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辽东钉子户 >

第148部分

辽东钉子户-第148部分

小说: 辽东钉子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赏,一定要好好赏张恪!封官?赏银?朕不能让出生入死的将士受委屈,魏伴伴,你看该怎么办?”
    “这个……”老魏沉吟半晌。
    凭着张恪的功劳,封爵都有希望!
    可是眼下朝局动荡,内廷外廷都是一团乱,骤然封赏一个武将,会不会引起麻烦?
    老魏进入司礼监之后,想的也多了,办事也更谨慎。
    “主子万岁爷,奴婢以为最好把张公公和内阁的大学士请来,好好商量一下,兹事体大!”
    朱由校一听,小嘴撅起,一帮老朽的大臣,还不如座椅板凳可爱!
    “见就见,朕的爱将打了胜仗,看谁敢和朕唱反调!”朱由校仿佛得到鼓励和加持,点头同意。
    不多时,掌印太监张晔,内阁三位大学士全都赶来,走在前面的方从哲明显老迈许多,头发几乎都白了,脚下也不稳。
    跟在他身后的两个人则是神采飞扬,势头惊人,前面有些富态的是刘一璟,后面跟着韩爌,这两位都是东林党出身,如今“众正盈朝”,东林党的春天又来了。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面对着这些老家伙,一个少年还真有些压力。
    咳嗽一声,朱由校说道:“众位卿家,朕这里有一封奏报,都看看吧!”
    魏忠贤托着奏报,先送到方从哲的面前。
    老方看了一眼,顿时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他的手不自觉地抖了起来。从头看到尾之后,方从哲渐渐恢复了镇定。他不动声色,把奏报交给了刘一璟和韩壙,这两位早就等不及了。
    拿过来之后,凑在一起,共同看着。
    没看两行,韩壙顿时失声叫道:“不可能!”
    站在对面的张晔早就知道奏报的内容,他微微一笑:“韩阁老,您是说朝廷没本事打赢鞑子吗?”
    张晔平时不声不响,可是真正出手,可是一点不含糊。韩壙要是承认就辱没朝廷,要是不承认,刚刚的话就要收回去!在君前难免落下轻佻的印象。
    韩壙一时瞠目结舌,刘一璟急忙笑道:“张公公言重了,我和韩阁老就是有些吃惊!广宁只有几千士兵,如何取得如此战果?陛下。臣以为是不是该调查一下。毕竟夸大战功之事,时有发生,如此大胜不能草率。”
    张晔和张恪早就是绑在一起,他轻笑道:“刘阁老,如是放在别人身上,咱家也同意是吹嘘的。可是张恪报功从来都是实打实的,义州兵之勇,也是天下皆知。咱家以为还是准备奖赏有功之臣才是。”
    “说得好,这才是正理!”
    朱由校笑道:“张将军立下如此功勋,朕一定要重赏。四万鞑子的性命,朕以为怎么也要封一个伯爵才是!”
    封爵啊!
    这可是旷世的恩典,小皇帝真舍得下本。
    刘一璟和韩爌互相看了一眼,从对方眼中都看到了深深的惊恐。
    说起来张恪和东林党也不是仇敌,一个武夫还入不了两位大学士的法眼!但是这背后却有一段故事。
    原来广宁遭受攻击的时候,恰逢朱常洛刚刚驾崩。
    东林党为了朱常洛和万历吵了多少年,终于到了收割果实的时候,结果朱常洛这个短命的孩子竟然死了。
    东林党不得不把目光有放在了朱由校身上,两大干将杨涟和左光斗领头。逼迫李选侍搬出乾清宫,甚至将李选侍比成武则天,留在乾清宫,就是想祸乱宫闱。
    别说出在皇家。就算是普通人家,说继母和儿子之间的闲言碎语,也是很没品的事情!东林的君子们却是狠辣决绝,死去的光宗就在身边。也不知道这位帝王在九泉之下,该如何想!
    其实朱常洛安排李选侍辅佐儿子,是花了很大心思的。朱由校才十六岁,身边有个长辈帮忙,才不会被欺负!另外朱常洛也担心李选侍大权独揽,他故意没有给皇后的位置,正是便于日后朱由校掌权。
    朱常洛的苦心安排,结果却让东林党钻了空子,他们打头破脸把没有皇后名分保护的李选侍赶走,控制了小皇帝!
    可以想见,京城这么热闹,广宁的大战即便是有人关心,也毫无用处。
    刘一璟和韩爌草草问过情况,听说是因为张恪攻击草原,擒拿了歹安儿台吉所致。他们草草拟票,让张恪把人放了,平息战乱。卓十三就是带着这份圣旨去广宁的!
    这下子可好了,张恪打了空前的大胜仗,他一旦封爵,刘一璟和韩壙就成了天下笑柄,搞不好都会成为软骨头的代表,钉在耻辱柱上!
    一贯看重面子的东林党君子哪能允许这种事情。
    “陛下,封爵非同小可,臣以为切莫操之过急。朝廷有规矩,大胜需要两个月核查时间,一来是杜绝弊端,二来也是取信于民!”刘一璟字斟句酌地说道,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来一个拖延战术。说是派人去查,其实就是想鸡蛋里挑骨头,免得丢了面子。
    朱由校不知道他的心思,小皇帝眼珠转了转,看向了方从哲,问道:“首辅,你的意思?”
    方从哲仿佛睡着了一般,此刻突然睁眼了。
    “陛下,老臣以为几百人的小胜可以装假,可是数万人的大胜怎么装?杀良冒功,还是去草原抢人?想要检验真假,把人头和俘虏送到京城就可以了,让天下百姓一起看看!”
    方从哲一开口,刘一璟他们的脸色顿时变了。
    小皇帝却非常欣喜,笑道:“没错,宣召张恪带着得胜之兵进京!”
    方从哲又笑道:“陛下,老臣记得內帑不是拨了一百万银子犒赏有功之臣吗,正好排上用场!”
    刘一璟和韩壙看了一眼,脸都绿了,那一百万可是他们收买人心的钱啊!老方出手太狠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章 第一对第一
    “元翁,新君登基,犒赏三军是我朝惯例,九边将佐,京营士卒,还有漕运兵丁,全都要赏赐,岂能仅仅给张恪一人!”刘一璟直接赤膊上阵,和老方对干了。他也没有办法,东林党下面也是一大堆人,等着雨露均沾呢,他不得不争!
    方从哲还没说话,一旁的魏忠贤可不干了,他站了出来。
    “主子万岁爷,我朝的规矩,砍一颗鞑子人头,要奖励五十两银子,张大人毙杀鞑子一万出头,如果赏银,就要五十万两。此外俘虏两万有余,其中包括炒花长子黄台吉奥巴代青等人。还有老奴的儿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及其麾下两千多正蓝旗建奴。如此功勋,赏一百万两,奴婢斗胆以为,不多……”
    魏忠贤说完,小皇帝也忍不住点点头!
    坏了!
    韩壙心生警觉,生怕朱由校张嘴同意,事情就不好办了,他抢先站了出来。
    “圣上,广宁大捷到底如何?眼下连一份正式的奏折都没有,逢此大胜,该由巡按御史勘察,层层上报,确认无误才行!贸然宣召张恪进京,还要发放赏银,倘若有假,岂不损害朝廷威信,臣以为必须从长计议!”
    刘一璟也急忙说道:“韩阁老说的有理,臣附议!”
    两位大学士跪倒在面前,朱由校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来回转动,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他们都是父皇信任的大臣,口口声声赤胆忠心,可是朝廷好不容易打了胜仗,他们怎么这幅样子呢?
    “两位阁老,你们为何不信我大明能大胜鞑虏呢?”
    轰!
    小皇帝语气幽怨地说着,声音不大,可是却像一颗炸雷,震撼每个人的心田。
    这句话的学问太大了。你们东林党以忠君爱国自诩,对待边事喊打喊杀,好不容易胜利来了,你们反倒推三阻四。
    往轻说叫表里不一,重一点就是私利熏心,再严重……简直不敢想象了!
    刘一璟和韩壙两个人被雷得瞠目结舌,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如何辩驳。
    坐在绣墩上的方从哲老眼放着精光,反击的时候终于到了!
    东林党人在朱常洛和朱由校父子身上投下了血本,小皇帝登基,他们自觉到了收获的时候。该抢班夺权。
    可是偏偏大明权力的中枢,内阁首辅竟然是浙党的方从哲,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国丧还没有结束,东林党的君子们就开始集中火力,攻击老方了。
    方从哲独自撑着内阁七年,说实话是心力交瘁,他有心退归林下。可是东林党吃人不吐骨头的劲头,让老方从心里往外害怕。
    广宁大捷突然来临,方从哲敏锐的感到其中的影响力!
    此战之后。毫无疑问张恪的势力在辽东彻底站住脚跟,日后不论是对付鞑子,还是抗击老奴,都必须要仰赖张恪。
    正所谓国乱思良将。张恪日后潜力无限。
    而且张恪和别的粗鄙武夫不一样,他的老师洪敷敎是辽东巡抚,他又和锦衣卫关系密切,另外还有司礼监掌印张晔……
    粗略算一算。方从哲差点惊掉了下巴。
    张恪这小子崛起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竟然编织了一张绵密的关系网,就算他当了这么多年首辅。都没法把手伸得这么长!
    如果放在以往,方从哲从百官之首的立场考虑,或许会第一时间想到限制张恪。不过此时他都有心退位,倒不如把这个麻烦推给东林党,给他们造就一个劲敌,好让自己从容抽身!
    东林党最大的依仗就是拥立之功,说白了就是圣眷!
    小皇帝对他们有了疑问,老方哪里能放过见缝插针的机会。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两位阁老所说也有道理,这么大的胜利不能草率。臣以为应当派重臣前去,一来调查结果,二来犒赏将士。为了取信于人,内廷和外廷都要派人,最好从速查清,就以半个月为限,不能拖延!”
    “好!”
    老方的主意看似顺着刘一璟他们说,实则是把这两位给带沟里了。方从哲的建议暗含杀招,他让内廷派人,毫无疑问内廷的人一定站在张恪一边,另外老方只给半个月限期,从广宁到京城,往来也需要十天,清查的时间只有五天,就算有问题,又能查出什么来!
    姜是老的辣!
    这就是帝国首辅的功力和眼界,魏忠贤听完之后,暗暗拍手。
    “主子,首辅大人说的有理,如此大捷万万不能等闲视之,奴婢愿意亲自前往广宁,把陛下的仁慈关爱带给将士!”
    小皇帝一听,不舍地说道:“魏伴伴,辽东苦寒之地,又是冬天,冻坏了怎么办!”
    “主子万岁爷,有您这句话,奴婢冻死都甘心了!”魏忠贤妆模作样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说道:“奴婢只是去看看,不会有差错的,请主子放心。”
    “那好吧!魏伴伴,你可要早去早回。”小皇帝恋恋不舍地同意了。
    ……
    就在京师得到奏报的第二天,锦衣卫卓十三带着张恪和王化贞联名奏折,还有莽古尔泰的人头到了京城。
    卓十三一路疾奔,两条腿都磨出了血,棉裤和皮肉黏在一起,饶是他铜皮铁骨,也有些吃不消。
    不过卓十三清楚,他的这点苦比起奋战浴血的将士,还不够看的!就算受再多的苦,也要让胜利消息尽早天下皆知。
    果然随着正式奏折送上去,莽古尔泰的人头交到了兵部,沉寂的京城沸腾了!
    虽然是国丧期间,老百姓也忍不住了。偷偷来到了茶馆饭店,想要打听消息。可是走进茶馆才发现,原来早就挤满了人。
    舞台上没法表演,说书先生就坐在大家伙的中间,绘声绘色的讲起来。
    到底是专业出身,比起魏忠贤的半吊子有意思多了。
    说得吐沫星子满天飞,听得大家伙全都入迷,随着先生的手舞足蹈。大家伙或是笑,或是惊,或是叹,或是哭……活脱的世间百态。
    眼看着过了中午,大家伙猛地抬头,惊奇地发现门口竟然站着几个官差,佩刀悬剑。
    说书先生差点尿了,国丧期间,这要是捉去治罪,那可就完了!
    “军爷。小的上有老母高堂,下有三尺幼童,求军爷开恩吧,千万饶了小的吧,小的再也不敢讲了!”
    “姥姥!爷听得正高兴呢!你敢不讲,信不信我把你小子抓进顺天府!”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怪异地大笑起来,敢情官差也是来听书的?
    “多长时间了,没有这么提气的事儿了。张大人真有本事,把鞑子和建奴一勺烩了!高兴!就是高兴!”领头的官差大笑道。
    ……
    卓十三入京的时候,由各衙门组成的调查团已经动身了。
    司礼监秉笔魏忠贤,锦衣卫指挥同知朱七。兵部右侍郎崔呈秀,他们三位同为钦差,另外加上蓟辽总督文球,四个人分别代表着内外廷。中枢和地方,前去广宁,可以说分量十足。
    魏忠贤意气风发。领着人马刚出京城,突然背后有战马飞至,上面坐着一位五十多岁,身着蓝袍的官员,他独自一个,身边没有任何侍从,直直冲过来。
    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小。堂堂司礼监秉笔,即便是六部九卿,他也不会害怕。可是偏偏就是这个人,让魏忠贤从心里害怕!
    二十几天前,就是这个人,指着魏忠贤的鼻子大骂,说:“奴才!皇帝召我等。今已晏驾,若曹不听入,欲何为?”
    天下间能这么骂魏公公的,除了小皇帝之外,就剩下一个人!
    杨涟!
    东林党的第一号战将,天勇星大刀杨涟!
    翻开这位老兄的战绩,绝对让人瞠目结舌。
    朱常洛即位,他赶走了郑贵妃,朱由校即位,他带头赶走了李选侍。这位杨大人官不过兵科给事中,可是战斗力之强,简直就是师奶杀手,神佛莫当!
    正因为锋芒毕露,东林诸君子鸡犬升天,杨涟却依旧蹲在六科,不过是前进一步,提拔为兵科都给事中。
    他怎么来了?这是谁蛊惑了皇上!
    魏忠贤的心中翻江倒海,看来辽东的事情不会轻易过关了!
    杨涟面无表情,到了魏忠贤等人的面前,冷冷说道:“圣上刚刚下令,让本官代表六科,同为钦差,清查广宁事务=情!”
    杨涟说完之后,竟然转身就走,似乎懒得多看老魏他们一眼。
    “杨大人,广宁打了胜仗,陛下派我等是去慰劳有功将士的!不是去查罪犯,咱家希望你想明白了,不要寒了将士的心!”
    “哼,有功没功,是真是假,还要查清楚再说!身为宦官,不要忘了祖制!”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