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15部分

晚唐-第15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议道:“老弟送哥哥们如此一个大礼,我们当哥哥的也不能太小气。这样吧,我和张佐吏会在表功折子中详细写明老弟的大功,等到了蓬莱,我们定向上司保奏老弟一个官职。”
    “另外,这250匹绢本来就是你们王李村所凑,干脆我和你张老哥就都不要这一份了。都归你了,具体你和你的同村们怎么分,就都由你了。”
    250匹绢就算十一人平分,一人也能分20多匹绢,更何况这两人都是长官,肯定得拿大头。现在他们说不分这一份了,也算是还李璟一个人情。
    李璟这倒没有太过客气,毕竟他也付出了许多,再客气,就会让王重他们觉得李璟这人不愿意与他们交好了。
    除了死掉了王良,王李村出来的还有九个人。250匹绢,每人都能分上不小一比。
    最后,李璟与大家商议,决定将其中50匹绢给死去的王良。虽然王良死了,上面也会给一笔抚恤。但就算有抚恤,肯定也会有些克扣,能到手的不多。更何况,表面上王良还是李璟的大舅子,而且王良还和李璟的妹妹也订了亲。做为同村一起出来的第一个死掉的同伴,大家都对这个决定没有异议。
    特别是那四个王家后生,说起来与王良还有些亲戚,此时不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见李璟提出给50匹绢王家,都十分赞同。
    剩下200匹绢,九个人分,怎么分?大家都望着李璟,他们也听说了李璟把自己的两个匪首军功让给了张佐吏和王校尉,才使得王校尉他们把这些绢都给他们分。
    “秀才哥出力最大,要不是秀才哥,这次咱们肯定都和王良一起去地下做伴了。要我说,这200匹绢秀才哥一人拿120匹算了,咱们八个人一人拿10匹。”小石头第一个出声道,虽然他姓王,但实际上他却比秋生他们与李璟更亲近些。
    王柳根等人都点了点头,能拿到10匹绢他们已经很满足了,这可是值八千钱,免买40斗米了。把绢拿回去,就能解决家里今年的粮食了。
    只有王东有些不满的道:“秀才多分些我没意见,可凭啥相差这么多?打贼匪时,虽然俺没取得首级,可也是下过死力的。要不是俺和柳根当时护着王校尉后背,他哪能撑到最后?”
    李小山也在一边喝道:“你现在没送命还有绢分,你就知足吧。”
    看到同一个村子里出来的人,此时却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伙。李璟心里头也不由的苦笑,此时离开了王李村,他所能信任和优倚靠的也就这么几个伙伴了,他不希望他们还要分成两伙斗个不停。
    稍想了想后,李璟便道:“这样吧,小山、小石头、细狗子和小木匠,你们四人一人十匹绢,毕竟你们都有一个首级功。柳根和小东你们四个,一人十匹绢,另外我再从我这份里一人分你们十匹,这样你们就一人有二十匹,这样如何?”
    王东见李璟从自己那份拿出了四十匹绢来给他们,却没分给小石头他们,当下便觉得李璟还算对他们很好,便点头答应了。
    当下,李璟便让人从驴驮上把250匹绢拿下来,按议好的数字给全分了。李璟得了80匹,王东他们四人一人20匹,小石头他们一人10匹。李璟本打算再拿出40匹来给王重和张佐吏一人20匹,不过他们却是坚持不肯收下,最后只好做罢。
    分好绢,王李村一众青年人人高兴,这可以说是他们赚到的第一笔钱。收获的喜悦也将先前恐惧给驱走,大家小心的将绢匹包好,重新放上驴驮上。只等到了州县里,便找个机会把这些绢托人送回村去。
    做完这些,开水和粥都已经煮好,大家便聚一起畅快的喝了粥。王佐吏也已经把战斗报告写完,另外还帮王重也代写了一份。两份报告李璟都看了,上面虽然有些夸张之语,但基本上还是可靠的。两人的报告都重点称赞了李璟的勇猛与机智,称李璟有大将之才,可堪大用。
    当吃完早饭,大家身体的疲惫与心情的阴霾也一扫而光。李璟将王重扶上马,王重笑呵呵的道:“老弟现在扶我上马,等回了州里,哥哥也定扶老弟一程,这回,无论如何,你都能能授品给官,一跃青云了!”
    李璟微微一笑,目眺着远方道:“借王校尉吉言,但愿如此!”虽然他说的平淡,但心里却充满着期待。虽然他心知,就算真的能授品给官,也只可能是刚入流的九品小官。但这虽看似一小步,其实却是兵与官的一大步,是许许多多人一辈子也无法跨越的一步。
    他的父亲曾经终其一生没有跨越这一步,而他不同。
    Ps:首页新人榜24名,但只有前十二名才能上首页,请大家把票投给子吧!


第27章 人送外号小李广
    王李村距离文登县一百六十五里,文登县距离登州治所蓬莱城三百二十五里。
    一路上,李璟等人日夜兼程,因为他们有两匹马两匹骡,还有六头驴子,众人赶路的速度也加快了许多。他们没有前往赤山镇,因为根本没有等李璟想要说点什么,王重和张佐吏当晚逃出红胡子手中时,就根本没往赤山镇跑,而是往东北方向逃跑。
    一伙人路上不敢多留,生怕红胡子等人追上来。李璟原本还担心王重他们会追问他那天与红胡子他们说了什么,又是怎么逃走的,但奇怪的是王重他们什么也没问。甚至当李璟试探的问,要不要派个人向赤山镇或者附近乡里报告遇到大股盗匪出现时,王重却是冷笑着立马否决了。
    用王重当时的话来说,他巴不得这群突然冒出来的贼匪四处干几票大的,惹的四处皆知才好。那样一来,他们写上去的报告才会有人相信。至于会不会有人因此伤亡,那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管不了那么多了。
    两天后,李璟等人赶到了文登县。进入了县城,也算是到了张佐吏的地盘,大家都安心了不少。在文登又等了两天,其间张佐吏和王校尉都把遇匪的战斗报告交了上去。文登县令张成是张佐吏的一个族兄,在听说了他们遇匪的战斗经过之后,对他们是十分热情。连续两天都在县里的酒楼之中摆宴庆贺,要不是晚唐之时,各县令并不如刺史一样可以领兵,李璟还真以为这张县令是要招揽他们了。
    在县城呆了两天,结果李璟他们遇匪一事,不知是被人有心还是无心的给走漏了出去。立即传的满城风雨,尤其是到了后面以讹传讹。本来是遭遇匪徒,李璟他们奋战斩杀西火寨十贼,后来又遇到镇东海上百贼匪,李璟等人奋战突围。可传来传去,结果成了李璟他们遇到海上巨贼‘镇东海’上岸打劫,李璟他们恰巧遇过。
    然后王校尉与李璟等人向镇东海发起突袭,以十人对战上千海贼。那战斗经过,简直跟神话传说有的一比。李璟和王校尉他们在街上便听到有人居然把这编成了一段曲子。几个长的蛮漂亮的女子以各种乐器伴奏,一个瞎老头站在那里唱曲。
    虽然对那曲子唱腔李璟并不太欣赏,可里面的内容却让他惊讶。唱的就是他们遇匪的故事,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半点改动。在里面,王校尉成了朝廷名门将家之后,到这登州来投军。说他有千斤之力,使一把青龙偃月大刀,还长了一副如关公一样的美髯须,有个外号叫赛关公。在赤山,王校尉一手执青龙偃月刀,跨下追风马,一人连斩贼寇十八名头目,一声喝退海贼数百步。
    而对于李璟也同样是改的没边,说李璟本是赤山法华寺的一护寺武僧,后来碰到上山进香的王重,两人一见如故,结拜为结义兄弟。还说李璟长的高大威武,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天生一幅好皮囊。能骑善射,使的一手马槊,尤其善射,可以左右开弓,连发七箭,外号小李广。说李璟当日和王重,两人联手,王重在前,李璟在后,箭无虚发,招招致命。说他和王重当日七进七出,杀了镇东生活费一众贼人落花流水。最后李璟等人返回,镇东海大当家白胡子亲自率骑追击,李璟一招回头望月,连发三箭,一箭射断了海贼旗帜。一箭射断了白胡子束发的金冠,还有一箭直接射在了空地上。可最后,上千海贼,却无一人一骑敢越过那根插在地上的箭一步。
    除了王重和李璟,连其它人也都有名有号,将他们称之为赤山十二将。听的李璟等人是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如何反应。
    第三日,文登县十二乡的团结兵都已经聚齐,便开始移往登州治所蓬莱众集结。负责暂时指挥文登县团结兵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彪壮汉子,据王重介绍说这人使的一手马槊,更善空手夺槊之术。本来是神策军军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好像得罪了上司,被除了职,他使托友人到登州谋了个团结营教练使的小官,专职训练团练营新兵。
    那教练使姓林名威,在文登县停留时间虽短,却也听到了关于王重他们剿杀西火寨贼人之事。这件事情在文登县闹的哄哄扬扬,连蓬莱都已经听说了。上面还专门发信给他,让他调查王重等人杀匪真假,有无虚报之事。林威认真打听查验了此事,基本已经可以认定王重等人当日遭遇了西火寨盗匪,双方交战,以一死七伤的代价,全歼西火寨十名贼匪,包括西火寨的两名贼首。而且关于他们后来遭遇镇东海,丢了一匹绢帛,以及因此没能割获西火寨贼匪首级之事,也基本能验证。因为就在一天前,镇东海一百多贼匪,就在赤山镇名数十里官道之上,劫走了几名秘密押解进京的囚犯。而他已经查证,那被劫走的囚犯,正是镇东海的二当家及其手下。
    一切事情都很明了,事情的经过如王重和张佐吏所报告的差不多,他们先遭遇了西火寨贼匪,激战过后全歼贼人,然后遇上了镇东海的大股盗匪,他们突围逃走了。
    这一切查证结果,林威早已经如实详细的书面向上报告。对王重和李璟等人,他也是十分欣赏。在向蓬莱行军之时,林威临时任命王重为将头,统领一百新兵。又将李璟临时任命为队头,管理一队五十名新兵。而李璟同村的八个人,也都被任命为李璟那队人中的临时正副伙长,帮他一起管带新兵。
    虽然这只是一个临时的任命,并不是真正的官职任免,却仍然让李璟心潮澎湃。特别是王小石头他们,高兴的都打滚了,虽然伙长不过管十人人,可这也是军官啊。管着其它和他们差不多刚从各乡各村抽召的新兵,他们激动的都快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文登县这次集结的团结新兵,足有一千人。按照晚唐时各藩镇的军制,这一千人被临时编为了一营,下设十都,每都百人。林威暂时充任营十将,王重为左一都将头,统百人。李璟为左一都第一队队头,统五十人。这些编制和任命都是临时性的,团结兵到了蓬莱之后,还得重新选拔分编,军官肯定也会另有任免。
    不过李璟却是十分认真,从文登到蓬莱有三百二十五里,团结兵因是新兵每日只行军六十里。这个速度并不快,新兵们都很悠闲。但李璟却并不打算白挂个队正头衔。
    从文登出发的第一天起,李璟便按照自己制定的一整套计划施行。首先就是行军队列,别的队伍都是如春游一般的散哄哄的,李璟却严格要求本队团结兵排列整齐前进。且每日宿营之时,必须轮流安排士兵煮开水喝,并用开水烫脚。而且还要安排士兵轮流值夜岗哨,且还要分成明暗哨,严格每日口令。
    这些大多是李璟结合自己以前的记忆,然后加上向王重请教的一些经验,编在一起。虽然这套计划还有许多不完善处,但李璟却充分利用现在的行军时间,拿他手下的那几十个兵来做实验。
    如此一来,李璟还真是每天都有许多收获。练兵是项很复杂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纸上计划很简单,但真实施起来却总是能碰到无数的麻烦。不过李璟并不是真的就要把他的这批临时手下练成什么精兵,不过是用来检验一下自己的计划而已。对于每个碰到的问题,他都细心的记录下来,然后用心思考解决的方法。
    另一方面,他每天都和这批年青团结兵泡在一起,加强自己的交际能力。他知道由于他以前读书人身份,再加上他前世本来也是个‘文人’,所以身上总会流露出一些与这些团结兵不一样的气质。这种气质便成为了他与其它人之间的一重障碍,他现在在学习适应成为一个普通的团结兵,一个能和众人打成一片,能溶入进去的团结兵。
    每天白天行军,休息时与一众手下打成一片,聊天谈话开玩笑,到了晚上,李璟便又开始总结记录这一切。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的满满的,整个人也异常的忙碌充实,可李璟的心里却十分的满意这种生活。
    六天,从文登到蓬莱,三百二十五里路,五天半后终于赶到了蓬莱城外。
    到了这里,也就意味着李璟的临时队头的职务算是到头了。他现在满心期待的是,进入蓬莱之后,他能不能真的如王重所说的那样,从一个小兵一跃而升为正式军官。
    “登州,我来了!”李璟望着面前的蓬莱城,心中充满激荡的呐喊道。
    Ps:十将,唐末五代武职名,十将,统千人。下有副将、将头,将头统百人。


第28章 轰动蓬莱
    (感谢lxh8588童鞋的打赏!)
    当文登县团结兵进蓬莱城时,整个蓬莱城都轰动了。
    李璟等人离开文登一路缓慢行军,每日只行军六十里,从文登到蓬莱足足走了六天。可李璟等人的传说故事却如同长了翅膀一样,早在数天前就已经从文登传到了蓬莱。
    大唐自被百姓称之为小太宗的唐宣宗驾崩之后,唐宣宗时的小贞观也便彻底的远去了。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这位唐穆宗的弟弟,唐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以皇太叔身份登上大统的皇帝,算是大唐最后一位有所做为的皇帝。自宣宗去世,懿宗当政,然后荒僖一生死去,再由如今才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