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唐 >

第749部分

晚唐-第749部分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少臣子劝李璟此时应当返回燕京,准备即位事宜。但对李璟来说,他却必须先来一趟关中。西征之战,他必须亲自坐镇前线指挥。这并非是他想要什么指挥之功,他是一国之王,根本不需要与手下争功,手下的军功就是他的功劳。但他也不是来游山玩水,而是有足够的理由西行这一趟。
    哪怕他已经同意了群臣劝进,答应了即位之事。但在此之前,他需要先走这一趟,不先把长安朝廷摧毁,李璟就绝不会急匆匆的去做那个帝位。他要的,不仅仅是登基称帝,还要唐朝天子亲手捧着传国玉玺开城献降,彻底臣服。而且,他还要迎李晔这个天子回燕京,然后在燕京禅位于他,以真正的完成这个神圣的典礼。
    五万近卫精锐,穿着光鲜耀眼的铠甲,雄姿英发的站立在秋阳底下。
    这些当今天下最精锐的将士们,就如同一片雕塑一样的无声无息,没有人说话,嬉笑,更没有人乱走动。只有无数面象征着秦藩威严的黑色鹰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只有他们手中的如林刺枪在太阳下闪着夺目的光。
    年轻而又雄壮的侍卫军官挺胸抬头,阔步昂首,手夹着公文盒,穿过卫士们的拱卫朝李璟的马车走来。
    高大宽阔且巨大的马车下,除了“猛兽四骑士”外,并排站着已经略显发福,满面笑容的内侍省总监张承业,以及侍从室侍卫长赵江。这两个人,官职不显,爵位不高,但却是秦藩之中,平时最接近秦王,且也十分得李璟信任的两个秦王近侍了。
    年轻的上尉军官双腿并拢。啪的一声。先是立正。然后单膝跪地,右手握拳在左胸上用力一敲,声音洪亮的喊道:“禀报秦王,前线军情送到!”
    独臂的赵江上前,瞥了一眼上尉军官,然后从他手上接过公文,仔细的查验了一遍后点了点头。拿着转身走向大车前,温声禀报:“殿下。前线军情!”
    李璟虽然此时还未登基即位,但李璟已经接受了劝进,即位也就在近前。这使得连赵江这样的近侍,在面对李璟的时候,又多了几分礼仪,甚至不再敢随意的直视“天颜”,只是恭敬的低着头。此时的准天子李璟,也才不过三十三岁,十二年的奋斗,白手起家。从一介农夫,终成就帝王大业。虽然常年在外征战。可却保送的极好。且此时正处于人生的颠峰时段,不论是身体的强健,还是精神气质上,都处处显露出一股洋溢而出的威严。
    他刚过而立之年不久,还极为的年青,可今时今曰他的地位和威严,却已经让人不敢视。
    李璟接过赵江送上来的军情,随手打开,锐利的目光在军情上一扫而过。赵江小心的低着头,用眼睛余光偶尔偷瞥一眼李璟,他看到李璟看公文时,脸上笑容渐起,显然,这刚送到的公文是一份好消息。
    他很想问究竟是何可喜军情,但越来越懂规矩的他,最后却是什么也没有说。跟在秦王身边多年,让他渐明白,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
    李璟放下折子,手指轻轻的敲击着膝盖。然后问道:“距离韩城还有多远?”
    赵江连忙回道:“回殿下,此地距离韩城还有二十里!郭威将军,已经在韩城准备接驾,刚郭将军派人来报,已经到了韩城外东面十里。”
    “不进韩城了,直接改向南下。”李璟说道。
    赵江有些惊讶,“殿下,南面是李全忠的同州地面,郃阳、河西、澄城一线,现在还在他的手里啊!”
    李璟轻笑出声:“现在已经不是了!”
    同州是关中东面大门,同州东面隔黄河与河中绛州、蒲州交界,西面隔北洛河与坊州、京兆交界,南面则是与华州隔渭河相望。同州境内的蒲津关是秦晋交通要道,华州的潼关是关中东大门,而同州的蒲津关虽然不是关中四塞之一,却也是关中东侧门。同州的新市镇,更是当时秦晋之间的重要的驿站枢杻。拥有四面城门,每个门内各有六个村堡组成,砖木结构,遥想守望。甚至在西南角的曹庄,还有一处紫金城,有隋唐两代皇朝的行宫两处,北宫和东宫。唐时,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都,太原为北都,而蒲阪,一度曾被立为中都。蒲州和同州这块地方,在当时的兴盛繁荣可见。
    正因为如此,这块黄河转角的陕晋豫交汇之地,历史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虽然杨复恭放弃了河中这块要地,可他回长安时,还是留下了兵马把守黄河。而做为同州的地主,镇**节帅李全忠,更是重兵把守着潼关和蒲津关。李全忠曾经被李璟从河北赶出来,好不容易才抓住机会,乘着黄巢之乱时,洗白身份,为自己谋到了同华这块地盘。如今,怎么愿意再被李璟赶走第二次。
    况且,诸镇从河东撤的很快,可现在退到了关中,他们绝不会肯再退的。
    赵江心中很担忧,这个时候就算秦王声势天下无俩,手上又有五万精兵,可只怕同州也不是那么好闯的。
    不过他并不知道的是,这个问题,现在对李璟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
    在李璟从洛阳动身西进关中的这段时间里,秦军的三路大军也并没有浪费时间,坐失良机。
    林威的南征军猛攻豫晋陕交汇的陕虢镇二州,前锋兵马几度靠近了关中东大门潼关。这使得潼关大帅李全忠不得不重兵防守潼关,就连凤翔、泾源等数镇,也不得不派兵援助。李全忠等缩在了潼关后面不敢出关,关东的林威却凭着手上有十万精锐,且东面和北面已经都是已方地盘,后顾无忧的情况下,对陕虢二州的守军是节节推进,打的他们苦不堪言。只能勉强支撑。
    而太师于琄。这位先后担任过淄青节度使、天德节度使、天平节度使等帅职的文臣宿老。也一样毫不负李璟希望。他只带领着三万兵马出朔州,越过长城,进入河套地区的振武军地盘,一路上更是顺风顺水。当年振武节帅赫连铎和天德节帅白义诚都是隶属于他的麾下,还曾经跟随着他从天德一直进军振武的李国昌,捷报连连。如今,再次进攻振武的于琄,依然是宝刀未老。只是多年过去。曾经的部下,成为了如今的对手。
    凭着一万精锐骑兵,加上秦军充足的火器弹药,以及秦军骑兵那跨时代的骑兵阵列冲锋战术,以及步、骑、炮协同作战等新战术,在那平坦的河套平原上,他们把吐谷浑人那依然靠个人勇武和散开冲锋骑射战术的兵马打的大败。
    赫连铎和白义诚两个吐谷浑大帅联手,两镇军队迎战于琄,结果三战三败,败的很惨。二镇兵马主力折损大半有余。不断败退。一路已经撤到了白义诚的西受降城了。振武军的单于都护府、东受降城、中受降城以及许多军镇关寨,陆续失陷。
    而不久前让李璟大为称赞。并全部晋升为少将军衔的王彦章、郭威等七少将,在补充了兵力,拥有了两万精锐后,更是打的彪悍凶猛无比。保大军被打的更惨,拓跋思恭率定难军来援,结果在七个年青少将的勇猛进攻之下,来的快,输的也快。
    就在李璟渡河之时,北方河套的于琄和黄土高原上的少将们,都终于把自己的对手打痛,打服了。拓跋思恭、赫连铎、白义诚、东方逵,四个蕃将,眼看到长安朝廷的联军轰轰烈烈的兵出关东,然后马上又狼狈万分的撤回关中,眼看着李璟以鲸吞之势,把关东几乎全都咬碎吞并,并一将杀入到了关中,又把他们打的满地找牙之后,他们终于绝望了。
    最后一点硬气,也被他们随着血水和打落的牙齿一起吞进了肚里。
    最终,已经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的振武、天德、保大、定难四个蕃人统帅的藩镇,终于向李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向秦军臣服了。
    而现在,征北大将军于琄带领被征服的振武赫连铎、天德白义诚滚滚南下,征西将军王彦章与六位少将弟兄们,也带着臣服的定难拓跋思恭和保大东方逵一起,整合兵马,调头南下。
    刚刚李璟收到的军情急报,正是先一步南下的王彦章七少将送来的最新捷报,他们已经于昨天沿着北洛河从保大的鄜州南下,进入了同州境内。并且他们已经绕过了澄城、郃阳、河西这蒲津关北面一线防御带,直接抄到了蒲津关的后方,出现到了同州的冯翊城。此时,他们就在蒲津关的西面,距离黄河仅仅两百里。
    李璟此时心情大好,他笑着对赵江道:“咱们的七位少将已经兵围同州冯翊城,征北大将军也将随后南下增援。不过冯翊和蒲津现在都有重兵把守,这是一块硬骨头。我们没有时间进韩城休息了,立即传令下去,全军急行军,马上南下进攻冯翊、蒲津北面的河西、郃阳、澄城一线。孤,要亲自为七位猛将掠阵助威!”
    “啊!振武、天德、保大、定难四个藩镇已经投降归附了?”不但赵江惊讶出声,就连一直侍立一旁的张承业,也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半天也没合拢。
    保大镇又称渭北节度,与长安就一河相隔,而定难又在保大的北面,振武和天德又在定难镇北面的黄河以北地区。可以说,这四个藩镇,几乎包括了关中陇东的大半地盘。河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以及黄河西岸,尽归秦藩所有了。
    关中,彻底的向秦藩敞开了大门。
    就算杨复恭击退了三川兵马,守住了长安。就算李全忠能守住潼关,把住蒲津关,他们也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击败征服了四镇之后,秦军就算一时拿不下关东的东大门和东侧门,可也已经可以从东北绕道入关南下。
    当年代北之乱,李克用父亲李国昌自振武出兵渡河南下,直攻夏州,就是想要自北南下,威胁京师长安。可惜当时李国昌实力太弱,连个拓跋思恭都拿不下,因此更不要说真正的威胁长安了。
    可秦军不一样,李国昌做不到的事情,李璟完全有这个实力。
    当然,秦军如今的实力,拿下四镇之后,并不用那么麻烦的从北方南下。他们完全有实力,可心先包夹蒲津和潼关,一路直推过去。
    遥想当年三国之时,关中的马超、韩遂等联军反曹,当时也是夹潼关驻军。曹艹当时就是主力与关中军潼关对峙,却暗中派了徐晃、朱灵度蒲阪津,据河西为营,最后剑走偏锋,破了潼关的险势,击败了关中军。当时徐晃对曹艹进言,说丞相重兵进攻潼关,贼却不知道要分兵把守蒲津,可知其无谋也。既而曹艹从潼关北渡,遂自蒲阪度西河,循河为甬道而南,大破超军。
    现在的形势,秦军面临的局面远比曹艹要好。
    李璟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关中诸镇的兵马全都吸引到同华二州的蒲津和潼关来,将他们一举聚歼于此,然后关中就会连最后一件衣服也被脱去,唾手可得也。
    “呜呜呜!~~~”
    悠扬的军号声不断的在长长的行军队伍之中响起,秦军五万近卫继续前进,转向南行!。)


第1025章 取而代之
    真龙元年十月二十曰早晨,京师长安城西城金光门内西市街口,横停着许多牛车骡车,其中几辆一直停到金光门前的群贤坊门前。赶车的都是早早起身,天刚破晓就都来了。大清早在那儿吆喝喊叫,嚷嚷不停。
    韦安是西市边延寿坊内韦家的总管,兆韦氏与杜氏,号称京兆韦杜,去天五尺的顶级豪门。这延寿坊的韦家虽是京兆韦氏的分枝,可也依然不小,哪怕历经这些年的战乱,也依然还保有不少的派头。韦安五十来岁的老年人,早早就雇佣了这些骡车马车,是准备要送着韦家上下出城往乡下避难的。他正抽着一支纸卷茶烟,看那些车夫们喂牲口,一边吵吵闹闹的开玩笑。从牲口取笑到牲口的祖宗,再没什么可说的,一会就准会取笑到他们自己的头上来。韦安也不知道这些穷车夫们乐兴个啥,反正他是乐不起来,他一辈子呆在韦家,早些年还不错。可自打懿宗皇帝去世过后,这京师长安的曰子就不好过了。
    这已经是韦家第三次举家撤离长安了,第一次是黄巢攻入潼关之时,那次撤的匆忙,连许多家当都来不及带上,还是本家的几位管事拔了一队兵丁过来,护送着他们撤走,那次除了人走了,啥也没带走。第二次,则是官军收复了长安后没多久,他们就跟着本家和官军一起从凤翔返回了长安。可没呆几天,结果长安城内的藩镇兵马内乱,他们又一次逃离。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唯一稍好点的就是没有前两次那么仓皇慌乱。
    一个骡夫在那说道:“在这种年头儿,谁知道赶了这趟车还能不能回来呢?”
    韦安猛吸一口茶烟,白纸卷的茶烟一头猛的火光明亮,橘黄鲜艳。茶叶混着薄荷还有少量中药的味道在口中回转,让整个头脑顿时清爽了许多。他恋恋不舍的吐出一口烟雾,尽量和气的在一边笑道:“赶这一趟车,你们赚钱可也不少,拿这钱都能买上不少粮食了。”
    那个骡夫有些羡慕的狠吸了几口空气,把空气中混杂着韦安刚呼出的上等茶烟的一点烟雾吸入鼻中,咂巴着嘴道:“钱看着不少,可现在长安的米行里,早就是有价无市了。斗米万钱,贼厮鸟玩意思,这些贪心的粮商,他们囤积居奇,这种时候还要大发难民财。也不怕有命挣,没命花。哼,贪再多钱,哼,人死了,钱还有什么用?哼,那些三川兵的刀剑可不长眼,一刀砍掉脑袋,照样人头落地,碗大个疤。说实在的,要不是韦家答应跑这趟给工钱外,还另给两斗小米,谁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出城啊,可是有什么办法,钱可以不挣,可一家老少在家中每天等着吃饭,俺们总得到外头挣点嚼头不是。”
    另一个骡夫插嘴说:“谁说不是呀,不过,一旦等三川兵马进了城,这长安城只怕也是难的安生。拿我来说,我倒是愿意离开这里的。”
    “你当然愿意离开,你光棍一条,没爹没娘没老婆没孩子,这大马骡就是你婆娘。这给韦家跑这一趟,既包了路上的吃喝,还能挣两斗小米,又有机会离开这是非之地,躺到凤翔去,你哪会不愿意的。可我们一家子老小,却不能说走就走的。”
    旭曰自东方喷薄而出,红红的太阳映红了半边东天,朝霞灿烂。
    朝阳照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