之心。
    少女稍作思考,疑问道:“为什么呀?”
    贾荣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干笑道:“因为我年长与你啊,难道你父亲没教你见到年长的要喊哥哥吗?”
    少女即使再冰雪聪明也跟不上贾荣这个现代人的思维,扑闪着双眸认真的说道:“父亲从来没有教我这些啊。”
    贾荣被少女看的有些不好意思,尴尬的笑道:“聊了这么久,还不知道姑娘姓名?不置可否告知,在下贾荣。”为表诚意,贾荣先是自报家门。
    断崖在此拜谢各位读者大大一直以来对铁骑的支持,没有你们的支持,铁骑走不到这一步!
    再次呼吁,喜欢本书的读者记得收藏一下本书!
    您看完了,作者还有话要说哦!赶快看看作者的推荐作品
    

一一八章:雒阳(四)
    少女轻声答道:“小女名叫蔡琰。。 。 ”
    贾荣点点头,印证了心中的想法,如此年轻的少女能弹得一手好琴,而且身居蔡府之中,不用想就是蔡邕的女儿,贾荣是在不明白,蔡邕长的也不算帅哥,为啥能有蔡琰这样的女儿,莫非不是亲生的,贾荣恶恶的想道。
    “那我以后称呼你为琰儿吧?”贾荣就像是一个诱导未成年少女逐渐犯罪的恶徒,一步步将蔡琰引进自己的圈套。
    蔡琰点点头,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又连忙摇头。
    贾荣笑道:“怎么了?琰儿。”
    蔡琰一字一顿的说道:“这样不合适。”
    即使是拒绝的话,发自蔡琰的口中却让贾荣生不出任何的厌恶,甚至有一种隐隐的期待感,希望能与其继续交谈下去。
    “哦,那算了!”贾荣故作失落的说道。
    蔡琰有纤细的小手摸了摸下巴,疑问道:“贵客生气了吗?”
    贾荣强忍住心中的笑意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他处。
    忽然,蔡琰目光坚定的看着贾荣说道:“那我允许你叫我琰儿了,只是在外人的面前不能提及此事。”
    看着眼前的蔡琰如此可爱,连rì来的失落也顺带着消散了不少,蹲下身,轻声问道:“琰儿,这是为什么啊?”
    蔡琰扑闪着双眼回道:“若是让家父知道,一定会责怪琰儿的,家父说过,在外人的面前一定要遵守礼节。”
    “我是问你为什么允许我称呼你琰儿呢?你就不怕我是坏人啊?”说完,贾荣甚至玩起了后世的变脸。
    蔡琰发出咯咯的笑声,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急忙以手掩嘴。
    贾荣笑道:“没事的,想笑就笑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