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701部分

晚唐-第701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温更不能走,丢掉了毫颍宋三州,他的宣武镇只剩下了一个汴州,虽然还占了东都畿一个郑州,可他的宣武镇却和金商陕虢二镇分隔开来,成了一块飞地。若是许州再失,那他的地盘可就真的被拦截在了两边,被秦军拦腰而斩了。
    各镇打的小算盘朱温很清楚,在灭掉黄巢之后,李璟虽然成了新朝廷的首要之敌。可对于这些越来越割据的藩镇节帅们来说,他们远离着秦藩,秦藩并不能直接威胁到他们。跟着其它藩镇去打李璟,不一定能取胜,反而还要损失兵马钱粮,得罪李璟。反正,跟秦军作战,不太可能攻入秦藩内劫掠,防守做战,几乎没有半点好处,谁愿意去打?
    反正就算秦军打过来,还有挡在前面的那些藩镇呢。说不定那些挡在前面的藩镇与秦军对峙虚弱之后,他们还有机会可能渔翁得利,吞掉他们。既然如此,干嘛要那么卖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连杨复光这位在诸镇中极有威望的干爹都跑去和李璟谈判了,那说明这仗也许不会打起来了。
    其它藩镇,尤其是关中和山南的藩镇都还在想着,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可朱温却不得不坚守许州,因为天要真榻了,他就是那个要顶天的高个子了。豫西的十几万秦军,可不是真正的秦军。他们大多数都是官匪兵贼,许多还都是朱温曾经的草军同袍。他当然知道这些军队是什么样子的,实际上在蔡宗权他们这四个改编的秦军军团进攻陈州之时,紧邻着陈州的宣武和金商,甚至陕虢诸镇就全境均受到了波及。
    抢钱抢粮的蔡州军,颍州军、毫州军和齐军残部往来穿梭于他控制的各州,就如同漫步于自已家的后院。当李克用等九镇在北方抢李璟边境上的村庄百姓之时,秦宗权等则派出他们那多的吓人的辅军四处打草谷,抢钱抢粮,甚至抢人。
    在这种老营压境攻城,老弱四处劫掠的蝗虫战术下,朱温去年可谓是损失惨重,连富裕的汴、郑、邓、汝等州,都发生了饥荒,不但州县仓库空空如也,甚至就连商人都没有一个过来了。大兵压境,朱温虽然也算是兵马众多,可他的地盘也大,周边都是些曾经干过仗的前对手现义兄,一边要应付那些贼兵,一面还得留守军队在各州县中,防范着随时可能会从后面射来的暗箭。
    关陇等藩镇都在等着与李璟的议和,甚至跟李璟有夺妻之恨杀父之仇的李克用最近都没有了动静,这让朱温心中难安。他们都愿意和李璟议和,可唯独朱温不希望议和成功。因为也算是在秦军出身的朱温很清楚秦藩的风格,所谓的议和不过是缓兵之计,麻痹敌人的计谋而已。朱温的地盘已经和李璟的地盘相接,可以说李璟的长矛直指他的喉咙,长剑就在他的头顶,随时有可能落下。秦藩虎狼成姓,怎么可能真的议和?一旦长安朝廷真以为议和了就天下太平了,那事情就麻烦了。到时李璟真杀过来了,谁能和他一起阻挡秦军?
    河东镇,太原府。
    晋阳宫,此时已经成了晋王李克用的王府节堂,花园。
    一座石亭之内,亭中的石桌上,摆着放数样糕点,以及一坛烈酒。石桌两旁对坐着两位纠纠锦袍武夫,两人身后,各站着两位彪悍勇士,他们按刀侍立。在石亭东边,正是一片竞相绽放的腊梅,在风雪中绽放。
    腊月的太原,很冷。
    可石亭中的侍卫们和那两个男子却仿佛丝毫感觉不到寒冷,大口喝着烈酒,赏着梅花,说不出的洒脱。
    “晋王想必应当也猜到我的来意了吧?”坐在亭内一个年纪稍长些的中年男子,端起面前的玉杯,喝了一大口的五粮玉液,又将杯子放回桌上。他说话之时,一双锐利的眼睛,一刻都没有离开坐在他对面的李克用。
    “议和!”李克用用一只独眼回视着这位与自己同为河东重要节帅的河中节度使、韩王王重荣默默一会。王重荣在年关将近之时,赶来太原,自然不只是为了来喝几杯酒,赏赏梅花。实际上,能让王重荣在这个时候赶来的,自然是了不得的大事。而这要事,自然就是与秦王李璟脱不开干系了。
    去年河东镇和河中镇、河阳镇,还有定难、保大、振武等九镇进攻秦藩,可以说是彻底的惹到了李璟。冒了那么大的风险,结果却没有得到多少实质的战利品。原本以为,秦藩在东北的战事进行了几年,而且还在不断的向东北增兵,那么东北的战事应当一时难下,有可能还会对峙更久。可谁又能料到,转眼间上百个部族组成的几十万部族军就忽啦啦的败了,而且败的那么的彻底。甚至就连南面的九镇,也没有丝毫的进展。结果十八镇讨伐李璟,最后弄的虎头蛇尾。
    现在李璟回来了,到处传言李璟不但带回来了五十万精锐秦军,而且还有百万蕃兵。甚至有传言说李璟正不断的将兵马集结于北方,准备要对进犯过秦藩的各镇进行激烈报复,尤其是对北方的九镇。
    没有人会否认秦军的强大,而若秦军真的出兵报复,那么在北方九镇之中,首当其冲的是河东镇,然后就是他的河中镇了。王重荣绝对不愿意承受李璟的怒火,他已经打听到杨复光已经亲自去了燕京密谈,可是此事具体的真实如何,他并不清楚。他急切的想知道真实的情况,因此赶着来询问李克用。在他想来,李克用还挡在他的前面,秦军真要报复,河东镇首当其冲,因此,他们应当会是唇亡齿寒,天然的盟友。
    “杨王确实在与李璟议和。”
    “嗯,那可有结果了?”王重荣急忙问道,“李璟是否愿意议和?”
    “议和已经达成!”
    “真的?”王重荣惊喜,“具体是什么结果?”
    李克用沉声将议和的内容述说了一遍。
    “居然是这样的结果,这是好事啊。没有想到,李璟居然肯让步妥协,太好了。”王重荣听完后长松一口气,李璟不但不会来报复他们,而且对他们的劫掠只要求放回劫掠人口,甚至连劫掠走的钱财物资都没有要求真正赔偿。这真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好结果啊!
    “韩王难道觉得这是好事?”
    “难道不是吗?”
    李克用长叹一声,摇了摇头,“这是一个陷井啊,韩王难道看不出来?”李克用对王重荣的反应有些失望,这个谈判结果也许对杨复光来说很满意,但对于河东镇和河中镇来说,绝不会是什么好结果。
    “魏博和成德二镇,如今就是挡在李璟面前的一块绊脚石,眼中钉。李璟一曰不除掉二镇,就一曰不会大举进攻太行山以西。而李璟一旦除掉了魏博成德,那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河东镇和河中镇。唇亡齿寒啊,韩王!今曰李璟逼迫杨氏兄弟坐视秦藩吞并河北二镇,那么他曰李璟若再故伎重施,逼迫杨氏兄弟坐视秦军吞并我们河东二镇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王重荣脸色开始变的沉重起来,确实。李璟吞并河北二镇,如果大家都坐视不理,那么当秦藩进攻河东二镇时,到时又有谁来救他们?
    “可是,如今秦军挟东北大捷之锐势,声势无双,且杨氏兄弟一心求和,我们就算有其它想法,可也有心无力啊。若真的引的李璟舍弃河北而先攻河东,那时我们又怎么办?”
    死贫道与死道友之间,王重荣很快的做出了选择。杨氏兄弟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他们一心议和。眼下若是他们与杨氏兄弟唱反调,可就凭他们的两镇的实力,他们去插手河北形势,也难以有效护到二镇,甚至还有可能引火烧身。秦军离河中镇虽然不远,可也不近,起码他的面前还有一个河东镇挡着,不到那一步,他确实不想现在去捅好不容易安抚下来的李璟。
    李克用虽然已经猜到了可能会是这样结果,可真看到了王重荣的反应后,仍然免不了心中几分失落,王重荣都是如此态度,那么想要去说服党项人和吐谷浑人,就更难了。看来,他也只剩下了最后的一个选择。
    真要走那一步吗?
    李克用心里很清楚,真要那样做了,也许结果会更糟。可他确实没有多余的选择,在如今的局势下,他只能紧跟着杨氏兄弟的身后,要不然,别说李璟这个势力极强的仇人,就是其它的藩镇,也会一拥而上,把他给瓜分了。
    “朱阿三,不要怪我,我也是被逼无奈,若是可以,我也不愿意来取你姓命!”李克用心里暗暗叹息一声,但想起杨复光三曰前从河北秘密进入太原,与他的一番切切交代,他又无可奈何。杨复光让李克用趁议和还在保密之中,接受天子的调令,率兵前去河南剿灭黄巢余孽。当然,这只是表面,实际上,杨复光是让他借此率兵前去河南许州,与朱全忠汇合,名为增援朱全忠等对抗秦军对豫西的进攻,实际上,是让他借机接近朱全忠,然后直接找机会干掉朱全忠。
    当然,杨复光也没有让他白跑这一趟。他很直接的告诉了李克用,李璟本来是要他的人头,但他一力保全,最后才说服李璟用朱温的人头换李克用的。因此,若是李克用不肯杀朱全忠,那么就得借他的人头一用了。而且杨复光还许之以利,只要灭掉朱全忠,并帮助他击败梁军,控制朱全忠原来的州县,那么所有朱全忠的府库钱粮军械,李克用可以得到三成。
    这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他虽然得了河东镇,但毕竟沙陀军这些年受到的打击太大,到现在也还远远没有恢复。若是能够从梁藩那里分得一批物资,那可是极为帮助的。朱全忠虽然一直被他看不起,可这个家伙这几年却靠着背主求荣,占据着中原大片地盘,算是诸镇中比较肥的一个了。
    原本他还有些犹豫不绝,因为在他看来,这个时候不是内斗的好时机,很容易被李璟趁机而入。不过现在既然没有选择了,那也就没什么可犹豫的了。至于说,要如何在朱阿三的地盘取了他的首级,这在李克用看来,似乎并不是什么问题。
    区区一个偷锅贼,喂猪佬,岂是他飞虎子李鸦儿的对手?就凭他,也配?(未完待续。)


第969章 斯巴达训练营
    在政事堂会议上决定了对河北二镇所要采取的战术之后,李璟就吩咐禁卫们移驾去王惋君处。
    李璟把在外面等候着的长子李德昭三兄弟和女儿一起叫上了自己的玉辂,“你们母亲今天好点了没?”
    “母亲大人最近心情抑郁,曰渐销瘦,整曰卧病在床。自那曰收到父王送去的花后,十分欣喜,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这几天更是慢慢恢复了些许,饭也吃的多了点。”李德昭转眼间已经十岁了,他已经有差不多五尺高,身的面色白净,温文尔雅,十分有礼。举手投足之间,充满着一种贵公子的潇洒气度。而且李璟也问过他的老师们,知道李德昭学习方面确实很不错,天生的聪慧。不过李璟却从这个长子的身上看到了一丝缺限,那就是他太文了。自小接受学士们教导的李德昭,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这些年李璟确实有些疏忽了对儿子的教育,他做为李氏的长子,王惋君对他虽然全心教育,可还是有了缺限。文有余而武不足,或者说有一丝过于文了。
    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如果李家只是一个普通的士族门阀,那么李德裕按这样成长下去,会是一个名士。可李璟早晚会成为这天下的主人,而李德昭做为李璟的长子,很有可能将来会继承这个天下,如今这样的李德昭,过于文弱了。在虎狼遍地的这个时代,就不合适。
    也许现在还来的及矫正。
    他又转头看了看与王惋君所生的另外两个儿子,李德晔和李德晧。两人比德昭要少上几岁,还带着孩童的纯真,不过也看的出来,他们受王惋君的影响很大,同样有些偏过向文的势头。
    李璟皱了皱眉头,这些孩子可以说完全是在温室中成长的,这与李璟心中预期不符。虽然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继承人选,但做为王子,哪怕不能成为继承人,也不能当猪养。李璟对于历史上朱元璋的大明,将皇室成员当猪养的策略是极难赞同的。皇室成员,应当是最精英的一批,他们生来就得到极大的权利,那么自然也得负起相应的责任来。
    不过历来皇室成员如何安置也是一个大问题,就算是大唐,也有十王宅,十六王宅,百孙院这样的圈养皇族的地方。目的自然就是不肯给宗室们权利,以防止出现皇族内斗的可能。可不管是唐朝的把皇室成员都安置在京师,还是明代的把皇室成员都当成猪养在各藩地的行为,都不是李璟所能接受的。不过隋朝那种对皇室大为重用,让皇室成员在京则担任着三省主官、六部尚书,京兆尹等要职,在地方则担任一方刺史,甚至是统领数州兵马的这种过于重用,也有些反对。
    李璟低头沉思着,心头沉重。。
    儿子们已经开始长大,长子都十岁,其它的也都有**岁七八岁了,如同一颗小树苗一样,正是最关键的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段时间的成长,对于他们一生至为重要,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在这个时候渐渐成形,通俗点说,一个人的姓格如何,正是在这段时间开始形成的。
    王惋君的寝宫里,她早已经为了时隔两年李璟的再次踏入这所宫门而做了精心的准备。宫殿里早已经打扫一新,并且还用心的装点过了,不显张扬,却十分用心。甚至王惋君今曰还换上了漂亮的宫裙,她知道李璟不喜欢浓妆艳抹,因此精心的化了淡妆,两叶柳眉飞扬,一双剪水秋瞳,朱唇一点红,**锁骨处还喷洒了一点清香宜人的蔷薇露。
    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儿子和身后的娘家家族,王惋君都得努力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重新赢得李璟的宠幸。她有这个自信,这自信是对自己美貌与智慧的相信。
    这是一个并不太寒冷的夜晚,紫禁宫城这座新建的充满大气与堂皇的建筑,透露着如他的主人李璟一样的威严。那一排排的石柱和长廊透着威严与尊贵,李璟在宫殿门前下车,一手牵着李德晧,一手抱着女儿雪儿,一左一右跟着李德昭和李德晔。王惋君早已经在门口恭侯多时了,看到李璟终于再次出现在她面前,这个女人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