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的智慧 >

第436部分

大宋的智慧-第436部分

小说: 大宋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副礼,辽国皇后丢失了一条胳膊,大宋必须做出赔偿。
  至于玉斗是献给辽国南院大王的,其余的是送给随行的辽国官员的礼物,这也是必须的礼仪。
  大将军可能不知,我大宋送出如此的厚礼,相对的,辽国也必须回赠同样厚重的礼物,玉璧,玉斗乃是常例,陛下得辽国玉璧,大将军得辽国玉斗,这也是定数。”
  这样解释云峥就愿意听,至少自己能落一对玉斗,这待遇已经不低了,当年鸿门宴上,刘邦献给项羽的礼物就是白璧一双,献给亚父范增的礼物就是玉斗一对,从而换取了刘邦从鸿门宴上全身而退,虽说玉斗被范增用佩剑击碎了,不过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两样礼物的珍贵。
  古玉中礼玉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照古人万物皆有灵性的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周礼》把壁、琮、圭、璋、琥、璜等玉器作为“六器”、也称之为“六瑞”。
  皇帝盟誓时候能给他们的誓言作证的唯有天地山川,天地山川不会说话,也没有约束力,也就是说两个皇帝相互作证一下就是了,真正能促使盟约延续的只有实力。
  “三千将士必须是优中选优这句话的标准是什么,是只要好看的不要能打的,还是只要能打的不要好看的?”
  韩琦叹口气道:“从会盟一开始你就不停地冷嘲热讽,知道你看不起文官做事的方式,你好歹有点城府成不?不要表现的这么明显,你在战场上杀的浑身是血跟东市上的屠夫一样,老夫何曾说过一句不中听的话?
  你自己也说扛不住了,说自己麾下的将士损失巨大,继续打下去生死难料,到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嘲讽和谈的人成不?
  咱大宋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想要收复燕云,从陛下到百姓都是这样的想法,慢慢来,我们总能收复回来的。
  收复燕云是一个多么浩繁的事情你不是不知道,军队打下城关如果没有文官跟进,打不打得有什么区别。再忍忍!”
  云峥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疲惫的道:“早点结束这场几乎没有意义的战争也好,我没有目标的胡乱作战一气,击败了敌人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战果,大宋耗费了国力,财力,民力和战士的生命,打了一场本来不存在的没名堂的战争。
  老韩,我真的很累了,此事过后我就辞去雁门关的职务,准备静养几年,老包说我的脑袋出了问题,所以我想回老家去种地,只有那个地方能够让我平静下来。”
  韩琦怔怔的看了云峥一会,点点头道:“五年来你马不停蹄的征战,是该休养一段时间了。
  怎么!打算回豆沙县老家?”
  云峥点点头道:“哪里还有朝廷分给我的民田,这些年可能都已经荒芜了。”
  “回家养病也是好事情,像老夫这样醉心功名的人想要离开那可是难上加难啊。不瞒你说,辽国和陛下会盟的主要条件之一就是要你退隐,至少不能出现在宋辽边境上!老夫还正在为此事犯愁,不知道该怎么对你说。”
  云峥呵呵笑道:“辽国还真是看得起我,现在你能和辽人交代了,云峥准备回家牧马放羊,耕田去了。”
  韩琦皱眉道:“你不是心灰意冷了吧?如果是这样,老夫这就去一口回绝辽人,他们是战败方,还没有多少底气来安排我大宋将领的去留,他们也没有资格。”
  云峥摇头道:“你们是在麻痹辽人,暗中蓄积力量这回事我还是能看清楚的,不会误解的,我想回家只有一个原因,那是因为我想回家!”(未完待续。。)
  ps:  第一章


第六十六章我没有的你为什么有?

  八月癸丑日,终于到了议定的时间。
  皇帝乘坐玉辂,亲率规模庞大的祭祀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平型台进发,只见仪仗队伍中车驾齐整、阵仗鲜亮、旌旗飘扬、鼓乐齐鸣,皇帝不时向身边陪乘的翰林学士宋绶询问各色仪仗的典故。
  在宋代,按照皇帝出行活动的重要性,卤簿规格分为不同等级,有大驾、法驾、小驾、黄麾仗四等。大驾卤簿用于最重要的场合—郊祀、籍田等仪式。
  郊祀是皇帝祭祀天地的大礼,用来祈求保佑江山永固,社稷安康。为了表明对神灵和祖先的虔诚,也为了显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严格的等级制度,大驾卤簿的仪仗规模十分庞大和复杂。
  这支仪仗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秩序井然。仪仗中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礼制规定来排列阵型,谁在前,谁在后,谁在左,谁在右都有明文规定,他们的着装、手中执掌的各色旗帜、阵仗、兵器,都要按规定行事,甚至连他们骑乘的马匹的品种、毛色、装束都有规定。
  整个仪仗队的组成除了帝王车辇之外,还有文武官员、各色随从、禁军护卫、乐队等,动物则有象、牛、马等。车辇61乘、马2873匹、牛36头、象6只、乐器1701件。
  这些东西都是礼官在负责,云峥需要负责的就是这只大队中的五千六百八十一人的生命安全。
  “……车軨麾飞黄,戟盾服错绣。启胠龙虎动。扈卫鸳鹭簉。嵯峨屹丘岳,灼爚罗星宿。陈兵吉利队,择马騊駼廐。严须呵八神,喜欲挵偈蕖W孀谒坛校钪嫫病I瞎粗大郑熳忧紫佐A楣忪浩炝郑鹊淅窭粥蟆M且灰哉鏊槲薏痪俊
  跟着云峥出来见世面的苏轼嘴里振振有辞,一句句晦涩难懂的句子如同大河一般的从他嘴里喷涌出来。
  勃勃非常的羡慕,紧紧地跟在苏轼的身后。一句都不放过。对他来说,这都是难得的学问。
  这些个华丽的依仗让他着迷,长枪上挂着豹子的尾巴,马车上镶嵌着自己需要拿命才能换来的珍珠。各种各样的旗子几乎遮蔽了天上的太阳……
  云峥趁着皇帝要去平型台会盟的机会。拓宽了山间的道路。道路两侧的高山上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宋军,每走十里地就会有号角声响起,要求下一阶段的守军接手。
  跟随赵祯前往平型台的都是军中的百战悍卒。尤其是守卫在皇帝辇驾四周的两百名甲士,前一百名手持巨盾,后一百名军士手持斩马刀,个个都是身形伟岸的巨汉。
  他们的武器挂在战马上,自己坚持步行,步人甲军卒三里一换,将整个辇驾守卫的水泄不通。
  辇驾的后面就是一辆改装后的偏厢车,沉重的偏厢车只要驶动就是地动山摇。
  十六匹健壮的骡马努力地迈动蹄子,艰难的拖着这个巨大的战争堡垒向平型台前进。
  车厢的顶部是两架已经蓄势待发的八牛弩,去掉弩枪前面的铁板,就是最狂暴的杀人武器。
  只要打开第二层,里面的弩炮就会露出自己的森森尖牙,六位身形小巧的军卒就盘腿坐在地板上,一旦战号响起,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威力最大的磷火弹成群的投掷出去,在第一时间为皇帝打开一条离开战场的血肉道路。
  云峥就坐在偏厢车的第三层,全身的甲胄,双手扶着膝盖,脸上的面甲已经落下,坐在破烂的飞虎旗下,就像是一团最永恒的黑暗。
  赵祯好奇的在偏厢车里左看看右瞧瞧,对这个战争堡垒出动保护自己十分的满意,拿指关节敲敲偏向车上粗大的铁铆钉笑道:“还真是坚不可摧的战场利器,韩卿,大宋军中这样的堡垒多么?”
  陪同皇帝的韩琦拱手道:“回禀陛下,大宋军**有偏厢车一百七十一辆,全部隶属于京西军中的怀化军,这支军队最善于守卫,有了偏厢车就能守卫的水泄不通,此次追随陛下前往平型台的军队大部分都是怀化军。”
  赵祯不解的问道:“这样的雄伟的可以移动的战争堡垒难道不能用于进攻吗?”
  韩琦笑道:“陛下,就因为雄伟,所以才笨重,如今作战讲究的就是轻便灵活,骑兵出击忽东忽西飘渺不定,偏厢车很难能够追的上大军主力的步伐,但是此物用于防守却万无一失。”
  “一百七十一辆,少了些!”赵祯有些遗憾。
  韩琦叹息道:“此物制作不易,一辆偏厢车就需六百贯的制作费用,还不算为偏厢车配备的八牛弩和弩炮,勾枪,撞锤等机关。
  有一利必有一弊,即便是云大将军也不愿意过多的使用偏厢车,他说过除非这东西能够发展的自行移动,噢,也就是如同诸葛武侯的木牛流马一般,否则他不准备在军中大规模的使用。”
  皇帝斜着眼睛瞅瞅正在发号施令的云峥小声道:“平日里脾气那么暴躁,三两句说不好就要动手的人,这时候却冷冰冰的没有人味,一点都不像他平日里的模样。”
  韩琦笑道:“大将军要是把他在朝堂的做法拿到两军阵前来用,这时候早就战死一百回了。
  他只要进入了战时状态,就是杀神,所有的思维都是如何击败敌人,不管也不顾什么平日里的礼法和人情。
  因此,陛下就莫要追究他的无理了。”
  “朕自然不会怪罪,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军中本该如此,他在为朕的安危操心,朕如何会去怪罪他。
  走吧,还是上辇驾去吧,这里颠簸的实在是难受,我们莫要妨碍大将军发号施令。”
  韩琦扶着皇帝顺着早就搭好的过梁走到辇驾上笑道:“那本来就是用来作战的,不是用来乘坐的马车。”
  回到了辇驾上,韩琦立刻就抱着勿板坐在辇驾松软的平台上,虽然头上烈日炎炎他依旧穿着大礼服保持着自己最佳的风貌。
  赵祯坐到主位上,见一干老臣都在大太阳底下,就吩咐邹同找来曲柄伞让宦官拿着为这些老臣遮阴。
  包拯笑道:“这是老臣和辽人打交道最轻松的一次,以前辽人总是用武力来说话,如今老臣想看看辽人还有什么话说。”
  宋绶大笑道:“你大部分的官宦生涯都是在知开封府,哪里晓得我们鸿胪寺的苦楚,我们才是和辽人打交道的主要衙门,辽人跋扈不单单是在我大宋,在西夏,在其余的地方也是一样,仔细算起来,在东京的辽人还算是最守规矩的。‘
  ”云老虎在此百邪不侵!连他夫人都敢带着家将和辽人使节硬憾,说来奇怪,他家里那些四肢不全,或者瞎,或者跛的家人竟然也能把辽人使节揍得跪地求饶。
  来之前我还疑惑此事,到了这里我就丝毫不奇怪了,云家那些伤残的家人,定是战场上下来的百战勇士!”
  石中信闷哼一声道:“那些伤残的勇士一旦从军中离开,下场往往很凄惨,空有一身勇力却不能用刀剑来谋生,京中的将军府里,那一家没有一些这样的老人手,总不能让跟随自己血战的老兵流落街头孤苦无依吧?老李,你这样说可真是有些诛心了。”
  李淑笑道:“老夫并没有指责大将军的意思,我只想说这是我们施政的疏忽,兵勇因为伤残退下来之后,我们只给一些钱粮就把他们打发掉,这样做是不合适的。
  大宋前些年盗贼如麻,不断有三两老卒汇聚在一起,只要遇到不平事就会揭竿而起,朝廷那些年剿灭了王麻子,就会出现李黑子,烦不胜烦,乡野间的州府吏治又极为薄弱,往往只要有造反的人,就会有一些无知的百姓景从,势力弱小者占山为王,实力雄厚者攻占州府,最终酿成大祸。
  老夫以为应该把这些退役的老兵利用起来,只要是双腿没有残疾,能够作战的人全体纳入州府的管制之中,让他们充当后备衙役,只需少许钱粮我大宋就会出现上万的能战之士,试问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还有什么人能够反叛?把火苗消灭在最初,这才是最省钱,最省事的做法。
  而那些伤残老兵也会感念皇恩浩荡,定会忠勤王事。”
  石中信点头道:“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们每家每户就算把仆人全部换成那些老兵,又能用几个?要想处理好这件事还需要朝廷出马才好,我们也不会受人家诟病,落一个积蓄死士的罪名。
  韩琦一贯的扳着死人脸怒道:“谁说你私蓄死士了?就你家里的那几个家将,除了吃喝嫖赌是一把好手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处?
  云府的家将虽然能干一些,那也是人家自己在军中培养出来的,战损之后收归府邸使用这符合大宋的惯例,此事回京再议,此时不得多言。”
  石中信并不畏惧韩琦,抱着自己的大肚皮继续说道:“诸位身在军中,见识了大将军的威严,悍卒的精悍之后心里总会不舒服的,自己没有就要别人也是穷光蛋的心情老夫理解。
  如果真的需要强悍的家仆,说一声,老石会送你们一些,千万不要背地里使刀子害人!”(未完待续。。)
  ps:  第二章,最近每日两更,还有一更是唐砖的外传,十来天写完外传之后就全力进攻大宋。


第六十七章韩琦发威

  谁都没想到武将和文臣的矛盾在这个时候爆发,这不是一个好的谈判氛围,被称之为要挟也不为过。
  云峥和石中信等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他们或许会在别的事情上退让三分,但是在利益面前是一步都不会退让的。
  赵祯的脸色极为难看,冷冷的瞅了石中信一眼道:“此事回京再议,此时不得多言!”
  石中信抱拳应诺,藐视的瞅瞅李淑坐回自己的位置不做声,皇帝当众训斥石中信而没有谈及李淑,这本身就已经分出了远近亲疏。
  对于自己人自然可以张嘴就骂,抬手就打,对外人自然需要热情和顾全颜面,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道理,所以李淑还想说话,见别的大臣都抱着勿板眼观鼻,鼻观心的当泥塑菩萨,他也只好闭上嘴。
  原以为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提出这种诛心的问题,多少会占到一点便宜,没想到皇帝并不认为将军收拢几个有残疾的军卒有什么问题。
  自古以来的将军都会这么做,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身为将军自然是要收拢军心的,为一些作战勇敢的残疾部下找一条活路符合大宋人的美德要求,即便是太祖当年杯酒释兵权之后,在那样严苛的环境下也不曾剥夺将军保有亲卫的特权。
  在军中这些天,皇帝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的,比如一个将军想要如臂使指的指挥军队,就必须在重要的位置上安插自己的亲信。这不是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