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7部分

晚唐-第7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良急的一头是汗,他刚才可是把什么事情都跟李璟说白了,要是李璟回去那就是无罪赦免了。这李璟一出来,这第一个还不就得找他王良报仇。
    “大哥,只要你现在就带他出城上路,小弟愿意赠送良田十亩。”
    凶脸汉子笑而不语。
    “二十亩,都是上好的水田。”
    “三十亩”
    “四十亩,这位大哥,我把全部身家都给你了。”
    那凶脸汉子突然一脚飞起,将王良踹倒一边地上。
    “狗日的,你还真当老子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啊。要不是你这狗日子耍阴玩诈,这李兄弟又岂会蒙冤入狱,还差点连带着害得老子也跟着押解往伊州。狗东西,没打断你腿算老子今天心情好,还想要拿钱来收买老子。滚,再让老子看到,见一次打一次,别以为跟了张胖子,就敢仗势欺人。惹到老子头上,老子叫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凶脸汉子张铁锤本是赤山镇军的一名队头,只是一向为人耿直,不太懂方圆。
    这次押解任务结果最后就落到了他的头上,犯人流放到伊州是九生一生,他们这些接任务押解的何尝又不是如此。接到这差事本来就一肚子气,现在见到正主了,他自然是把气都发到王良身上了。
    王良还想再说什么,可一见凶神恶煞般的张铁锤那怒目圆睁的样子,当即吓的连滚带爬的跑了。
    李璟抱拳向张铁锤一拱手,弯了个九十度腰郑重道:“今日多谢官差大哥相救,小弟感激不尽。”
    张铁锤哈哈一笑,那铁锤一样的拳头重重拍在李璟肩上:“说那些客套话做什么,老子就是看你顺眼。你的事情我也知道不少,还算老天开眼,这不没让坏人得逞,好人蒙冤不是。来,让哥哥帮你下了这枷锁,一起回去销了这罪刑。”
    回到监牢,事情十分顺利。有皇帝的大赦诏书在那墙上贴着,推官拿出李璟的犯事档案一查看,犯事时间十月初十,正在大赦之列。当即朱砂笔一勾,李璟便立即从一个流放三千里的重囚,便成了一个治下良民。
    在监牢门口,已经无罪一身轻的李璟又看到了王良,那家伙正小心的跟在张库官后面,似乎还在说着什么。李璟猜测一定是在说自己的事情,不过似乎那张库官并没有非要弄死李璟的打算,喝斥了王良几句,便一溜烟的跟到崔镇将的身后奉承去了。
    李璟与王良隔空狠狠的对视了一眼之后,甩一甩衣袖,转身向正喜极而泣赶来的韩氏等一众家人及乡亲们迎去了。这次大难不死,他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便是要好好的将王良强加他身上的磨难好好的的奉还!
    有人以德报怨,也有人以直报怨,还有人以怨报怨。但是对于王良这个狗东西,李璟只会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而且还必须加倍。
    Ps:每一个推荐票都能转化为木子写作的动力,请大家多多支持。


第12章 娶妻纳妾
    王桂娘是王家的第五个孩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在三个姐妹中排行第三。王李两家不单单在王李村是邻居,早在青州之时就是几代世交,甚至据说当年两家祖上还都在辽西的营州时,就已经关系很好了。
    她比李璟小两岁,打小也算是青梅竹马的伙伴。两家祖上虽然也都曾当过小官,但到了文登县时其实都已经落败了,不过是农家小业。家中也少了诸多的规矩,两家一群儿女几乎也没有什么特意的避开,自小就是在一起长大。打小,王桂娘就喜欢李璟,觉得他与两家其它几个男孩都要特别。
    只是李家虽然败落了,可李璟却从小学文,心中却一直想着通过科举为官重振家族。对于打小一起长大,性子颇烈,且还学了不少祖上传下的拳脚功夫,却唯独大字不识几个的王家四娘子,一点男女间的感情也没有。在原来的那个李璟心中,他更期盼的是一位知书达礼,巧笑嫣然,能够为他红袖添香的女知己为伴侣。
    年龄越长,李璟便对王桂娘越发分份,距离的越远。只是李璟刻意保持的这份距离,非但没有让王桂娘知难而退,反而让这个性子火烈的姑娘越发的就只认定了今生非他不嫁。特别是在两年前,李璟将在外采蘑菇遇狼的她救下之后,她便更加坚定了这个念头。
    得赦释放之后,李璟在一家人的前拥后簇之下回到了王李村。
    一到村门口,早得到消息的王小石头等一群后生已经在村门口烧了几堆旺盛的火堆。另外王良的母亲也和其它几个邻居妇人各拿了一把袖子叶站在那里等候。
    “跨火盆去晦气,熏柚子叶扫霉运!”
    李璟一步一趋,完全按照大家的意思做完了一整套复杂的仪式,才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拥着入了村子。
    “儿啊,上次你出事后,娘和你王婶做主把你和王三姐的事情给定下了。之前担心你一去不回,娘又做了一回主。如今你和桂娘既以订过了亲事,又事急从权有过了夫妻之实。今天你得蒙皇帝大赦回家,这是天大的喜事。娘看,择日不如撞日,干脆今晚就顺便把乡领们请来一起喝点茶酒,就算你们完婚吧,正好本家的叔伯兄弟们今天也都在,也不用再另派人去请了。”
    李璟闻言顿时感觉头大,在牢中,与桂娘和婉儿的第一次,他可以说是被强迫的留了种。第二次,实际上也全因为当时的特殊状况,考虑到他一流放可能前途未卜,为的是成全韩氏保留李家香火的念头才有的第二次,当然也不完全排除当时在牢中,他心中其实也为自己的未来而迷茫的原因。
    当时完全没有想到如今的状况,只以为那就是最后能为李家一家所做的事情。却不成想,长安的小皇帝的一道赦令,却让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他得获新生。
    一场无妄之灾就此化去了,可一个新的问题来了。他现在不但有了妻,还有了妾。
    拒绝吗?如何拒绝,拿什么拒绝?如果是在入狱之前,也许他还能继续坚持以前的做法。但经过这短短半月,他与王桂娘以及婉儿三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完全改变,她们都与他有了夫妻之实,甚至说不定连孩子都有了,他能一出狱后就否定这一切吗?就算他要赖账,王李两家人会肯?不说王家,韩氏第一个就绝不会容许他做出那样的事情。
    说白了,这一切他没有半点反对的权利。
    韩氏也绝想不到儿子心里会有那样的念头,要不然,以韩氏的传统,绝对会痛斥李璟做人的不义。
    “现在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娘也知道这样安排完婚有些草率。可家里也没有办法了,等你完了婚,正好婉静和王家二郎的婚事也可以马上办了。这次虽然你能回来,靠的是皇帝的大赦,可王家一家前后奔走也是帮了大忙的。特别是王家为此把自家的二十亩地都拿给我们了,这个恩我们得一辈子记住。现在我们也无法报达王家,就让婉静和王三郎早点完婚吧。”韩氏在一旁感叹道。对王家这次对李家的帮助念念不忘,先前李家与王家几次纠纷,却不料李家这次大难,王家居然如此全力相助,让他感动不已。
    “阿娘,四姐和王二的亲事,不再考虑一二吗?”李璟犹豫道。
    “还考虑什么?王家为了帮咱们,把家产都全拿出来了,这事还有什么可考虑的。孩儿啊,做人不能忘本啊,更何况,你四姐自己也是答应了这门亲事的。”
    李璟一阵苦笑,他想说点什么,可他又能说点什么呢?
    获得自由之后,李璟心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报复王良。有仇不报非丈夫,可如何报却是个问题。要杀死王良不难,难的是如何全身而退。在他没有把握能在杀死王良后还能全身而退之前,他绝不会莽撞。经过这一次的牢狱之灾,他绝不会再糊涂的陷入了监牢之中。如果只是他一个人他也许不怕,可他身后还有李家一门女眷。
    李璟打算亲自解决掉王良,此事他暂时不会告诉家里,让她们也跟着一起担心。只要等他想一个万全之策把王良给除掉,到时选个合适的机会再把王良做过的恶事说出来,那也不迟。
    不论如何,李璟是绝不会让自己的妹妹嫁给王良这个狗东西的。至于他现在不把事情说出来,便得接受娶王桂娘一事,他想了想,觉得这件事情也并没有什么可太多考虑的。毕竟他现在虽然与王桂娘并没什么感情,但已经有了夫妻之实。
    看着热闹的自家三合院,李璟决定所有的这一切暂时由自己扛着。男人就得负责,与其让一门女眷担心烦扰,还是由他一人想办法解决吧。
    所谓完婚,一切不过从简。由于李璟与桂娘已经有了夫妻之实,眼下不过是补一个过门拜堂的仪式罢了。没有花轿,也没有吹打班,从邻居家里借来了桌凳,在院里摆了十来桌。王家庄的乡亲和李家的族人就是客人,也是见证人。一对红烛,李璟和王桂娘红男绿女,穿着吉服简单却又庄重的拜过堂,便算是正式完婚。
    至于婉儿,虽然她在李家作女儿养,可此时也无法改变婢妾的地位。一身新衣,一对红烛,连拜堂都没有,她便也算是过了门。
    婚礼简单,婚宴更是简洁。几坛自家酿造的酸果子酒,一大锅的稀粥,几盆酱菜,就算是婚宴了。
    李璟端着酒碗四处敬酒,一抬头,却发现最后的一桌上居然住着王良。
    “你居然好意思来?”李璟咬着牙低沉道,目光如电,狠狠的盯着王良。
    王良皮笑肉不笑,居然十分镇静。
    “今日不但是你的大喜日子,可也是我家三姐的大喜日子。从现在起,我们可就是一家人了。哦,刚才家慈与令堂已经议定,半个月后就是个黄道吉日,到时我将正式迎娶你们家四姐入门。”王良得意的道,虽然之前他费尽心思暗算李璟,却被一道大赫令搞的功亏一匮,可见李璟一直到现在也并没有把这事情公布出来,又娶了桂娘,他心里便越发认定李璟不再会把这事情说出来,心下也是开始镇定的多。
    “你休想!”李璟一声低喝。他今日没公布王良的恶行,不表示他就打算这么算了。他居然还妄想娶婉静,这事绝不可能。
    “半月后就是吉日,我们拭目以待。哈哈哈!”王良得意大笑而去。
    李璟目光几欲喷火,站在那里咬着牙目送着他一摇一摆的离去,心中开始百转千思,迅速的构思着解决这个人渣的办法。


第13章 十五户抽一丁
    一大清早,李璟东厢房前院中的那顶大槐树上便传来喜鹊叽叽喳喳的叫笑。东厢房内,桌上一对大红喜烛还在燃着,李璟躺在床上还未从宿醉中完全清醒过来。
    昨夜他喝了不少的酒,虽然那果子酒是用一些山果酿造,喝的时候酸酸甜甜的似乎没什么感觉,可后劲却还不小。等客人散去回屋后,他连衣服都不及脱就直接倒床上睡着了。
    桂娘昨晚一夜未睡,先是打水帮李璟擦脸洗手安置他睡下,然后便是坐在床头一边看着李璟一边守着那对喜烛。民间有种说法,说是那对洞房花烛夜里不能灭,灭了就表示今后的生活会不顺。而且两支花烛各代表着新婚夫妇二人,两支花烛如果一起燃完,那便是最好的。哪支先灭,便表示这对新婚夫妇将来哪个先没。桂娘盯了那对蜡烛一夜,见哪支烧的快了,便要下床剪短点烛芯。
    一直熬到天亮,两支喜烛总算是没有哪支中途熄灭,也没有一支烧的快一支烧的慢。
    桂娘看着一对红烛,又回头看着还在沉睡中的李璟,一脸幸福的模样。
    忽然,院外传来几声破锣铛铛的响声。
    “各家各户的听着,都到村中社树下集合哩,各家各户的听着,都到村中社树下集合哩!”
    李璟摇晃着脑袋醒了过来,一夜宿醉,脑袋到此时还有点痛。他一睁眼,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身碧色的花钗礼服的王桂娘,再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仅着中衣,昨晚的那套大红的新婚礼服正整齐的叠好放在一旁。
    李璟突然有些尴尬,不知道要如何称呼桂娘。
    叫老公老婆,这似乎有些过于轻佻的叫法。叫夫人郎君,娘子官人,又感觉叫不出口。两人对视好一会,李璟不开口,桂娘似乎也不打算先开口。
    最后李璟只好道:“好像是村正叔在敲锣叫人哩,我去看看是啥事。”说完一骨碌起床,飞快的胡乱穿戴好衣帽,腾腾腾的出门去了。
    一出门,村路上已经发现好多村人稀稀落落的向村中心的那颗大槐树赶去。村里的这棵槐树是整个王李村最大的一棵,足足有六七丈高,枝繁叶茂,形如伞盖。每当碰到灾年,四五月就是青黄不接之时。那个时候槐花正开,村里的百姓都靠采摘槐花、槐叶和野菜充饥度过这段艰难日子。
    在王李村,这棵槐树最受村人爱护。久而久之,这棵槐树就成了王李村的社树。社树,和社庙一样都是十分重要,大家每年都要在这树下举行祈祷仪式。平时哪家遇到个灾病什么的,也会来社树下烧香烧纸,甚至社树上垂下的枝条下挂满了一些绘着符字的布条。
    社树下,也成了全村的中心,一有个什么重要事情,全村都集合在树下商议。
    赶到社树下,这里已经陆陆续续聚集了上百人。王李村不算大,但却也不小,整个王李村有户一百五十八户,口一千一百三十人,成丁三百余口,中男中女等也有四百余口。这样的村子,在安史之乱后,乃是大村。
    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为坊,在野为村。
    唐朝武德七年户令规定,在田野者为村,田野指的就是州县城官之外的区域。唐初,在州县都城之中,朝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不过到了此时,乡里制度渐松驰,村乡制度开始渐成熟。百姓们聚落而村,不再严格按百户为里,五里为乡的制度居住。
    王李村一百五十八户,口一千余,是一个大村。村有村正两人,专门负责村墙村门的守卫,以及轮流上县衙当值。并且还得帮助县衙收缴两税,抽调差役,以及下达上面的政令。
    “村长叔,出啥事了,一大早把大家伙叫来。”李璟见槐树下两个村正都到齐了,而且他们身边还有一个穿着圆领衫袍的吏目,以及一个身高八尺,腰间还配了一把横刀的大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