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385部分

晚唐-第385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根坐在一侧,也听的入了神。他们都是海上之人,对于龙王更是信奉,她从没怀疑过李璟与龙王的那些约会。但听见李璟刚才说起因为她摔碎了宝镜,而特意向龙王求问修补之事时,她不由的心中感怀激动不已。为了这点小事,居然去求龙王,李璟对于自己还是很看重的,想到这,心里不由的一阵阵心跳加速。
    不过堂上许多商人此时却已经都把目光望向了那红绸包裹着的那件东西了,难道说,这块如门一样巨大的东西,居然会是一块琉璃宝镜?这怎么可能,胡人的琉璃镜一般不过书本大小,再大些的也有,但越大的越贵。梅根从广州花百万钱买到的那块琉璃宝镜他们也见过,可是只比普通铜镜大一些而已。
    一想到如门一样大的琉璃宝镜,所有的在场之人都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目光炙热不已。(未完待续。)


第555章 暴利
    (感谢雄楚之鹰、鱼会哭、书虫yy中、车车达、sailorren、wssssssss88、梦梦梦梦梦梦诸位的月票和打赏支持!)
    登州地小,辽东苦寒,淄青镇虽富可却暂时不能直接掌控手中全心经营。李璟想要养兵,养十万二十万兵,还想要收纳流民,收纳百万二百万甚至更多的流民。
    唐末五代是中国人口大灭绝的时代,西汉平帝元始二年,也就是公元二年,全国有近六千万人口。在经历了黄巾起义之后,一直到三国乱战,三国末时,全国只有八百万人口。到隋大业时,恢复到了四千六百万人口,可隋末乱战,到唐初时又只有一千万人口。到达盛唐的开元之时,全国恢复到五千万人口。不过经历安史之乱,到现在,又只有三千万左右人口。而到北宋初,还会减少至少一千万人口,北宋初只剩下两千万人口。
    要想强盛,人口是关健,纵观历史,三国、西晋末、南北朝、五代,这是史上人口灭减最厉害的时候。三国末只有八百万,西晋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后,人口更是消失了百分之八十,南朝梁武帝人口最多时有一千一百多万,而侯景之乱后,只剩下了一百一十万人口。
    唐末五代的百年战乱,同样至少减少了两千万人口。
    华夏地大物博,但人口锐减,必然导致外族壮大,然后是中原汉人的百年饱受欺侮。
    李璟竭力想要改变这一切,但经历这么多的事情,他也已经明白,哪怕他想做个中兴李唐忠臣,可眼下的大唐确实已经是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
    天子年幼且嬉戏无度不理政事,朝中太监把持朝政。而地方上,数十个藩镇,已经将朝廷的威望彻底的侵灭。连年的灾害,导致的饥荒,使得无数的百姓已经无路可走。朝廷掌握的神策军糜烂,地方的藩镇军队骄横野蛮,世家阀门们却在举行浮华盛宴,拼命的扩张。
    一场大变革已经不可避免的就要到来了,虽然李唐皇室一直以来不余遗力的在打压门阀,甚至将科举规模渐大,以制衡门阀士族,但实际上,经过安史之乱后,李唐皇室已经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大唐的宫廷和朝廷以及禁军都落入了宦官的手中,而地方藩镇则几乎都落入了士家门阀的手中。
    失去制衡的门阀,最终导致了更严重的土地兼并,以及平民沦为奴隶附庸。世家豪强与平民百姓的矛盾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在天灾饥荒的引导下,一个接一个的矛盾被引爆,最终将把整个李唐王朝牵连其中,崩溃整个王朝。
    表面的繁花似锦烈火烹油之下,谁也不会想到大厦将倾。
    众人皆醉我独醒,李璟必须要做点什么,百年间人口锐减两千万。两千万条生命就此抹去,紧接着还有契丹、西夏等外族的崛起欺压,幽云十六州的丢失,大宋的岁币,汉人从此数百年的势弱。
    李璟想要夺取辽东,这是多方面的思虑,其中也有从没有向部下们说过的理由,他要夺取辽东,遏制契丹的崛起。他要夺取辽东,尽可能多的在乱世到来前,将更多的百姓人口安置收纳,避免他们最后在藩镇攻伐、农民起义的大潮中死亡。
    契丹正在强势崛起,但还没有全面崛起,他可以现在就强势进入辽东、辽西,遏制阻击契丹人,给他们迎头痛击,将他们的势头遏制。辽东辽西这片地盘很大,经过高句丽人数百年的开发,其实情况还是不错的。起码,和岭南比起来,这里并不差多少。甚至,东北平原如果能够开发,这里更有作为。
    历史上,高句丽人在此崛起,靺鞨人在此建立海东盛国,契丹人建立了大辽帝国,随后的金国、蒙古帝国,后金等,自唐以后,东北,才是中原真正的心腹之患。
    这块地方并不苦寒,只是需要人口。
    现在到处都是饥荒逃难的百姓,李璟可以收纳更多的百姓前往辽东。不过,这需要大量的粮食,需要无数的物资。
    登州和辽南如今产出,连镇'***'辖下的百姓都无法供应满足,更无法接纳更多的流民。
    李璟一直以来的计划,是多管齐下,一面开荒垦田,一面依靠登州和辽南的海港和海路,进行商品加工,海上贸易,以商品换取粮食。如今的天下还没有乱起,晚唐的商业很是繁华,这给李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是这速度还是跟不上李璟想要的扩张速度。
    白酒、香水还有武器等的利润都极高,但成本也不小。白酒的酿造需要大量的粮食,哪怕现在开发出许多果酿,也同样还是得要粮食。
    李璟对于商品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当他得知一面不算太大的琉璃镜子居然能卖出千贯钱后,他马上反应过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赚钱的机会到来了。与白酒、香水这些商品不同,玻璃这种商品的成本并不高,说白了就是沙子,真正核心的不过是技术,然后便是人工成本。但这些成本与玻璃的高昂价格相比,完全是不值一提。
    李璟本意觉得其实琉璃制口更有艺术感,但相对来说,各种琉璃制品的要求更高,反倒是直接制造玻璃镜简单而且价值同样不菲。
    经过这些天的忙碌,李璟成功的制造出了一面落地大衣镜,并烧制出了一些小件玻璃器皿还有几件彩色琉璃。
    天狼节堂上,当李璟将那面五尺高一尺二宽的黄金镶边落地大衣镜上的丝绸掀开之后,节堂上瞬间响起了无数的惊叫之声。那巨大的玻璃宝镜,让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比起铜镜来,这琉璃宝镜将人照的纤毫毕现。更加珍贵的是这宝镜的大小,一人相高,一尺二宽的宝镜跟一扇门似的。
    特别是那些巨商们,一个个震惊之下腿都有些发软了。这样的宝镜,价值连城,真正的无价之宝啊。
    所有的人都相信,这样的宝物根本不是凡间所有,这是龙王从水晶宫中赏赐给李大帅的。
    一些商人暗自在心中给这件宝物估价,可无人能给出价格。这样的宝物,给多少价格都是亵渎宝物。
    “如此琉璃宝镜,诸位觉得该售几何?”李璟将众人的表情都收在眼中,心中越发的高兴。
    萧氏当家的韩老夫人手拄着一支紫檀拐杖,面上也同样充满着惊叹之情,缓缓开口道:“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这是无价之宝。”
    “再珍贵也只是一件物事罢了,想必诸位也知道,本帅如今正欲买下港口所有船上的粮食,但襄中钱财不够。因此,本帅决定,将此宝镜出售,唯价高者得之。”
    登州长史韩安民大惊,“大帅,如此宝物怎么随意出售啊。”
    李璟摇摇头,“宝物虽有价,但粮食更珍贵,如果用此宝物换取更多粮食,便能收纳救济更多流民,那么这宝镜价值更高。”
    堂上众人听到李璟要卖宝镜来买粮,众人无人惊叹摇头,这样的宝物居然如此轻易的要卖掉,实在是太可惜了。
    也有人一听说这宝镜要卖,立即激动的起身,“大帅,不知道这宝镜要卖多少钱?”
    李璟笑笑,“你觉得这宝物值多少?”
    那巨商红着脸思索半天,最后摇头:“此无价之宝,稀世之珍!”说完后又有些不甘的道:“今曰准备不足,身上钱财不够,可否等我派人去筹集钱财?”
    “当然可以,此宝镜虽然要卖,但也不能就此仓促卖掉。我之意,今曰只是让大家观赏此宝物,真正的出售将在十天之后,十天之后,诸位再来,到时诸位共同竞价,价高者得。”李璟笑眯眯的说道,这样的宝物当然不能随便的卖。既然要卖,就得卖个高价。今天,只能算是一个商品发布会,真正的出售得搞一个拍卖会,提前通知,就是要把这些潜在的买家集中起来,让他们先看过宝镜心动,然后给他们十天的时间,让他们去准备钱财,等到了十天之后,诸多富豪们一起竞拍。
    李璟相信,这样的套路,一定能激发这些富豪们的斗富之心,那个时候大家竞相出价,大发其财的可就是他了。
    当然,光卖一面镜子能赚什么钱,李璟可是准备把玻璃制造业做为未来最有前途的商业计划。
    在将宝镜展览过后,李璟又让亲卫们捧上了诸多件玻璃制品。一件一件的向众人展示,有玻璃水杯,玻璃瓶、玻璃酒壶、玻璃茶壶、玻璃珠子、玻璃饰品。另外还有用玻璃瓶装上的各色美酒,特别是用玻璃瓶装的各色果酒,透明的玻璃瓶中装着五颜六色的酒,顿时让酒高端了许多。还有用玻璃瓶装的各种香水,那造型美观的玻璃香水瓶,更是美伦美奂。除此外,还有不少玻璃烧的镇纸,塑像等,更有几件是添加有氧矿物烧制成的有色玻璃制品,更加的漂亮。
    一件又一件的玻璃制品展示过后,李璟宣布十天之后,正式拍卖这些商品。这些玻璃制品,落地大衣镜等十几件大型玻璃制品,只拍一件。而其它的小件琉璃制品,则会有众多出售。(未完待续。)


第556章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求月票!)
    大谢岛东北面的大竹山岛上进驻了三千胜捷军,将个小岛团团围起来,在岛四周海上,有梅根亲自指挥的一支新设护岛分舰队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巡逻。整个大竹山岛和其西面的小竹山岛与车由岛都已经被设立为禁区,任何军舰与渔船、商船,没有镇'***'大帅李璟还有行军司马李振、行军参谋李良、行军教导杜仲武、节度判官李纯、掌书记郭承安、节度副使林威七人的全部签名的特别通行令,都不得靠近二十里之内,违者警告三遍后将会被直接攻击,所有试图闯入的人都会被判严惩。
    就连守军的家眷,都分别安置在了小竹岛和车由二岛之上。
    这个神秘无比的禁岛,却并不是什么秘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镇'***'李大帅得龙王相授琉璃制造之术。李大帅得此术后,召集能工巧匠数百,工人一万置于大竹山岛上制造各种琉璃制品。为了保守龙王所传之秘,所有的工匠的家眷也都一起迁到了岛上。就是岛上需要的材料等,也都是由小竹山岛上的军舰前往沙门镇转运。
    随着拍卖曰期的越来越近,整个登州和辽南,甚至说整个北方沿海之州县,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件事情。大家都在传说,镇'***'李大帅从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中得到了一大批琉璃宝物,即将在登州竞价拍卖。关于拍卖的各种宝物,也早已经传的人尽皆知,比如一人多高的琉璃宝镜,甚至夜光杯,琉璃瓶,等等,听说还有千里眼这样的宝物出售。
    这些传言,有的是那些商人以及他们的随从处流传出来的,但大多数则是李璟特意交待骁骑司主动暗中传播出去的。为的就是扩大声势,把这个拍卖会弄的盛大,并且要一举将登州玻璃制品的名头打响。为此,李璟已经把这些玻璃制品直接称为登州玻璃,不再称呼琉璃,以之与胡商和大唐本土所制的琉璃制品区分开来,建立自己的品牌。
    十天的时间终于过去,无数的商人闻风而来,不但山东的巨商大族一路赶来,就是江淮一带的不少巨商都是乘船赶来,还有更多的人路途遥远正在路上。
    见到如此火爆的结果,李璟自然是高兴不已,当下宣布,拍卖会如期举行,但一个月后,将会再举行一场更盛大的拍卖会。
    为了这次的拍卖会,李璟直接把拍卖放在了登州新建好的大戏院之中。新建好的大戏院能容纳一万人观看戏曲,现在,新落成的戏院正好被用来进行第一场拍卖会。
    这十天的时间,李璟又烧制出了一批玻璃制品出来,虽然不多,但各式各样也有近千件之多。
    现在,这些玻璃制品中被挑出了一百件做为拍卖,每一件都进行了精美的包装,更衬得这些玻璃制品的精美不凡。与这时代烧出的玻璃普通都是绿色的品相相比,李璟烧出的玻璃却是透明无色的。
    拍卖会的会场很大,但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入场的。入场的人首先得在登州的四海钱庄中存入至于一万贯钱,换取一万贯的四海钱庄的飞钱,然后还得在大戏院门口,凭一万贯的飞钱购买每人十贯钱的入场票。
    光是这一下,四海钱庄就几天就增加了上千万贯的飞钱兑换,然后门票又卖出了近十万贯钱。当然,十贯钱的门票钱也不是白给的,每张门票其实就是一张彩色的长轴,上面用彩色绘画了一百份拍卖物品的模样,还详细的写出了各种商品的物色。虽然说这些画轴是大批量印刷的,但这种套色彩色印刷的卷轴,色彩鲜艳,形像生动,依然有极大的欣赏价值,许多人拿到这门票后,都是爱不释手,仔细的察看起上面的种种商品来。
    “千里镜,难道这个东西真的可以看到千里之外?”一个穿着绸缎十分富态的中年男人,拿着门票看到上面描绘的单筒千里镜,不由的万分惊讶。神话故事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可是常听说,但居然有人能制出千里镜这还是头一次听说。
    旁边的一个穿着绿色官袍的中年文士笑道:“千里之外当然是不可能的,这看这后面有介绍,说是八倍之望远。持之观望,视八百步远如同百步清楚,如果看八十步远,就等于肉眼看八步外一般清晰。”
    虽然说不能看千里之外,可那富态中年男子一听这个千里镜居然能看到八倍肉眼距离,一样的惊讶不已。平常肉眼,天气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