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船帮老大 >

第123部分

船帮老大-第123部分

小说: 船帮老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回吧,这儿太冷了……”陈叫山眼睛又朝天上看去,天上星星满布……

    禾巧将手镯包好,回到了住处。

    这一夜,禾巧次伸出胳膊来,将手镯拿起来,一会儿戴手腕上,一会儿又放枕头下,直到窗格上有了麻影,才合眼睡去……

    陈叫山吃罢了早饭,将木龙包好,带着三旺、面瓜、鹏天、七庆、常海明人,又约上了少奶奶唐慧卿,赶着马车,前去唐家庄,拜访唐老爷……

    路过城北粮仓时,少奶奶特地转过头朝那边看去,问,“陈队长,前阵子收红椿木,收了不少吧?来年船帮造新船,应该得够了……”陈叫山连连点头,说足够了!

    “我记得,船帮以前从来没有为木头发过愁,今年这是咋弄的,咋都弄到十块钱一方红椿木了?”少奶奶说,“我爹前阵子听说红椿木吃紧,还托了些老伙计找呢,还奇怪了,浅山红椿木都被人砍光砍净了……”

    陈叫山大步向前,跟着少奶奶所坐的马车,便说,“有些人想发横财么……”

    少奶奶叹了口气,“照这个价收,糟践了不少钱啊……”

    陈叫山眉头皱着,说是啊,心里却说,糟践什么钱?前两天跟杨账房大致盘算了一下,若按老价三块钱一方,卢家足足赚了两百二十多方红椿木呢!

    “少奶奶,少爷今儿怎么不给你一道回?”陈叫山问。

    少奶奶手扶着车帮,平衡了身体,“他呀,就是人来疯,我爹我娘越对他好,他倒不爱搭理,对他不好了,他反倒撵撵地好……”

    到了唐家庄,唐家家丁听说是陈队长来了,忙着进去通报。唐老爷拿了一把小刷子,在给件古瓷刷灰尘,一听通报,丢下刷子,大步朝外走,走了步,又停下,“噗噗”地拍着袖子,并将衣襟扣挨个摸了一遍,才迎了出去,“陈队长好,贵客盈门啊,快快里面请”

    落座,上茶,寒暄,陈叫山让三旺和面瓜,将黄杨木龙跃四海抬了进来,拱手道,“久闻唐老爷乃是乐州舞龙第一高人,来前略备薄礼,实在不成敬意……”

    陈叫山揭去覆盖的红布,木雕龙跃四海,登时展现在唐老爷面前,唐老爷忍不住高喊一声,“好,好龙啊!”

    唐老爷用手抚摸着木龙的细部,从龙犄角到龙目、龙嘴、龙须、龙甲、龙鳍,再到龙、龙腰、龙尾,然后又后退步,站远了欣赏,连连赞叹称奇,“雕工细腻,木色纯绝,动态十足,气势非凡啊!”

    见唐老爷这般喜欢,陈叫山心里颇为宽慰,趁闲打量着唐家客厅,但见一排精美太师椅,间隔所配八边曲腿小桌,镂空雕纹,木纹清亮,似为红木之质。木椅背后有一四条屏画卷,皆是瘦水寒山,愈显苍峻雄奇!画卷一侧,有一细颈青花九龙翱云瓷瓶,纵是再不懂瓷艺的人看去,亦为之心有所喜,感受着清润、素雅、隽永之美……

    在这样一个古色古香、清雅素幽的客厅落座,位兄弟皆有些拘束,便提出去外面转转……

    “唐老爷,我想拜你为师,学习舞龙技艺,不知唐老爷可愿收下我这愚徒?”陈叫山站在木龙边,探问唐老爷。

    唐老爷笑得满脸皱纹遍布,“区区雕虫小技,何论技艺?在你陈队长面前,怎敢称师?”

    陈叫山便又再说,“唐老爷,你老莫再客气!乐州全境,有上元堡的狮子,唐家庄的龙,高家堡的社火耍得红之说,每年正月,各种耍耍汇聚乐州城,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今年遭了大年馑,熬过年馑了,来年正月,卢夫人的意思,我们卫队兄弟也能闹出一众耍耍来,讨个好彩头,盼个好丰兆……”

    唐老爷手搭在木龙上,抚摸着龙身的每一片鳞甲,“确实好事情啊!只是……”

    陈叫山见唐老爷言语停顿了,料想唐老爷心有所虑,本想问,但又觉着不合适问,便也眼睛看着龙头,静待唐老爷再说……

    唐老爷略一停顿,严肃之表情,忽而一收,却又笑了起来,“实不相瞒,我现在对于舞龙,早没有当年之热情,一招一式,全都走样……上回你们取湫归来之时,我带些老伙计进城舞了那么下,不舞不知道,这一舞,才晓得,差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找不回来了呀……”

    陈叫山凝眉一思:对于龙,对于舞龙,唐老爷心之所虑,莫非存着一番旧事唏嘘?

第235章 龙运

    唐老爷唐文恒年轻时,可谓虚水河东岸一霸王!

    九岁那年,懵懂的唐文恒,跟随父亲进北山古道,贩运药材,返回途中,遭遇了一股棒客,不仅将银两抢光,还将唐家父子一顿暴打,并以尿浇头羞辱!

    回家后,唐文恒的父亲一病不起,常在病榻叹息,说善人仁人,为何总不得善报仁报?为何反受恶人歹人所欺?而歹人恶人,屡屡为非作歹,为何不见其受了报应惩戒?于是,便对唐文恒说,人不可作恶,但也不必过善,人善被人欺,要唐文恒日后莫再做买卖人,也别做读书人,最好习练拳脚,一为强装筋骨,二为自卫防身……

    唐文恒毕竟年幼,对父亲的话理解不深,记在心底最深处的,却是“人不可过善”。

    唐文恒父亲不到一年便去世了,唐家就此陷入窘境,从此没落下来。

    唐文恒拜别母亲,四处拜访拳脚师父,凭着一股子狠劲,发奋苦练,这里学几招,那里学几式!没有学艺薪资,便为人家劈柴、放牛、挑水、砸石,对学拳时所吃,所穿、所住,皆不讲究,只要求别人教他真功夫便可!

    到了十三岁时,唐文恒较之一般孩子,显得更黑更瘦却更结实,眼神中透露着一股子狠劲!

    唐文恒觉得自己功夫已成,便提刀进北山,寻找当年羞辱他们父子的棒客。

    北山棒客虽多,但相互争斗,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你为王,明天我称霸,四年过去,原先北山古道一带,早已经物是人非……

    唐文恒遍走各个棒客山寨,不多几日,便引起棒客们的注意,觉着这个半大小子,竟敢独身闯北山古道,定然不一般,却不知他所为何事而来,问他,他也不说……

    有个棒客头子,便以为唐文恒想到山寨入伙,吃那刀口上舔血的饭,便拉他入伙。寻仇人无望的唐文恒,便暂且留在了棒客山寨中。

    棒客头子见唐文恒勤快精灵,便有意培养他,教他习练拳术,操练兵器,不到一年工夫,唐文恒的武功更进一层!

    接触久了,唐文恒才发现:他这位棒客师父,并非如他想象的那样,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而是一位行侠仗义,劫富济贫的义气之人!

    棒客师父告诉唐文恒,人之初,性本善,后天的性恶,都是因各种因素造成的,或是自身**,或是外力所迫,或是误入歧途,或是遇人不淑……这就好比一条河流一样,起初流出的河水,都是清冽无比,干净异常,但随着流向,一路奔流,接受了许许多多的东西,河水便变得不再清冽,不再干净了……然而,河流再朝前流,又可能再遇到许多东西的冲荡,过滤,阻拦,融汇,有可能又再次变得清冽起来,干净起来!因此说,人的善恶,并非天生,也并非伴之一生,而是际会,而是缘分……

    此时的唐文恒,比起四年前来,理解力已然提高,便问棒客师父,那你是恶人还是善人?棒客师父说,我是善恶人,恶善人……

    在唐文恒迷惑之际,棒客师父解释说,在这个世上,真正的善人和真正的恶人,几乎没有,善人有恶一面,恶人有善一面,很多时候,皆与世道有关!

    世道?善中恶?恶中善?唐文恒至此慢慢体会到了,自己曾经的偏执,感悟了很多……

    棒客师父告诉唐文恒,他原本是中原人,祖上曾是京城的龙灯匠人,在前门一带,颇有名气!有一年元宵节,他的曾祖父率龙队舞龙时,忽然遭遇一众人马冲击,龙队兄弟们躲闪不及,被一众人马直冲过来,生生将龙身冲断!一只竹蔑纸糊的舞龙,断了也就断了,本无大碍,可事情偏偏没有那么简单……

    原来,那冲断龙身的一众人马,竟是反清复明的大明遗臣之后,朝廷正四处追捕剿杀之!由此一来,便有人向宫里报告说,舞龙队的人与反清复明逆贼是一伙,有意在前门舞龙,而后将龙身冲断,其意蕴所向,直指大清皇朝,要将大清朝廷颠覆推翻,使得大清之龙,就此而断!

    棒客师父说,这原本是偶然之事,却变成了“断龙逆贼”,任你百口莫辩!因而,棒客师父的祖上,被朝廷斩杀,亏得一众江湖朋友暗中帮助,棒客师父的祖父,才涉险逃命……

    “你说,我们招谁惹谁?却落得个家破人亡,这冤屈,又向哪里去说?”棒客师父感慨万端,“这不是世道所逼迫,我们又怎会到了如今这般田地?”

    唐文恒便说,“师父,你最恨那些冲断舞龙的人,还是恨朝廷?或者,恨龙?”

    棒客师父一声长叹,“都恨,也都不恨……”

    后来,在唐文恒的一再央求下,棒客师父教会了唐文恒制龙、舞龙的技艺,并告诉他龙,在你心中,世道安,才有舞龙之际遇,世道乱,便不是舞龙之契机啊!

    唐文恒听得似懂非懂,棒客师父便进一步解释说龙,乃我中华神州之图腾,祖先将风调雨顺,家国昌盛,吉祥庆余等诸多念想与愿望,希望有所寄托,便汇众多意象于一体,虾眼、鹿角、牛嘴、犬鼻、鲶须、狮鬃、蛇尾、鲤鳞、鹰爪,进而成了龙。

    百姓祈愿降雨,文士祈愿腾达,武者祈愿康健,皇家祈愿江山社稷安宁,都将心中所愿,寄托于龙,依凭于龙!中华子孙,龙的子孙在中国人心中,龙实在太过重要!同时,又太过敏感,太过完美,你将龙供奉得好,宣扬得好,描绘得好,表演得好,丰收,吉庆,太平,这些就都从人们心中来了。但是,若是供奉不好,宣扬不好,描绘不好,表演不好,在祈愿丰收、吉庆、太平的人的心里,你便是亵渎糟践,便是大逆不道,便是不祥之兆,你所承受的东西,就全被人打翻了……

    后来,棒客师父所在山寨,遭遇官府剿杀,兵败之际,棒客师父将唐文恒藏在地窖之中,而后点燃火龙,烧掉山寨,从山崖上一跃而下……

    唐文恒一番辗转,回到乐州,凭借一身好拳脚,打出了一片天地,并广招门徒,一时间成了威名振振的小霸王!

    唐文恒谨记师父教诲,从不作恶,但也不一味做纯善人,而关于舞龙之技艺,唐文恒也一直韬晦隐匿,并不对外展示,只在私下里,教徒弟们舞动一番……

    有一年正月,从洋州来了一伙舞龙队,在乐州城里四处舞龙,引得人们纷纷叫好喝彩,几天工夫,便挣得腰包鼓胀!正月初八,洋州舞龙队来唐家庄舞龙,唐文恒的一位徒弟喝了酒,借着酒胆,朝人家舞龙队吐唾沫,说舞得什么玩意儿,龙不像龙,像蛇,像蚯蚓……洋州舞龙队的人怒了,将那徒弟一顿暴打,并押着徒弟到唐家质问……

    唐文恒并不为徒弟说话,扇了徒弟一耳光,连连向洋州舞龙队的人道歉赔不是,可扬州舞龙队的人得理不饶人,非说唐文恒若没有舞龙技艺,徒弟怎会口出狂言?并提出要与唐文恒比龙,若是不比,他们就将大闹唐家庄,让唐文恒不得安宁!

    唐文恒想起父亲与师父之话,知道此时一味求和,一味做善人,只是徒劳!一怒之下,拿出自家舞龙,率领徒弟们,一番舞动,出神入化,看得洋州舞龙队的人眼花缭乱,连连讨饶认输……

    从此后,唐家庄唐文恒舞龙技艺之声名,不胫而走,迅速传播各地!

    后来,大清覆灭,民国到来。有一年,唐文恒到北山虚水河上游淘金,结识了一帮淘金客,并学会了耍钱赌博,不到半年工夫,几乎将所有家当输光,并又欠下巨债……

    那年正月初一,唐文恒到父亲坟上磕了头,发誓从此不再赌博耍钱!此时穷困的唐文恒,比任何时候都渴望通过舞龙,挣钱还债!

    那一年正月,唐文恒领着几个穷伙计,走梁州,跑洋州,乐州全境各处跑,四处舞龙挣钱……

    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白天,唐文恒接到了一个舞龙帖子,到乐州城南一老宅舞龙,几圈舞罢,那位住在老宅的主人,仍没有放他们走的意思,要他们继续舞,并又使出了大把银元!

    于是,那天晚上,唐文恒的舞龙队在南城老宅里舞了一晚上,后来,方才得知,老宅的主人,竟是一位前清太监。

    大清早已覆灭,不复存在,但这位太监,心底深处对大清,对皇帝,对龙,仍充满了无尽的眷恋和怀念!看着唐文恒将龙舞得这般出神入化,趁着唐文恒他们休息歇气时,竟一下扑到龙身上,一时间老泪纵横,“怎么又让我遇见你了?怎么又让我遇见你了?我做梦都梦不见了呀,念想早就断了,怎么又让我遇见你了?”

    唐文恒将老太监扶起,一番安慰,老太监说,现在民国了,没有皇帝了,可他看见了龙,就是想哭,想笑,想趴在龙身上睡一觉……

    后来,老太监收唐文恒为义子,几年后,老太监过世,留给了唐文恒一箱子宝贝!

第236章 师徒

    因于龙,唐文恒唐老爷自懵懂青涩,感知人性善恶,相生相合,相衬相变之道。

    因于龙,唐老爷人生遭际,跌宕开阖,起伏辗转,感知世态世道,炎凉盛衰。

    因于龙,在生与死、恩与仇、贫与富之冥冥化融中,唐老爷相信并透悟了人之定数,终极缘法。

    从强人劫道,撒尿羞辱,到父亲病卧,吁叹善恶缘由;从决绝少年,四处忍辱负重学拳习武,偏执莽撞,遍寻仇人,到结识舞龙师父,了悟“龙在心中,世道安,龙则兴,世道乱,龙则危”;从羽翼渐丰,韬晦隐匿,到逼迫挑衅,一战扬名;从恣意跋扈,赌博耍钱,输尽家财,到父亲坟前立誓发奋,以舞龙为契机,一切从头开始,到元宵节接受邀约,通宵舞龙,结识前清太监,并再次改换人生……

    一切都是定数与缘法,一切皆因于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