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186部分

武夫当国-第186部分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会议才一开始,众人便认为应该选择更为积极的军事部署方针,不管是专心的拓展地盘还是出击民军,只要有利可图,都比坐守郑州要好的多。
  当然,即便实在积极进去的方面,众军官还是更倾向于安全一点的单纯发展地盘,毕竟第三旅都是一群初出茅庐的新兵,河南省内的民乱如此严重,好几路政府军都被挫败,让第三旅的新兵上阵多多少少是有让人慎得慌的地方。
  众人围在地图台前,先是沉默后是提意见,提完意见之后又是沉默。
  袁肃自认为自己对河南省内的环境很不了解,无论是民风还是目前民乱发展的趋势,又或者是地理气候环境之类的问题,所有已知的消息都是道听途说,而且仅仅只是一个大概的内容。他看着地图思索许久,就个人而言最理想的地盘首当其选的是信阳,其次是南阳,再其次是许昌。
  然而目前张锡元部能够控制的地方尚且只是许昌,据说信阳同样乱得不行,好几路地方军聚集在信阳城内,连大门都不敢贸然进出。不仅如此,因为信阳是河南最南方的城镇,云集了湖广、豫南一带许多民间势力。比如豫南第一大霸张庆,人称“老洋人”,手下几千号死士,不仅连当地官府要客客气气对待,就连白朗起义的民军也要礼让三分。
  抛开那些自成一体的地方军系统,单单这些民间势力就够让人头疼,袁肃要想占领信阳为根据地,只怕也是一件很大的军事工程。
  至于南阳,一方面是何丰林部队的驻扎地,另外一方面又是民军泛滥成灾的西南山区,若是挺进到南阳那就等同于要跟民军正面交锋,完全有悖于之前所讨论的方向。袁肃并不是畏惧民军,而是他本人对山区作战很没经验,手下的部队又都是新兵,真要在西南山区与民军撞上了,那铁定是要吃大亏。
  许昌就更不用说了,张锡元的司令部就设置在许昌,此人俨然已经摆出将郑州和许昌据为己有的姿态。之前要部是中央政府和开封都督府的双方面命令,张锡元甚至都部想让第三旅进驻郑州。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把方向定在豫南,根据我们手头上的资料,豫南的情况是最为复杂,各方势力都有参杂其中,当真要南下的话一定会费很大的功夫。”这时,蒋百里不疾不徐的开口说道,他的脸色显得很是笃定,说话的语气更兼有一种胸有成竹。
  在场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齐齐的投向蒋百里身上,大家没有开口说话,只是在等待着蒋百里接下来的话。
  “商丘是河南东部最大的城镇,又是衔接安徽和豫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从情报的显示已经第三旅亲自经历过的实地探查来看,商丘虽然有民军出没,但绝对不像预想中的那么严重。该地的民军很有可能北上转移,也有可能就地解散了一部分,哪怕还有剩下的民军盘踞,也都是强弩之末。”蒋百里继续说道,他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
  “先生,您的意思是让我们取商丘?”戴凤翔很是疑惑的问道。他虽然赞同蒋百里刚才的推论,但是这与袁肃所提出的思路似乎有南辕北辙的嫌疑。
  “百里兄,商丘离开封百余里,离安徽也是百余里。在西边有河南都督府,在东边又有第十四师。姑且不论这个地方对我部发展的需要,就算我们拿下商丘,也势必会陷入河南都督府和第十四师的包夹之下,多少是有所不利的。”袁肃说出了他个人的见解。
  “我明白袁都督的意思,十四师此番入豫显然也不希望空手而归。他们劳师动众在河南和安徽交界鏖战这么久,如今只占了几个边境的小县城,当然算不上是得偿所愿。再者安徽现在是倪都督坐镇,新官上任自然是容不下他人的部曲,势必想尽办法要排走十四师。其实商丘、毫州两地的情况最近几个月明显有所缓和,但十四师迟迟不肯采取大规模的反击行动,已经说明有一些问题了。”蒋百里正色的说道。
  大家都明白蒋百里的意思,在外带兵也是一门需要门道的事情,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真的一下子把敌人全部消灭了,那作战部队就没有用武之地。别说中央下拨的经费会回归原来状态,于是无从获利,只说辛辛苦苦打完仗,屁都没捞着,任谁心里都不会感到痛快。
  换言之,商丘的情况其实十四师高层是心知肚明的,无非是故意赖着不走罢了。
  稍微停顿了片刻,蒋百里接着又说道:“但是,曲师长毕竟人在中央,而且段总长和保定军校那边都需要他去打理,应该说曲师长对在河南霸占地盘的想法并不是很强烈。依我推测,他也只是能捡便宜便捡便宜,不能捡便宜也无可无不可。”



  第22章,进取商丘
  袁肃微微的点了点头,承认蒋百里的分析很有道理,然而他又说道:“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我们行军作战讲究的是万无一失,哪怕就算是曲师长本人没有意见,可是难保他的手下不会一意孤行。倒是出了乱子,我们反而也不好收拾。”
  蒋百里摇着头笑道:“袁都督放心,我敢担保绝不会出乱子。”
  袁肃饶有兴致的问道:“是吗?百里兄为何能这么肯定?”
  蒋百里说道:“袁都督难道忘记了吗?我们是中央军,第十四师只是安徽省的陆军师,再者曲师长又是段总长的人,单单这两点,我们中央军与十四师发生矛盾,大总统那边是绝不会折中央军的名声。”
  听到这里,袁肃恍然大悟,他险些把这一层给置诸脑后。当即他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还是百里兄考虑的周全,我反而忘了还有这一点。”
  一旁的戴凤翔对北洋政府内部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是在看到袁肃欣然的表情之后,也意识到与十四师的矛盾部是什么大问题。出于更为全面的考虑,他犹是说道:“可是即便如此,商丘这个城镇于河南是有一定价值,可于我们未必有什么意义。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商丘要比淮北还要偏北,不仅如此,距离京汉线铁路又隔了一个开封。”
  蒋百里微微笑了笑,看着戴凤翔说道:“钟奇,咱们带兵最忌讳的就是没有全局观念,也忌讳脑子转不灵活。纵观河南目前的局势,越往南边越是错综复杂,对我们来说也越是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既然南边不利,我们就不应该见牛角尖似的还盯着这个方向。正所谓‘不得已而退求其次’。”
  戴凤翔沉默了一阵,随后缓缓的点了点头,只是他心中还有几分惦记和担忧,只是又不好意思跟校长先生辩驳,所以脸色还是显出了一股郁闷。
  蒋百里自然是看出了这一点,但是他也没有急着跟去做进一步解释,旋儿又转向袁肃说道:“我之所以认为进取商丘,不单单是因为商丘的风险相对最小,更重要的是一旦拿下商丘对我们来说还能做好门面工作,不可不谓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袁肃问道:“何为一举两得?”
  蒋百里这才进一步剖析的说道:“商丘既然是衔接安徽的重要地头,河南省内的民乱能够扩散到安徽,正是因为民军占领了商丘,打通了这个交通渠道。之前十四师又被民军困在豫皖两省交界处动弹不得,豫皖两省也都因此深知商丘、毫州一带的战略重要性。只要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收复商丘,恢复两省交通渠道,在战略的大局面上是恢复了豫皖两省的交通连接,在本地的小局面上又意味着肃清了豫皖两省交界的民军,可谓是大有噱头可言。”
  听完蒋百里的话,袁肃立刻明白了这其中的涵义,也就是说利用豫皖两省交界的重要地理价值,以及十四师几个月鏖战的辛苦,哄抬此次收复商丘的战略意义。他不得不承认,这的的确确是一次以小博大的大好机会,拿下商丘之后好好做一番文章,势必能是大功一件。
  想到这里,他又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故作感叹的说道:“如此说来,十四师之前辛辛苦苦的作战,反倒为我们第三旅做了嫁衣了。”
  蒋百里点头笑着说道:“没错,就是这样。反正拿下商丘轻而易举,这里的民军也不会像豫南那样泛滥成灾。但是拿下商丘的功绩确实无比重大,这可是一个极好的彩头。就算我们不花功夫去做文章,中央那边也一定会为中央军旗开得胜来做文章。简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全,此战势在必得。”
  一开始戴凤翔还是没弄明白袁肃和蒋百里的谈话,只当蒋百里说完刚才那番话之后,他才也渐渐醒悟过来,随即深以为然的点头附和道:“先生果然高见,学生万分佩服。”
  袁肃郑重其事的做出了决定,说道:“如此,那就这样决定下来。我军作战攻略便定位进取商丘,旅部立刻着手安排相关军事部署,做出详细的出兵计划和方案。”
  戴凤翔郑重应道:“卑职领命。”
  从这天下午开始,第三旅临时指挥所便紧锣密鼓的开始策划出兵商丘的方案。进攻商丘无论是从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是属于第三旅个人得益的作战,因此在出兵细节上还是需要很大程度的保密。
  为了研究出兵的方案,袁肃当天晚上甚至都没有出席郑州本地官员的设宴,仅仅只是让副官杜预代为参加。郑州本地官员的盛情总不能全部都拒之不理,日后要在河南这边站稳脚跟,多多少少是要与本地官绅有所结交,所以就算本人不能去,也要派一个代表意思意思。
  杜预当晚在宴席上还专门做了透露,表示袁都督刚下火车就要忙着操持军务,一方面是遵奉了上级指令,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尽快为解决河南目前困境出一份力。这些话当然都只是冠冕堂皇的门面话,但也为出兵商丘提供了一定铺垫作用。
  经过一天一夜的谋划,于次日下午的时候旅部总算制订出出兵计划的草案。
  大致上是第三旅要尽快移兵到开封,以开封为基点向商丘发动进攻。当然,事先要与开封都督府协调周全,另外还要避免十四师为了抢功而从东边偷袭。开封都督府那边袁肃还是有把握,毕竟他与张镇芳是亲戚关系,而且此番又是受张镇芳之邀请入豫。再者张镇芳对近在咫尺的商丘肯定大为敏感,势必会全力支持第三旅收复商丘。
  倒是第十四师那边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担心十四师会抢功之外,更担心的还是第三旅打到一半的时候十四师会突然出兵,这就俨然等同于坐收渔翁之利了。
  为了避免与十四师发生正面或者间接性质的矛盾,按照出兵计划制订的步骤,第三旅将会秘密的完成对商丘周边地区的包围之后,才会另行通知十四师相关的军事行动。



  第23章,见张镇芳
  二月十八日,前后经过三天时间的联络,袁肃于这天下午乘车抵达开封。
  河南都督府派来一队人于开封近郊外等候迎接,张镇芳的副官程世昌与麾下副师长李潜都亲自到场。双方见面之后,袁肃与程世昌还算熟络,昔日在保定时可是见过面的,彼此客客气气寒暄了一阵,继而便打道前往都督府。
  开封都督府是之前河南巡抚的大宅,几经翻修整顿,如今已经有了现代化的建筑格局。
  袁肃在程世昌、李潜二人左右陪同之下走上府门前台阶时,大门内立刻就传来了一阵欢快的招呼。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许久未曾见面的张涵玲。此时张涵玲身穿一袭白色小夹袄,鹿皮皮靴显得小腿肚子很是纤细好看,耳边垂着青丝发髻,颇有玲珑精致的东方古典美感。
  “克礼哥哥,你总算到了。听说你前几天已经在郑州了,为何今日才来开封。显然,你是没把我……和我爹放在心上咯。”张涵玲俏皮的说着,不过在说到后半句话时,略略的显得有几分唐突,小脸也瞬间闪过几分微红。
  “实在抱歉,我部人马也是最近刚到郑州,营中军务旁午,花了几天时间才处理清楚,昨日才得了空闲,今日便匆匆忙忙赶来拜会张伯伯了。”袁肃依然保持着昔日儒雅的风范,说起话来有条不紊,更显出几分成熟稳重的气势来。
  张涵玲几乎从来没见过袁肃身穿着崭新挺拔的军职都督礼服,袁肃虽然是山海关大都督,但与一省都督还要差一级,所以礼服是与一省军务帮办是一样的制式。当初张涵玲还在滦州时,袁肃仅仅只是一个治安团司令,现如今隔了两年的时间,对方一下子就连跳数级,当真是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涵义。
  她对袁肃的印象向来是很好,正月间也听起父亲张镇芳说过袁肃要来的消息,并且多多少少是暗示为了自己而来,对于正值豆蔻芳龄的少女来说,一颗含羞的春心自然是希望受到异性的追求。哪怕她心里面是有喜欢的人,可也掩盖不住那种紧张、羞怯的喜悦。
  更何况这两年来她与袁四公子并没有太大的进展,袁家的一些姨太太总嫌弃自己个子太高,而且没有裹过小脚。每次与袁克端站在一起的时候,都快跟袁克端一样高了。就连袁四公子本人都很反感这样的“大女孩”。
  倒是袁肃的看法与众不同,在张涵玲看来,袁肃才是真正脱离封建思想的现代青年。
  “这样呀,我爹正在里面等你呢。你自从当上大官之后,就很少跟我们家联系了,倒是我爹时不时的还能念起你。今天你可要好好的向我爹赔罪才是。”张涵玲可爱的笑着说道。
  “这是自然。”袁肃报以微笑。
  一行人走进了都督府,一番拐弯抹角穿过前院门庭,来到前厅。张镇芳一早就在前厅一边喝茶一边等候,在听到仆从先行前来通报袁肃已经到了后,他便起身站在门槛后面。
  袁肃隔着一段走廊见到张镇芳后,连忙加快步伐上前,当着张镇芳的面行了一个鞠躬大礼,恭恭敬敬的说道:“张伯伯在上,请受小侄一拜。”说着,还作势要打算叩下去。虽然现在进入了民国,但这些老传统的礼仪多少还是要遵守,尤其是像张镇芳这样门风守旧的人,甚至比起袁世凯还要更重视这一套礼节。
  若是在以前,张镇芳肯定会坦然接受袁肃这一拜,然而今时今日袁肃的身份地位大有变化,不仅从以前的一个小军头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