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101部分

晚唐-第101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李璟虽然不收他们的税,可是各种费用列出来,他们每一个以后都得向沙门镇交钱。
    下面的商户你一言我一语,越发的嘈杂起来,到最后,简单成了菜市场。一开始,张宏等人还与他们辨解,可到了最后,干脆就任由他们在那里叫嚣。
    李璟冷眼观看了许久,直到这些人越来越不像话,越来越嚣张之时,他突然长身而起,突然拨出腰间长剑,一剑削下身前旧案一角。
    铛的一声,桌角应声而落,守在门外全副武装的家丁登时踏步蜂拥而入,手中明晃晃的矛尖晃动,锐利的矛头上倒映着商户代表们惊惧苍白的脸孔。
    李璟自顾自的看着自己的宝剑,微微笑道:“吾之宝剑依然如此锋利,昨日吾用此剑砍下海上大盗独眼蛟的首级,都没有半点损伤,真是好剑啊好剑!就是不知下一个剑下人头,此刻又在谁的项上!”
    说完这些,李璟抬头扫视堂上众商户一眼,笑问:“刚刚我听说大家对我拟定的沙门岛工商管理条例有意见?谁有意见,站上前来!”
    李璟的目光扫到哪,哪里的商户代表就面色又苍白了几分,忙不迭的摇头。
    收回目光,李璟笑道:“既然没人上前来,那就说明大家都没有意见,都赞同这个新条例了?好,大家都是识理之人。来人,摆宴庆贺,上美酒!今日我与众位一醉文休,不过事先声明,此刻起,任何人只谈风月,不再谈正事。从明天起,新的条例就将正式施行,到时大家可要记得你们今天表明的态度,不要食言,不然,吾之宝剑正欲再现锋芒!”
    (未完待续)


第160章 人口突破一万 新学堂开学
    李璟与王进、封彰之间暂时达成协议,一场笼罩于沙门镇上空的战争乌云也暂时散开。
    从第二天开始,那七百武器工坊的家眷就都得到了准许,陆续向沙门岛迁来。武器工坊的那些工匠,大多数都是一些登州本地人,有一部份还是军中工匠。他们之前秘密在沙门岛打造武器,他们的家人都留在老家,有一部份大工匠和正式工匠的家眷还住在王进在登州的各个农庄之中,既安排了工匠们的家人生活,也起到人质的作用。
    李璟将地下工坊迁往沙门镇城之中,那上些工匠虽然被他强留下来,可很多人还都担心着在王进手中的家人,一直都是并不愉快合作。这次李璟和王进达成协议,王进倒也没有从中为难,马上就通知了那些匠人的家眷,任由他们离开庄园,前来沙门岛。
    当李璟通知了那些工匠他们的家人即将上岛时,他们都还满是不可思议,不相信王进会把他们的家人放来。等一批工匠家眷数百人被接上岛上,早等候在码头上的工匠们都激动不已。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他们两班轮流上工,整日在那不见天日的地下工坊中干活。虽然王进比的酬劳不低,可那种三年才能获得回家探亲一次的日子,实在是让他们难受。
    现在他们转而归属于沙门镇李璟的部下,工坊也从那地下转到了镇城中规划的新工坊区中,新的工坊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连他们的家眷也都已经开始陆续来岛,李璟甚至还公开对他们宣布,虽然他们现在暂时还只能住在城中军营里,他们的家眷则要安排在城外的临时大营里。不过上面已经许诺,按七曜历术,每七日为一周,日曜日和月曜日,即周六和周日两天他们可以回营地家中居住。每一周,他们还能有一天轮休。
    而且李璟对于这批工匠十分优待,四个等级的工匠又各分了三级,一共十二个等级,都有了很优厚的基本薪水。然后还会根据他们打制出来的军械数量与质量给他们记件薪水,打制出来的军械越多,品质级别越高,他们能拿到的计件薪水也将越多。不少工匠算了算,如果按照他们以往的水平,就算是一个入门学徒,一个月基本薪水和计件薪水加起来也至少能拿到四贯钱,这比码头上扛包的一个壮汉挣的钱还多两倍。
    而一个高级学徒一个月至少能挣六贯,这已经是高薪了,如果是三级的高级学徒,甚至能拿到八贯。而正式工匠,就算是只有一级的正式工匠,一个月也能拿到八贯,三级的怎么也能拿到十贯。至于那数量很少的老匠师们,他们一月的薪水,至少也是二十贯钱。
    这个计算的结果让许多工匠们兴奋不已,虽然如今的米价越来越高,可一贯钱仍然可以买五斗米。他们在工坊做工,每天的吃饭还都是吃公中的,每月另外还有一笔粮食补贴。一家人现在全在岛上,就算家人没有田地可耕,可如果到岛上新开的这些工坊中做点事情,基本上一家的吃用还是能解决的。不少人甚至盘算,他们在工坊里赚的钱基本上能存下大半甚至是全存下来,这样干个几年,就可以在镇城里也换工分买一栋大房子,甚至直接在城外自己搭一栋。
    李璟对于那些工匠们,没有过多的许诺什么,而是把他们的家人接来,然后给出了一个看的见,摸的着的薪水计划,为他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蓝图。这些工匠就已经再没有一个心有二意了,全都立即投入到了新工坊的建设之中。
    从上元节那天起,岛上工匠的家眷就陆续一批批的赶来。七百多工匠,还有几十个愿意留在岛上的原王家的管理伙计们,他们家眷加一起有近四千号人。
    原本岛上损失了六百多人,现在一下子又增添了四千于人,再加上海贼的那六百号俘虏奴隶,沙门镇现在人口终于突破了一万上限。
    上万人口聚集在小小的沙门岛上,新镇城的四周顿时全是密密麻麻的四个大营地。
    三天上元节假日过后,正月十八日,沙门镇城中一栋崭新宏伟气派的筑城正式落成。
    “大家报好队,带着孩子一个个的上前来领好书和纸墨,不要乱。”
    张宏站在李璟的旁边,不停的对着络绎不绝赶来的人群大声的喊道。不过虽然嗓子都快要喊哑了,可今天张宏却格名的精神,甚至一改平时总是喜欢穿着旧衣袍,不到年节不穿新衣的习惯,穿上了一身白色交领右衽儒袍和儒巾,一派饱学儒士装束。不但是他,今天沙门镇中进过学的,今天都作如此装束,十分郑重。
    一切只因今天也是沙门镇上的一个大日子,今天是岛上孔庙落成之日,也同样是沙门镇上第一所学堂的正式开学之日。开学第一天,李璟与张宏等亲自在孔庙门口摆桌子给前来报名的家长新书登记,并发放课本笔墨纸张。然后报完名后,就将开学的第一个洗动,释奠。
    释,就是儒家,儒学的意思,释奠则是每年春开学祭奠孔圣的活动。《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在朝廷,每年皇**会带大臣举行隆重的释奠礼。而各地学府,也会在学校之中,所有师生一起举行释奠礼。沙门镇今年第一所学堂开堂授课,孔庙也是刚落成,李璟为了以示隆重,特意将这项活动直接移到了孔庙。
    在镇城中建立学堂,这是李璟早就计划好的事情,虽然眼下诸事纷杂,可眼看上元节后,李璟仍然是首先把学堂弄出来了。这个举动,得到了张宏和崔致远、杜仲武等这些正式书生出身的人的大力赞扬。在他们看来,开学堂,也表示着李璟对文人的看重。
    学堂第一次招生,李璟并没有弄义务教育,而是考虑到当前的实际,提出自愿入学。凡自愿入学的适龄孩童,免学杂等费用,学校每学期还会免费发一批笔墨纸张,另外入学的学生家长可以享受一些税费上的优待。且学堂还设立了一些奖学金,学业优秀的学生将获得镇将府提供的优厚奖学金。
    这一系列的招生条件公布出来后,李璟又宣布,他将与张宏、崔致远、杜仲武等镇内一些文职官员将出任学堂的客座老师,不定期的去学堂给学生讲课。这个消息一出,沙门镇上许多军士和工匠们听到孩子上学能成为镇将的学生,又还有这么多的优待条件,都是不由大为心动。许多家长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小孩子带着前来上学,以前许多人的孩子不去上学主要还是读不起书。
    课本笔墨纸张都不是普通人家负担的起的,更何况读书还得给老师束修,支出不菲。现在好了,读书不但不要钱,读的好还能有钱拿,这样的好事**去?
    从大清早,一直到了午后,李璟几次不得不加派人手登记报名,最后已经过了午饭时间,才总算是把报名登记工作弄完。一统计,前来报名的学生居然有过一百人。李璟算了算,眼下沙门镇有超过一万人口,平均一户五口人,约有二千户口人口。如果平均一户一个适龄孩子,那就有两百人。不过大唐虽然开放,可女子入学的却是少数,只有大户人家才会在家中请西席教授。除掉女孩,这样一算,有上百的新生,也就不太稀奇了。
    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虽然学生数目有些超出李璟的预计,不过好在新学堂修的足够大,特意请来的先生也有十多个,辛苦一点倒也是教的过来的。
    下午,李璟和新请来的先生和镇上文武官员们一起,带着这一百零三个学生在孔庙举行了隆重的释奠礼。然后回到新修的学堂,给学生们分班。
    一百零三个学生,年纪从五岁小童子到**岁的大男孩都有,李璟按年龄不同,把他们划做了四个班,分成了甲乙丙丁班。学堂都是按照李璟的要求修建的,教室宽敞明亮,每间前后两扇门,两大排的大窗户通风。课桌板凳都是崭新的,还特意制作了黑板和粉笔给先生们使用。就连课本,也是李璟让人提前去登州书店里订制采买回来的。
    分好班级之后,一百零三个新生的家长都按旧例给先生们送上了束修。两条猪肉,二十个鸡蛋,还有一些自家的土货,布鞋麻布什么的。虽然李璟说过学堂不收学费,可这束修礼却是没有人敢忘记的。在这些士兵和工匠们的眼中,拜师求学,这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
    先生们都按李璟的意思坦然收下了这些礼物,不收反倒不好。收下礼物之后,便是新年新生入学的最后一件事情,也是最郑重的一件事情。
    所有的家长带着事先精心准备好的一盏灯笼交给孩子,让新生提着灯笼上前放到先生的面前,由先生给孩子把灯笼点亮。这是一个代代相承的传统,先生给新生点灯笼,称之为‘开灯’,意味着学生的将来一片光明。
    一盏盏的灯笼被点亮之后,沙门镇新学堂的新生入学仪式也就正式结束,从第二天开始,学堂也就要正式开学授课了。
    (未完待续)


第161章 大扩军 马其顿长矛步兵方阵
    沙门镇的学堂正式开学之后,天气难得的好了起来,连续几天都是晴朗天,无雨无雪。工匠人的家眷也都已经陆续到岛,安置妥当。
    新来的四千工匠家眷中,有许多原本都是在王进的农庄之中佃田耕种。他们现在到了沙门岛上,自然是没有田地可种。不过他们也不用愁生计,李璟现在正是缺少大量劳力的时候。
    李璟重启沙门镇筑城计划,李璟直接将大量的青壮工匠家眷都给招收进了筑城工地。有了大批的劳力加入工地,李璟便可以从工地上把所有的沙门镇士兵召回。
    经上次一战,沙门镇损失六百士兵,其中战兵一百二,家丁六十人,辅兵六十,另外后勤兵伤亡最大,损失三百。另外还有六十个重伤员虽然抢救回来,可最终能重返军队的只有不到十人。剩下的五十个伤员都成了残疾,缺胳膊断腿,命虽保住,却不得不从此退出军队。
    这个损失数字对于沙门镇军这支新军来说,创伤是巨大的。李璟这些天也一直在总结教训经验,最后与众人一致决定,基于眼前的形势,必须再次扩张兵马,特别是眼前有了一个完整的军械工坊之后,他们在不愁装备之后,应当立即马上招募新兵。
    而对于原来剩下的这一千四百余人,李璟他们也有了一个新的打算。考虑到四次的战斗情况,李璟决定加强后勤兵与辅兵的装备,提高他们的重要性。如果上次辅兵和后勤兵哪怕有一件皮甲在身,或者多装备一把横刀,他们的伤亡也不会这么惨重。
    战兵直接从原来的三都六队,改为战兵营,由李璟亲自担任营十将,下设左右各五都,共十都二十队人马。战兵原六队人马战后只剩下了四队,李璟直接将辅兵队、家丁队合并到其中。以后家丁队不再单独另列,而是按都将头十人、营十将五十人的规模配备到各级将领下。新的战兵营左右各五都,共十都二十队。每伙十人,加正副伙长二人。每队六十人,加队头和队副、虞侯及执旗、副执旗、左右傔旗、传令兵、号手、鼓手等十人。一都一百四十人,加上都将头、副将头以及将虞侯三人的各十人的家丁,以及执旗等指挥队,一都共计两百人整。战兵营十都,两千人马,外加李璟的一百家丁在内的营指挥都,一共二千二百人马。
    不过眼下沙门镇除去四百后勤兵,还有侦察队外,战兵、家丁、和辅兵加一起也不到一千人。
    李璟临时从沙门镇上那些工匠的家眷以及原来士兵的家眷中,又招募了一千余人,最终把两千二百人的战兵营编制给拉了起来。
    新的战兵营,李璟自兼营十将,下设左右二厢,各领五都,林威兼任左厢副十将,王重任右厢副十将。下面十都将头,也多由这次战斗中表现出众的队级军官提拔。其中刘守谦、张承宗、李树根、王石四个李璟的正副家丁头,都提升两级,各任一都将头。另外六名都头,也基本上都是作战勇猛,忠心可靠的军官提拔上来。
    继组建了战兵营之后,李璟又在只剩下四百人的后勤兵基础上,组建起一个新的辅兵营。因为上次后勤长矛兵在战场上的几次亮眼表现,李璟并不打算合并掉这支战功显著,却也伤亡惨重的预备队。相反,李璟从上次后勤兵组成长矛方阵时那种一往无前,辗压向前的气势所振奋,让他想起了古代欧洲地中海,马其顿帝国皇帝亚利山大大帝曾经纵横地中海时的一种传奇战阵,马其顿步兵方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