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286部分

武夫当国-第286部分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革命党也不遗余力的宣传反北洋的言论,很快便点燃了老百姓隐藏积累许久的怨恨和怒火。
  与此同时,由于汉口北洋军事改革委员会与护国军之间形成的默契,使得中华革命党能够更容易、更快速的渗透到湖北省内,进行更多的革命思想宣传以及策动人民群众加入革命阵营。被征兵以及官僚腐败所欺压到走投无路的老百姓们,这会儿一下子全部爆发了起来。单单在孝感、宜昌、十堰三个县便已经设立了中华革命党的行动分部。
  对于中华革命党来说,他们并不在乎在汉口的曹锟这会儿是不是跟他们站在同一阵营,即便很清楚这会儿是可以利用北洋内部的矛盾来隔岸观火,但是所有的革命目的原本就是旨在推翻北洋政府。只要与北洋沾边的势力,那便是革命的敌人。
  中央近卫军还没有在随县打响第一枪,湖北省内的局势已经闹得沸沸腾腾。
  就连汉口方面都没有料到,这才短短十几天的时间,民间的情绪既然如此暴躁不安。
  许多高层官员都感到十分纳闷,要说强行征兵以往都有,一些贪污腐败也是屡见不鲜,可为什么以前就没闹出这么大的乱子,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却折腾起来。纵然很多事情是这些高层官员心知肚明,也知道闹出了乱子对大局很有影响,可偏偏这些人只知道哎声叹息、大发疑惑的感慨,并没有一个人下到基层着手处理这些情况。




  第99章,随县之战
  随县的战事是在四月最后这一天打响,第五师兵分两路,一路越过汉江从西边进攻随县与襄阳的官道,沿途占领了淅河镇,直逼随县县城西郊;另外一路则负责从正面向随县主动,同时负责在途中建立兵站和后勤驿站,方便在占领随县之后能第一时间开辟后勤路线。
  蒋百里虽然是第五师最高指挥官,但毕竟接管第五师的时间尚短,唯一真正能掌控的部队就只有师部直属的警卫团和直属的炮兵营,即便是这两支部队,也还是经过了一阵大换血之后才勉强握在了手里。
  好在下面的团长、旅长虽然各自为政,有时候也会反驳蒋百里的命令,但毕竟后勤和军饷都掌握在蒋百里手里,真要施压下来也只能唯命是从,最多是在心态和办事效率显得很消极罢了。蒋百里不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人,正因为如此,目前的局势对他来说很有压力,因为自己每一项命令都必须经过慎重思虑,既要考虑命令的作用,又要顾及能让下属都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并执行命令。
  好在目前随县的驻军并不多,原本曹锟就没打算在这里设置防线,计划着以随县这个交通要道来当诱饵,引诱中央近卫军集中兵力强攻这里。如此一来,就能陷入襄阳和汉口两方面的夹击和包围。
  但是后来又经过一阵研究和情报搜集,发现中央近卫军的进攻路线十分有气势,一上来就是双管其下,摆出了要打一场大会战的态势。为此不得不在随县这边多留一手,拖延时间也好,配合战术也好,总之是预备不测。
  曹锟抽调了王占元手下湖北陆军第六旅旅长孙建业进驻随县,虽然孙建业行动很迅速,只用了三天就把部队全部集中到随县,并且勉勉强强在随县县城几个重要的郊区布下了防御阵线。他的两个团汉江和长江分岔口的安居外设下了野战阵地,另外一个团则在安居镇城内布置巷战防守线。他的作战策略很明显,就是希望将近卫军吸引到安居镇这里进行决战。
  第六旅的另外一个团,则全部缩在随县城内布置巷战,形成了第三道防线。
  就在近卫军发动进攻的前一天,孙建业还加急拍了一份电报给湖北,询问随县的这一仗到底打还是不打。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份电文,还是曹锟一开始没有拿定主意的缘故,当初他没有主张在随县布防,后面也只是希望派一支应变部队留守随县做为策应,孙建业走得也很急,没有问清楚到底是主守还是主策应,又或者是按照王占元所说只是照应后勤交通什么的。
  事实上王占元是有私心的,他愿意跟着曹锟干这一场北洋内部的大变故,但是却不希望因此而动了自己的元气。如今近卫军矛头直指随县,曹锟却抽调他的一个旅进驻随县,这分明就是在让自己的手下当炮火。
  正因为曹锟与王占元之间有一定私利上的矛盾,所以最终从汉口发到随县的电文是让孙建业随机应变。这就让孙建业显得很尴尬了,什么叫见机行事?见什么机行什么事?
  如果孙建业现在有清晰的战斗指令,这一仗虽然敌人多过自己,但是却不一定没得打。按照他现在布下的防守阵线,绝对算是很有高见和后招的了。近卫军兵分两路,其中一路要过江都必须先拿下安居镇,如果不在安居设立后勤基地,直接奔向随县必定会损失惨重。
  第六旅好歹还有十二门大炮,占据着有利地形,近卫军别说渡江需要足够的筏子,就算有筏子几炮打下去全给打没了。
  湖北的地形虽然不算险峻,但做为四战之地、交通枢纽,又有许多长江的分支河流,是需要精心的战略层面部署,才能打好战役、战术上的作战。尤其孙建业的部队常年在湖北中部地区驻防,早就在安居镇摸清了路线,哪怕在这里的两个团守不住了,全部退到镇上进行巷战,早晚能让的敌人部队晕头转向,顺利的拖延一段时间。
  只是现在,孙建业根本不知道到底该打还是不该打,到底是该听曹锟这个北洋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的命令,还是听王占元这个老上司的命令?再者,如果真是不好好打的话,那事后会不会又要背黑锅?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
  然而近卫军根本就没有孙建业任何思索的余地,第二天就打过来了。
  西路和中路的近卫军几乎畅通无阻,一天下来就挺进了三十里。
  当天晚上,近卫军西路的一个旅接近了安居镇的长江边缘。只要见到江水,不管这江面是宽是窄、是急是缓,这个旅的所有士兵都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大战就要开始了。第五师常年驻扎北方,自然不擅长水战,面对诸如此类的天然的防御堡垒,敌人的将领肯定会加以设防。
  更何况也不需要多少兵力来设防,只要有一挺重机枪和一门炮,就足以骚扰过江的行程。
  担任西路进攻部队的是第十三旅,旅长是戴定国。戴定国之前只是旅部参谋,在郑州事变之后被火速提拔为旅长。十三旅在拿下了湖北、河南两省边境地区的楼江镇之后,就将旅部设置在这里,然后命令麾下两个团的团长放慢进攻步伐,先派出大量侦察兵去安居镇南岸探查。
  其实孙建业在安居镇长江北岸,设下的是一个心理战。他把安居镇通往南岸的两座桥全部炸毁了,然后部队后撤了五里,在安居镇郊区之外布阵。
  整个江边压根就没有设防御部队,因为孙建业知道近卫军肯定会用大炮轰击北岸,在自己兵力有限的情况下,自然要为士兵们多考虑考虑。
  原本打头阵的将领都会有些不爽快,尤其戴定国还是一个性子急的人。但是既然被选为了打头阵,那么自然不能辜负自己火速提拔的这个名份,所以现在戴定国心情还是十分急切,期待着自己能顺利打一场漂亮仗,奠定自己旅长真正的威信。
  但是派出去的侦察兵在长江南岸探查了半天,因为天色已晚,所以看不出个究竟来,但是觉得北岸那边也太安静了,似乎有诈。于是侦察兵回报个团长,团长拿不定主意,接着又上报给了旅长。
  戴定国有些急不可耐,他让炮兵先超北岸打几炮。
  三十七旅一共只有六门山炮,炮弹倒是有不少,差不多紧接三千发左右。于是第一轮炮击摸黑的向长江对岸打了二十多发。只见到北岸接连的爆炸,火光冲天,好一些小村子和野林子都着火了起来。
  然而北岸似乎依然没有动静,于是团长决定派人渡江。只是侦察兵沿着江边找了半天,发现桥都被炸毁了,只在几个江边渔村里找了几个木筏子。侦察兵趁着夜色划着木筏子过了长江,来到北岸之后,发现这边根本就没有敌人的踪迹,来来回回转了一大圈什么都没发现。
  当戴定国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推测驻守在随县的部队可能逃跑,毕竟孙建业手里就只有区区一个旅,而且这个旅还不是按照中央旅的编制,总兵力都不过五千人。
  当即,他下令麾下两个团连夜渡江。因为缺少木筏子,即便沿着南岸找了很多渔村讨要小船,数量也远远不充足,整个渡江的过程显得很缓慢。好在这条江水是汉江的分支,也就是长江分支的分支,河面不算太快,就算筏子不够,士兵们也能跳进水里扶在筏子两侧过江。
  戴定国深知古代兵法讲究半渡而击之,因此一开始渡江还是很小心。只是到了后半夜的时候,却依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他心中猜测敌人逃跑的想法不由更坚定了。
  一个旅四千多人连夜渡江,整整持续了八个多小时。每一批士兵到达北岸的时候,有的因为长官还没过来,有的则渡江后也不知道干吗,全部都聚集在北岸滩头,吵吵闹闹了一晚上。
  当所有士兵们都过江之后,天色都微微亮了起来,一夜疲困不已的士兵们还以为能休息一阵子。但是戴定国坚持让士兵们继续行军,争取在下午之前赶到随县城。于是士兵们不得不带着睡意,盯着一月初的天寒地冻的气候,继续前进。
  因为戴定国判断敌军已逃,所以先头部队直接就向安居镇挺进了。可是就在距离安居镇还有两里时候,早已经以逸待劳的孙建业两个团的兵力,对着这些一点防备的近卫军发动了突然袭击。
  这场战斗持续了三十多分钟,近卫军猝不及防,先头部队当即就溃散了下来。后面的部队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只听到枪声大作、惨叫连连,再加上溃逃的先头部队胡乱大叫中埋伏了,四千多人顿时乱作了一团。
  好在两个团长组织团部的机枪连和大刀队,横着把溃逃的先头部队阻挡了下来,及时止住了混乱的状况。不过经过了这次突袭,倒是让近卫军们彻底警惕下来,一时半会不敢继续向安居镇进发了。
  团长命令军官暂时把士兵们都组织起来,退到北岸岸边的几个渔村里,先在这里驻扎下来。此时天色刚刚亮,安居镇那边的敌人究竟有多少根本说不清楚,而且士兵们一夜疲困,好些人还被冻出病来了,必须休整休整。
  其实如果这个时候孙建业命令他驻守在安居镇外的两个团,向近卫军发动追击,这西路的近卫军早就被打到长江里去了。但是正是因为孙建业不敢太过火,心中存着犹豫,所以严令部下扩大战事,只是进行保守的防御即可。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西路的近卫军组织过几次冲锋,在六门大炮的掩护下,打算一举压下安居镇。可是戴定国越是心急,这战事就越不顺利,加上天气寒冷,后续物资供应不足,士兵们晚上睡觉的地方都不够。
  最终,双方连续打了好几天的时间,近卫军没有进一步,孙建业的两个团也没有退一步。西路就这样僵持下去了。
  进攻随县中路是由蒋百里亲自指挥的大军,一共是一个旅加一个团,兵力有六千多。
  戴定国为了替自己在西路受阻辩护,于是发了一份电报给蒋百里,谎称他的十三旅成功在安边镇拖住了孙建业的主力部队。
  蒋百里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没有用充足的时间去分析戴定国的可靠性,他也考虑到孙建业极有可能会选择在安边镇这个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地方,设立主战场。当即,他下令全军全速挺进,先从唐璜镇渡江,占领唐璜之后再南下进攻安边镇。
  唐璜镇位于安居镇东面四十余里,是随县最东方的门户镇。但是唐璜镇与随县城的距离只有二十余里不到,就算蒋百里速度再快,要想把六千人顺利从这里渡过汉江,还是得冒一定风险的。
  如果孙建业提前探知了蒋百里的动向,则肯定会提前在唐璜镇布下炮兵和防御阵线,那时候蒋百里的渡江部队就会直接变成活耙子。
  原本孙建业就处于犹豫不定的时刻,他派出的探子根本就没有多少,轻而易举的就让蒋百里六千人马神不知鬼不觉的靠近了唐璜镇。
  就在十三旅在安居镇与孙建业大打出手的时候,蒋百里的中路部队已经顺利向东方距离随县城很近的白云山,并在这里设置了前沿指挥司令部。
  段云峰匆匆的走进了临时搭建的帐篷,因为白云山下的村子大多是民居和小屋子,为了不滋扰民众,因而司令部设在了村子外面的一个土岗上。段云峰是从袁肃的参谋团抽调到蒋百里身边大人副官兼任参谋主任的,虽然年纪轻轻,不过常年都参与高层指挥,多少是有一定经验在身上。
  “蒋大人,前线有消息了,第六旅的工兵队把东边过山的山道全部捣毁了,四个营都被堵在县城外一座河沟对岸。”司令部绘图室内,段云峰拿着电报走到正在观察地图蒋百里面前。
  “怎么,河沟很宽,过不去吗?”蒋百里放下了手中的放大镜和三角仪,语气有些严肃的问了道。
  “河沟有些宽,而且听说里面还布了水雷,只有一座石桥可以通过,只是敌人在石桥对岸守了三个营,弟兄们进攻受阻了。”段云峰解释的说道。
  “搞什么,四个营连一座桥都拿不下来?我还以为他们现在已经攻到县城里去了呢。”蒋百里忍不住大骂了起来,“真没用,气死我了。”
  蒋百里很少发脾气,但是最近很多事情都超出了他的个人习惯,尤其是下面那些部队在调动上要颇为费神劳力,多多少少影响了自己情绪。
  “大人,可能弟兄们确实遇到了困难,而且现在天色已晚,就算打到县城里去了,恐怕进行巷战也会不利。”段云峰辩解了一句。他虽然不知道前线具体的情况,但是按照他对部下们的了解,应该不会被阻碍这么久,一定是事出有因。
  蒋百里冷静的想了想,觉得段云峰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毕竟拿下随县县原计划是一天之内的事情,现在竟然要拖到第二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