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671部分

晚唐-第671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把握要上,没有把握制造把握也要上。
    不过此时的王重荣号称有十万兵马,虽有些夸张,但真正的精锐也有三万。河中富饶,其实力远非如今的齐军偏师可比,而且他据黄河之险,又有李全忠守在侧翼,因此这支齐军才一伸头,就撞上了铁壁,碰了个头破血流,最后只得撤回了华州。黄巢的一步试探,刚出手,就因兵力不敌,而告败绩。
    到了此时,黄巢和齐军几乎都疯狂了。
    五月,黄巢再次策划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攻,以大军进逼兴平,唐联军泾源、邠宁、凤翔三镇兵马迎战,却被早吃人肉吃红了眼的一群亡命之徒给打的惊惧丧胆,三镇居然失利败退,被迫退守奉天。
    黄巢小胜一仗,抢了三镇一批粮食,全军饱餐一顿之后,个个泪流满面,好久没有吃过这么香的饭了。随即,他们擦干眼泪,拍拍肚皮,主力又向占据着东渭桥的保大和定难两支党项军进攻,这两支党项军早前数败于齐军,这次也一样。他们根本无意与齐军死战,一接即溃,一面仓皇北撤,一面向灵感寺的都都统王铎求援。
    王铎接报后,自己没有带兵上去,不过却马上叫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出兵增援党项兵。
    诸葛爽这次很爽快,接令后立即出兵,牵制齐军行动。黄巢马上也命张居言南下截击诸葛爽部,保护尚让大军的侧翼。两军交战于潼关以西,结果墙头草诸葛爽不敌张居言这个大齐领兵文臣,败入镇'***'冀王李全忠的潼关不出,一面又向王重荣和李全忠求救。
    王重荣倒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生怕万一黄巢真的打出关来,直奔他的河中镇那就麻烦了。他立即抽出了五千骑兵,前往救援。他与李全忠约定,河中镇骑兵出关中东侧门蒲阪,西渡黄河绕到齐军张居言的背后,与李全忠的镇'***'和河阳败兵东西夹击,灭掉这个张居言。结果张居言早有探子探到河中和镇国的动作,张居言反应极快,他分出一小队人马,虚张声势,将李全忠和诸葛爽这两个手下败将吓阻于潼关之内不敢出,自已则率其余军队设伏于黄河渡口,等河中骑兵半渡之时,张居言伏兵突起,王重荣五千骑兵惊惧战败,只得撤回河中。
    这次会战,张居言大显神威,继上次连败保大、定难和镇'***'三镇之后,这次又败镇'***'、河阳军和河中军,以微弱的兵力,在长安的东面,连连击败唐廷联军,使得尚让的主力无东顾之忧,有力的策应了齐军主力的行动。一时名声传于关中关东,成为齐帝国声名鹊起的大将。
    齐朝太傅尚让乘机一路北上,关中联军节节败退,齐军一直追到了宜君寨。
    然后,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中和二年的关中,第一场雪比往来来的要早了一些,时值六月盛夏,结果关中突降大雪。
    这场雪来的早了点,早的太多了。并且不但早,还很大。短短几天内,积雪厚达尺余,正一路乘胜进军,高歌猛进的尚让大军,完全没有御寒准备,大多甚至都是穿着单薄的衣衫,很多人甚至是半裸的,结果,齐军大批冻死冻死,直接非战斗减员了三成,顿失进攻能力,只得匆匆撤回长安,这次原本形势大好的大反攻只得半途而废。
    这场发生在关中的六月飞雪,来的莫名其妙,不但让齐军损失惨重,就是各路唐军也一样损失惨重。但相对来说,唐军借助天气粉碎了齐军的这次凶猛反扑,随后,后勤更加充足的唐军开始再次反攻长安。
    西线联军乘齐军北上受挫,再次攻抵长安郊外。
    黄巢的齐军在长安躲过这次突然的寒流之后,再次迎战西线联军。
    黄巢亲率齐军出长安,迎战凤翔军,双方大战于京西涝水河畔,凤翔节度使李昌言虽然成功把郑畋给赶走了,可在对付黄巢的时候,却是有些无能。一场激战,李昌言战败西撤,齐军又一次推进至武功。
    王铎惊惧,急命数败于黄巢之手的保大和定难这两个党项人藩镇赴援,刚刚从李昌孝改名为东方逵的保大节度使,这次拒不从命,定难节度使李思恭态度稍好点,点了一万八千人出兵,不过却一路上拼命磨蹭,不断拖延时间。
    不过此时的齐军虽然左扑右冲,看似凌历,但已经是强弩之末,难以为继。他们最大的致命硬伤就是粮草不继,一时亡命反扑还行,但若想改变他们覆灭的命运却是不可能了。
    黄巢侦知王铎一批粮草从三川运到,亲自出兵去抢粮,结果一举抢夺了几百车粮,可还没来的及高兴,王铎就马上带兵杀过来抢夺了。黄巢来不及带走粮食,兵力又不足,最后只得一人带了一点,其余的全都放火烧了。
    紧接着,杨复恭和杨复光兄弟合兵一处,二杨亲自统领的兵马达到五万之众,同时从荆南、山南又调集了将近三万人到达,顿时,黄巢所面临的形势越发的严峻。不管他怎么扑腾,却是眼看着那张大网越缠越紧了。
    长安西,咸阳城。
    “兄弟觉得我的计划不妥?”
    杨复恭看着自己的从兄弟杨复光道,他们名为兄弟,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兄弟。他们都是自小阉割送入宫中的宦官,按宫中习俗,入宫后拜大太监为义父,他们两人运气很好,拜的是当时宫中四大权宦世家之一的杨氏。两人拜的不是同一人,不过他们的义父却是拜的同一人,因此,他们的关系,算是义从兄弟。早年,杨复恭就已经凭借着其义父的关系,早早做上了神策军中尉的权势高位,而那时杨复光还只是出镇地方上的一个小监军。
    但如今,杨复光已经早非吴下阿蒙,就是杨复恭,也得看着点这个兄弟的脸色行事。因为,他手下只有万把人,而杨复光手下却有八镇节帅义子,手下也亲统着三万多精锐。
    刚刚杨复恭向杨复光提出了一件事,那就是黄巢已经不可能撑的过今年了,黄巢灭亡之后,领导诸镇剿灭黄巢,收复两京的他们杨氏兄弟,到时也必将威望大增。他认为,如今天子已经完全落在了田令孜的手上,远在西川。而田令孜掌控了三川,想要打入三川,夺回天子太难。可没有天子在手又不行,因此,他提议,不如干脆废掉天子李儇,重立一个天子。
    杨复恭甚至连新天子的人选都已经想好了,懿宗皇帝儿子有很多个,不过当初扶立李儇做太子时,把排行第五的李儇上面的四个哥哥全杀了。如今李儇的儿子还年幼,也不在手上,不可能立他的儿子。杨复恭打算立懿宗的儿子、李儇的弟弟。最合适的有两个人选,皇六弟吉王李保,和皇七弟寿王李杰,两人都是那种聪明的皇子。
    吉王李保年长且贤,寿王李杰同样聪慧贤明,不过李杰与李儇是一母同胞,且更年轻些,今年才十五岁,杨复恭更看好李杰。
    只是他的这个提议,兄弟杨复光却似乎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热烈回应。他一直坐在那里,久久沉默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兄弟你是什么想法?”杨复恭耐心问道。
    杨复光许久之后才叹了一口气,“兄长意欲废当今圣上,重立天子,这本来也不无不可。只是咱在担心一个人!”
    “谁?”
    “李璟!”杨复光缓缓说出那个名字,当今天下,谁也绕不开李璟这个名字。他的强势,他的威名,让人敬畏。
    杨复恭想要废掉李儇,立李杰为天子,在杨复光看来,这并无不可。百余年来,大唐不知道多少天子是由宦官们扶立和废除,甚至是杀掉。如今的天子本来还是个不错的天子,对他们兄弟也还不错,但现在李儇落在了田令孜的手上,要想夺回来,就得与田令孜大战。这在杨氏兄弟两人看来,都是有些划不来的。田令孜远在西川,三川都是他的地盘,三川易守难攻,去那里做战,并无多少胜算。最关键的是,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他们去西川打仗?
    可没有天子在手,宦官们再有权势,也是先天不足。
    因此,占据两京,重立一个天子,很有必要。
    但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西川有一个天子,如果他们再立一个,那李璟会怎么反应?
    李璟可是如今最大的的藩王,手下兵强马壮,李璟先前一直没有打起反旗,若是因为他们弄出了两个天子来,李璟到时也立一个,那也是一个大问题。李璟若是一时不反,对他们也还是很重要的。李璟只要一天还打着唐朝旗号,他们就一天不用马上跟秦军动手,可以有时间来把河南关中诸镇统一。
    “这是一个问题,但现在他顾不上我们这边,他现在在渤海呢。”
    杨复恭也一样对李璟十分忌惮,不过他觉得现在李璟不是问题,毕竟李璟这几年一直在北方发展,似乎并无意南下。
    “不如给李璟加一个新封号,笼络住他。只要他暂时不来插手我们,就可以了。”
    “但愿吧!”杨复光捏着光滑的下巴。(未完待续。)


第932章 千都大战
    河中镇节度使韩王王重荣最近有些不淡定,张居言最近猛的有些不像话,这个原来一直只是黄巢后勤总管的家伙,入长安后也一直是黄巢的吏部尚书,并非是什么一线带兵的大将。论起来,在黄巢手下,比起葛从周、霍存、张归霸、朱全忠、林言,甚至是孟楷等人来,他算的是上军中资历不高的。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家伙,短时间内已经连败了唐军六镇兵马。
    现在王重荣已经不想着去痛打落水狗,建立什么中兴功勋了。他想的是,由于东线联军几次兵败,黄巢很有可能带着主力杀到他的河中镇来。这不只是他的猜测,而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黄巢很有可能会弃长安来河中。西线方面,有王铎和杨氏兄弟这两支一直按兵不动的大军在,加起来超过十万人马的数量,已经让黄巢不敢轻易走西南的蓝田武关这条路出关中了。
    况且,金商汉水一带,如今也一样的穷困,路上根本没有粮草可筹。而东线这边,联军已经几次战败,无力拦截,偏偏只要过了黄河,河中镇就富裕无比,甚至旁边的河阳和河东镇也都算是比较富足的。
    更还有隐秘和不确定的消息表示,黄巢有意接受秦藩的招安,想要经河中入河北,向李璟投降。这条消息虽然有些不可信,但也非没有可能。李璟如今手下可是有不少的原王仙芝和黄巢手下的大将归降于他。
    李全忠和诸葛爽如今龟缩于潼关之中,同华二州基本上都落在了张居言的手中。陇上的保大兵败后也龟缩本镇拒不接受王铎的军令出援,定难的李思恭虽然出兵了。但那个龟缩爬行一样的速度。指望他赶来增援拦截黄巢是不可能的了。就连杨复光兄弟和王铎他们这两路大军。也很难指望。越是如今,这些家伙一个个越是精明的很,个个握着兵马不肯真正拼命。
    全都在保存实力!
    王重荣现在真是压力山大,一眼到那些亡命之徒已经将血红的眼睛盯上了他,过不了多久,满山遍野的齐军就会举着白旗向河中方向杀过来,他就感觉阵阵头痛。
    怎么办?
    王重铎马上向都都统王铎请援,刚不久前。已经是杨复光义子的王重荣又认了王铎为叔父。王铎和王重荣虽然都是姓王,实际上根本不是一族。不过这不妨碍他攀亲戚,王铎对于这个主动认上门来的侄子也没拒绝,反而很是满意。他虽然是由田令孜任命的都都统,但一三川,他就已经马上倒向了杨复光兄弟,他清楚的看到,田令孜在三川能做过土皇帝,但也仅仅能在三川做个土皇帝而已,哪怕他挟持了皇帝。可他也不是杨氏兄弟的对手,他不可能再出三川来了。因此。他很识时务的第一时间倒向了杨氏兄弟,现在王重荣要认他做叔父,他当然很高兴。认了王重荣这个侄子,他也算是变相的和杨复光攀上关系,做了一对干兄弟了。
    王重荣向叔父请求援兵,可王铎还在长安的西面呢,他手上几万人马,却不敢绕过长安。他马上给王重荣出了个主意,你去找你干爹,他离你近,而且兵多。
    求援信转到了杨复光手上,正驻扎在奉天城里的杨复光面对来使看完信,好半天之后摇了摇头,说了一大堆的话,总之无外乎他们正在准备反攻长安,因此一时难以走开。说他们需要盯在奉天,盯住长安的西南,防止黄巢从蓝田武关逃走。不过杨复光倒也没有完全不理会干儿子王重荣,毕竟,河中镇可是一个大镇,且是一个富裕的重镇,连他的八都,军饷都大多来源于河中镇呢。
    末了,他也如王铎一样,给王重荣出了一个主意。
    “河东的晋王李鸦儿,向来雄才武略威震天下,而且飞虎子与重荣也俱是某的义子,如今河中有难,可以找他相助。飞虎子向来忠不顾难,死义如己,只要派一信使往河东,他必然会立即率军队即刻而至,那时有河中和河东,再加上镇**、河阳军,以及定难、保大二军,就算黄巢真的敢向东出兵,灭亡他也是指曰可待。”
    其实杨复光手上不是没兵,他手上有一支大军,但是他并不愿意去救王重荣。一来,他认为黄巢极有可能还是会选择从长安的西南走蓝田出武关到山南去,然后直接去荆南、湖南江西,甚至是广东福建等这些势力弱小的藩镇,重新发挥他们的流窜做战的方式。二来,杨复光兵马驻于奉天,此时也不愿意离开长安太远,他在等着黄巢扛不住主动撤离长安时,他能第一时间率军光复长安。
    光复长安的功勋是重大的,长安这块地盘,是不能允许落入到其它藩镇手里的。杨氏兄弟如今离开了天子,想要建立一番乱世功业,正需要长安这块地盘呢。再有一个,当初派李克用去河东,是看在他与李璟恩怨极深,而且有丰富的和秦军对战的经验,可李克用去了河东这么久,半点动静也没有,反而在不停的招兵买马,存粮建城,这让杨氏兄弟都有些不太满意和放心。正好借这次机会,把李克用召下来先灭了黄巢,也好借机给他头上加道箍子,省得难以控制。
    六月,李克用接到王铎这位都都统和杨复光这位都监军还有杨复恭这位十二位观军容使的联合命令,要求他率河东军南下,与王重荣、诸葛爽、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