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荣耀 >

第150部分

大宋之荣耀-第150部分

小说: 大宋之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犯官在听到元帅的事迹后,不禁热血沸腾,也无比汗颜,要是此生能追随元帅做事,听凭元帅的吩咐一段时间,那即使身死,也是无憾的。”
    听秦桧唠唠叨叨地嘀咕了半天请罪及效忠的话,王晨终于听到这个奸恶之人说出了想追随他做事的心声。但他依然沉默不语,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居高临下地站在跪伏在地的秦桧面前。
    秦桧心里七上八下,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是整个人趴在地方,伏在王晨面前,汗流颊背。
    该说的话他都说了,再说也只是重复前面的意思,没必要再说,能不能打动王晨已经不是他能掌握,他只希望,王晨能给他机会。
    好一会,王晨才出声。
    “秦相公起来!”王晨退后了一步,在边上坐了下来,低头看着依然不敢起身的秦桧,“我刚才交待的事大部本帅都已经掌握,但本帅掌握的事,你还有一些没有交待,希望你能好好想一想,将你知道的情况都说出来,写出来。这样,这两天你就呆在屋里,将你今天交待的事,还有那些没有交代出来,或者说忘记的事都写下来,到时再一并呈给本帅过目。要如何处置你,本帅会依你的表现上报朝廷,让朝廷定夺。”
    “多谢王元帅开恩!”秦桧再重重磕了几个响头,感激的眼泪鼻涕一大把,他知道,王晨已经没有必杀他之心,从刚才依他表现而定夺如何向朝廷上表这件事上他可以猜测出这一点。小命有可能捡回了,秦桧如何不感激涕零?不过在激动之余,他也马上发现了一点异样。
    王晨刚才交代,让他将今天所说的情况都详细写出来,而且还要把一些没交代,或者忘记的事都写下来。由他自己白纸黑字写下来,那这份东西只要留存于世,那他的罪行终有暴露的一天,即使王晨不在世也是如此。王晨这招真狠,直接掐住了他的命门。
    但现在的情景已经不容他选择,王晨已经告诉他,他的命运靠他自己的表现而定,他如何还会在这样的事上犹豫,当下马上答应王晨,一定会尽快将他犯下的事都详细地写下来,交给王晨过目。
    他还告诉王晨,他会将在北地的经历,还有他所了解的金国国内及其上层人物的所有情况都写下来,供王晨参考。
    秦桧如此识事务,王晨还是挺满意。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情况了解,王晨能断定,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奸臣能力还是非常出众的。要是没能力,不会在靖康之耻发生时候成为朝堂上的重要之大臣,也不会在原来的历史上有那样的名声,窃居宰相之位几十年。
    有能力的人才有这样的影响力,这是不可否定的一点。
    历史上的秦桧能成为著名的大奸臣,有偶然也有必然,形势的影响很重要。
    但要是有一位各方面,包括能力、见识都盖过他的人掌握他的生死,那他就不一定能掀起风浪。王晨想过一刀将秦桧杀了,一了百了以解历史的死结,但这样做,也太缺少点挑战感,而且也有不少麻烦,毕竟现在的秦桧,在世人眼里是个大忠臣。说不定朝中会有人因此而攻击他这个不被许多大臣所容的兵马副元帅。综合各方面的考虑,王晨决定,暂时不杀秦桧。
    但不杀不代表他就放任秦桧不管,王晨肯定会拿捏住秦桧的命门,让其人乖乖听从他的命令,为他做事。秦桧刚才所担心的不假,王晨就是想将秦桧亲笔书写的供状放在身边,让秦桧任何时候都担着心,不敢为所欲为。
    王晨也认定这一点,那就是可恶之人之所以可恶,就是因为做了很多让好人恨之入骨的事,如今朝中争斗激烈,许多事他不好亲自出面,一些人他没办法亲自对付,如果秦桧在朝,那许多恶事可以让他去做。好的猎人不都是养着一条或者数条恶狗的吗?王晨想将秦桧当恶狗养。
    在再训诫了秦桧几句,王晨就在对方的诚惶诚恐中,满意地离开了关押秦桧的地方。
    王晨离开后,秦桧终于支持不住,整个人瘫了下来。
    刚才这一刻,给他的心理压力比在金地做出更加坚持的选择还要大。那时候他选择叛国,只是因为不堪忍受余生在如此艰苦之地度过,希望再回南地而做出的选择,是他主动找金人表明意思的。如果他能忍受北地的恶劣生活环境,没有更大的企图,想一心为国尽忠,那不一定会危及生命。但今天要是有犹豫,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他的小命可能就此终结。
    死亡的威胁是最可怕的,在瘫在地上想了一会今天的事后,秦桧有点万念俱灰的感觉起来。他也清楚,接下来他没有任何的选择,必须全心全力为王晨服务,不然他的性命随时可能报销。
    至少王晨在朝中地位稳固的时候,他必须要这样做。(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九章 张浚离职
    非常感谢立立之之书友的连续打赏!
    ……………………………………
    太原之战结束后,已经是四月初,按时节算差不多是暮春初夏了。
    这个季节,南方的天气已经很热,差不多到了准备夏播的时候,处于北方的太原,也已经到了百花正艳的季节,到处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样的天气非常让人觉得舒服,也是最适合休整、恢复精力的时候。大规模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这段时间,王晨并没决定再进行诸如攻打真定府、太原府这等规模的战役。他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为后续战事做准备上,包括整编训练人马、收集各种战略物资、加固城垣、安抚百姓、恢复收复之地秩序上来。
    这几个月的战打下来,收复的失地非常多,这些地方可以说到处是一片混乱,盗匪很多,官员缺编,百姓依然流离失所。如果不将局势稳定下来,那被收复的这些地方,并不能成为作战时候的依托。
    当然治理地方并不是王晨的强项,甚至可以说,他对如此治理一地没有任何的经验,但他知道,朝中有这样经验的人非常多。因此他也马上上表朝廷,请求朝廷任命各级官员,并让他们尽快到任,以恢复各地方的秩序。
    被金人曾经占领过的州府,遭到的破坏还是挺大,百姓生计都很困难,王晨也替黄河以北的这些州府百姓请命,请求朝廷免除这些地方两到三年的赋税,以让数度遭难的百姓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同时王晨也再请求朝廷,尽快将他需要的武器、粮食等物资运送到太原及真定府一线,以供后续作战所需。
    朝廷很快批复,同意了王晨所有请求,免除新收复这些地方三年的赋税,并会马上派任各级官员到任,安抚民情。恢复秩序。王晨需要的那些战略物资也已经在运送的路上或者准备启运,诏令中也让王晨放心,朝廷一定尽力满足前方将士所需。朝廷吼对王晨提出了要求,要王晨合理安排各地的镇军。尽快派兵剿灭各地的匪患,还百姓以安宁。
    王晨也将太上皇赵桓已经被金人放回的消息告诉了朝廷,他在向朝廷的呈报中说了,太上皇因为北狩的艰辛,身体极度虚弱,在放归时候又连续奔波了数千里,还受到了极度的惊吓,没办法再坚持行程,因此他将太上皇留在了太原,让赵桓休养好身体后。再护送回京。
    朝廷批复的诏令中也应允了王晨所请,并令王晨对太上皇进行严密的保卫,不得有任何差错发生。王晨随后也接到小皇帝的密旨,让王晨尽量拖延太上皇回京的时间,并将金人复立太上皇为帝的消息彻底消除。接到这一系列的回复后。王晨对如此处置面前的事情也更加有信心了,各项事情也有条不紊地安排下去。除了赵桓的事他不让人家插手外,其他大部的事都分由其他人去具体负责。而赵桓的事王晨交由虞允文具体负责,虞允文直接与他联系,其他任何人不得插手。
    金人复立赵桓为帝的消息肯定有传出去,但这事王晨已经做了补救,在某一次召集一群高级将领去拜见赵桓的时候。逼迫赵桓其说了金人放归的目的,也让秦桧亲口告诉众将一些情况。秦桧当然是按王晨吩咐的意思说,他自己叛军的行为是无论如何都不敢说出口的。只是说了一些金人逼迫太上皇做什么事,下什么诏令的情况,并说这一切全是金人逼迫之故,并不是太上皇本人的意思。
    因为军事行动关系。金人放归赵桓,并拥立其为帝的消息并未在民间广泛传播,而王晨也将赵桓所述意思,还有秦桧的那些话传给朝廷,并广布天下。秦桧的事。王晨并未报告朝廷,那份招供书他自己存放,上报朝廷的奏表中并没痛陈秦桧的罪行,只是不痛不痒地将秦桧的污点说了一些。
    秦桧知道这些后,自然感激涕零,王晨吩咐他做什么,他也无条件服从。最终王晨在奏明朝廷后,将秦桧安排在自己身边做事,让他负责管理军中事务,类似行军司马的角色,军中钱粮数额、兵员调配都归其管,这身份,与秦桧被俘有所任御史中丞虽然有些落差,但并没什么人表示在意。
    因为秦桧自己上了份表,表示愿意在军中做事,通过打击金人报仇雪恨。
    秦桧的事有了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法,王晨也是挺高兴的,他在几次接触中感觉到了秦桧的能力,抛开历史的成见不说,这个人确实是一个能干的人才,做起事来非常有条理,而且行事果断,决不拖泥带水,有其人帮忙做事,王晨觉得许多事他都可以少很多心思。
    王彦也传来好消息,说他率部追击昭合的残部任务已经完成,全歼了昭合了几千残部,生擒其人。
    其实王晨令王彦进太行山剿灭昭合的残部,只不过是对其当日兵败的惩罚。已经失去了大部兵力的昭合,他那几千残部在太行山深处,也不可能生存太久,毕竟金人一直在草原上生活,不习惯太行山这种地形。甚至不需要派出官军围剿,他们就没办法生存下去,何况太行山内还有许多义军。
    接到王彦的报告后,王晨也对其立下的战功称赞了一番,并表示会上表朝廷,替对方求情。但王晨也对王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其部继续转战太行山,争取将太行山内那些义军和盗匪全部收编,要是有不愿意听从朝廷招安的,那就率大军剿灭。
    王彦这些年一直转战在太行山一带,颇有威望,王晨希望能借连胜金军的兵威及王彦的名望,让太行山一带及整个河北、河东的匪患都消除,还百姓以安宁。
    在王彦部好消息传来之时,全歼完颜撒离喝的张浚及折彦质部也先后来到太原,与王晨会师。
    张浚部先于折彦质部三天抵达太原。而比张浚迟到太原三天的折彦质,在见到王晨时候,就说了自己的不满。他对张浚抢了他的功劳颇有微词。毕竟完颜撒离喝部是被他击溃,并一路追击的,但最终却被张浚摘了桃子,最大的功劳被人抢走了。
    “折帅,张浚部是本帅命令其南下,与你部一道夹击金军完颜撒离喝残部,本帅知道此战主要功劳是你部,会如实向朝廷报告,并为你们请功,”不希望部下将领出现争功行为的王晨也只得耐心相劝,“折帅,本帅觉得,国难当头的情况下,这种功劳就不要太看重,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歼灭更多的金军,尽可能快地结束战事,打金人以措手不及。接下来还会有很多的战事,比完颜撒离喝更出名的金军将领会被我们击败,只要你以后作战出色,何愁不再立更大的军功?”
    听王晨这样说,折彦质依然不太服气,但在听到王晨透露了一点消息,说朝廷准备召张浚回朝任职后,也就没了话语。
    张浚是文臣,不是武将,王晨从吴玠和吴璘兄弟嘴里了解到此人在川陕的所作所为后,大概清楚了其能力。张浚能力还是不错,但这是指治理地方的能力上,而不是领军打仗。
    张浚的军事才能可以说不入流,要是令其继续指挥大军作战,遭遇强大金军攻击的时候,说不定会遭遇大败,毕竟以后的战事不再是川陕之地有太多的地形可以利用,大部都是平原,金军的骑兵行进速度很快。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以张浚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出充分的应对的。在这次攻打太原之战中就可以看出来,张浚在接到赵桓的诏令后,完全不顾形势的变化,不理会可以与王晨一道两军夹攻太原,私自停止了前进。要是这种情况下,金军突然发动偷袭,那损失将会非常惨重。
    除了军事,张浚在其他方面能力还是挺不错的,那不如让他回朝去发挥他的长处,而不要继续呆在军中。有了如此想法后,王晨也向小皇帝寄了密信,将这意思说清楚。赵谌自然不会不从王晨的意,马上答应。而李纲、宗泽也觉得这样的提议可行,对赵谌的意见没提出反对,因此决定召张浚回朝。
    “折帅,张浚离开太原后,其部人马中的一部,将会归到你帐下,希望你在统领更多人马后,有更不错的战功立下。”听王晨如此说,折彦质再没有什么怨言,在王晨面前保证,在接下来的战事中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斩获更多的军功。
    也就在张浚部、折彦质部抵达太原的十天后,朝廷宣调张浚回京任职的诏令也送抵军中。
    在朝廷送来的诏令中,皇帝赵谌盛赞了一番张浚这一两年来以为朝廷立下的大功,并说为表其功,宣其回京任职,委其为兵部侍郎,并授其郡公爵位,负责兵部事宜。如今的兵部尚书只是个虚职,并不实际掌管兵部事务,兵部侍郎是兵部的实际管理者,位列宰执。
    原本张浚去长安任职也没打算一直留在那里,至少在他自己的心中有镀金的意思,最终的目的是回京任更高的职务。如今终其所愿,位列朝中宰执位,他也比较满意了。毕竟他现在还年轻,才三十几岁。三十几岁就位列宰执,那入相是迟早的事。



第一百七十章 一定是焦头烂额了
    在宣调张浚回京任职的时候,朝廷也委刘子羽为新任川陕处置使,接替张浚离开后留下的空缺。
    刘子羽也是个能力非常不错的人物,这些年协助张浚做了不少的事,其能力得到了张浚的称赞和认可,也得到了其他官员的认同。刘子羽在川陕之地的名声非常不错,非常得百姓的爱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