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28部分

武夫当国-第28部分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世凯没有去接文件,脸上的笑容更加高兴起来,他赞叹的说道:“公绂啊公绂,若没有你帮我料理这些文案,老头子我该怎么办呐。行了,你直接发出去就是。”
  ……………………
  【多谢各位读者大大的支持,我一定会重振心态,把后面写好!】




  第46章,滦州谘议
  转眼间西历已经到了一九一二年一月,大清国的天下终于还是快走到头了。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五千年来中国第一个民主政权就这样揭开面纱,欣欣向荣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洋人,无论是汉人还是满人,大家的目光随着孙中山的誓词而从武汉转向了南京。武汉还是老样子,做为武昌起义最后一战“阳夏保卫战”失利之后,革命军已经再没有反击的势头,而占据武昌和汉阳的北洋军一个个彷佛都短暂失忆了,忘记了自己原本使命似的,仅仅隔着长江与革命党对峙,偶尔炮兵还会零星的向汉口轰炸一番。
  青年学生们依然热衷于革命,巴不得革命烈火能一举烧到北京,将迂腐的满清王朝烧成灰烬;而老百姓们整日只能战战兢兢,在心里叨念着这动乱的时局快点过去。
  那些已经宣布独立的各省,隐隐约约之间已经展开内部的明争暗斗,立宪派、革命党、旧官僚阶级等等,各个势力互相攻讦,为了政治权力而分毫不让的争执。这些人就在翘首以盼,等着大厦倾覆之后的中国格局重新洗牌。
  对于袁肃而言,他并不是不关心国内大局势的变化,只是自己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就像是历史浩瀚汪洋之中的一粒啥子,以眼下的情况根本没有能力去干涉洪流的前进,自己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先好好的活下去。
  滦州在这段时间里总算有了一些变化,七十九标三个营的编制总算确定下来,之前起义动乱的阴影也从城中渐渐消散,城内城外的老百姓们正在努力恢复正常生活。
  自从前天袁肃拜访过张举人之后,他已经意识到军民X联防计划可以开始着手实施了。在过去的两天时间里,他曾多次去州府衙门与王磷同商议此事,王磷同在得知张举人会支持这个计划之后,顿时感到信心十足,愈发卖力的为这个计划出谋划策。
  只是袁肃现在需要的不是王磷同的谋策,而是希望王磷同能提供一些更实质的帮助,比如为民兵训练营提供场所,再比如提前到各村镇做思想动员工作,同时也要快些为军民X联防冠上官方化的头衔等等。
  在王磷同而言,只要不是让自己掏钱那事情就容易办得多。短短两天之间,他利用自己一州首长的权力,很快将南郊古城区划出了一片土地交给袁肃来开办训练营,同时还征调城内的青壮组成民工队,任凭袁肃调去修筑营盘。
  袁肃去实地考察过王磷同划出来的这片土地,居然正是起义发生那天,他率领警卫队设伏阻击起义军的地方。不过想来也是,南城郊这边是冗旧多年的古城区,从古城墙向北是一大片已经废弃的居民区,这里房屋跟城墙一样残破不堪,基本上没有人会在意这片区域。
  因此,像王磷同这样胆小怕事的官僚不必费多少心思就能拿下这片土地。
  不过袁肃还是挺满意的,虽然这里没有一栋完整的房子,可好在地方大,而且交通方便又接近城区,只要稍微整顿一下就能开辟出一座稍具规模的军营。
  袁肃暂时没有去调动那支民工队,毕竟现在还没能拉拢那些大户人家,纵然有王磷同出面不必支付工钱,但伙食、住宿等基本条件总是要承担下来的,如今政府的威信大不如前,徭役之类的情况已经由不得官服来做主了。除非他拿着枪杆子去威逼恐吓,可这样一来自己在滦州的人心必然大打折扣,与自己的初衷完全相悖。
  反正这件事并不急一时,只要等到张举人出面发起号召,到时候修建一座军营只不过是顺手带过的小事情而已。
  王磷同解决了场地问题之后,又花了一些功夫制造一系列官办手续,将民兵训练营归纳为滦州官办团练,甚至还颇有心思的将团练主事人填写为自己的名字。他自然不在乎袁肃为什么热衷于兴办民防,或许是因为安山镇劫案的压力,又或许是真心想做一番实事,但对于自己而言纯粹是为了个人利益。
  既然二十镇是关外的部队,迟早有一天是要调回关外的,等二十镇离去之后,滦州留下来的这支民防队伍自然而然就彻底归自己所有。在这个时代只有手里有兵,自然就会有权,他可不想做一辈子只会看别人脸色小官僚。
  到了一月二日这一天,袁肃再次来到州府衙门与王磷同见面,他向王磷同提出一个新的建议。清政府在一九零八年时迫于国内与国际的压力,而颁布了“预备九年立宪”的谕旨,次年又下令各省自发成立谘议局。
  直隶省内几个较大的州府早已相继完成本地谘议局的组建,只不过之前因为滦州地方太小,因而这件事一直拖延至今都还未落成。索性趁着这次推行军民X联防政策之际,把滦州谘议局也办起来。
  王磷同毕竟是有点门道的人,他立刻听明白了袁肃的意思,假借这次筹建谘议局的事情,利用谘议局议员的位置来引诱地方乡绅赞成军民X联防的计划。这一点确实很有说服力,他也十分相信只要这么办,滦州各地的豪绅肯定会纷纷响应,到时候再加上张举人的号召,赞成军民X联防计划的人肯定会挤破门楣。
  只是对于袁肃一个外省人突然来跟自己谈筹建滦州谘议局的事宜,他心中多多少少都会有所芥蒂。这三年来滦州谘议局之所以迟迟悬而未决,地方政治等级是一部分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则是他根本不希望搞什么“立宪政治”、“民主政治”。
  并不是因为他骨子里迂腐愚忠,而是自己才爬上滦州知州的位置没几年,屁股还没坐热就要把权力分出去,实在不是滋味。曾经知府和省府不止一次提及滦州成立谘议局的事情,他都找了许多既冠冕堂皇又不得罪人的理由谢绝了。
  现在为了军民X联防而专门筹建谘议局,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因此在听完袁肃的建议之后,王磷同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推说成立谘议局之事十分繁复。先要一层一层往上报,随后还要一层一层往下批,没有数月时间是很难办成的,再者滦州只是一个小地方,弄不好报上去很有可能批不下来,倒头来凭白无故的浪费时间。
  袁肃原本对这种政治上的事情并不太懂,虽然他以为谘议局做为民意单位根本用不上层层审批那么麻烦,但是毕竟是预备立宪时期,清王朝官僚体系究竟是什么样子,自己可是说不清楚的。不过就在他听到王磷同称滦州是一个小地方,上面不会批准在这里设置谘议局时,心头立刻起了一阵疑虑。
  若是几年前滦州还没有火车站的时候,那自然是不被放在眼里的小地方,可现如今滦州有驻军又有火车站,有银行也有贸易公司,甚至在城外还有一片纺织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工厂。像这样五脏六腑俱全的地方,怎么可能是小地方?
  袁肃与王磷同的交往并不久,自己对其的了解也不是很深。他不知道王磷同反对筹建谘议局的目的是什么,但只要是有利于军民X联防计划执行的事情,自己一定会竭尽全力去促成。
  于是他坚持的劝说王磷同,以目前中国局势的发展,不管革命成功与否,也不管清王朝是否能挺过去,谘议局迟早是要在全国范围普及下来的。如今谘议局并没有太多的权力,相反提早筹备起来,还能趁机培养站在自己立场上的议员,否则一旦谘议系统成熟之后,再想利用谘议局站稳政治脚跟,那就太迟了一些。
  不得不说,袁肃这番歪打正着的话一下子说到了王磷同的心坎上。
  谘议局早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就算滦州还能再拖延一些时日,但到底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谘议局本来就是本地豪绅参政的捷径,他如果一意孤行反而还会得罪更多的权贵,到那个时候别说不能保证自己的权力地位,只怕这一辈子都别想再翻身。
  一番犹豫之后,王磷同只好答应了这件事,表示自己会尽快着手安排筹备工作。
  袁肃得到王磷同的同意之后,对自己的计划越来越有信心。他很清楚只要筹备谘议局的风声放出去,再适当的跟军民X联防计划扯上关系,军民X联防计划的影响力必然会水涨船高。
  本以为张举人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稳定情绪,然后再抽空来城内支持袁肃号召滦州豪绅参加军民X联防计划,没想到就在一月三日这天晌午,张举人便乘坐马车再几名留驻张府的新军士兵护送下,来到七十九标标部大院。
  不过张举人并没有进入标部大院,仅仅是派了人去找袁肃出来。
  袁肃接到通知之后,立刻放下手头上的工作,神色匆匆的出了标部大院。




  第47章,会众豪绅
  张举人没有下马车,只是透过窗户向袁肃说道:“昨日老夫已经派人向城中王夫子、陈员外还有其他镇子上的几位望族三老递了请帖,邀请他们今日正午到听风小筑一聚,你且随老夫同车,我们先去一趟州府衙门,邀上王知州同去听风小筑。”
  袁肃心中顿时一片欣喜,张举人还真是痛快人,才隔了没几天就进城来办正事了,当真让自己省了不少心。他随即说了一些奉承和感激的话,只是考虑到稍后返回时未必与张举人同路,因此并没有搭乘张举人的马车,而是请张举人先行一步,自己取了战马随后赶到。
  二人带着几名随行护卫的士兵来到州府衙门,王磷同整日清闲的很,一听张举人和袁肃到来,很快就亲自赶到府院门口迎接。听完张举人简单的交代,王磷同马上吩咐家仆备车,跟随袁肃和张举人一同前往听风小筑。
  但凡稍有历史的城镇之中,总会有一两家古迹斑斑却又店大业大的著名酒楼,听风小筑正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一家,据传酒楼已经经营了快四十余年,早已经是金匾老字号了。
  十数天前发生的起义事件,战火波及了整个滦州城,听风小筑也在所难免的受到波及,原本店家打算歇业一阵重新整顿,等过完年熬过这段混乱时期再行开业。哪里知道昨天接到预约,滦州各地七、八位大人物要来酒楼举办午宴,这些大人物不仅都是听风小筑的老主户,而且随便一个人都是店家不敢得罪的。
  为此,店家连夜高价购进食材张罗,哪怕通宵达旦也不能怠慢了这次午宴。
  袁肃、张举人等一行人来到听风小筑时,只见酒楼所在的街道上站满不少人,一看这些人的打扮就是保镖、枪手之流,但凡寻常老百姓路过,这些人立刻上前阻拦。袁肃看到这一幕场景时,心中忍不住犯嘀咕:这些豪绅要么是摆架子,要么是被匪患吓住了,倒真希望是后者,那样事情就更好办了。
  这些保镖、枪手看见由官军护送的马车走来,自然不敢上前骚扰,任由车驾通过。
  听风小筑是一座五进五出大宅院似建筑,与其说是酒楼,倒不如说是食府。
  门前已经停了许多装饰奢华的马车,档次最低的也有是两匹驾马,由此可见今日的聚餐可谓是滦州首脑会议一般的规格。门廊前等候了三名小厮和一名管家模样的人,在张举人、袁肃和王磷同各自下马下车后,他们连忙迎上前来。
  “诸位大人都到了吗?”张举人一边迈步跨进门槛,一边向那管家模样的人问道。
  “回张老爷,眼下就只缺小王大人尚且未到,可能是路途过远,有所耽搁了吧。”管家毕恭毕敬的回答道。
  袁肃之前听王磷同介绍过,王姓是滦州第一大姓,城中的王夫子是为大王大人,而在靖安镇上的另外一位王大人则被称为小王大人,当然这并非是因为年龄的差别,二人家业势力也都有一定差距。
  “知道了,我们先进去了。”张举人缓缓的点了点头,随后与王磷同、袁肃一起向门廊内走去,穿过了一处前厅,又走了几步走廊,来到了一处花园模样的地方。
  管家带引着众人直接来到花园靠近一处小池塘的小阁楼前,小阁楼门外侯着三、四个衣着得体的小厮,见有客人来了立刻殷勤的掀开门帘子,迎客人入内。
  阁楼第一层是一处小厅,这里坐着五、六个衣着华贵的人,不过并不是滦州大户豪绅的主事人,仅仅是这些人亲信随从。他们在见到张举人、王磷同后,连忙起身弓腰行礼。张举人仅仅是微微颔首答礼了一下,而王磷同却是一副客客气气的样子,至于袁肃并不认识这些人,因而无动于衷。
  随意寒暄了一番,早有一名随从跑上楼去通报,张举人、王磷同和袁肃迈步沿着楼梯向二楼走去时,楼上已经传来了一阵热闹的声音,没过多久那些受张举人之邀的滦州大人物们已经现身楼梯口,亲自迎接张举人上来。
  见了面之后,这些滦州士绅阶级的大人物们深知张举人家中事故,于是大多不敢喧哗,反而一副拘谨严肃之态先向张举人问了哀礼,随后才不慌不忙的向王磷同和袁肃打招呼。
  这一连串的问候让张举人不禁再次伤感起来,他眼圈微微泛红,沉吟了许久才缓过神来,然后强颜微笑的请众人挪步到客厅内,坐下来再慢慢细谈。
  众人按照身份地位先后落座,虽然表面上看去这些地方豪绅斯斯文文、持礼有度,但袁肃分明能够察觉到其中有几位并不和睦,比如落座的位置以及落座时的表情,可见滦州士绅阶级果然还是存在一定矛盾。
  张举人因为情绪的缘故,并没有打算多绕弯子,简单的将袁肃向众人介绍了一下。
  这些豪绅当中有人之前已经见过袁肃,也有一些人听说袁肃的情况,因此都十分客气的与袁肃问了一声好,袁肃也一一做了回应。
  之后,张举人将安山镇发生的惨案用沉重的语气讲述了一遍,随后神情激动的强调一定要严肃整顿滦州治安隐患,绝不能再让类似的恶劣惨案再次发生。
  关于安山镇和石门镇的劫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