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的智慧 >

第202部分

大宋的智慧-第202部分

小说: 大宋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衣服,请皇帝过目。
  “您看啊。这是虎头帽。这是妾身亲自刺绣的蝙蝠,还有五毒褂子,等孩子一生下来就能用得着了,”
  赵祯把玩着一只小小的软鞋子迟疑着问道:“你如何确定腹中的孩儿一定是男孩?”
  林蓝蓝嫣然一笑道:“妾身初次见红的时候。爹爹请来了神婆为妾身祈福。桑神婆就说过。妾身是宜男之象,这辈子至少会有三个儿子的,桑神婆可是豆沙关赫赫有名的神婆。她断的女相,从来没有不准的。”
  林蓝蓝说的云淡风轻,却不知这句话像洪钟大吕在赵祯的耳边敲响,“三男,三男,上苍啊,如果我赵祯命中出现三个可以长到成年的儿子,朕一定会在豆沙关修一座最辉煌的庙宇答谢神灵。不,只要有一个,朕就派人修庙。”
  林蓝蓝听不见皇帝的心声,自顾自的整理这些千奇百怪的小衣服,甚至把一些小衣服拿到皇帝胸前比一下,还嗤嗤的笑,赵祯带着笑容任她胡闹,他也想知道自己的孩儿穿上这些衣衫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赵祯在紫竹轩整整停留了一个多时辰才离开,直接去了皇后的住所,曹皇后一脸的杀气将皇帝迎进来之后说:“车帐司的宦官钱丰自尽了,留下话说,他对不起陛下。”
  赵祯阴狠地说:“钱丰可有亲眷?”
  曹皇后道:“有,一姐一弟,弟弟的儿子如今在离宫任职已经过继给了钱丰,最近从一个普通的军头升为都虞候。”
  “全家发配琼州,遇赦不赦。‘赵祯想了一下还是下了这道手令,没有杀人,已经是赵祯格外的仁慈了。
  说完这些事情赵祯呵呵的苦笑道:‘朕的皇宫竟然烂的像一个筛子,除了朕这个主人之外,竟然还有人可以为所欲为,明知是死路一条依旧前赴后继,真是让朕心惊胆战。从今之后,宿卫内大臣不得再停留宫禁,五城兵马司也由枢密司亲领,朕要将皇宫的规矩重新整理起来,外人不得窥视宫禁,同时,命人拆掉樊楼,所有可以远眺皇宫的建筑统统拆除,朕,越是宽松,这些人就以为有利可图,小小的商贩,居然说樊楼与大内无异。”
  曹皇后扶着皇帝坐下道:“陛下早该如此了,大内禁苑岂容他人唐突,妾身此时不好去昭容那里探望,免得她多心,孩儿可曾安好?”
  赵祯看了皇后一眼道:“孩儿无恙,幸亏林氏身子健壮,那就是一个天真淳朴的女子,还真的以为今日的事件乃是意外,还帮着那些该死的奴才求情,按照朕的心思他们全部都该死。你不要拿她当一般的宫妃对待,多照顾她一些,她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她身上维系着我赵家的荣耀和血脉,也维系着你我的后事盛衰,扔掉那些小心眼,照顾好她,这个皇宫里朕能够完全信得过的人不多,你多操劳些。”
  曹皇后闭上眼睛哀伤的说道:”妾身从十三岁就跟着您,虽然无所出,但是有陛下今日的这一番话,妾身敢不尽心竭力。”
  谁能想到堂堂的帝国帝后在皇宫中过的并不如意,纵有天下第一人的称谓依旧不能让他们有过多的笑颜,权利带给她们的,有时候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重。
  韩琦回来了,贾昌朝被罢相之后,韩琦自然而然的就回来担任参知政事了,这位参知政事刚刚回来就联合枢密院下发了《减兵令》他在河北练兵的时候早就发现了禁军和厢军**的秘密,所以他需要一个准确的兵马数量,从而考虑将来如何把帝国庞大的厢兵消弭掉一部分。
  从底下归来的韩琦对大宋目前的现状已经有了一个极为清醒的认知,如今正在积极的寻找一种可以让大宋继续富庶下去的道路。
  韩琦在地方官任上,治军有方,理民得法,所至设条教,葺帑廪,治武库,劝农兴学,人人乐其恺悌。庆历七年五月,韩琦为京西路安抚使,自扬州徙知郓州。十一月,王则在贝州发动兵变,后被文彦博、明镐镇压。十二月,韩琦徙知成德军。八年四月,又移知定州。定州久为武将镇守,士兵骄横,军纪松弛,韩琦到任后首先大力整顿军队,采取恩威并行办法,对那些品行恶劣的士兵毫不留情地诛杀,而对以死攻战的则予以重赏,后来他又研究唐朝名将李靖兵法,仿作方圆锐三阵法,命令将士日月操练,结果定州军“精劲冠河朔”。
  他认为,如今的西夏经历政变之后一蹶不振,而契丹人如今却在醉生梦死,此时此刻,正是大宋有所作为的会后,他在知成德军的时候就曾经上奏说:“如今大宋边境安宁,四夷清定,当时休整内患之时,只要大宋将内患清正完毕,大宋国防将会从纯粹的守势变成咄咄逼人的攻势,而这样好的时间,不管是西夏国内的人还是契丹的有识之士断然不会给大宋太久,良机可谓如同白驹过隙一旦错过,就永远的失去了。”
  皇帝赵祯深以为然,果断的将贾昌朝罢相,启用干练韩琦,但是对韩琦奏章里说的富弼,文彦博却不动声色,庆历改革的失败,伤透了皇帝的心,原以为自己大力支持范仲淹,就能获得大部分朝臣的支持,结果事与愿违,这些人不但对自己想要祭祀母亲的事情上寸步不让,而且口口声声的说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自己应该早日立下太子。
  这完全出乎皇帝的预料之外,出于不能为人所言说的道理,他对赵忠实恨之入骨,也对富弼和文彦博没有了半点好感,韩琦明白皇帝的心思,一想到自己一个人就要匆匆的向帝国勋贵开战,心中就充满了悲愤的情绪。
  “少年军已然整军完毕?武胜军将要退出帝**队序列?一派胡言,这个少年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四万多人的军伍在他手上难道就是儿戏么?张方平就在咫尺之遥,难道就不闻不问不成?天啊,四个月的时间完成整军,武胜军到底有多少冤魂在蜀中哭泣?
  自己整军成德军,那可是赫赫有名的禁军,名下多有田产,虽说官员侵吞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军卒还是能吃饱肚皮的,武胜军乃是三等厢军,说那些人是一群流民都不为过,这些人的衣食都没有着落,这个年轻人就敢大言不惭的上报说自己完成了整军?”
  韩琦发出疑问的时候包拯恰好就在政事堂来拜访韩琦,无意间听到韩琦的怒吼笑着说:“如果你说的是蜀中武胜军,老夫觉得你还是不要先下定语,人家说不定真的已经完成了整军,你没见过那个少年,老夫和他打交道却不是一次两次,那就不是一个说大话的人。
  稚圭,你还是弄清楚了再发火,免得将来自己骑虎难下,那个少年聪慧绝伦,比你少年时只强不弱!”(未完待续。。)
  ps:  第三章


吐糟要票效果很好啊

  吐糟要票效果很好啊,一天就爬到了十五名,太好了,准备继续吐糟,可是找不到借口,那就干脆要票吧。
  诸位读者大爷,有票的给个票场,没票的给个人场,咱好歹杀进前十再说啊,我们一直都在前十待着不动的。
  想抽脸,月初慢慢抽,现在就拜托大家了。哈哈,真的好开心。
  孑与拜上(未完待续。。) 



第五十五章一群狐狸

  韩琦强忍着怒火将前辈迎进来,不等老包坐好就问道:“您既然和云峥打过交道,您能告诉我韩琦一句实话,那个人真的如此神奇?青塘,西夏之行所建立的功勋没有任何的水份?”
  老包呵呵一笑也不回答反问道:“你凭什么认为人家的功勋是假的?”
  韩琦神色数变不能答,缓缓地走到公案后面坐定之后说:“包希仁的金字招牌还是能当几贯钱使的,我暂且相信他已经整军完毕了。”
  包拯大笑道:“你还是不要听我的话,多看看再说,富弼欠了云峥三千一百贯钱耍赖不还,人家把官司打到开封府了,你是参知政事,都是为公欠的钱,你先把人家云峥武胜军的三千多贯钱给人家还上才是正经。”
  包拯说着话从袖子里掏出一封公文放在韩琦的公案上继续说:“云峥说富弼,富彦国在耍流氓,虽然老夫不明白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猜想一下就能猜出来前因后果,富彦国拿了人家的战马,却不愿意把尾款付清,不过老夫以为,富弼那里也没钱给云峥,所以人家两个人都把这个帐推到东京来,要求国库付账。
  富弼的黑纸白字说的清清楚楚,接收了云峥运送过去的战马一千零六十匹,却只支付了八百匹战马的钱,剩下的就要落在你韩稚圭的身上了。”
  韩琦接过公文看了两遍黑着脸说:“本官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当冤大头?战马是富弼用了,又不是我用了。秦凤路每年划分的公帑数目可观,他富弼没道理连三千多贯钱都没有,他以为国帑是可以随便划分的?不管!他们自己的烂账自己处理。”
  包拯笑的更加开心,又从袖子里拿出一封公文道:“人家知道你会赖账,所以帮你想好了还钱的法子,你不但不用还钱,以后国库还有收入,大家皆大欢喜。
  老夫看到这两封文书的时候,就明白俺老包就是一个传话筒,不过这样的传话筒老夫做的心甘情愿。能看看你韩稚圭左右为难。老夫乐在其中啊。”
  韩琦疑惑的翻开这封文书瞅了一眼就大力的拍了一下公案吼道:“混账!”
  包拯从怀里摸出一个精巧的茶壶吩咐仆役给自己的茶壶添满水,美美的就着壶嘴吸了一口瞅着韩琦笑而不语。
  “大宋获得战马的途径如此艰难,他竟然敢将来之不易的战马训练成舞马供应东京,让本该在战场驰骋的变成东京富户的玩物!”
  韩琦继续怒吼。面孔涨的通红。
  包拯放下茶壶嘿嘿一笑道:“稚圭啊。人家这么做你还真没办法。武胜军上下四万多人要吃饭,要武械装备,富弼欠钱不还。难道让武胜军上下饿肚子不成?再说了,商道是人家开拓的,换战马的物资是蜀中商户的,朝廷在这条商道上可没有投入一文钱,人家能想着弄战马回来卖给朝廷军伍,这已经是难得的忠心了。
  现在好了,你们欠钱不还,生意就没办法继续下去,因为你们都是重臣,云峥一个小小的都监还得罪不起,只好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不得已想出另外的法子替朝廷解除债务,这样的部下你上哪里去找?难道人家武胜军就不吃饭了?”
  “他这是吃定了本官!”韩琦再次怒吼一下,忽然看见了老包手里的茶壶,惊讶地说道:“你包希仁也受贿,帮着一个都监说话,这倒是奇闻。”
  包拯哈哈大笑道:“一个泥壶,几斤茶叶而已,后辈孝敬老夫的算什么受贿啊,老夫是帮理不帮亲,既然你不愿意帮富弼还这笔冤枉债,老夫就依照规矩把这两封文书递交给陛下处理,事关武胜军和秦凤路的吃饭问题咱们怠慢不得。”
  韩琦再一次确认了第一封交割文书,咬着牙写了一封提钱的文书,恨恨的放到包拯的面前道:“以后需要交易的战马,必须由朝廷统一分割。”
  包拯翘起大拇指夸赞一声道:“好一个玲珑心肝韩稚圭,老夫年纪大了,和你们这些长了八个心肝的人在一起会折寿,以后为长寿计,离你们远些为好。
  转瞬间,一个赖掉了三千贯的债务,一个亲手将战马的分配权用三千贯的代价拿到了手,还有一个小混蛋趁机将战马当成筹码向朝廷显示了他的存在……老夫算是看明白了……没一个好人啊……以后朝堂上有热闹看喽……”
  送走了包拯,韩琦沉默了片刻,重新将武胜军的整军文书拿出来细细的观看,上一次可能过于轻率了。
  “军民两分,异地养民,此为防止节度使坐大之良策也!战区轮换,都监统军,兵常有,而将不常有,兵将两分此为大宋长治久安之良策也!
  都监统军,万人为一军,此当为上限,国家若有战事,四五都监聚合即可为一上军,朝廷只需派遣一上将军即可成军……”
  韩琦不由自主的读了出来,这封文书很有见地啊,只是都监如何训练军卒却一字不提,韩琦翻遍了文书也没有见到这方面的论证。
  闭上眼睛稍微思付一下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是云峥不愿意做最细致的工作,在大方向上提出见解这无可厚非,大宋这样的人多如牛毛,可是一旦干系到细节,大部分的人都会闭嘴,因为真正得罪人的就是这些细节。
  “聪明人不可为官啊!”韩琦长叹一声合上卷宗就起身离开公堂,自己从回来到任职参知政事还没有拜见陈执中这位正牌宰相,虽然对方是个老好人,但是礼不可费……
  “张明府,您今年有六十岁了吧?这么多年的官宦生活里一定有很多人对不起你——比如说那些嚣张的盗匪。
  他们在您的辖地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打家劫舍无恶不作,您这样一位爱民如子的文士父母官,只能含泪看着这些盗匪肆虐乡间,想要剿匪却无能为力,府衙里只有几个缉捕小偷的捕快,乡野间只有几名拉不开弓的步弓手,上去剿匪这是找死啊。
  面对盗匪您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只能披头散发徒呼荷荷……这对您的声望和官威都是极大的伤害啊。
  如今不必了,您只要付出一点微不足道的铜钱和粮秣,立刻就有一支大军随时听您的号令,只要您一声令下,战旗所指必定所向披靡。那些带给您屈辱,带给百姓痛苦地盗贼就会被连根拔起,您只需要在菜市口搭起台子,历数盗匪罪状,在百姓无比感激的目光抛出红签,刽子手手起刀落,各种屈辱和痛苦都会烟消云散,而您的考评履历上又会重重的添上一笔何乐而不为呢?您看看,这样雄壮的将军您以前前过吗?”
  刘玉成痛苦地看着云峥拉着泸州府的知府窃窃私语,还不停的指指大门外面全身披挂宛若一尊铁塔一样的梁楫,今天没他什么事,他说口渴,路过的时候进来讨杯水……
  今天是成都府路治下的地方官到成都府来述职的时间,自己忙着和那些地方官谈话,云峥也忙着找那些地方官谈话,只是谈话的方式很特别……
  “啊哈,陈老哥,您今年有五十了吧?什么?才四十五岁?老天啊,短短两年您的头发都见霜花了,难道说都是辖境里的那些盗匪把您祸祸成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