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432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432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洋溢在百姓的脸上,将战争的阴影一扫而去。
    从辽东之地逃回中原的辽民,一个个的积极返乡,想着重建家园。这是在一年前让他们不敢想的事情。
    但有心人还是挺多的,辽东之地是如何之大,土地是何等之肥沃,水系又是如何的发达,这些当然是明知的。皇上现在已经开始动手建设了,那块土地将会带来多大的利益,才是有心人关心的。
    本来按着以前,有关系的可以跑关系,有门子的可以走门子,这等利益,谁能安心,白白的看着不去插手一下,分一点果果。但这个关系找谁都不好使,只有找到皇帝,那才有用。‘塞上江南’的河套都被皇上死死的控制在手里,哪里有一点分给别人的打算。也就是宗室与十八家得了一点利益而已。
    现在辽东在际,许多的权贵不能不动心,但真正下手的,也只有十八家钱庄与京城皇商团而已。
    十八家钱庄,现在可是摇身一变,成了大明一支巨擘式的组织。无论是规模还是在业务范围上,都大大的参加。而且社会地位上,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是巴结官府,现在攀上了皇帝这个高枝,对于官员们当然不再那么怕了。因为这钱庄生意里有皇上的股份,你什么样的官,有皇上的官大?想来吃一口,那无异是到皇上的碗里抢食吃,这得多肥的胆才行?
    而且钱庄因为有了监督权,相当与皇上的另一只眼睛,有什么事,可以通过大明银行,直达天听。这官府不仅仅不敢去再从中拿一个份子,而且还得小心钱庄去告他的黑状。
    而在业务上,因为与官府的借贷关系上,也是可以稳稳的卡住了这官府的脖子,要知道钱庄给官府提供的工程贷款,都是无息的,钱款不到位,那就代表着工程的拖延,那是哪个官府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不管承认或者不承认,钱庄的地位都在发生着诸多的改变,不再是朝廷或者地方官府、勋贵们想怎么拿捏着就怎么拿捏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第755章请求入辽
    而钱庄的利息问题也在改变着,他们长期吸血鬼的名称。虽然存款的利息不多,但不管多少,也都是少着利了,存钱的都高兴。而贷款的利息不再是那利打利利滚利的高利息,让许多卖儿卖女的事情不再发生了。这使得钱庄的形象化工程,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皇上河套地区的利益,没有几个人能够得益,除了宗室子弟的天门城,就数这十八家钱庄才能在河套地区有点赚头了。
    十八家钱庄那边他们没有建设天门城这种魄力,他们需要的就是跟着皇上搞皇庄,从中受益而已。相对来说,他们的收益的速度比起天门城来看着更快。
    因为有着天门城的战斗力在那里摆着,蒙古人不敢过来抢掠,十八家的钱庄招募的垦荒者,完了命的去开垦着分到自己手里的土地。有的地方已经是绿油油的一片了,夏收的时候,就能吃到那些粮食了,虽然少了一点,但有了收成,就有了希望。
    人心总是不能满足的,十八家商人看到了辽东这片土地上,土地更加的肥沃、河系更加的发达。如果能在那里搞一片土地,那将是多么诱人。
    现在的战局,正在朝着有利于大明的一面发展着,边墙之内的收复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一旦关上了门,那辽东之地,又将是一大块的处女地,等待着开发受益。
    十八家钱庄的代表们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也是以劳军的方式。来到了辽东。
    他们虽然是皇上的子民,但同时也是皇上生意合作者,此次求见,当然得到了皇上的同意。
    踏上辽东,起始点是盖州港口,那里现在已经相当的繁忙了。往这边运货、运客的大海船实在是太多了。辽东现在处于百废待举之态。所以相当多的物质,都需要从大明运过来。
    其中最多的,当数水泥。建作坊以前是以木材为主,但作坊里的基础建设离不开水泥。以前的时候朱由校要求建的水泥作坊,原料是以陶瓷的碎片等为主要原料。产量也不大。可以很快的建起来。但辽东的陶瓷业并不发达,基本上是侯家一家在做这种生意,那陶瓷的碎片等显然不能如此了省事了,需要建起立窑来先烧熟料。
    就象是在后世。南方也有不少的水泥厂。但那些水泥厂都不是直接的烧水泥。而应该称之为磨水泥,因为他们没有北方那么多的原料资源(煤炭、特定的青石),只是从北方买回水泥的半成品——熟料。然后去磨。
    现在大明的水泥产量相当的不足,虽然水泥作坊不断的在建,但全国范围内的修路、水利运动,哪里是几个零敲碎打的水泥作坊能够满足了的。
    但辽东建设是重中之重,大明目前所有的水泥,除了天门城的供应没停外,连京城二环路都停止了水泥供应,全部的往辽东运送。
    十八家看到如此多的水泥船,当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十万的修路大军,现在交到了孙宗侧的手里,孙宗侧是第一个运用水泥修路的,他所负责的三十六皇庄内的道路,就是用水泥来铺设的。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完成,但皇上一宣,立刻前来。
    这个时代的水泥路要求并不大,因为最大的载重量就是大炮,也就是五六千斤而已。在水泥路面前,三吨的重量,并不算什么,对路面的破坏不大。只要将热胀冷缩的问题解决也就没什么问题了,这一点,水泥路面的发明人朱由校当然点了出来。
    上辈子的朱由校可没少做高速公路的环评,对此熟悉的很。好多路面的破坏,主要是汽车超载引起的,上百吨的大卡车,压在路面上,偏偏这个路面的设计最大的承载重量又只有六七十吨,不坏才怪。
    辽东三岱河东的官道基础上,已经开始扩路,平原修路最大的优势就是山少,而且是官道,这可比从京城到大同的官道省事多了。要知道虽然是扩,对于辽东,也只是平整,然后夯土,铺上了土,再夯等等手段,然后再水泥浇灌。而京城到大同,许多地方,为了追求一样的宽度,那可是要开山石的,这费劲大小当然不同了。
    十八家商人一路上走的就是这段不断修着的路,由于只能坐车,更是费劲不少,才在叆阳堡外,请见到了他们的‘后台老板。’
    已经打到叆阳堡了的朱由校这段时间特别的高兴,收复边墙是越来越顺利了。所到之处建奴无不是打出了一出出的空城计,高兴的朱由校看着亲军们开进了叆阳,自己架着白闪,唱着京剧: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 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我也曾差人去打听, 打听得司马领兵往西行。 一来是马谡无能少才能, 二来是将帅不和才失街亭。 你连得三城多侥幸, 贪而无厌又夺我的西城。 诸葛亮在敌楼把驾等, 等候了司马到此谈、谈谈心。 西城的街道打扫净, 预备着司马好屯兵。 诸葛亮无有别的敬, 早预备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 你到此就该把城进, 为什么犹疑不定进退两难,为的是何情? 左右琴童人两个, 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 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 来,来,来, 请上城来听我抚琴……”。
    “皇上好兴致,十八家钱庄的东家已经来了,皇上见是不见?”孙承宗早就听过皇上唱这段空城计了,知道这是皇上高兴的时候,以前还进两句言,无奈皇上听不进去,现在也没了心思再说了,另外皇上唱的还挺中听。
    “呵呵,这刚刚唱着羊羔美酒,还真送来了,好,让他们去皇帐吧。”
    朱由校对于十八家钱庄还是比较看中的,这样的吸血鬼需要改造成‘儒商’,这是比较难的。目前为止,十八家钱庄犯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先前敢与当地官府勾结,坑害百姓的掌柜、伙计甚至是东家被处理了一批之后,一切老实了许多。
    钱庄的名声也不断的好了起来,而且也知道用小恩小惠,作作秀来邀买人心了,这是一种进步。当然这种进步在十八家钱庄的掌舵人身上,上梁不正下梁才歪。
    寒暄之后,十八家钱庄爽快的提出了请求,与朱由校这种另类的皇上打交道,玩含蓄没用,不如直截了当的。十八家钱庄要土地使用权,不要所有权,政策与河套地区一样。
    朱由校对于这个问题一直都在考虑,搞皇庄的目的是搞粮食储备,不要把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土地,白白的便宜了最终的土地兼并者。
    辽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二百年的时间,这些土地基本上都集中在了辽东大氏族、大军阀的手中。而最原始的土地所有者,一个个都被挤了出去。结果辽东的局面越来越不可收拾了。
    土地兼并这种东西,历朝历代都没有解决,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土地可以流入市场。没有买卖没有杀害,中原腹地,那种‘厮杀’‘博弈’,朱由校管不了,也没有办法管,那属于物权法的范围。
    ‘俺家的土地,俺想卖就卖,谁也管不着。’这就是最现实的问题,土地兼并其实是由一个合法的买卖契约来掩饰的。这一点谁都摆脱不了。土豪劣绅们再强大,也不得不以这一纸契约来实现兼并的目的。
    如果朱由校现在把河套、辽东,这些得来的土地,分给了全国无地的农民,那么,过不了多少年,这种循环往复又将出现。所以朱由校搞的是皇庄,而对于拉进来的人或者团体,给予他们的,仅仅是土地使用权而已,即便是天门城给宗室子弟的土地,虽然是土地所有权,但也不是没有限制的,不象是大明腹地,全部都适用《大明律》,天门城是皇庄管理,一句私下买卖无效,直接就把土地兼并给堵的死死的。而其他的土地所有权当然还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种土地使用权可不是那种一弄几十年的变相土地所有权,而是中长期的招租形式。
    这种方式朱由校也仅仅是在探索,熟知历史的人无不知道,中原王朝二三百年一换的怪圈子,除了以前提到异族的侵略之外,这个土地兼并也是相当重要的原由。如果说在土地上的农民是老实巴交的善良可爱的话,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一旦暴动起来,那是相当狰狞的,对于政权的威胁相当之大。虽然农民起义最终不会成功,但因为他们,而导致的王朝更替。
    让百姓或者团体与皇庄一起合作经营,当然也只是权宜之计,就是后世,土地的强拆强迁,也不是没有过。朱由校自己不就是暴力拆迁的一个受害者吗?不过那不是政策上的原因,而是人为的原因所致,如果执法部门真的对百姓们在意,保护百姓,哪里会有什么黑社会参与进来迫害百姓呢?(未完待续。。)

第756章鼠目寸光
    想了一会,在十八家钱庄东家的热切期盼中,朱由校终于说:“诸位的心情,朕了解了,能够想到再解决一百万户无地百姓的安置、大力开发辽东的荒地,创造粮食产出解决大明缺粮,这等等问题,也足见诸位忠体为国之心,朕心甚慰。”
    “草民等谢皇上夸奖,愧不敢当。”十八家奸商听着这种肯定的话,那是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了,皇上这种夸奖虽然空了点,但这种空也的确是自己的理由。
    “朕在给诸位河套地区土地的时候,诸位能善待招募而来的佃农百姓,不去唯利是图,相反可以体恤他们,这一点对于诸位来说,的确是难能可贵。”
    朱由校这话说完,十八家听着有点稍稍的不舒服了,这正夸着心里暖暖的呢,这话听着怎么那么的别扭呢?
    “但做的还是有所欠缺,据朕派出的观察员回来,着实是诸位给了那些农民生活物质,但投入的还是太少,那些佃农仍然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居住条件也相当之差,取暖设备也是基本没有。朕听了之后,深有感触,那些都是朕的子民啊。”
    十八家钱庄的东家,这个时候可不是别扭这么简单了,浑身是胆这个时候也没胆了,一个个战战兢兢不到四月的天气,一下子好象热了起来,一个个直接的跪在那里,冷汗直流。
    “草民等、、、、、、”
    “不要请罪,也不要谢罪。这些没用,朕不喜欢虚的。朕知道,那些佃农的口粮,均是出自汝等手中,少出一分,就等于多赚一分。在商言商,节约成本,这本无可挑剔。但诸位啊,可知道你这边节源了,那些百姓却要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了。甚至在冬天有可能会活活的冻饿而死。”
    这个情况朱由校一开始不是太上心。但天门城的蒋秉采而回报了这一问题,将河套地区的移民之苦,向朱由校汇报了,朱由校也是无奈。商人重利轻别离。他们是以最大利润化为终极目的。佃农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赚钱的工具而已。投资再多,也就是这么回事。只要撑到了这个艰难时刻,以后就是等着大把赚钱了。哪里会管这些移民而来的佃农呢?
    只好说蒋秉采趁着农闲之际,多到哪里招些工人,提供一些就业机会给他们,让他们度过难关。
    十八家钱庄的东家不明就里,直接的被骂成了为富不仁的行列,心里着实的害怕,但要知道这一百万到河套的佃农,所需要的物质,基本全部都是十八家提供的。
    取暖?开玩笑,那是草原,没有树木这种燃料,以前草原上的牧民烧的是牛粪,中原人哪里会那技术,冬天,守着一堆大便吃住,那是人类的生活吗?
    皇上要是拿着天门城里烧煤取暖来比,那十八家可真能冤死。这干干的送煤做饭给这一帮人,这一个冬天的就花费不少,再来个取暖,那可更让人受不了。
    不过皇上是天,虽然说话的口气不象是动怒的样子,但伪善一下也着实吓人。十八家还是跪地求饶。
    “起来吧,朕没有责怪你们的意思,只是想给你们说一点做生意怕道理而已。”十八家的这种态度,让朱由校比较满意。毕竟,在大明目前这种情况下,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错了。
    “请皇上明示。”
    “诸位都是做生意的行家里手,也是祖祖辈辈从商之人,家学渊源,朕本不该在诸位面前谈什么生意经,但朕感觉诸位的眼光,着实太差,那句词怎么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