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928部分

将血-第928部分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说,秦人运用火器的时间上,是无法跟后周,南唐相比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无论是南唐,还是后周,都没有将火器再进一步,也没有任何大规模运用火器的先例和征兆……
    当然,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比如说不得后周南唐朝廷重视,比如说威力不如人意,已经放弃了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甚或是,随着一些技艺精湛的工匠去世,因为陋习之故,手艺没有传下来,等等等等。
    所以,秦人在这个上面后来居上,开了一次先河。
    实际上,总归是火药的运用,秦人因为有了赵石,所以能够有决心将其运用到数十万大军的决战当中来,而其他人,受时代所限,即便再英明的将领,也不会将大军的命运全部押在不靠谱的战争器械上面。
    如此,灵州一战,也就有了另外一层重要的意义。
    火药,起于前秦时炼丹士,但那个时候的火药,只能称之为最初级的火药混合物,后来华夏大地,跌经战乱,直到唐时,又是炼丹师们,发现了黑火药,这个才是真正的战争用火药的始祖。
    黑火药的配方十分简单,在他出现的那一刻,也就有了大规模炼制的基础,之所以是炼丹师们总能走在前面,和他们的职业是分不开的,在这个上面,我们无需去苛责什么,有些发明,总归是要灵光一闪或者是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实际上,很快火药便运用到了军事上面。
    但在这个过程中,就显示出了儒学为尊的时代特征,几乎所有华夏大地上的精英,都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四书五经中去了,所有的改革,几乎都在官僚制度中进行,读书士子们得意洋洋的维持着他们这个既得利益阶层,固步自封的认为,所有的一切,都在圣人书本当中。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半部论语治天下,都来自于儒生们的自夸。
    他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却也限制了许多事物的发展,而火药,正是其中之一。
    黑火药出现至今,已经有了近千年的历史,但其在军事上的运用,却只是最原始的那一种,这还是在北方胡人南侵的压力之下,促进了这门技术的发展,不然的话,也许已经被儒生们封进了堆积如山的文库中,不得复见了。
    而赵石只是创建了一个国武监,定下了一些制度,甚至于没有干涉工匠们的方向,便让工匠们很快将火药运用了起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当有人在京师长安,将称之为雷震子的东西拿给赵石看,并让赵石亲眼目睹了这个东西的威力的时候,其实便有了今日的灵州之战。
    而今后,一旦提到热武器的运用,总也绕不开秦夏灵州之战。
    事实上,这种几乎孤注一掷般的对投炮的运用,在今后很多年之中,将不再有复制的可能了。
    这一战,战果很是辉煌,但这也是靡费高昂的一战,原始之所以称之为原始,就是它本身产生的价值和成本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在灵州城下这样决定性的战役当中,还看不出什么,一旦转归普通战事,就显得异常奢侈了。
    换句话说,这样大规模运用火器的战事,将很少能出现在战场上了,除非,威力更大,成本也更低的火器出现。
    不用扯的太远,回到灵州战事当中来。
    在这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当中,投炮徐徐推进,轰鸣之声响彻天地,等到军兵们汗流浃背的将投炮推到寨墙之前,将最后的储备投向前方,这个夜晚总算是安静了下来。
    当然,这是相对的安静。
    所有秦军将士此时都伸长着脖子,木呆呆的看着北方,这一刻,没有什么欢呼声,没有将领的传令声,秦军大营,陷入一片诡异的宁静当中。
    因为展现在他们面前的画面,太过震撼,历史上,以火攻为胜的战例不知凡几,但亲眼见到的人,却足以铭记终生,就像现在。
    足可以称之为雄伟的灵州城,变成了火炬,而城外西夏人的大营,也在熊熊燃烧。
    此时已经是初秋时节,但还刮着南风,而西北,向来可称风沙狂野之地,此时,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火焰在风中狂舞,向西夏人大营蔓延开去,在秦军面前,就像出现了一座长达二十余里的火墙。
    讲灵州城左近照的像白昼一般……
    西夏人完了,这是秦军上下所有人第一个想到的,接下来,读过书的人想到了火烧赤壁,有迷信的人则想到了漫天神佛,只有清醒一些的在暗中祈祷,这么大的火,别烧到大营才好……
    大营右侧,李倡和郭猛两人凑到了一起,望着远处的火光同样震撼难言,一个时辰过去,他们已经有些麻木,除了频频传令,让麾下士卒安抚战马,就再没有干什么别的了。
    直到那些巨响停下来,明灭的火光在两个人脸上不停闪烁,良久,李倡才讷讷道:“竟然是如此……当初曾闻,三国时武侯征南蛮,火烧藤甲军,曾喟叹曰,当损阳寿若干,今日一见……”
    说到这里,猛然停住,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了起来,回头便望向郭猛。
    郭猛呲了呲牙,想笑一笑,却发觉怎么也笑不出来,声音也是干涩的厉害,“李将军,损不损阳寿的俺不清楚,只知道……嘿,大帅这一把火点的爽快……”
    李倡呵呵干笑,笑声好像从嗓子眼儿里挤出来似的,心中恨不能扇自己个嘴巴,这话可不能传到大帅耳朵里去,不然的话……想到诸多的后果,李倡心里不由发寒,再瞅瞅郭猛,看来此后,要实实在在的结好此人了,嗯,自家女儿还不错,也到了待嫁之年了,就是不知老郭家里有没有个没娶妻的小子……(未完待续……)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战果
    (首先,感谢天捶同志的打赏,其次,要向大家道个歉,今天阿草终于找到比较详细的西夏地图了,以往都是古代地图和现代地图对照来看的,太麻烦了,所以在地理上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地方,就像现在,阿草把横山的位置弄错了,不过写到现在,想改也不容易,只能将错就错了。)
    大火熊熊,火光照耀四野,天地间亮如白昼。
    灵州古城,和火焰和烟雾中若隐若现,成为战场之上最大号的一支火炬,熊熊燃烧,已然成为一片火海。
    灵州乃无论是在唐时,还是在西夏立国之后,都乃西北有数的大城,最盛时,有民近十万户。
    而今,城内也有百姓五万户上下,其中,大多为党项贵戚之家眷,驻守灵州至今的翔庆军,其实如同党项贵戚之私兵,其间充斥着党项贵族,与大秦长安的羽林军相仿。
    当大军汇集于灵州,汉人青壮,多被招入军中,成为民夫仆役,其余老弱,被驱逐出城,为来到灵州的各路大军腾出安营之地,听着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实际上,其间惨事,无法一一尽述。
    战争,对于百姓来说,从来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尤其是对于这些身处党项羌人统治之下的汉人来说,更是如此,散于四野的老弱,即便逃过灵州大火,也多数不可能熬得过这个严冬了。
    也许,在秦军平定了西夏之后。会对西北百姓进行必要的安抚,但对于如今正处于战争状态的秦军来说,他们必定不会在战胜灵州大敌之后。将收拢百姓作为第一要务,他们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趁势进兵,绝对不会有第二个选择。
    如今,灵州城内,火光蒸腾,烟气直上云霄。已然宛若地狱一般,本来,西北多风沙。房屋皆乃土石构造,烧的不会如此之快,如此之猛烈,但要知道。大军聚集于此。少不得粮草辎重等物,在西夏人想来,哪里会有比灵州城内更好的存放粮草的地方。
    于是,灵州城四城,粮草堆积如山,从各处运来的粮草,堆放在灵州城内,再从灵州城内分发到城外各部。
    等到大火烧起来。很快便波及到了这些粮草,根本来不及灭火。也不可能灭得了,于是,灵州城内的大火一发不可收拾,比城外营寨内少的还要旺上三分。
    水火无情,火舌在灵州城内肆意伸展着躯体,将一切能够接触的东西,卷入其中,化为灰烬。
    此时,在火头还没有到达的地方,也就是灵州北面两个城门处,西夏人已经挤作一团,人喊马嘶,军兵,将领在相互推搡,仆役在和主人相互厮打谩骂。
    贵族华丽的马车,在这里一串串的堵着,根本出不了城,以往趾高气扬的党项老爷们,挪动着笨重的身躯,声嘶力竭的喝骂着前方的人群,但他们的权威,在持续了足有一个多时辰的巨响,以及随后的灵州大火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可笑和微不足道。
    无论是军兵,民夫还是各部将校,早已被这一连串的突变吓破了肝胆,都在急着想要离开这地狱一般的灵州城。
    毫无意外的,很快,人群就暴躁了起来,军兵们抽出腰刀,开始狂乱的砍杀一切阻挡自己逃生道路的家伙,贵族们也趁机令马夫驾车强闯,在生死面前,人性的丑恶总是要露出的多一些。
    于是,灵州南城城门处,陷入了彻底的混乱之中。
    就在这个时候,马蹄声大作,一队骑士冒烟突火而来,根本不在意城门处的混乱,在为首的将领的命令之下,甚至马速都没有减慢,选了一个城门,就冲了上来。
    骑士的战刀毫不犹豫的挥舞而下,一个个人栽倒在地,或被战马撞飞,一个贵族模样的家伙还在马车上挥舞着双手,大喊着什么,骑士侧身而过,一颗人头猛的飞起,一腔鲜血喷的老高,无头的尸体晃了晃,才从马车上掉下来。
    这些精锐的西夏骑兵,在毫无顾忌的情形之下,很快清理出了通道,然后护着神情依旧恍惚的国相大人,冲出了灵州城。
    而在他们身后,已经散开的人群猛的发出一阵呼喊,除了少数幸运一些的,趁机冲出城门之外,其他人几乎顷刻之间,就将南城城门甬道堵的死死的。
    当南城最大的一处粮仓,被火点燃之后,再想逃出灵州,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了。。。。。。。。。
    实际上,这一晚,能够出得灵州的,除了翔庆军守卫南城城墙的一部,以及随后零散逃出灵州城的幸存者之外,再没有人能够离开了。
    当晚,翔庆军大部以及其他人等,总共军民近二十万众,皆殁于大火之中,此后数十年间,灵州彻底废弃,即便百年之后,灵州的残垣断壁之间,白骨依旧随处可见。
    相比闭塞的灵州城,城外的西夏兵马要好一些,当那一声声巨响连绵响起,城外的西夏大军便已经有了崩溃的迹象。
    大火一起,火舌向北席卷而来,这个时候,再英明的将领,也无法再阻止麾下士卒们逃生的了,一些西夏军兵成建制的开始向后溃散。
    因为风头,以及各处营寨壁垒林立的缘故,大部分军兵根本不可能跑得过席卷而来的大火,这是一场赛跑,是和大火的赛跑,跑不过的人便要葬身火海,跑的快的便能逃出生天。。。。。。。
    此时,从天空望下去,在火光的照耀之下,黑压压漫山遍野皆为西夏兵卒狂奔的身影,他们丢盔卸甲,扔下一切能够扔下的东西,爬上或者合力推倒拦在路上的寨墙,越过沟壕,向北疯狂逃窜。
    在这样的溃逃之中,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建制也早已混乱不堪,西夏军兵将校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打算再回到战场上,阻挡秦人之后的追击,他们只想在大火过来之前,逃得性命。
    试图收拢他们的将领,被疯狂的士卒撕成碎片,阻挡在前面的同袍,向拦路的石头一般,被人推倒,随后无数双大脚践踏而上。
    这样的一场战争,无疑是秦军伤亡最轻的一战,但也可以称得上是最惨烈的一战。
    此战,嘉宁军司几近全军覆没,六千白马镇燕军司骑兵,以及四千铁鹞子,西夏最精锐的骑军,一箭未放,甚至没有冲锋的机会,便全军覆没于此战当中,其他各部精锐,也在那声声巨响中被撕碎,幸存之人也葬身于随后的大火之中。
    可以说,在此战当中,除远在东边的左厢军司之外,西夏各部精锐在灵州之战中,被一扫而空。
    这并不值得奇怪,西夏各部精锐,皆在阵前,被秦军的雷震子一片片的掀翻,然后阵前的油料,粮食,帐篷,甚或是衣物,壁垒,都成了大火的燃料,他们没有任何逃跑的机会,反而是阵后那些战力较弱的西夏各部,能够在寻找到逃得性命的契机。
    秦军大寨之前,零零散散的躺满了尸体,那是自觉逃生无望的西夏人冲出营寨,向秦军发起进攻,但他们越不过宽宽的沟壕,成片的被秦军射倒在大寨之前,相当于屠杀。
    战果无疑是辉煌的,但秦军也无奈的发现,待得天明,大火却是越烧越旺,根本无法进行直接追击。
    赵石索性令大军退后数里,因为大军所在之处,离得火场太近,燥热的气息扑面而来,几乎让人难以忍受,只能退后安营修整。
    李驰勋,郭猛两人带领着骑军却没有得闲,只能远远先绕开火场,东去数十里,才又转向北方,追逐残敌。。。。。。。。。。
    实际上,秦军在此战中除了战胜对手之外,却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
    秦军最缺的粮草,以及灵州城内党项贵族们积聚的财富,都在大火中被烧成了灰烬,秦军上下,只能望火兴叹。
    也许是收获不多,也许是这场大胜来的太过震撼,也许是听了火场中西夏人半宿的惨叫,让人有些不适,战后的秦军大营很是安静,丝毫没有大胜敌军之后的喜悦。
    而此战的战果,也难坏了大军中军文书以及参军们,他们知道,无论是现在,还是大火熄灭之后,都不会得到西夏人准确的伤亡数字了,所以,他们在商量了一番之后,来到大将军赵石面前,请大帅定夺。
    此时赵石也只是将手一挥,干脆的道了一句。
    “中路大军克灵州,大捷。”
    这就是秦军伐夏中路军灵州一战的战报,于大秦兵部入档保存,也是之后许多历史学家们看到的唯一关于灵州一战的真实史料。
    而其他的,则都是民间传闻,这一战的功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