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493部分

将血-第493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论起忠心来,武臣却也未必比文臣差了,只是未曾这么县学府学的琢磨过,不会说什么子曰诗云的大道理罢了,而又没人教他们,怎么才算忠心,什么才算忠心,又如何做才算忠心耿耿。。。。。。。”
    “臣懂的道理也就这么多,不如旁人说的清楚,但臣总以为,武学不该轻废,若能如那些文人般,多做教导,再去领兵,史上文武双全,而又忠心王事的大将名将一定不会就那么几个。”
    “文臣们都想青史留名,难道武将们就都愿意遗臭万年?”
    又是一篇好大的文章,一如当年初见之时,震撼不xiao,却又不知其中利弊到底如何,广开武学?景帝有些心动,却又难免有些恐惧提防,唐末藩镇之1uan不远,若是武人在朝堂上能与文臣相抗,到时情形又是如何?想想历代帝位之争,景帝有些不寒而栗。
    景帝的目光变得分外的幽深难测,注目在赵石身上就再也没有移开,赵石敛起眸子,也再不开声,能说的,该说的,不该说的好像都已经说了,决定权不在他的手里,也没什么好再争取的了,若再机烈些,赵石不知道会不会碰触到眼前皇帝陛下那敏感的神经,其实已经碰到了,但却远未到翻脸的地步罢了,但若再要多说,后果着实难料。
    一时间,亭中沉默了下来,空气都好像已经凝滞,就像画面突然定格在了这一刻一般。
    良久。。。。。。。。
    “你是说,你想来当这个武学山长?”景帝的声音飘飘渺渺,如在云端,听不出半点的喜怒。
    赵石知道,这个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刻,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不假思索的回道:“今臣所言,皆因眼见朝廷开武学之门不过数载,便已没落至此,所以有感而罢了。。。。。。
    而臣年纪轻轻,德望不足,断不敢误人子弟?臣只请陛下,为军兵将校,广开门路,使我武人之功,也能为后人铭记。。。。。。。。
    陛下请想,若军中伍长,队正,旅帅之辈,皆出武学,不但粗通文墨,且精通战阵,练兵习武,皆从一定之规,行军征战,皆有可依之法,若再有一二惊才绝yan之辈补充改进,臣敢断言,不出十载,我大秦军旅之精,当可为天下之冠,到时,不论诸侯北虏,皆如土机瓦犬,定鼎中原又算得了什么?到得那时,分兵四出,目之所及之处,将皆为我大秦疆土。。。。。。。。”
    一个大大的馅饼被赵石轻易的勾画了出来,连他自己都被自己说的有些热血沸腾,就更别说雄心勃勃的景帝李玄谨了。
    景帝眼睛越来越亮,想要站起身来走两步,却又按捺住冲动,唐太宗李世民开科举取士,见文人士子蜂拥而至,曾志得意满的道了一句,天下名士,皆入吾瓮中矣,由此,开大唐极盛之世数百年。
    若是武学。。。。。。。。这可是能让人名垂千古的大事,若真能自景兴一朝而始。。。。。。。。。。
    景帝心中怦怦直跳,终于被赵石这些话彻底的打动了。
    赵石也是口干舌燥,这要是再不成,他还真不知道还有什么话可说了。
    景帝不自觉的抿着酒,目光已经没有焦距,许久过后,才缓缓道:“朕到未想的如此长远。。。。。。。不过,你说的到也有些道理,朕要细细思量一下。”
    说到这里,放下酒杯,正色道:“回去之后,写个详尽的章程出来,嗯,朕这里命国子监。。。。。。。”
    顿了顿,随即摇了摇头,“不要与旁人商量了,即是你的提议,能想到多少,便是多少,写好了奏折,就入宫来见朕,不需通禀他人。。。。。。。”
    景帝定定的注目赵石,“不要得意忘形,朕没说就此准了你,若只是一时兴起,没个章程,朕断不会容你任意胡为,你可明白?”
    赵石心中一喜,起身躬身道:“微臣遵旨。”
    到了此时,景帝心里也是1uan糟糟的,再没了谈兴,遂摆手道:“朕有些累了,你自去吧,朕每次见你,都是费神劳心,朕现在都好奇,你那心里到底终日在想些什么?今日说这般,明日又论起那般来了,也没个准数,再要这般下去,朕可真不敢再召见于你了。。。。。。。”
    赵石堕落的也快,好话现在是张嘴就来,“臣的见识就那么多,每次搜肠刮肚的,务求在陛下面前言之有物,也是头疼的厉害,所以才想起一出是一出,陛下若再多召见几次,臣只好闭口不言,因为实在是没什么可说的了。”
    一下子便将景帝逗乐了,连连挥手,像赶人一般的笑骂道:“走走走,眼不见为净,也好让朕清静些。。。。。。。。。”
    。。

第八卷繁华尽处是吾乡第六百二十二章红鸾
    提醒书友注意休息眼睛哟第八卷繁华尽处是吾乡第六百二十二章红鸾
    金銮大殿之上,大秦群臣肃立,人人脸上皆有肃穆振奋之色。
    在这大秦论事正殿之上,接见蜀国降君,这无疑是一个让大秦君臣皆感自豪自傲的日子,征服者居高临下,被征服者拜服于地,这满朝群臣,谁又能抑制住心中的异样,有的人更是觉得,能在有生之年,见此盛景并参与其中,这一世就不算白活的。
    而已然身为首辅的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更是脸色抄红,如饮美酒,本来自杨感卸任离朝,四朝老臣一旦离去,身为继任者的他身上的胆子可是不轻,威望不足,杨感门生故吏也多有刁难不服之心。
    而这又非是什么政争,而是纯粹的官员交接之下,产生的那些理所当然的纠葛,还好的是杨感自卸任以来,便一直闭门谢客,谁也不见,独独是他前去拜见,却被延请入府,做了一番长谈。
    这般作态,着实让他对老相爷感机不尽,也正因如此,才少去了许多的麻烦,不过就算如此,中书省内,关于自己所陈蜀中官制,地域划分等事,也是屡遭批驳,在蜀中施行之期也是一延再延,让他疲于应付之余,也感到了老相爷那若有若无的影响就好像一座大山,不但压在几位参知政事的头上,也拦在自己的前面,好似无法翻越一般。
    而他运气也是真的好,恰于此时,却迎来了大秦自开国以来,最大的一场盛事,这无形之中,也就使宰辅交接,承上启下的关节显得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了,对于李圃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而也正是蜀地,给了他一个施展手段余地,若能治平蜀中,那他这个位置也就稳如泰山,不然的话,什么也是休提。
    其实归根结底,也正是如此变局,才有施展才华手段的机会,不然也不过是循之旧例,安稳的走下去罢了,对于一国首辅来说,不得不说,却也太平庸了些。
    赵石站于殿下,一身崭新的羽林中郎将官服,腰佩金鱼袋,外罩薄甲,明晃晃的,分外引人注目,左右群臣,目光也都不时瞄过来,就像是一群学者对着一只新发现的物种,作出审视评估,却没有多少善意和敌意在里面。
    作为京中诸军最高武官,上朝议事这个节目已能堂堂正正的参与,不须再下旨意,或是等候传召。
    而其站殿的位置,比之大多数人却还要靠前的多,上首的不过寥寥数人,几位尚书,中书省,枢密院的几位重臣罢了,连御史台的首脑,大理寺卿正,各部shi郎等人物,有的与他并列,多数则都在他的下首站着,可见,一声大将军不是白叫的。
    而站在一群最年轻的也已年过不huo的朝堂重臣中间,身材又是那般的雄壮,便如万绿从中一点红般的醒目,也那怪会如此引人关注了。
    赵石浑身有些不自在,瞅了瞅前后左右,心里到是泛起个不相关的念头出来,难怪这些大人们手里人人举着个牙板,要是大家伙儿都这么干站着,怕是手都不知往哪里放了吧?
    再看看各人都是一副恭敬模样,鼻观口口观心的,但眼珠子却四处luan瞄,就好像临到考试,却什么都不会,准备着抄袭的坏学生,贼眉鼠眼之处,可与他们那摆出来的架势一点也不相干。
    想到这个,嘴角微翘,不由流露出几许笑意,都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谁又知道,这些位高权重的大人们会流露出这么一副做贼般的样子呢?
    “皇上驾到。”
    太监那尖利而又独特的声音回dang在空dangdang的大殿之中,震的人耳朵嗡嗡直响,连回音都出来了的,群臣呼啦啦一下跪倒一片,接下来,大殿上除了越来越清晰的脚步声,就再也没旁的响动了。
    这种刻意营造出来的威严真的很恐怖,只看电视剧的现代人根本无法想象那种铺天盖地般压过来的气势,不过经历过这种场面的赵石只觉着大殿上有些阴森森的,比起身处满布杀气的千军万马之中,这样的威严和气势却别有一番奥妙和不同。
    “诸卿平身。”
    景帝李玄谨的声音响起,中正平和,底气十足,为这氛围又添了些注脚,接着便是群臣山呼万岁,起身肃立。
    赵石抬头扫了一眼,上边景帝已经坐定,身后站着几个太监宫女,手里都拿着家伙什,赵石也不知那些都是干什么用的,而龙椅的旁边,皇长子李全寿束手站在那里,穿着明黄色的袍服,和景帝李玄谨的比起来,看上去花样有些简单,就像是情侣服,也亏是他眼神儿好,要不然离那么远,还不一定看得清皇帝和皇长子李全寿的脸,也可见,这距离设计的真是不近。
    说到设计,这宫殿设计的也分外奇妙,即便离的不近,但皇帝的每句话都好像响在耳边,清晰的很,所以说话并不费多少力气。
    当然,这个时候大殿之上的人却没一个有赵石这等的闲情雅致,今日早朝的重头戏才是大家关注的中心。
    “宣蜀王孟氏上殿。。。。。。”
    “宣蜀王孟氏上殿。。。。。。”
    。。。。。。。。。。。。。。。。。。。。
    一声连着一声,像接力般传了出去。
    等了足有半盏茶的功夫,那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才挪进来,进到大殿,旁人还没说话,老头就已经颤巍巍的跪了下来,头几乎都快埋地里去了。
    “罪臣叩见大秦皇帝陛下。”
    只听这一声,赵石已经冷冷的转过了头,再不去看那人一眼,这样一个人,居然就是蜀中千里江山曾经的主人,还一当就是几十年,怨不得大秦一旦入蜀,便势不可挡,不用数月,就杀到了都城所在。
    君王若此,还有什么可说的?这血脉承袭的帝王之制,还真的是不靠谱的很,赵石这里开始胡思luan想。
    而失望的人也绝非一个两个,颇有些人觉着,这蜀中君王未免太。。。。。。。实在没有一点为人君者的气度和风范,即便。。。。。。。即便是降了,当也不能如此啊。。。。。。。
    所谓期望越高,则失望越大也就是如此了,本来觉着两位君王对坐而谈,可以传为一时佳话的场面,竟然成了这般,大多数人都在心里摇头叹息,蜀国亡的果然不冤。。。。。。
    不过也有些聪明之人觉着,蜀王如此作态,到也算是不错的保身之道,若真的从容自若,弄得看似雄才大略的,才真的是取死之道呢,至于说什么卧薪尝胆之类的故事,却无一人会那般去想的了。。。。。。。。。
    “蜀主不必如此,来人,赐坐。”
    。。。。。。。。。。。。。。。。。。。。。。
    景帝与蜀主的对答也显得波澜不惊,一个平和温厚,一个谦卑到了极点,也机不出什么火花出来,到了最后,景帝命人当庭宣旨。
    封蜀主孟氏为蜀国公,赐府邸一座,金银绸缎以及奴仆等若干,赐位虽只蜀国公,但待遇上,却是按照王爷的规制来给的,而随行来的蜀臣,也都各有封赏,可谓是宽厚到了极点,不过谁都明白,蜀国公此生定然是终老长安,再回不去蜀地了的,而对于一位君王来说,去国他乡,终老异地,悲哀凄凉之处也就不必多说了。
    果然,不过两年,蜀主便逝于长安,后由其子孟信袭蜀国公位,后蜀中渐定,又逢有新政,蜀国公到蜀主孙儿一辈,已然成了蜀侯,其后不出十年,又有削爵旨意下,将其一脉爵位中的蜀字也去了。
    孟氏一脉渐渐泯然众人,又过数代,终于断绝,此为后话,这里暂且不提。。。。。。。。
    。。。。。。。。。。。。。。。。。。。。。
    下朝时,赵石跟兵部尚书李承乾打了个照面,两人勾心斗角的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正面遇上却还是头一回儿,两人品级现在已是一般,实权却有天壤之别,但论起爵位来,却又是赵石占着很大优势。
    两人相遇,都没说话的,李承乾笑眯眯的,眼神却很冷,瞅了赵石一眼,昂着头便走在了赵石前面去了,赵石微微冷笑,却是停住了脚步,这样的情景自然落在不少人眼中,都是心中暗笑,这两人之间的不合却已经好像开始渐渐摆在明面上了呢,你看,连虚与委蛇都不愿意做了。
    不过这时背后却有一只粗糙的大手拍在了赵石肩膀上,赵石回头,却是立即行礼,“赵石见过魏王殿下。”
    魏王看上去老了许多,四十多岁的人,鬓角间已见零星风霜,不过一张刀疤纵横的脸上,气色到是不错,眼神远不如当初率领千军万马时那般锋芒毕露,透出几许沧桑和事故出来。
    不过笑声却依旧爽朗豪迈,也不顾周围落在身上的目光,朗声笑道:“好小子,果然有些本事,带的一手好兵。”
    赵石抿了抿嘴c混,也笑答道:“比之王爷当年,赵石可还差的远呢。”
    魏王李玄道哈哈大笑,却是点头道:“这话本王爱听,若是本王还能领兵上阵,这平蜀之功可就轮不到你小子了。”
    “不过你小子也别得意,那蜀王恁也窝囊,胜了也是没趣儿,你小子断不可骄傲自满才是。”
    “王爷说的是,不过打仗这事,敌手越弱,岂不越好?也总能少些伤亡不是?”赵石微微刺了他一句。
    魏王李玄道眼珠儿转了转,笑容不减反增,用力拍了赵石肩膀一下,“你这心肠到好,不过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你要学的还多着呢。。。。。。。。若是有胆,到我魏王府,陪本王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