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荣耀 >

第18部分

大宋之荣耀-第18部分

小说: 大宋之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是抢一把就想走,那富丽堂皇的皇宫,也肯定会完全毁于战火。在这一点上,张邦昌还是有点功劳的。
    张邦昌自除帝位,准备迎太子赵谌入开封后,马上将唯一避祸幸免的宗室女、宋哲宗的废后孟氏迎入宫,复封其祐皇后,让其移居延福宫。
    元祐皇后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位皇后,两度被废。也正是因为其被废,才幸免一难,没被金人北掠。听闻太子和赵佶的两位女儿被迎回,并在今日归朝后,元祐皇后孟氏也亲自迎了出来。
    因为元祐皇后是宋哲宗的妃子,赵佶是宋哲宗的弟弟,太子赵谌尊已经五十多岁的孟氏是祖母了,赵環環和赵珠珠称孟氏为伯母。作为晚辈,无论是赵環環和赵珠珠,还是太子赵谌,他们都不敢当孟氏的亲自出迎。在进了皇宫后,老远就下了车架,看到孟氏颤歪歪地迎上来后,老远就下跪行礼了。
    家仇国难瞬间涌上诸人心里,孟氏早已经嚎啕大哭,跪伏在地上的赵環環和赵珠珠及赵谌也跟着大哭起来。谁会想到,皇室人也会遭遇如此的灾难,数千宗室被金人北掳,成为猪狗不如的人物。
    物是人非,属于赵宋皇室的一切繁华与荣耀都成为过眼云烟,变成了永远都洗刷不去的屈辱。
    跟随赵環環和赵珠珠及赵谌入皇宫的宗泽及张邦昌等人也跟着下跪,不少人跟着一起哭。
    一时间,整个皇宫内只听到一群人的悲哭,无比的苍凉。
    附近的那些军士也都跪下了,唯一站着的只有王晨,他有点尴尬,让他下跪,他非常不情愿,但不跪又觉得很不合适,最终他借搀扶安慰赵谌掩饰自己的尴尬。“皇后娘娘,太子殿下,不必如此伤悲,大错已成,接下来我们不该哭泣,而应该擦干眼泪,拿起武器,守卫家园,抵御金人的侵袭!”
    听王晨如此说,赵谌顿时止住了泪,王晨的话对于他来说,不亚于当臣子的接到圣旨一样,没有任何抗拒的念头,他只能无条件地遵从。
    “皇祖母,不要……不要悲伤了,父皇和皇祖父已经被金人掳去,我们哭也没用,还是要……要想办法抵御金人的南攻才可!”
    赵谌被王晨扶起来后,孟氏也在两名老年宫女的搀扶下顺势站了起来,抹了把眼泪,强忍着悲意点点头:“太子说的不错,国难当头,一定要想办法抵御金人才是上策。”
    孟氏其实与赵佶、赵桓关系都不怎么样,更不要说与赵環環和赵珠珠及赵谌了,在今天以前,几乎没有什么亲情的感觉。不过今日的悲意是打心底的。原本几千口人的大宋皇族,如今就剩下他们四个人了,差不多是顾影独怜的地步了,怎么能不伤心?他们现在差不多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命运完全操纵在别人,也就是他们身边这些人的手里,接下来日子会怎么过,她完全不知道。
    她已经知道赵谌、赵環環和赵珠珠是被一个叫王晨的人多金人的大营内救出来的,现在看赵谌这么听王晨的话,也马上认定,身边这个伟岸英俊的青年人应该就是救赵谌、赵環環和赵珠珠,当下也整整衣襟,对王晨盈盈一拜,致谢道:“老身多谢王公子的相救,不然我大宋皇室一脉就此绝了!”
    这下王晨知道轻重,赶紧闪开,忙不迭地回礼:“小民万不敢不皇后如此之礼!”
    这时赵環環和赵珠珠及跪伏在地哀泣的宗泽等人也都起身了,这种场合,作为未出闺的赵環環和赵珠珠自是不好说什么,抹眼泪是她们能做的最好的事。而宗泽等人则上前,劝慰孟氏和赵谌,希望他们不要悲伤,要重新振作起来,金人还会再南侵,太子现在是大宋的根本,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云云。最终宗泽以赵谌、赵環環和赵珠珠三人一路非常辛苦,需要早点休息为由,结束了这场赵宋皇室成员悲欢离合后再相聚的感情表演。
    孟氏自回延福宫去休息,而赵谌准备入居福宁殿,这个殿阁以后准备当作赵谌的寝宫。
    如今的皇宫内没几个人,加上搜集拼凑回来的那些散落在民间的宫女宦官,总共才不过几十人。诺大的皇宫才这么几个人,非常的冷清,赵環環和赵珠珠死活要住在与赵谌相近的地方,并要王晨负责她们的安全,一直陪伴在她们身边。
    对于自己安全的护卫,赵谌也是同样的要求,他现在只相信王晨,其他的人一概不相信。
    最终宗泽和王晨也同意了三人的要求,让赵環環和赵珠珠住在福宁殿附近的宝慈殿,而王晨率领宗泽拔给他的那五百名还算是精锐的宋军,负责贴身保卫赵谌及赵環環和赵珠珠的安全。
    几名年岁较大的宦官及宫女也被临时唤来服侍赵谌及赵環環和赵珠珠的起居,宗泽答应,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好生替三人找一些服侍的人儿。皇宫内已经大致打扫了一下,这几处殿原本就是皇帝和皇妃们居住的地方也打扫干净,被褥什么的都有了。
    连续的车驾行进下来,赵谌、赵環環和赵珠珠已经非常疲惫了,只不过心里的恐惧让他们不敢放心去休息,直到王晨亲自替他们安排了住的事项,并保证今天晚上在宫内伴着他们,亲自带领军士护卫他们的安全后,三人才稍稍放了心,准备去睡觉。不过这个晚上他们三人还是睡在同一个殿上,三个人呆在一起,多点安全感,找一些心理安慰罢了。赵谌及赵環環、赵珠珠三人这样的决定虽然不合礼制,但想着如今形势复杂,宗泽等人也就听任他们的要求,让他们都睡在福宁殿了。
    赵谌等人睡下,王晨和宗泽都留在宫中,却令一直跟着他们,心里七上八下的张邦昌等人回去休息。张邦昌等人也累了,知道宗泽和王晨还需要连夜布置什么,这肯定没他们的份,也就都去休息了。
    宗泽和王晨布置好宫内外的临时防务后,看到赵谌、赵環環和赵珠珠三人已经入睡,也找了个安静的小殿,一道商量事儿。“晓初,老夫以为,应当尽快拥立太子登基,如此才好行事,你觉得如何?”宗泽也没客套,直接问询王晨事儿了。
    宗泽这样问他,王晨并没觉得异样,他已经不把自己当作外来客了,也马上回答:“宗元帅说的不错,此事宜早不宜迟。如今是战乱时候,礼仪什么的也不要太讲究,只要让世人知道太子已经继承了大宋的皇位即可!”
    “说的不错,非常时刻不能讲究太多!待本帅亲自去择个黄道吉日,”宗泽点头认可了王晨所说,再压低声音问道:“晓初,你觉得该如何处置张邦昌之流?”



第二十八章 朕在此立誓
    宗泽现在已经不把王晨当作一个普通的武人看待了,他知道接下来的时间内,王晨会在大宋的朝堂上发挥重大的作用。这从即使登基的太子赵谌对王晨的依赖及听服程度上可以看出来。
    虽然说这对于大宋来说并不一定完全是好事,但在非常时刻,却是很有用的。
    赵谌对王晨很听服,那王晨的意见对赵谌的影响肯定非常大,很可能王晨说什么,赵谌会无条件地遵从,至少在这段时间内如此,那王晨就成了最能影响赵谌这位少年皇帝的人。关于大宋的事务,王晨的意见可能就是赵谌的意见。这样的话,只要什么事与王晨商量好了,那就可以成定论。
    王晨是他的同乡,又是个极度痛恨金人的人,在对待金人的态度上甚至比他这个领军元帅还要强硬,非常时刻,有这样的人一起同事,那还要担心主和派再在朝堂上占据上风吗?他也看到了今天王晨看张邦昌、范琼等人的眼神,这些人要如何处置也是新皇即位后必须要考虑的事,因此他也想与王晨商量一下,要如何处置这些在金人攻破开封城后,帮金人做事,最终被金人留用的人。
    王晨从宗泽这话中进一步领会到宗泽对他的看重和信任,想了想后,也马上回答:“宗元帅,无论是张邦昌还是范晾、吴幵,这些人在金人来攻时候,完全没有了气节,一力主张与金人言和,并助金人做事,刻意讨好金人的同时,还镇压我宋人的反抗,这些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必须要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让他们清楚当汉奸的滋味究竟是什么。不过,如今陛下身边,能用的人不多,要是马上将这些人全都重处,那做事的人都没有了。依我看,不若先暂时用他们做事,待勤王之师抵达,能臣良将陆续来到京师,朝廷有了可用之人后,再论他们的罪?不论现在怎么样待他们,这些当汉奸的人,必须要给予他们以严厉的惩处,以儆效尤,给后人以警醒!”
    王晨的话让宗泽心内剧震,他想不到王晨竟然想的这么周全,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先令这些人做事,待班子搭起来后,再将他们踢开,并论他们的罪。能想出这样计划的人,心智肯定不同凡人,行事也应该非常圆滑,这与王晨这两天的表现有点不太一样。
    宗泽认识王晨后,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勇武的人,以后会是员良将,却没想到除了勇武外,还非常有头脑,能想到以这样的方式处置张邦昌等人。当下深吸了口气后,也马上赞同:“晓初你说的不错。现在无人可用,这是本帅最担心了。张邦昌之流虽然没有气节,为虎作伥,帮金人做事,但他们毕竟在朝堂上肆混了多年,做事有经验,让他们继续做事,不失为一个好的权宜之计。”
    宗泽当然最痛恨的就是这些投降派,他一直认为,正是这些人一心求和的想法,葬送了大宋大好的河山。对于张邦昌、范琼之流替金人做事,镇压宋人反抗的人,他恨不得一杀而后快。但他现在孤军无援,手下没有什么可用之人,要是马上将这些人杀了,不但无人可用,反而会让开封城内人心惶惶,再添新乱。对张邦昌之流虽然痛恨,但现在暂时不动他们,继续令他们做事,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宗泽心里也轻松了一点。
    随即两人又讨论起朝堂班子该如何搭建的事。
    在这一点上,王晨形同白痴,他不但对大宋的军制了解甚少,对宋朝的官制更是没什么了解,他只知道宋朝的军权是枢密院掌管的,另外还有宰相什么的。因为仅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强烈建议让宗泽出任主管军事的机构枢密院的主官,宗泽想了想后,也没推辞,说他会暂时管理一下开封的军务,至于以后该怎么处置,待那些应诏来朝的官员们抵达开封后再说。
    宗泽认为,李纲的才能与威望都远在他之上,以后朝堂上的事应该更多委以李纲才可。
    李纲是什么人,王晨当然知道,他也认可宗泽所说,此人来开封后,应该给予最重要的职务。
    宗泽提议要尽快建立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宗泽建议王晨去殿前司任职,掌管皇帝的亲兵,负责皇帝的安全。甚至宗泽提议让赵谌任命王晨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的职务。
    虽然当日赵谌也说过类似的话,但王晨完全不知道殿前司是什么职位,更不知道殿前司的主官都指挥使在朝堂上的份量。他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个主管皇帝禁军的官职,他即使答应赵谌,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一直保护其安全,那接此职并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要是他现在就清楚这个殿前司都指挥的职权,那他死活都不会接受的。
    不过王晨还是说了一句,说他一个乡村野民,完全不知道大宋的官制和军制,他也不知道这个殿前司都指挥使是何样的职司。以后做事的时候,还希望宗泽多多指点。王晨的表示让宗泽有点愕然,但他也没有更多的解释。
    两人商量了半宿还多,许多事基本有了共识。
    第二天一早,在赵谌起床后,王晨和宗泽陪着赵谌商量了半天的事,主要是拥立赵谌登基,还有登基后百官设立,军队组建等问题。
    赵谌虽然自幼长于宫中,在立为太子后也有一些人教诲,宫中的事务他略微懂一些,不过他到底只是个十一虚岁的小孩,这些事怎么可能有意见?在宗泽问询他意见的时候,他只是拿眼睛瞧王晨,说一切都听王晨的主意,前提只要王晨一直在身边保护他就行了。
    赵谌这样,让宗泽有点悲哀,但现在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他只能依照昨天晚上与王晨讨论好的计划行事了,甚至还有点欣慰于拿这些事与王晨商量。他也完全相信,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王晨将是影响赵谌的最重要一个人物,没有之一。
    宗泽最终将自己与王晨商量好的事告诉赵谌,问询赵谌的意见。听到这些都是宗泽与王晨商量好的,赵谌如何会有意见,马上一口答应。殿前司的职责他是知道的,他还特意强调了一点,以后要王晨一直担任殿前司指挥使的职务。如果说赵谌有自己的要求,那就只有一个,也就是宗泽和王晨已经商量好的,让王晨担任殿前司的主官。
    因为赵谌完全听王晨的建议,王晨昨天晚上又与他商量好了大多情况,宗泽也松了口气,在和王晨细细吩咐了赵谌一番后,也将张邦昌等一批人召进宫,商量拥立赵谌登基的事。如今的开封形势全在宗泽的掌握之中,张邦昌等人以前的职位虽然比宗泽高,但也只能听宗泽的吩咐。
    赵谌的想法都是王晨给的,他所说的话自然也就是王晨的意思,一番商议后,也就决定下来,两天后,举行新皇的登基仪式。
    虽然条件简陋,人员缺少,但新皇的登基仪式还是要按礼制举行的。
    商量结束后,诸人也都散去,各去做准备了,宗泽令自己手下的几名属将协助这些人做事,一则监督这些人的行为,二则发动军士帮忙。
    两天后,稍显寒碜的新皇登基仪式在原本举行大朝会的文德殿进行。参加朝会的人也不少,显得有些热闹。也多亏了这些帮助金人做事的“汉奸”的筹备及捧场,不然冷清的场面非常难堪的。
    在众臣的跪拜及山呼万岁之下,身穿龙袍的赵谌在王晨的搀扶下,走到御座上坐了下来。
    虽然面对一大群跪伏在地的大臣他很紧张,但在王晨的鼓励下,还是正襟危坐在殿上,并清清喉咙对众臣嘉勉了一番,表示自己的决心:“朕今日登基称帝,父皇和皇祖父尚在金人手中,朕一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