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394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394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点倒是无甚变化。”
    孙承宗说的是辽阳城在当时建筑时的情形,那时,东宁卫、自在州置于北城,东宁卫建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为安置归附的女真人而设,位于无敌门里东侧。下设左、中、右、前、后及中左六个千户所,隆庆元年(1567年)辽东镇的总兵府由广宁卫迁到东宁卫。
    而在永乐年间,自在州由开原城迁到辽阳,以处归附夷人,位于无敌门里西侧。
    并且在万历四十八年,熊廷弼守辽东,那时又大修辽阳城,高厚壮固,屹然雄峙,当时就赞道,‘此城规模之宏大,城池之坚固为当时东北第一。’
    南城内街道东西对称,形成若个干个十字街。辽东都司便治于今知东小街西北方。都司各职能机构及椽属,卫所也分布于成里各处。
    而北城则是差之远矣。
    “城墙高三丈三。那厚度呢?”朱由校曾经听过介绍,《营造法式》还是《木经》里面,有专门的墙厚与墙高比例的介绍,但这个比例数忘记了。而城墙厚度,这是决定战术的关键。
    各地的城墙各项指标厚度均不一样,比如说京城的城墙门处,有二十多米厚,而平均墙基宽24米,墙高8米。西安的城垣高12米,底宽15…18米。顶宽12…14米。其余的地方就不一一列举了。
    而这个时代的城墙。所采用的都是多为板筑的夯土墙,这东西太结实了,以前没有大炮之时,朱由校都没赶想过用炮轰。现在有了千余门大炮。虽然原始了一点。但他想试试有没有轰塌一段城墙的可能性。
    “回皇上,辽阳城的厚度为二丈三尺左右。”这点倒是做了点功课。
    “这厚度不小啊。”七米的厚度,别说是墙了。就是一堆土,也不是原始大炮可以轻易悍动的。
    “皇上,不仅如此,而且辽阳城与盖州耀州等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有‘日’字型的瓮城,使得防御能力相当的强悍。破开了城门之后,还将要面临二道城门,这才是难中之难。而且,此城墙是相当正式的城墙,集中了城墙的许多优点,比如前面的城壕、女儿墙;还有马面突出部,用以从侧面攻击接近城墙之敌。”
    “马面?”朱由校还真不懂怎么还有这样的名称。
    “回皇上,就是左边的那里,按一间的间隔修筑的呈四方形建筑。别的城墙有为半圆形的,叫做团楼。但宋朝沈括认为,马面形式,比团楼更有效。”孙承宗帮着朱由校指着城墙上的几处地方说。这个皇上,说他聪明,那是绝顶的聪明,能识破自己都看不透的计策,但有时候连一些常规的东西都不懂。
    “哦,还有吗?”
    “城墙上的那些供射击用的凹凸状护墙,叫女墙,这个别处都有,但敌楼却不多,看那边的一处建筑,就是敌楼,可以用来观察和监视敌人的行动。”
    “敌楼?”朱由校顺着孙承宗的批向一看,那建在了辽阳城墙上的如同山神庙一样的建筑。这个以前还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还有放置大型弩或抛石机用的弩台和炮台,用以增加城墙的整个防御能力。这个不太好看到,但辽阳肯定不缺少这个。”
    “哦,”朱由校还真的找了找。
    “在城墙四隅,那城是角楼,以及与之互为补充的战棚。当敌人把角楼破坏之时,就可以在敌人攻击最集中的地方,搭起战棚,代替角楼,以狙击敌人。”孙承宗接着说道。
    “还有吗?”
    “皇上,还有一个特殊的设施,那就是称做突门的城门,但这种门,我们现在是看不到的,完全被遮掩起来,是一个暗门。那是在奇袭围城敌人时,打开此门,向敌人反攻,出奇制胜之用。当然也可以逃命之用。”
    “还有暗门?”朱由校可真是长见识了,在城墙上还有这种假货的存在,可惜自己刚刚还想着,只把这几个城门给堵上就可以达到围城的目的了。现在这个如意算盘算是不行了。
    “皇上,辽阳的规模比起这次的终极目标沈阳来可还要大上一点,规模上可是不小。所以设备也是相当的齐备。”
    “辽阳的守兵兵力如何?”
    “回皇上,辽东极在边陲,东接朝鲜、南涉瀚海、北抵朔漠,地处要害之区。万历年间,辽阳城内驻军两万五千多人,驻军与屯田,给辽阳城带来的繁荣是相当可观的。而城内可居的平民,就不好统计了。特别是现在几城的人都向这边集中。”辽阳是个大城,店铺、茶楼、酒肆林立,城中央主要干道两边商号密集,明代诗人张鳌在其所著《辽阳歌》中曾对辽阳商业的盛况有过这样的描述:‘辽阳春似洛阳春,紫陌花飞不见尘。’‘边城都会’。千山峨峨,代水渊渊,风气毓秀,硕人建焉。这种地方的兵力多少不好估算,特别是现在的乱势。
    “辽阳的确不凡,特别是眼前的太子河,半盘在辽阳之周,朕本想围攻,以大炮摧毁之。现在看来,攻城将是一个长期的,不是一挥而就。”
    太子河在辽阳成北,将辽阳城的北城抱住了一半,而东城墙也抱了一半之多。想包围,那就只能是渡过太 子河。自己的兵力干起来的确是有些困难。而七米厚的城墙,可不是好轰的,就算是千余座大炮,也挺费劲。以前朱由校想的,与孙承宗所做的,就是以汽油弹射向城内,最大程度的杀伤建奴的有生力量。
    ”(未完待续。。)
    ps:  各位衣食父母好,关于城墙上的一些东西,有图直观上传。

第683章墨攻之解
    这是朱由校第一次攻城,以前的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归化城以及辽东的盖州城等,都非自己攻下的,这一点,倒是相符‘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了。但对于真正的攻城经验,硬碰硬,还真是一个相当新鲜的场景。所以朱由校问了一下常规的攻城与防城知识,这还真有点临阵磨枪的感觉。
    “回皇上,在《墨子》中,把攻城战术分为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輼(兵车)、轩车,此十二种战术。”孙承宗这个背背书当然是相当清楚了。
    “嗯,请孙老师详解之。”
    “是皇上,临:即把土山修筑成和城墙同高或者是高于城墙,以此平掉城墙的高度优势。而防御方法,就是对射,一旦失败,大势去矣。”孙承宗言。
    “堆土山?这个工程量可真是不小,效果虽好,但需要的兵力太多,而且时间过长,只能参考但不足为取。下一个吧。”朱由校看看辽阳那十几米的城墙,现在还是冬天,还是算了吧。
    “是皇上,钩:用长钩类的兵器,把城墙上的守城士兵或者防御兵器钩下城墙,并可用钩破坏城墙上修筑的女儿墙的方法。这种方法白杆兵已经在用了,现在看来,效果不错。”孙承宗看似幽默的来了一句。
    “哦,朕知道白杆兵使用的钩是源自兵书,原来来自己与这里。哈哈。不过孙老师,此计还是需要猛烈的冲锋,不美。”
    “回皇上,此策恰恰正是参谋部推演出来的最合适我军的一种战术。”
    “孙老师请详言,”
    “回皇上,参谋部结合着何可纲将军阻击汽油弹与步兵相配合默进攻的方略,在此又结合着大炮的使用,提出战术。即,以远程武器的极力的轮番持续打击,以压制一点。或者一片城墙的远程武器。使其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一片防御‘真空’地带。而白杆兵于竖盾兵可以从容的运至城下,而后依靠梯子上城墙。以竖盾的防御能力,以白杆兵的近战能力,只须捱到有二千人的力量在城墙之上。那时大事可定。”这的确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攻坚之策。以点破面。以远程武器极力的配合而掩护作战方法。以前想的是一千阻击弩围城。而现在有千余大炮,三百架阻击弩的力量,战斗力差不了太大。
    “以点破面。炮步协调,此方法不错,入朕的考虑范围之内,孙老师请接着说。”这个战斗观点的确不错,既减少了战斗伤亡,又有其现实中的经验,可以考虑。
    “是皇上,冲,即是冲车,(注见作品相关图)利用冲车的攻城塔,突破城墙的攻城方法。”孙承宗淡淡的解释着。
    “此冲车朕倒是见过,与云梯一样,的确是攻城大器但制作太耗损时日了,还有那水,依朕想,可能是掘堤放水吧。”
    “回皇上,正是,下面的穴就是挖地道,而空突也是与地道相配合,这些耗时更多,恐皇上亦不如法眼。蚁傅,就是人海战的意思,无须多言。而后面的两项也是攻城武器制作,与轩车一样的道理。”孙承宗也算是摸准了一点皇上的脉博了。
    “嗯,如此朕明白了,回营用膳,膳后开会谈。”朱由校不想再多说什么了,第一次正经八百的攻城,他理解了其中的一些难度。
    辽阳是个大城,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想要三下五除二,痛快的拿下来,靠着的传统方法显然是一场恶战。朱由校现在的脑子在想的是能不能以巧而破之。因为辽阳如此并不急着攻,他所在的路线完全可以绕过去,而直取沈阳。其他的时候不好说,因为必须横渡太子河,但现在太子河上是结着冰的,任何一处都可以走。
    一旦兵临沈阳,那时就是一个围点打援的最好时刻,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补给问题,必须得在围沈阳之前,带足了粮草等,这个足字,是要使部队撑到冰融化之时。
    营中,朱由校将孙承宗、袁可立、卢象升、秦良玉、庄海鸣、俞明忠全部召到了皇帐议事。
    “诸位,朕在下午时分,与孙老师一同观阵,看到了辽阳城池坚固,大有固若金汤之评。然没有攻不破的城池,朕倒不俱之。以今时今日我大明亲军的战斗力来看,朕有信心短期之内攻而破之。但这个时间,朕不想留给辽阳,虽然它是一座大城,曾经也一度是建奴的国都,但他的意义也只是曾经罢了,毕竟不是现任的国都,攻破的意义也就是一座巨城而已。现在朕想从另外一个观点出发,请诸位点评。”朱由校说罢,喝了一口茶,晚膳吃的烧烤,这个时节,辽东的野味不少,吃的真叫过瘾,这个时节有点渴了。
    “请皇上明视。”众人不知道皇上又搞什么另辟蹊径之事,奇怪的问。
    “此次作战,终极目标为直捣黄龙,现在朕并不想将时间浪费在辽阳,正如当时放弃盖州一样。弃辽阳走沈阳,直接的兵临沈阳之下,那里为建奴的心脏,一旦心脏受损,建奴的纷乱必现,到时各个山头就立起来了。一副军阀割据之态必生。换言之,若我军对沈阳围而不攻,那时黄台吉来援不来?”黄台吉出征在外,这对于围点打援是一个最大的遗漏。朱由校不是没有想着打伴仙山。但伴仙山太大了,出路众多,还是在深山老林里,实在是没法打,权衡轻重,最终朱由校选择了沈阳。直捣黄龙,对于摧残建奴的自信是有相当大的好处的。
    对于建奴那君不君臣不臣的变态体制而言。黄台吉没了,立刻就能换一个皇上,这一点对他们而言不算什么。历史上黄台吉挂了,直接的选出了一个小皇帝福临来。对他们没有什么损失,相反让代善之流会为之雀跃。而沈阳是心脏,只要围住了,建奴就面临着迁都的问题,目前适合的地方只有辽阳,或者他们的老窝,赫图阿拉,这些地点离沈阳也就是四五百里地,明军随时随地的可以去围攻,也都不合适了。
    可以想象直奔而去之后,对于建奴的震惊。(未完待续。。)

第684章马车轨道
    朱由校的提议立刻引发了从文武将官的响应,在盖州已经经历过了弃城而走的经历,只不过一个是空城,一个是准备充足防御的超级大城而已。但两城却都有一个特点,绕过之后,不影响行军。
    “皇上,自大清河一战之后,除了从盖州取得一些粮草,并无其他的补充。皇上之计固然直指建奴心脏,逼其自救,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大军渡过太子河北上,再渡浑河兵围沈阳。而现在军中之粮,还能坚持半月左右。从伴仙山滩涂运粮过来,一路左有代善三万兵马,右有黄台吉虎视眈眈,再有须在辽阳城眼皮底下渡太子河、再渡浑河。运粮将难上加难,稍有不慎,则有军粮短缺之祸,请皇上三思。”孙承宗听完之后也犯难,一日无粮千军散,军粮是个硬货,不容有失。
    现在皇上在北伐的路上留的一个个小尾巴,并非是什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本身就是危险因素。指望着后来的部队专门运粮,这个危险将变得更加的可怕。计毒莫过绝粮,不用想也知道,建奴不傻,这种明军的短板他看得到,在漫长的运粮线路上,建奴肯定会不断的阻击的。
    而且现在有了几万的俘虏,这军粮已经大超计划,若无盖州那些雪中送炭,还真是短缺。
    河面的冰估计在一个月的时间,才是彻底消融下去,那时的运粮就可以从水上,走三岔河转浑河直奔沈阳了。但还有近二十日的粮食没有着落。
    军粮的重要性当然是一支军队的生命最大保障。众人听了也不断的发表了一下见解。
    “朕明白众爱卿之意,此次兵围沈阳,目的就是围点打援,这个围字,时日颇多。运粮问题相当之重,处于今时之形式,不能在兵发沈阳之后,再另行运粮,只能一次性带足了粮食。否则只能在最快的时间攻破沈阳。若是攻击受阻,则只能回师。这个险不能冒。”朱由校听了众人的话。也是从善如流。
    “皇上,另有一觅粮手段,”这时卢象升言道。
    “爱卿请讲。”
    “是皇上,通过对战俘的审问得知。在辽阳、沈阳的四周。其实有着不少的庄子。即建奴所谓的皇庄、官庄和王公庄园,这些庄子以抓来的辽东汉民为奴经营,储备的大量的粮食。若能扫荡一番。应当可以得到一批粮草。”听着是大军,其实朱由校带的人马,也就是三万人而已。一天一人一斤粮食,一个月也就是九十万斤。看着数量挺大,其实相当于几个或者几十个大庄子而言,并不算有多少。
    朱由校一听乐了,本来他还想着在这边停留一下,等着后面一次性将军粮给运过来,再一起渡太子河北上,那如果有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