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237部分

晚唐-第237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地位不上不下,阿耶如果能够归附我夫君,这不但是对我王家极为有利,而且也对女儿极好啊。”
    王惋君的话最后还是打动了王普,在这场变局当中,王家的利益,女儿的利益,还有他的利益交织在一起,让他不得不全面考虑。
    下定决心之后,王普便开始联络了一些倾向于归附于李璟的家族。对于许多都里镇的家族来说,都里镇只是一个松散的利益联盟,他们并没有什么争夺辽东等想法,目的只是赚钱。眼下都里镇已经在亏本了,如果继续与李璟对抗下去,那很有可能会继续亏本,这样的结果自然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他们想要继续维持以前的状态,可却也心知,那样的情况很难了。最后在王普还有封常贵,以及裴家等家族的游说之下,有近半的家族并不反对归附于李璟。但他们希望这个归附只是一个姿态,本质上还是希望都里镇继续保持现状。
    对于这个要求,李璟在见到跟随王惋君一起回来的都里镇代表郑介之提出之后,沉吟了许久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都里镇能主动归附,这是一件好事。虽然不是真正的归附,但已经是不错的进步了,李璟并不想因为操之过急,反把他们又推到对立面去。
    在与李良李振等人商议之后,李璟将都里镇、青泥城、卑沙城三城合为辽南都督府,李璟自任辽南都督府都督,以王普为副都督,以青泥城李孟为长史,以卑沙城王重为司马。另外还给都里镇、青泥城还有卑沙城的原本官员,授予录事参军、录事,以及功、仓、户、兵、法五曹参军事和参军事等官职。
    虽然将三城整合为一个都督府,不过都里镇这边并没有太大的变动。都督府设在卑沙城,原来的都里镇兵马,李璟让他们单独组成一镇,兵额五千人马。都里镇、青泥城、卑沙城三城,都设为上县,王普任都里镇县令兼都里镇兵马使。李璟只调了裴宥回都里镇,担任副兵马使。
    对于这个结果,都里镇的反应是表示了同意。
    这次李璟进军辽南,都里镇第一时间由王普与裴宥率三千兵马前来参加,算是这翻变动之后,最让李璟高兴的事情了。
    王普这次不但带来了都里镇现在近半的兵马,而且还将他们的看家法宝飞火也带了不少来。辽南其它的各部兵马在前面冲锋,都里镇的兵马却落在后面,缓缓前进。等到了山寨之下,都里镇兵开始将十几座投炮组装起来。等他们组装好,前面的石城等兵马正和狼牙寨打的激烈,不过却都没什么进展。
    各部兵马虽然也都比较强悍,但面对那依山而筑的石寨,一时也难以攻上去。
    王普和裴宥观看了一会了,便让石城各部兵马暂时后退,然后下令机发飞火。一排鼓声响起,十几架投炮纷纷投射飞火罐。带着橘红色尾焰的飞火呼啸着砸上寨墙,轰隆隆的爆裂开来。
    一阵阵火光飞腾,剧烈的爆炸声响起,城头上的狼牙寨兵如陷九幽地狱。一轮爆炸过后,又一轮飞火攻击到达。
    连续十几波飞火攻击之后,寨墙上已经见不到还站立着的狼牙寨士兵了。山下鼓角声又响起来,石城等各部兵马这个时候纷纷呐喊着向山寨涌去,争抢军功。
    秦宗守虽有万夫之勇,可在先前的爆炸中,刚好有一枚在他身边爆炸,幸亏有他的亲兵替他挡了一下,他身上又穿着双层厚甲。虽然身上没有受伤,可那剧烈的响声却把他直接震晕了过去。等他再回过神来时,寨墙已经被攻破,无数的兵马涌了进来。他试图着起来组织反击,可还没站稳,就被十几把长矛刺到了脖子上。那些士兵都很聪明,看出了此人的铠甲精良,一看就是个首领。
    失去了寨墙的保护,狼牙寨面对十几倍于他们的兵马,很快的就被击败了。李璟上山进入石寨之时,辽南的各部兵马已经在清剿最后的残敌,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在抢劫了。
    秦宗守被押到李璟面前的时候,被五花大绑。此时他已经清醒了许多,看见李璟被众人围在中间,也知道这人可能就是率部攻打他山寨的李璟了。当即破口大骂:“使阴招算的什么本事,有种的出来跟爷爷大战三百回合!”
    李璟见此人雄壮威武,本来想一刀把砍了的心思也不由的变了些。他微微笑了笑,身后一员小将已经上前,“少帅,刘寻请战,愿与这厮较量一番。”
    刘寻虽然年青,可一身本事李璟却是见过的,况且还有着记忆中历史上刘寻的威名。因此现在刘寻虽然只是他的侍卫副十将,兼侍卫长,但李璟可是最有重点培养他的打算。现在见他请战,知道这也是让他扬名的一个机会。刘寻只是王敬武那边弄来的一个降将,军中不少人对他担任着副十将的高位不满,这下正好让他展示一下实力。
    当即笑着点头道:“好,允你出战。不过记得点到为止,不要把人给伤着了。”
    那边有士卒给秦宗守解下绳索,还把他的三十六斤重的重型镔铁枪还给了他。正拿着铁枪在手的秦宗守一看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要挑战他,就心下不满。再听到李璟的话,更是气的哇哇乱叫。
    “镇东军就没有人了吗,派一个小娃出战,就不怕俺一记铁枪把他拍死了。还是劝你们赶紧换人,实在没人,两个三个一起上也没问题。”
    李璟笑着对秦宗守道:“先不要满口大话,辽南都传你秦宗守一杆镔铁枪万夫不敌,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不过是你自己吹嘘罢了。对付你,我的一个侍卫长足够矣。要是你能够击败他,那才有资格挑战其它人。”
    秦宗守恼怒道:“那便别怪我事先没提醒,俺的大枪之下死的人无数,今天,就再增添一个。嘿,那个毛头小子,把你的名字报上来,我的枪下不死无名之鬼!”
    刘寻冷着脸站在那里,手中持的却是一把四米长马槊,对于秦宗守那可恶的话语,只是冷冷的回道:“那黑汉,你可听好了,我乃镇东军军使李郡公侍卫长兼银枪侍卫营副十将,姓名刘寻。记好我的名字,一会知道你败在何人之手。废话不多说,动手吧!”
    银槊一振,寒芒一点,槊舞如龙。
    那秦宗守能有万夫不挡之勇的威名,自然也不是吹牛吹出来的。当下铁枪一挥,如蛟龙出海,直取刘寻。
    两将就在李璟面前步下交战起来,一个使槊一个持枪,银槊重达十八斤,已经算得上是重武器,而那秦宗守的黑铁枪更加的霸道,重达三十六斤。一个银槊小将,一个铁枪巨汉,两人你来我往,打的精彩纷呈,让观战的人都是大开眼界,直喊精彩。李璟也有些惊讶,刘寻的本事他是见过的,单论个人武艺,镇东军中都能排上前十。可这秦宗守的一杆铁枪舞起来,大开大合,威猛无比,明显不是野路子,而是得到过高人真传的套路功夫。
    两人都是全力进攻,远远看着,到处都是枪影槊影,就像是一黑一银两条蛟龙的缠斗。转眼间已经是小半个时辰过去,两人仍然是打的激烈无比,而且两人越打越激烈,到了后来都已经是完全不顾防守,一味的猛攻,这已经不是点到为止,而是不死不休了。
    斗到激烈之处,两人同时大吼一声,双双猛的刺向对方。李璟看的大惊,这完全是在赌谁更胆大。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人撤招防守,谁就得落在下风,甚至有可能一招而败。
    但李璟看这二人,分明都是不要命的家伙,根本不会有人主动撤招防守。
    “住手!”李璟大吼一声,一把夺过侍卫帮他拿着的马槊,一个跃步,长槊舞起一道残影,直接刺入两个的中间,猛的一记举火燎天之势,用尽全身力气,将二人的枪槊猛的挑起。“二人平手,无须再战!”
    刘寻和秦宗守被李璟一槊分开,此时分退两边,喘着粗气,却如红眼的公牛一样的瞪着对方。不过李璟已经宣布了结果,两人只得服从。
    两人互相瞪视了许久,秦宗守突然哈哈大笑:“刚才是俺小看了你,刘寻,不错,能在我的大铁枪之下坚持这么久还不败的,你是第一个。不过,俺更服的是你小子年纪虽小,可却浑身是胆,打起来有种不要命的气势。刚才最后一枪,估计你也不会躲吧!”
    刘寻冷冷的道:“你都不躲,我又岂会躲!”
    “哈哈哈!”说完两人都突然大笑起来,能碰到这样一个对手,都感觉十分酣快淋漓。
    笑完,秦宗守转头对李璟单膝跪下道:“郡公手下一侍卫长都有如此本领,镇东军之强俺服了。特别是刚才郡公的那一槊,真是无可挑剔,郡公的功夫还在俺与刘兄弟之上。俺愿意归降,还请郡公放过我狼牙寨一众人。”
    李璟此时背负双手,双手虎口还麻着,这秦宗守倒是一员猛将。本来想要把狼牙寨给灭了,杀鸡儆猴,不过现在也不由生了惜才之意,当下点了点头,亲自上前扶起他来:“果然不愧为传说中的万夫不挡之勇,可谓一员虎将。好,既然你愿意归附,那本军使现在将你狼牙寨所部兵马整编为一营,营号狼牙,你从现在起,便是狼牙营十将。”
    刚刚的一战,双方的伤亡都不大。在都里镇的飞火轰炸之下,狼牙寨的兵大多都退下了寨墙,然后被各部一拥而上直接破城。狼牙寨本有千余兵马,战死不过二百余人,在寨中青壮中补充一些后,便凑足了一千人。
    秦宗守见一归附,李璟便给了他营十将之位,而且还让他统领自己的部下单独成一营,心中十分满意。
    当下,原本俘虏的狼牙寨的士兵百姓也都被放了出来。秦宗守下令杀猪宰羊,好好犒赏镇东军和辽南各部兵马。经此一战,辽南各部看着连秦宗守这样的猛人,都直接一战被打服,心中也不由的对李璟更添几分敬畏之心。那镇东军的一个李璟的侍卫长,都能把在辽南早有威名的狼牙秦宗守打的平分秋色,可以想象镇东军的厉害。
    特别是见都里镇的王普都如此的卖命,看来他们是真的投靠李璟了。先前各部只是迫于契丹人和高句丽人的大战,无奈才倒向李璟,并非真正就愿意从此归附李璟,但是现在,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了。
    (未完待续)


第348章 乱花渐欲迷人眼
    积利州,乃是唐灭高句丽之后所设州之一。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以安东都护府统辖。积利州是辽东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州。
    自高句丽第28任君主宝藏王被唐朝俘虏,七百年高句丽国亡国。其境被唐朝分设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大唐名将薛仁贵为第一任安东都护,率两万兵马镇抚辽东。在灭掉高句丽之后,为防止高句丽东山再起,大唐强制将大量高句丽贵族和百姓迁往辽西以及河北等地,人数多达四十余万。
    高宗时,吐蕃入侵,唐朝出兵西北,新罗却趁此机会侵略唐朝熊津都督府所辖前百济旧地,唐与新罗战争爆发。新罗人暗中煽动高句丽遗民叛乱,由于薛仁贵率十万大军西援吐谷浑,辽东防务一时空虚,高句丽遗民大长钳牟岑率众反,立藏外孙安舜为主。而新罗也趁机夺取唐属原百济全境。
    唐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最后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平定了高句丽遗民的叛乱。随后出兵征伐新罗,逼迫新罗王金法敏遣使入唐谢罪。但由于吐蕃在西南崛起,朝廷无力兼顾辽东,最后新罗还是占据了百济旧地。
    唐倾力与吐蕃交战,对东境采取守势,不愿与新罗在半岛长期对峙,空耗人力、物力。因此,在新罗称臣谢罪的有利条件下,将都护府迁离平壤,并将俘虏的高句丽王高藏加封为朝鲜王,以工部尚书职任辽东州都督。为了对付新罗的崛起,唐朝最后只得派高句丽王回返辽东,用高句丽人治高句丽人。并且把先前迁入内地的高句丽人遣还辽东,用高句丽人对付新罗人。
    这一招可谓是败笔,结果高藏一回辽东,就密谋谋反。不过还没来的及发动叛乱,却被发现,最后高藏和其族人又被发回内地。唐朝随后改派盖苏文长子泉男生任辽东都督,泉男生到任后“安抚辽东,并置州县,招流冗,平敛赋,罢力役,民悦其宽”。他采取精简机构、召纳流民、整顿赋役等举措,短短数年即稳定了唐朝在辽东的统治。
    武则天时,契丹人反唐,先陷辽西,后大举进攻辽东。
    辽东形势危在旦夕,时任辽东都督的高藏的第三子高德武挺身而出,“以数百之兵当两万之寇”,“破逆贼孙万斩十有余阵,并生获夷贼一千人”,高德武挫败了契丹进据辽东的企图,从战略上切断了契丹东时鼓舞了唐军的士气,“使国家无东顾之忧”。对高德武军的战功,唐廷褒奖“各赏金带绯袍,答诚效更自录奏拟加荣官”。
    平定契丹叛乱后,唐朝基本从辽东撤出,撤入辽西。辽东之地,契丹被大唐打的陷入百年低迷期,高句丽贵族开始重新掌握辽东。
    不过此时,渤海国的建立,却使得高句丽贵族重建高句丽国的梦想破灭。渤海国的强势崛起,便得高句丽最后沦为了渤海国的附庸。
    唐朝此时已经基本放弃辽东,全力在西南与吐蕃争雄。因此,为了争取渤海国压制契丹,对契丹作出了许多让步,一度把安东都督府往西迁移。
    而渤海国的重心也不在辽东,有了契丹与唐朝大战的前车之鉴,渤海国一开始就选择了“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这样远走海东的战略,从一开始就没有显示出对辽东的重视,此后将拓境的重点放在了鸭绿江南境和乌苏里江流域地区。
    辽东地区土地肥沃,远胜渤海的苦寒地区,但渤海却没有选择在此建国,因为全面占领辽东即意味着与唐朝接壤,一旦唐朝实力恢复,难保不重蹈高句丽的覆辙。
    渤海开君主大祚荣之子大门艺曾对新君大武艺言:“唐,大国,兵万倍我,与之产怨,我且亡。昔高丽盛时,士三十万,抗唐为敌,可谓雄强,唐兵一临,扫地尽矣。今我众比高丽三之一,王将违之,不可。”此时,渤海自身的实力决定了其不能全面占领辽东。开发辽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唐朝尚不能做到,何况渤海?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