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565部分

晚唐-第565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拔高个。至于说嫡长子继承这一条,李璟并没有打算完全照做。他的继承人应当是一位有能力的人,而不是完全只靠血统和长幼顺序来决定。
    两姐妹是那种大事都听男人的传统女人,对于李璟的决定她们并不反对。相比于对子女将来的考虑,她们眼下更关心的是大月儿。“月儿妹妹怎么样了?”
    大月儿今天一起来泡温汤,本来很开心,不过在李璟告诉了她一个消息后,她便难过的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出来。
    “渤海国眼看着就要亡国了,月儿身为渤海公主,此刻心情自然是不好过的。”李璟有些漫不经心的回答道。事实上,中午时接到的这个消息,让李璟也有些皱眉。
    渤海国居于海东,是个五百万人口的东北盛国,特别是如今的渤海早失去了开国时的彪悍,转为农耕**之后,十分安定。做为秦藩后院邻居,渤海国外表庞大,可又实际虚弱,对于秦藩,他们完全处于友好状态。是秦藩稳固后方,屏蔽东北更北方游猎部族人民侵犯的好盟友。
    可是现在,李璟刚收到消息,先前渤海国一直在更北方与黑水部落战争对峙,只是小有损失。可这一次,黑水部得了契丹的支援,大破了渤海军,渤海的边防线崩溃,黑水靺鞨与契丹还有室韦这三大族联军席卷南下,如入无人之境,
    渤海国的怀远府、安远府、安边府、铁利府先后失守,联军已经一路杀到了上京龙泉府,现在渤海王室朝廷退守中京显德府,急派人向李璟求援。
    现在渤海国还控制的只有七个府,若是他们再败,就要撤入扶余府,中京府和扶余府的后面,那些原渤海地盘如今可是早已经割让给了秦藩。若是渤海灭亡,那么秦军也就将失去海东屏障。
    这个突然的战局,让李璟十分意外,就是参谋府那边也没有料到。
    黑水部与渤海国都同是靺鞨部,不过渤海国是粟特部,粟特部受中原影响很深,逐渐改成了农耕**,可更北方的黑水部却一直保持着游猎传统,在最恶劣的白山黑水间游猎。渤海强盛之时,不断向东北扩展,压榨黑水部的地盘,攻击征服他们。只是二百多年,黑水部族却并未臣服于渤海国,等到如今渤海衰败时,黑水部落却依然保持着他们强悍的游猎本事。
    而这一切,他们得到了契丹人和漠北室韦人的帮助,一举将渤海人大败。
    渤海人大败,这里面其实也有秦藩的一点贡献。渤海与黑水部落的战争,秦藩表面向渤海国大力**各种军械,但暗中,为了防止渤海国坐大,又悄悄的向黑水部**旧式换装军械,原本这只是为了海东地区的平衡。
    可当契丹和室韦大力支持黑水部时,平衡立即被打破了。
    不得不说契丹人的报复来的很快,上次秦军北伐,虚晃一枪,破了东奚部族。结果现在契丹马上报复回来,他们居然很聪明的没有直接**奚境,或者袭扰辽西边境,反而是拉上了漠北室韦部联合支持起黑水靺鞨这支彪悍的野蛮人军团,选择以虚弱的渤海做为突破。
    契丹人的意图很明显,以渤海为目标,把契丹、室韦、黑水三大部族联合起来。灭掉渤海,三家瓜分,共同壮大实力,然后再与秦军在东北争夺。
    渤海现在虚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五百万人口的农耕文明**,军队很弱,但渤海国却有着无数游牧部族需要的人口、工匠、粮食和军械及技术。瓜分吞并掉渤海国,能立即让三大部族实力瞬间提升好几阶。
    这确实是很犀利的一剑,攻敌所必救!
    若李璟弃渤海不顾,那么就是坐视契丹这个敌人强大。可若是救,在渤海这块陌生的地盘开战,秦军并没多少优势,甚至粮草后勤供应,也将是一个大问题。
    兵出少了,难以解决问题,兵出多了,后勤会拖累大军。
    而且,眼下秦军正准备解决李全忠,出兵夺取易定二州的关键之时,李璟却发现自己得不远千里的跑到海东,去跟胡骑蛮军大战,真心是烦燥啊。
    老话确实说的好,事情永远不会一直朝你期望中发展。
    “告诉月儿,我不会置渤海不顾的,也不会置大氏一族安危不管。秦藩与渤海是盟友,我与渤海王更是翁婿关系,岂能坐视,见死不救?”李璟起身,“你们好好在这里玩一天,明早我安排人送你们回城。现在,我先回燕京去。”
    出了山庄,李璟翻身上马,带着卫队纵马奔驰在隆冬的荒野之上,把无奈,愤怒,不满留在身后。
    入城,在王府前下马,进入政事堂,刚坐下,一袭既带着庄重又不失张扬的绯色对领长袍,衬着身村高挑,脸带温柔笑意的公孙兰走了进来。她坐到李璟面前,用一双优雅,高贵,富有韵味的眼睛打量着他。
    看着有些沮丧的李璟,公孙兰这位秦藩的女国侯,情报总头子吐气如兰,“三郎,为何不在山庄多呆会,这些小事情,就让省院处置好了。”
    “这不是些许小事,这是一件十万火急,充满致命威胁的大事。”李璟执起笔,摊开纸准备写秦王手令。“契丹和室韦、黑水部联合后的威胁太大了,你也看到了,昔曰的海东盛国渤海,几乎在他们的铁蹄下覆没。若是渤海国亡了,后果不堪设想。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允许在我们的后院里,有这么一群野蛮人纵横。现在,我们必须做出反击!”(未完待续。)


第799章 老成谋国
    当契丹人不再只是蛮打猛冲,转而开始使用谋略时,虽然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但确实给秦军带来了很大麻烦。契丹联合漠北室韦,海东黑水靺鞨,合兵二十万,大败渤海军,兵锋直抵上京龙泉府,与秦军的安东省相距不过数百里而已。
    面对来势汹汹的塞外蛮兵,李璟很愤怒,觉得如果不能猛烈予以反击,只怕从此东北糜烂,后方不宁。
    燕京郊外北大营,晨光熹微,李璟昨夜与诸将聚议,随后又与户部李让一起商议后勤粮草军械等事宜,后来又与礼部商议即将在燕京城举行的第一次秦藩公务员考试,一直忙到深夜。睡的很晚,可他醒的却很早,短暂的睡眠之后,起来洗把脸,骑了趟马,打了套太极,练了会箭,又恢复了**的精气神。
    锻炼完身体冲澡时,正好公孙兰进来禀报一件事情,在妩媚撩人,****的公孙兰的**下,忍不住与她翻云覆雨了一番,然后,才丢下绵软无力,瘫成一团的她,披上衣服,走出营帐。
    踏着遍地的晨霜,在军营漫步。
    这里地势较高,李璟又情不自禁的想起原先的计划。本来,尚书省、内阁、参谋院和五军都督府、兵部已经拿出了一个计划,准备一面动用六万大军,南北两面出兵直接威胁涿州李全忠,一面派人去召李全忠来燕京,迫使李全忠不战而降。然后,秦军动员的六万大军将直接兵发易州,将困在易州的数万沙陀军围歼,夺取易州,接着还要顺势南下,再夺取定州。
    只是事情总是不能如意,就在他即将要出兵之时,契丹人却又二十万南下。
    比起如今的河北方面的有利局面,东北那边却是极为麻烦了。不论从哪个角度上讲,李璟都必须出兵渤海。哪怕他并不愿意,可也不得不如此。
    一想起这些事情,他就不由心潮起伏,气血翻涌,久久无法平息。他远处**,用力将脚下的一块石头踢出去很远,砸在军营边上的栅栏上。
    “秦王心中有事?”身后传来崔芸卿的声音。
    李璟转过身,看到老师手里拎着一壶茶,身后的卫士捧着食盒,里面是热腾腾的早点,有包子有油条。
    “刚去帐中找你,说你出来了,知道你还没吃早点,给你带来了。”崔芸卿是尚书左仆射,既是李璟的老师,又是名义上李璟之下的第一人,在秦军中是德高望重,而且他虽身份高,但却很支持李璟,平曰里也不拿捏摆架子,倚老卖老,且很少插手军务,只是用心管理民事,因此李璟对这个老师既是感激,又是信重。
    “多谢老师。”李璟感激道。赵江和侍卫拿来两面盾牌放在地上当座位,把茶和早点摆在中间,李璟师徒二人一边喝着早茶,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羊肉包子。
    抿了口热茶,李璟笑着说,“当年老师收我为门生时,我不过是刚从乡下进城的应征乡兵,老师那时已经是出任过多地刺史了,谁能想到某能有今天,这真是风云变幻,时势造英雄啊。”
    崔芸卿也很感慨:“是啊,**,一遇风云便化龙!现如今,你已经是秦国王,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些年,确实是天翻地覆,世道变化太快。”
    “登州变好了,山东也变的更安定了,就是辽东、河北,能重回大唐治下,也多亏了季玉你啊。”崔芸卿徐徐道,顿了顿,然后道:“只是其它地方,却是越变越坏了。天下战乱四起,藩镇相互攻伐,叛乱四起,盗匪从生,田地荒芜,饥荒不断。长安洛阳两京沦陷,天子西狩蜀中,礼仪败坏,道德沦丧,听说现在许多地方饥民开始易子而食,盗匪开始以人肉为军粮。季玉,老夫觉得我们应当做些什么了!”
    “老师,我们现在不正是在努力吗?有的时候,破而后立,虽然这必然经历阵痛,但这是必须的。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能在这个废墟之上,建立起一个太平安定,衣食无忧的盛世。”李璟知道这位老师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的儒者,家、国,天下,那一套观念根深蒂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崔芸卿注视着李璟,“真要让这天地变色改颜,一切都打破吗?千千万的百姓无辜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师,要想改变这一切,首先我们就得保护自己,壮大自己。否则,如果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又何谈保护天下百姓?”李璟轻轻摇头。
    李璟当然也清楚如今外面的世道变成了什么样子,虽然秦藩迅速扩张之后,随着工商贸易的萧条,以及人口的大量增加,还有不断的军事行动,导致秦藩内现在百姓的生活又倒退了不少,可毕竟还能勉强过的下去。可在其它的很多地方,却已经是相当糟糕了。
    战乱、饥荒、瘟疫!
    可李璟很清楚,这些还并不是最坏的,这只是刚开始。
    “若是能剿灭黄巢伪齐,收复两京,定能恢复朗朗乾坤。”崔芸卿道。
    李璟摇头,就算现在黄巢败了,这个世界也不可能回到从前了。经黄巢这一乱,李唐朝廷算是彻底的失去了威信,各地的藩镇早已经是实际割据了。朝廷现在连他那样子货的神策军都没了,还拿什么约束天下藩镇?
    黄巢没了,各藩镇一样会继续相互攻伐,天下照样一团乱。
    李璟没有打击这位儒者老师的精神。
    “老师当知道,眼下塞外胡骑蛮兵作乱,正猛攻渤海,可实际上却是剑指我秦军,我们不能等到他们打到家门口了才匆促迎战,我们必须现在就出兵渤海。这一次出兵,远征作战,海东之地天气严寒,而且现在正是海上结冰期,我们的船只不能行,后勤运输艰难,因此兵马无法出动太多。这一仗会很艰难,我们现在没有精力考虑其它。就算是原来准备对易定涿用兵,现在也有可能要暂时搁置。如今的我们,不能冒险同时打两场战斗!”
    李璟很清楚老师那番话,意思是希望他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能负起节制天下兵马勤王之责,协调河东、河南、关中、河北几大联军讨伐黄巢之事。不过李璟先前发檄文召各地兵马勤王讨贼,实际上不过是一个表态。
    让黄巢坐大,对李璟不利。但若让李璟这个时候不顾自己身边的情况,跑去勤王,这是不可能的。
    李璟需要天下兵马元帅这个头衔,也需要号令天下兵马的这个威望,但他却不会真的出兵攻打黄巢。
    崔芸卿听到李璟的确实回答,脸上微微有些失望,但也早就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李璟早不是当年第一次进登州城的那个乡下小子了,如今的他手统数十万大军,据地上百州,治下子民千万,拥有三分天下。
    想了想后,崔芸卿出声道:“大王既然准备全力迎战胡骑,河北战场要暂时息兵,老夫倒有一策,或许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涿州,又能解决李全忠这个后患。”
    “老师请说!”
    崔芸卿道:“秦王不如直接以天下兵马大元帅之令,令李全忠率义武军所部兵马为河北勤王先锋,出兵前往河南,与河南联军汇合,一起**洛阳。”
    李璟闻言一愣,但马上又明白了过来。
    秦军现在要准备与胡骑作战,不愿意两线开战,与李全忠作战。可李全忠留在涿州,始终是个隐患。现在崔芸卿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让李璟以天下兵马元帅的权威,下令调李全忠离开涿州,出兵洛阳。当然,实际上并非真的是要李全忠去打洛阳。
    现在的局势,李全忠也很清楚秦军容不得他继续留在涿州。李璟这道命令,等于是给了李全忠一个新的选择机会,不必和秦军死拼,也不用被秦军吞并,他可以选择第三条路,带着他的人马,离开涿州。
    打着奉令讨贼的旗号,离开涿州,前往中原。从此,他不可能再回来,但是,他现在依然是打着唐军旗号,他手上又有数万人马,因此,李全忠若是离开,其实还是能重新找个地盘的。
    如此一来,李璟赶走了李全忠,拿下了涿州,既不用开战,也不用担心李全忠这个后患。李全忠也得以保存了实力,这确实是双赢。
    而且这似乎对李璟来说好处不止这一点,李全忠前往河南,打的是奉李璟之令讨伐洛阳反贼,他代表的是秦军,是李璟,无疑会让天下人看到李璟在讨贼上的积极表现,能赢得更多人心。
    李璟不由的拍手叫好,这确实是一条无双妙策,不战而屈人之兵。
    只要李全忠离开,哪怕他带走那几万人马,李璟也无所谓。至于说,李全忠将来会不会卷土重来,有没有放虎归山的可能,李璟却是不担心的。李全忠若是真能东山再起,那是他的本事,但他却绝不会担心李全忠卷土重来,再回河北,因为他一旦离开,这里就永远再没他的位置。(未完待续。)


第800章 孤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