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辽东钉子户 >

第153部分

辽东钉子户-第153部分

小说: 辽东钉子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的时间,如同雪片一样的奏折已经堆满了通政司。
    更加要命的是其中还有不少东林党的后辈言官。他们不知道情况,听说杨涟这位偶像上书,他们全都紧紧跟随。
    等到刘一璟他们约束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大势形成,非是人力能抵挡。就连京城的百姓都在议论纷纷。
    先是白莲教把手伸到了京营,接着老奴又和朝廷高官联合。这大明的朝廷究竟是谁在当家!
    愤怒和屈辱在民间发酵,除了百姓街谈巷议,在京的士子,国子监的学生,他们联合到一起,咬破手指,写下万言血书,一起送到了通政司。
    甚至有人试图敲响登闻鼓,把皇帝叫出来。
    幸亏有锦衣卫看着,这帮鲁莽的年轻人才没有成功。
    就是如此,已经吓得东林党的高层战战兢兢,一夜吓醒无数次。
    ……
    乾清宫,蜡烛灯笼遍布,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小皇帝朱由校看过了杨涟的奏折,痛苦地揉着太阳穴。
    “张大伴,是我朱家失德吗?怎么大明会出如此狂狷的逆贼,朕对不起列祖列宗啊!”
    张晔扑通跪在地上,眼圈通红。
    “主子万岁爷,狂徒贼匪还是少的,只要抓出来,严惩不贷,以儆效尤,也就足够了。主子万万不可伤了龙体啊!”
    朱由校重重叹口气,说道:“谈何容易,人家能从朕的诏狱救人,说不定这时候都湮灭证据了,抓人又能抓到谁!”
    张晔一听,心中暗喜,小皇帝并不像看起来那么懦弱无能,脑筋还是很聪明的。张晔偷眼看看殿外木雕泥塑一般的侍卫和小太监,大声说道:“主子不用担心,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作恶的贼子肯定会显出原形。让内阁,三法司,还有锦衣卫的人,一起出动,马上去山西抓人,一定能一举成擒!”
    张晔说的声音很大,可是他却用手指在地面上写下两个大字。
    “张恪!”(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七章 抄家
    两天时间,无数奏折送到了司礼监,小太监们内阁、司礼监、乾清宫来回跑,一个个腰都快折了。忍不住暗骂,这帮文臣真是有本事,文思如尿崩,洋洋洒洒的万言书,写起来比喝凉水还容易。要是放在了后世,绝对是头一沟的网文写手,让无数大神汗颜……
    当然这还只是京官而已,等消息传开,南京还有一帮,一十三省也有大量的官员,想想都让人头疼。
    为了不让皇宫被奏折堆满了,小皇帝朱由校在十二月二十二正式下令,让抓人的钦差即刻行动。
    捉人的活自然是三法司挑头,刑部尚书黄克缵领衔,大理寺少卿徐伦,右副都御史曹于汴紧紧追随。
    这个阵容其实有很多学问,黄克缵是万历的老臣,和方从哲一样,都属于挡人财路的,方从哲让他领头,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大理寺少卿徐伦是齐党的人物,刚刚被提拔上来,也和东林有仇。唯有曹于汴是东林的人,本来二号战神左光斗想要去山西的。不过鉴于杨涟的战绩,东林党也聪明了,“神剑”不可轻用,换成了更加圆滑狡诈的曹大人。
    除了他们之外,厂卫也要派人,锦衣卫是五太保洪石柱。
    掰着手指头算算,四个人只有曹于汴一个东林的人,孤掌难鸣,关键就落在了东厂的人身上。
    刘一璟亲自面见首席秉笔太监王安,让他去山西,帮着维护。王安和东林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毫不犹豫答应了。当然作为内廷二号人物可不是轻易出动的,刘一璟付出了五万两银票,外加密云的一处庄园。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王安急匆匆找到了小皇帝,想要请旨去山西。
    可是出乎王安的预料。在乾清宫竟然来了一位中年的美艳妇人。穿着藕色衣衫,飘飘洒洒,头上满是名贵珠宝,晃瞎眼睛。
    这位就是朱由校的乳母客氏!
    客氏听说王安要去山西,顿时大惊失色。
    “陛下,这可不行,内廷十万太监全都靠着王公公管,哪能让他离京啊!不就是抓人吗,随便找一个出来就是了,我看魏忠贤就不错。”
    你们都滚床单了。能错吗!
    王安当然没胆子直接说出来,只能说道:“陛下,魏公公刚从广宁回来,风霜劳苦,奴婢看着也心疼,不如就让奴婢跑一趟吧,快去快回就是了。”
    “王大伴,魏忠贤去的确不合适,可是朕也离不开你。就让王体乾去吧,他办事还是牢靠的。朕乏了,你们都退下吧。”
    朱由校不耐烦地摆摆手,一瞬间王安的心拔凉拔凉的。三魂走了七魄,出了乾清宫,脚下一滑,几乎摔倒。
    “干爹。您没事吧!”小太监急忙扶住王安。
    “没,没事,你们好好当差。”
    太监别管多威风。他们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方才朱由校的冷漠,让王安从骨子里发凉,害怕!
    在一片纷扰之中,钦命办案的大臣终于离京了。可是早在三天前,就有灵巧的小鸽子带着消息飞向了遥远的大同……
    查案变成了速度竞赛,张恪自然不会缺席比赛。他带着一千名精锐的义州兵,顶风冒雪,也向着大同赶来。
    不过张恪的路线有些特殊,他是直接穿过炒花部的驻地,从草原南下山西。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张恪深知晋商的本事,这帮家伙是的的确确把大明给卖了的。凭着他们百年的积累,别管多大的事情,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他们都能摆平!
    张恪要做的就是不给他们时间!
    “驾!”
    战马在草原上飞驰,偏箱车辗过厚厚的积雪,留下深深的车辙。所有车辆都经过临时改装,上面有厚厚的牛皮,能够防风保暖。
    在张恪的马车里,还放着小巧的火炉,里面上好的木炭熊熊燃烧,寒冷被隔绝在外面。舒服的温度,张恪有些昏昏欲睡,他伸出了双手,对着另一边的少女,张开了怀抱。
    “尊敬的公主殿下,快到相公的怀里!”
    满达日娃正在给火炉加碳,玉手一抖,木炭就落在了车板上,小丫头惶恐地抱着双肩,浑身忍不住颤抖。
    “不,不要!”
    “要不要可由不得你!”
    张恪大笑着,霸道地把小丫头抱在怀里。生长在草原上的女儿,身躯柔韧,弹性十足。触手一摸,简直比最好的羊脂玉还要舒服,大手忍不住在娇躯上游走。
    “别!”满达日娃不由得想起昨晚,心有余悸,哭求道:“相公,饶了奴家吧!”
    “你叫我什么?”
    小丫头一愣,张恪的手探到了她的腋下,粗糙的大手触及腋下的痒肉,小丫头浑身一震。
    “相,相公,人家不行了,求求你了!”
    张恪看着像小兔子一般,惶恐的佳人,格外的满足,挑逗地说道:“小丫头,你昨天不是挺疯的吗,怎么现在服软了?”
    “人,人家不知道吗,当,当时真的……”
    “真的怎么样?”
    “真的挺快乐。”小丫头说话声音细如蚊讷,红润从脖子蔓延,浑身发烫。
    张恪开心地大笑道:“我的公主宝贝儿,今天就放过你了。”
    “多谢相公!”满达日娃甜甜一笑,好像一朵娇花绚烂绽放,张恪心头发热,差点就地正法。
    “小妮子,你这是玩火!”
    “反正人家都是你的人了。”满达日娃娇躯动了动,换个舒服的姿势靠着张恪,红扑扑的小脸上满是幸福。
    “相公,你会保护我,还有我的族人吗?”
    “放心吧,我张恪虽然不是好人,但是从来不会辜负女人的!再说了我们的确可以做到互利,只要纺车摇动起来,羊毛变成毛线,变成毛呢。畅销大明,你们蒙古人就不用打打杀杀,抢掠为生了,难道不好吗?”
    张恪这个想法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花了大价钱,又通过张晔,聘请了四位给宫里织布的大匠。
    从五六月份开始,他们就一直研究如何把毛呢纺织得更细更柔韧更保暖。
    足足忙活了四个月,他们终于拿出了让张恪满意的毛呢,而且还制造了一批专用的纺车。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满达日娃听过张恪介绍的毛呢前景,小丫头格外上心。
    “相公,人家有些担心,你们汉人穿衣服喜欢宽袍大袖,飘飘若仙的范儿。你说的那个,那个呢子,肯定做不到随风飘逸,万一没人穿,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满达日娃说着。小脸变得煞白,突然翻身趴在了张恪的胸前,紧张地看着他。
    张恪笑着刮了小丫头的琼鼻,笑道:“挺聪明的嘛!”
    的确小妮子说的正是英国人当年的困境。他们拿着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呢子到了清朝,结果狠狠碰壁,无奈之下才开始贩卖鸦片……
    “不用担心,你相公早就想好办法了。呢子厚实保暖。做出来的衣服笔挺有型,文人暂时未必喜欢,可是武将就不一样了。到了明年。我手上少说有一万士兵,一人一套,就是一万套。再有大明九边有上百万的士兵,还有京营,光是当兵的就足够卖了。另外,你相公可是百战百胜的名将,我要是带着一群穿着呢子军装的得胜雄兵,出现在万众瞩目之中,那是何等效果,到时候只怕你们没有足够的羊毛呢!”
    小丫头靠着张恪的怀里,小脸上笑容灿烂。
    “相公,谢谢你,有你在,人家终于能睡得安心了!”
    张恪从草原南下,只用了四天时间,就逼近了长城一线。而此时京城的钦差大人们还没有进入山西境内。
    “大人,前面来了一个夜不收,他询问我们是哪来的。”
    “让他过来。”
    马彪转身,不多时带着一个衣衫破烂,好像乞丐一般的人到了张恪面前。
    “小的是镇川堡夜不收郭三,敢问大人所为何来?”
    张恪笑道:“本官是锦义参将张恪,刚刚在广宁打了一个胜仗,追杀鞑子到了草原。正好圣上下旨,召本官进京参加献俘仪式。本官想着从草原回到辽东耽搁时间,就准备从山西进京,来的鲁莽。这是本官的拜帖和书信,你赶快拿回去吧!”
    “原来是张大人!”
    夜不收趴在地上砰砰磕头,说道:“小的前几天听说大人一口气斩杀了好几万鞑子,真是厉害,小的这就去上报。”
    张恪到了镇川堡临近中午,操守官何翔领着大小官员等在关前。张恪一脸和气,笑着和大家说话,一点架子都没有。
    顺利过了镇川堡,张恪领兵继续疾行,差不多夜色降临的时候,张恪赶到了大同。山西的大小官员还都蒙在鼓里,巡抚杭正清在睡梦之中被吵醒,慌里慌张带着部下文武到了城外。
    张恪虽然只是一个参将,可是他刚刚立下大功,杭正清也略有耳闻,不敢怠慢。
    “张大人,果然是少年英雄,杭某迎接来迟,还请张大人恕罪!”
    “中丞大人,这是哪里的话,大晚上的搅扰诸位了,我心难安。”
    大家寒暄了几句,也没有发现异常,张恪笑呵呵跟着杭正清进城。
    杭正清笑道:“张大人,本官已经让人备下酒宴,正准备给你接风洗尘呢,这边请吧!”
    “不忙!”
    张恪脸色突然一变,从春暖花开变成了寒冬腊月。
    “上谕:着令参将张恪为钦差,奉旨擒拿王登库一家,山西官员务须配合,不得有误!”(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八章 王家大院
    张恪突然到来,大同的官员虽然吃惊,但是还没怎么在乎。你小子风头正胜,我们恭敬一点,都是同朝为官,还能怎么样呢!
    谁知张恪竟然身负皇命,要捉拿王登库,一下子大同风云骤变,可谓是鬼哭神嚎。文武官员们面面相觑,外边的人不知道,他们可清楚王家是何等的势力,巡抚杭正清身体一哆嗦,几乎瘫倒。
    在杭正清身后是宣大御史熊焕是更加惶恐,他的妻子是王家的庶女。老丈人有难,熊焕不能不出头,他几步站了出来,向张恪躬身施礼,语气不善地问道:“张大人,下官身为宣大御史,却没有听说朝廷派遣你做钦差。张大人,不知道我等能不能看看皇上的圣旨。”
    张恪轻蔑地看了他一眼,冷笑道:“你是在怀疑本官假冒钦差吗?”
    “不敢,只是朝廷大事,不能儿戏,还请张大人见谅。”
    “对!”杭正清也猛然惊醒,急忙说道:“张大人,大同乃是九边重地,你让文武官员配合,必须有圣旨,有兵部勘核,不然恕我等不能听命!”
    “怎么,你们想抗旨吗?”张恪厉声问道,强烈的杀气涌出,在场的文武都不由得一阵心寒。
    这时候大家才想起眼前的年轻人可不是寻常武夫,而是刚刚杀败五万鞑子,屠戮上万颗脑袋的刽子手!
    别的官员可以后退,可是熊焕不能,他和王家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只能硬挺。
    “张大人,我们哪敢抗旨,可是兴许你把口谕记错了,我们要上书确认之后,再配合你的动作。”
    从山西到京城。最快一来一回也要十天,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张恪嘴角带笑,轻轻踱步,一干文武的目光就随着张恪来回移动。
    唰啦!
    张恪猛地抽出宝剑,一道寒光砍向了杭正清的脖子!
    “救命啊,杀……”
    “闭嘴!”张恪断喝道,手中的宝剑压在了杭正清的脖子上,距离肉皮只有一个头发丝的距离。
    霎时间空气仿佛凝固一般,谁也不敢出声,唯有狂风呼啸。灯笼回来摇晃,照得人影时而巨大,时而短小,恐怖的气氛无情地蔓延着。
    杭正清被吓得嘴唇哆嗦,说不出一句话。
    “张恪!”熊焕额头冒了汗,咬着牙说道:“杭大人乃是一省封疆,同样是钦差大臣,你敢行凶,朝廷不会放过你的!”
    这句话也提醒了杭正清。他是大同巡抚,全称是左佥都御史奉旨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从名称就可以看得出来,明朝的巡抚和清朝不相同。他们挂职在都察院,以御史身份节制地方三司,管理军务。
    “没错,你是钦差。我也是钦差!”杭正清终于回过神来,张张嘴,想怒斥张恪。可是又没有这个胆子。
    “张大人,咱们同朝为官,你何必逼人太甚呢!”
    “哈哈哈,杭大人,本官也不想和你为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