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445部分

晚唐-第445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面的事务。
    而宋温、宋希等十员战将的到来,李璟同样十分高兴。这些人都是宋威与崔芸卿的人,自然也就是他的人。虽比不上林威等人的可信,但起码也是自己人。辽东战事即将开始,增添十位原本都在兵马使一级的大将,这是件大好事。
    李璟直接向宋温等人承诺,会马上安排他们入军中领兵,先担任厢主,将参加此次的对高句丽之战。这个消息让宋温等人十分满意,一来就得到了领兵实职,虽然统一千兵算不上升职,可起码这是李璟对他们信任的表现。更何况,还有机会直接上前线,这正是众人期待的。
    又与众人聊了一会,宋温等人也看出李璟与崔芸卿之间还有话要单独说,便都起身告辞。
    等他们离开,李璟便把崔芸卿请入书房。
    虽然此时是七月,夜晚也很闷热。不过李璟的书房中有冰块降暑,因此只感觉到凉爽,却感觉不到闷热。崔芸卿体会着这书房的凉爽,很有种享受其中的感觉。
    “季玉,这次朝廷调我来安东,其中有一些曲折,想必你应当有所耳闻了吧?”众人走后,崔芸卿靠在藤椅上,身心放松,却也有股子疲惫显露的感觉。
    李璟点了点头,崔芸卿离开登州之后,这几年的时间里,先后任淄青镇行军司马,泰宁军节度使、岭南东道节度使、江南西道观察使、镇南军节度使。每调一地,都是**还没有坐稳就又被调走了,跟走马灯似的调任。
    特别是前不久忠武军节度使,前招讨使崔安潜突然下台,然后被调到朝中任吏部尚书,与崔芸卿的调动也有很大的关系。
    说到底,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崔芸卿是李璟的老师、是崔安潜的同族。更内在的原因,则是不论李璟还是崔安潜都与田令孜不和。
    崔芸卿这次从江西调到安东,更加是不内情不简单。
    他这次不是调动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是在他刚打了一次大胜仗之后,被突然调职的。
    年初李璟征战辽西的时候,黄巢也从广州一路北上,杀奔湖南。
    当时自动请战的宰相王铎成为新任兵马都统,取代了高骈的职位,统领诸道兵马。
    王铎上任后,直奔江陵,然后从李璟那里把原泰宁军节度使李系要走,再把河阳节度使李涿调去任副都统,然后以李系任湖南观察使。李涿还未到任,王铎便把手上六万大军中的五万拔给了李系,由李系驻守湖南潭州,自己仅率一万人驻守渡江凌。
    王铎看重李系、李琢乃中兴大唐的名将西来郡王李晟的曾孙,却不顾李系当初在泰宁军时被黄巢打的大败。后来在王敬武麾下,更是跟个游荡的盗匪相似。人人都把李系当成一根草,偏偏王铎还想着李系是个宝。
    李系驻守潭州,手中五万兵马,加上征召的地方兵马,加起来足有十万之众。
    十万大军驻守潭州,堵在黄巢北上的路上。
    可结果,黄巢率军兵临城下时,曾对王铎吹嘘的李系,却成了缩头乌龟,率十万人躲在城中不敢迎战。
    面对这个手下败将,黄巢丝毫不惧,猛攻潭州。结果手握十万兵马的李系只坚守了一天,潭州便补黄巢攻破。李系见势不妙,如同当初在沂州一样成功于败军之中逃脱,而他手下的十万大军,却被黄巢大开杀戒,十万大军,一天之内全军覆没,尸体摭蔽宽阔的湘江水面,顺着水浒向北漂往长江,组成一道血腥恐怖的景象。
    黄巢取得了起兵以来的最大的胜利之后,兵势大势,在潭州一带招兵买马,更胜在广州之时。对外宣称有五十万大军,黄巢命尚让为先锋,乘胜进逼王铎防守的江陵。
    江陵已经在先前被王仙芝攻破过一次,劫掠杀死十万户。
    此时的江陵,依然是一片衰败景象。城中的王铎,在义军进逼而来的时候,却还在为其它的事情担忧。
    王铎出任诸道行营都统,驻守江陵之时,将夫人留在长安,然后在江陵城中纳了房美妾。结果事不机密,让长安的夫人得知。王夫乃是河东吼狮,得知王铎在外金屋藏娇,不由的带上婢女随从,便向江陵杀来兴师问罪。
    面对这即将到达的“两大劲敌”,愁眉苦脸的王相国对众幕僚说出了一句名言:“黄巢北上,夫人南来,如何是好?”一个幕僚打趣回答道:“两害相权取其轻,既然夫人那么难对付,不如投降黄巢吧!”一言既出,众人哄堂大笑。
    笑过之后,王铎还是有自知之明,知道死守江陵必无生理。当即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王铎分出三千兵马,交给了曾被李璟俘虏的王仙芝票帅刘汉宏,让这个降将替他留守江陵,然后带着剩下的七千人逃走。
    刘汉宏最早是兖州小吏,后来受命捉拿盐贩王仙芝时,却反而倒向了王仙芝,成了为票帅之一。在宋州之战中,刘汉宏被李璟俘虏,交于朝廷,后来投降朝廷。几年来,又成了王铎手下将领。
    王铎一跑,刘汉宏与黄巢之间关系并不和睹,又不能投奔义军。
    于是,王铎前脚离开江陵,刘汉宏立即纵兵在江陵城中抢劫。
    刘汉宏抢劫完江陵城后,放火烧城,城中百姓只得弃家出走,逃往附近山谷。大批的百姓冻死饿死野外。
    江陵名城,继王仙芝攻破毁灭外城之后,刘汉宏再次抢劫烧毁内城,曾经两次被定为大唐五都之一南都的江陵,一个近百万人的江陵府,彻底的成了废墟。
    黄巢赶到江陵后,见江陵成了废墟,便直攻襄阳。
    面对黄巢的进攻,新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和前来支援的镇南军节度使崔芸卿一番商议之后,决定主动出击,南下荆门阻击黄巢。
    荆门一战,刘巨容与崔芸卿合兵迎战黄巢,刘巨容手下还有沙陀骑兵五百。
    利用沙陀精骑,刘巨容和崔芸卿设下计谋,先是故意把沙陀人的坐骑赶到黄巢军营之前。黄巢白得五百批精良坐骑,十分高兴,草贼将领们纷纷换上新坐骑。然后崔芸卿率一支轻骑袭击黄巢营,引黄巢追击。
    等黄巢追到一片树林时,林中的沙陀人吹响口哨,黄巢等人胯下坐骑纷纷失控,直接冲进树林。这些马都是沙陀人的坐骑,此时听了他们的命令,直接把草贼带入树林。后面的草军见状纷纷冲入树林,结果崔芸卿和刘巨容在这里设下了埋伏。唐军两面杀出,早已经乱成一团的黄巢军大败。
    荆门大捷,黄巢所部近三十万大军,一战过后,最后黄巢只带着八万余人马向东逃窜。
    此时,王铎已因江陵兵败被免去都统之职,崔芸卿便向刘巨容提议追杀黄巢。
    刘巨容早年参加过庞勋起义,是叛军大将,后来投降朝廷,封镇遏使。先前浙西王郢叛乱,刘巨容参与围剿叛军,功劳很大。今年,刚刚接任李福成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打仗是把好手,对于形势更看的清楚。
    面对崔芸卿的劝说,他直接回道:“朝廷向来喜欢辜负有功的将士,等大难临头才想得起我们,又是好言劝慰,又是**厚禄,可一旦事情平息,就把我们当多余的废物扔到一边,甚至还会找个碴治罪!不如留下这几个草贼,还能成为我们长保富贵的资本。”
    刘巨容不肯追,崔芸卿却得追。因为他身为镇南军节度使,地盘正是江西。而黄巢败逃的方向,正是江西。
    守土有责,崔芸卿虽是个文官却也并不怕死。
    可结果,崔芸卿刚渡江,结果就收到一则命令。
    朝廷罢免了王铎和李系的官职后,重新将诸道行营都统的职务交给了高骈。同时,朝廷调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晸取代崔芸卿,出任镇南军节度使,然后由泰宁都将段彦谟出任天平军节度使。
    刚刚立下大功,取得荆门大捷,歼灭草贼二十余万的崔芸卿,却被调任安东大都护府副大都护。
    黄巢十分意外,又很轻松地甩脱了追兵,一举打下鄂州,进而又横扫了江西与浙江北部的饶、信、池、宣、歙等十五州之地,声势再度由弱转强,兵力转眼又达到了二十万之众。
    黄巢在江西拥兵二十万,新上任的高骈也正调动诸镇兵马。
    而这一次,诸道行营都统高骈,就派了使者跟随崔芸卿到达登州,要调李璟率兵南下围剿草贼!
    “什么时候,高骈也能调动本王!”李璟一声冷笑。从宋威开始,到崔安潜,再到王铎,历任都统,都没有人调过李璟。高骈上次也短暂出任过都统,同样没有调过李璟。现在,高骈一上台,就要调李璟南下。
    这事情,明显的不同寻常。
    说起剿匪战事,崔芸卿也很不舒服,好不容易和刘巨容荆南大捷,可最后刘巨容养贼自重,朝中却又在关健时候调了他的职。便得虽然剿灭俘虏草贼二十余万,但实际上捉到的都是些被草贼裹挟的百姓,真正的草贼没杀到多少。黄巢八万多人东逃,实际上实力依然保存。
    “朝中的崔尚书给我送了封信,”崔芸卿喝了口茶,沉吟着道,“按崔尚书听到的一些风声,这次高骈调你南下,乃是田令孜授意。听说朝中不少人,也都同意了此事。”
    “卢携复相了!”李璟叹声道,卢携和郑畋一起被罢相,可是现在,卢携已经复相,再次进入政事堂,而郑畋这个比较正直的人却依然没得起用。少了郑畋,多了卢携,很多事情李璟在朝中肯定要吃亏。
    “崔尚书听到风声,田令孜和卢携打算插手安东大都护府。你现在掌握了十六州的地盘,而且不出意外,三年之内就能灭掉高句丽,真正的掌握辽东。田令孜对此感到了恐惧,他们打算调离你。”
    听到这个消息,李璟心头一紧。一直以来,李璟一直担心的就是这个事情。如果朝廷方面真的下令要调离他,那他该怎么办?抗拒,那就是抗旨,后果不堪想象。
    不过只是一瞬间,愤怒的他便定下心神来。
    眼下已经不是当初,若是早两年,甚至早一年,朝廷要下旨调他,他也许不敢不从。但是现在,他坐拥十六州之地,后院已经平,根基已成。坐地千里,民五百万,拥兵二十万。李有资本开口说不。
    “先调我率兵南下剿匪,然后再派人来接管淄青、镇**、安东大都护府,哼,他们想的倒是很周动。”李璟目光如剑,冷冷的笑道,“可惜,我不听调,也不听宣!”
    崔芸卿倒吸了一口冷气,“季玉,你可想清楚了。”
    李璟认真的道:“我知道许多人亡我之心不死,如果我退让,那身后就是万丈深渊,等我的只有粉身碎骨。我不会让他们如意的,这里是我用心经营的,我绝不会拱手让出。”
    “谁想要来抢,先问过我镇**横磨大剑二十万!”(未完待续。)


第642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之前断更几天,实在是病中起不了床,十分抱歉。今天身体好些,终于又可以更新了,十分欣慰。谢谢大家一直的支持,谢谢大家!)
    ………………………………………………………………………………………………………………………………………………………………
    登州,盖府。
    太子少保、上轻车都尉、安州刺史盖寓一早起来,照例先在院中慢跑了二十圈,然后打了一套太极拳。慢跑和太极本来是郡王每天必做晨练,到现在,整个镇'***'官场上已经是风靡全镇,不论文武几乎都开始晨跑和太极。盖寓早初虽然是武将出身,但说来也一直是个谋士型文臣,对于太极这种郡王所创拳法,确实喜欢。
    慢跑与太极过后,盖寓也感觉整个人精神饱满。
    回到屋中,早有那黑炭一样的昆仑奴打来了带着丝温意的井水,两个新罗婢女便帮他沐浴更新。
    简单的洗浴换过衣服后,老管家盖安已经将他的早点准备妥当。
    一碗豆花,两根油条,加上两个茶叶蛋,外加一叠凉拌麻辣海带丝。
    在登州呆了几年,盖寓也慢慢改变了不少当初在代北的习惯,早餐吃的清淡起来。
    吃完早餐,盖安又递上了一壶刚沏好的新茶,然后把当天的几份报纸一起呈上。
    盖寓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却发现不是往常喝的乌龙茶,不由向盖安望去。
    “这是昨曰郡王刚赏下的新茶,叫龙井,乃是杭州所出。这龙井,市面少见,不过据说和乌龙茶一样价极高,可比蒙顶石花。昨曰郡王赏赐龙井,只有林威将军等在内的十余家。”
    盖寓闻言,若有所思,沉吟片刻,对着盖安点了点头。
    目光看了眼托盘中的报纸,却发现今天的几份报纸都很厚。
    安东曰报,登州新闻,镇国评论,东海商报这四家报纸都有着镇'***'的背景,眼下是镇'***'最大的四家报纸,不过各有侧重。安东曰报算的上是镇'***'的机关报,而登州新闻却是重点着著于登州的一份都市报,镇国评论则主要于军政要闻,天下大事,东海商报却是一份商报,着重于商贸。不过这四份曰销售十万份以上的大报,却全是由镇'***'直接控制的报纸。
    盖寓的桌上,除了这四大报外,还有一份参考消息,这是镇'***'内部报纸,只有县令一级的官员才能看到,上面会登一些更加重要,和一些不方便让百姓知道的消息。
    除了这五份报纸,还有几份是镇'***'发行的杂志、周刊。
    除此外,盖寓的面前还有十来份报纸。这些多是些小报,他们并不如镇'***'的几大报纸一样是每曰一刊,多是采用三曰一刊,或者五曰一刊。虽然这些报纸不如四大报一样的曰销十余万份,但眼下印刷术的发达,以及造纸术的提升,使得纸价便宜,印刷本钱也不高,报纸的成本不高,只要销量能维持在两千份以上,那么办报就有利可图。
    不过镇'***'的宣传司与出版印刷局对于报纸的管理很严,因此能取得这个资格的并不多。但到现在,镇'***'内十六州,还是有二三十份报纸,其中多是只有三五人的小报社。光登州发行的报纸就有十余份。这些报纸人少,因此也就多登些花边新闻,鸡毛蒜皮等事情。
    不过盖寓却是认真读报的,不管什么小报,每天早上各份报纸他都会浏览一遍。
    不过今天有些奇怪,各家小报居然都发刊了,而且明显做了加版。
    心思敏捷的盖寓马上就有一个感觉,很可能发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