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辽东钉子户 >

第373部分

辽东钉子户-第373部分

小说: 辽东钉子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红毛鬼子投降了,他们投降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八章 意外之喜
    秋风阵阵,黄叶纷飞,又是一个秋天,海军大举南下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明汝新和毛承禄等人早就彻底收复了台湾,荷兰的守军大半被歼灭,以总督科恩为首的七百余人做了阶下囚。
    南海的大胜明汝新第一时间就向张恪汇报,只是不巧得很,送信的船只在海上遭遇风浪,不得不二度派遣信使,总算将消息送到了天津。
    可是不巧的是张恪又去了金州,倭国的德川幕府厉兵秣马,准备发起反扑,据说集中了十几万的兵力。
    老爹张海川斗志昂扬,还想给倭寇来个包饺子。不过张恪却有些担忧,老爹毕竟上了年岁,在异域征战漂泊,万一有了什么意外,他可没法交代。
    权衡再三,张恪决定派遣于伟良接替老爹,并且把曾经的同窗唐光派到九州岛,应付德川幕府的反击。
    经过十几年的历练,张恪手下可谓是人才辈出,不论文武,多半都能独当一面,做起事来有条有理,有办法,能决断。
    很多外人都格外羡慕,张恪怎么就碰上了这么多人才,私底下有人说张恪是天命所归,因此老天爷才派了这么多星宿下凡,辅佐真命天子。
    不过张恪却不信这一套,说穿了也没什么特别的。
    张恪不管是打仗,还是治理地方,秉承两个字:务实!
    一旦选定了人员,张恪就会给予大力支持,哪怕是出了差错,张恪也会容忍,让部下在挫折中奋进。
    尤为难的是不管出了多大的问题,张恪都会一肩扛起,毫不推诿卸责。
    这种信任让很多人都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他们不用担心倾轧,不用担心有人扯后腿。只要一门心思做事,一门心思往前冲!
    哪怕是平庸之才,学了这么多年,也都变成了一等一的循吏,办事的好手。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暗地之中,张恪手上有超强的情报系统,只要他想知道,部下和媳妇的悄悄话都能弄到手。
    再有张恪手上握着金融系统,握着太多秘密力量。任何人敢贪鄙渎职。敢巴结钻营,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该处理就处理,该警告就警告,每件事情都有凭有据,部下心服口服。
    不管是最初的打拼的老兄弟,还是辽东原本的官僚,甚至是后面融入进来的文官,大家都能很快适应这套全新的体系,并且忠诚地履行使命。
    经过多年的历练。唐光对自己有强烈的信心,说道:“永贞,据我的研究,倭国土地贫瘠。人口众多,供养国内的人员尚且不足,想要彻底打下来,我看是一块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嗯。”张恪笑道:“正所谓穷山恶水多刁民,倭国自从立国以来,侵略朝鲜一千多次。平均是三年两次。而且每次统一之后,就会试图染指天朝。远有唐朝的白江口战役,近有壬辰倭乱。说起来倭国就像是病菌,不时发作,让人头疼啊。”
    经过吴有性的多年研究,新的医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对于病菌的特性唐光并不陌生。
    “没错,天朝强壮的时候,自然不怕,若是天朝一旦病了,后果不堪设想。”唐光想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狠辣。
    “永贞,我会痛击德川幕府,但是还不会消灭他们,而是遥控幕府,挑起倭国内乱,让他们继续打下去,无休止的分裂。总有一天让倭国人口下降到可有可无,然后移民吞并,让这个国家彻底消失!”
    “好!”
    张恪忍不住拍起了巴掌,他亲自目送唐光的座船离开金州,驶往长崎。
    从码头回来,张恪就接到了明汝新的报告,打开一看,张恪顿时眼前一亮。
    “打赢了,总算是打赢了!”
    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看到了殖民开拓的好处,就算想停也停不下来。
    仔细读着没一点细节,张恪的欣喜有了些收敛,明汝新提到了荷兰士兵强悍的战斗力,还有娴熟的海上航行本事,这些都是自己一方暂时不具备的。
    “看来还是要大力练兵才行啊!”
    正所谓百年海军,能做到目前的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只是明汝新提到了一个问题。按照原本计划,是要攻击吕宋岛,把西班牙人赶出南洋。可是明汝新俘虏了科恩,此人是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的总督。
    所谓巴达维亚就是后世印尼的雅加达,是荷兰人在东方的大本营。
    如果按照历史的走向,荷兰人会一直霸占这块肥沃富饶的殖民地,直到二战之后,印尼才独立建国。
    在张恪的印象之中,印尼可不是个好东西,作为西方的走狗,屡次冲在**的第一线,那些肮脏的土著一次次将屠刀对准了华侨华人,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或许印尼就不该存在!”
    张恪猛地一拍桌案,拿过毛笔,就在明汝新的报告后面提笔批示。
    “着令大军火速南下,抢占巴达维亚,不得有误。所俘虏红毛夷,罪恶滔天者,可直接斩杀,贵族军官则可作为人质,勒索金银,普通的红毛夷士兵若是有心替我方效力,可酌情使用……”
    批示很快送到了热兰遮城,哦不,此地已经更名光复城,曾经总督的官邸变成了临时的知府衙门。
    这段时间以来,明汝新除了严格训练海军之外,就是安抚各地前来的土著首领。
    岛上的土著都对明朝廷有很强烈的好感,视荷兰人为外来入侵者,他们每年都要缴纳巨额的税赋,将辛辛苦苦猎到的鹿皮交给荷兰人。沉重的压榨,弄得岛上不时出现民变。
    只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太过落后,加上组织不善,根本不是狡诈的荷兰人对手,很多地方都有整村整村被消灭的情况。
    尤其是为了筑造热兰遮城和赤嵌城,更是死亡民壮无计其数。
    如今义州兵来了,明汝新背后拥有强大的财力支撑。他首先就宣布免除三年赋税,同时将荷兰人巧取豪夺的田产归还土著百姓。并且设立集镇,进行公平贸易。
    这一番举动很快收拾了人心,使得义州兵彻底站稳了脚跟。
    随后明汝新扫荡了南海大部分的海盗,多半都是望风而降的,这些人都被迁移到了岛上,可用的调入军中,不可用的就分配土地,让他们屯田劳作。
    岛上的荒地太多了,几万人就像是撒花椒面。稀薄的很。要想真正繁荣起来,成为明军南下的重要基地,还要大力移民。
    这个自然要等张恪的命令,明汝新用这段时间,不停拷问荷兰俘虏,像他们打听各种情况。
    要说起来,这些俘虏不少都是多年的佣兵和水手,他们去过太多的地方,知道世界各地耳朵风土人情。水文资料。
    虽然不成体系,可是每一点知识都让明汝新大开眼界,他专门安排了十几个通译询问荷兰人,把他们知道的一切都挖出来。并且整理成小册子。有航海的日志,有动植物的介绍,有风土人情详说,有人种介绍……
    这些小册子很快在明军中间流行开。看着种种匪夷所思的东西,奇异的习俗,什么食人部落。什么母系社会,什么巨大的鳄鱼,几丈长的蟒蛇……简直比小说还要好看精彩。以往的中国总是以天朝自诩,可是有那么多的事情都不知道,现在看起来,竟然有些坐井观天的味道,大家不免脸红。
    水兵中间快速涌起了一股子热潮,他们也要征服世界,要到神秘的新大陆去,要探索脚下的茫茫海洋。
    有了好奇心,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明汝新在光复城准备了半年时间,张恪的命令也早就下来。
    他抽出五十艘大型战船,携带着六千人马,用最快的速度杀向巴达维亚。按照俘虏们的公认,巴达维亚还有守军在三千多,不过失去了总督,应该是一团乱麻,至于荷兰政府,还有东印度公司,他们会不会增派援军,明汝新一点也不担心。
    荷兰人鞭长莫及,往来都要大半年的时间,派兵劳师远征,麻烦就更多了,小小的红毛夷未必有这个本事。
    至于东印度公司,他们来了也无非是送死而已。
    明汝新的舰队一路南下,靠近巴达维亚的时候,才知道一件事,原来科恩跑到了热兰遮城督战,巴达维亚群龙无首,当地的土著举行了起义,一时间战火遍及爪哇岛,弄得荷兰人焦头烂额,疲于奔命。
    趁你病,要你命!
    明军立刻封锁港口,进行了猛烈炮击,打沉了十几艘荷兰人战舰,随后进行了登陆。荷兰人扛不住如狼似虎的明军,节节败退。
    前后十天时间,明军夺下了巴达维亚,并且占领了半个爪哇岛。一时间当地的土著倍受鼓舞,全都热情欢迎天朝的军队,在他们的记忆里,天朝的军队还是当初的郑和舰队,是无私宽宏的象征,他们总算是有救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天朝已经悄悄的变化了。
    “大人请看,这是一片植物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有的是南洋的,有的是从美洲移植过来的。”
    西培是一位博物学家,前些年他还去过明朝访问,到了明朝之后,他立刻被明朝的繁荣和文明折服,成了铁杆明粉,对于明军抢占了巴达维亚,他并没有多少怨恨,想法还十分欢迎。
    “将军阁下,这种树叫做流泪树,一旦树干受到损伤,就会流出白色的液体,南美的土著把这些液体吐沫在衣服上,能够防水。”
    听着介绍,明汝新突然眉头一皱,心中狂喜,难道这就是王爷所说的橡胶树?(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九章 新兴势力
    饱受战乱摧残的中原大地越发凄凉,虽然不至于千里无鸡鸣,但是也所差无几,沿途都是荒废的村庄,能逃走的都走了,只剩下一些走又走不掉,死又死不了的老弱病残还在支撑着可怜的生机。
    从大路之上,突然出现二十几架马车,车上都拉着沉重的货物,缓缓而来,如此庞大的车队,绝对是稀罕物。为首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商人,他骑在一匹青马上面,不时向四周望去,仅有的一只眼睛闪烁着警惕的光。
    此人名叫卫学彦,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被蒙古人掠去的奴隶,后来张恪几次进攻草原,将他们的家人都救了出来。由于年纪大了,卫学彦的父亲没法加入军队,他只能在草原上经营牧场。
    靠着勤劳和汗水,收入越来越多,几年时间就成了小康之家。这段时间也正是卫学彦从骨瘦如柴的少年变成青年的时间。
    他还记得第一个冬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烤肉,要知道在蒙古人的手下,他们连看的份儿都没有。
    从那之后,卫学彦对义州兵就有了一种近乎崇拜的虔诚,终于仗着骑术过硬,在十八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骑兵。
    义州兵的骑兵可不同寻常,他们每个人至少要配置三匹战马,其中至少两匹随时都能拉出去参战。
    而且每个骑兵还配置板甲,手铳,骑枪,马刀,弓箭,匕首……光从这些装备就能清楚看到骑兵要求只严格。
    经过残酷的训练,卫学彦第一次参加战斗,就赶上了光复辽东,从辽阳一直打到了沈阳。短短的时间,一个菜鸟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战士。他至少砍下了五颗建奴的人头,战功赫赫。
    如果按照正常的情况,他会成为一名低级军官,然后不断擢升,如果幸运的话,或许会成为副将和参将。有机会独当一面,就有可能成为总兵,完成小兵的逆袭。
    不过老天不作美,卫学彦在最后一战的时候。左眼被弓箭射中,变成了独眼龙。他只能离开军队,回到了家中。
    那段日子简直是卫学彦一生当中的噩梦,他突然觉得什么都变成了黑色,喝酒撒泼,打骂妻子,甚至和父亲叫嚷,长长气得母亲以泪洗面。
    差不多两个月时间,突然有人找到了他的家里。说是王爷下令让大家重回军营。
    从平辽公,变成了安东王,张恪位极人臣,可是他却成了独眼龙。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就是最残酷的写照!
    卫学彦的心里并不平衡,可是出于军人的本能,他带着满肚子的疑问。回到了军营。
    令他惊奇的是不光是他,相当多的老兵都聚集在一起,据说是安东王下了命令。要让大家退伍。
    天可怜见,多少人都是在军营混了大半辈子,什么都不会,让他们离开,还不如杀了他们。怨气之大,简直可以想象,面对着他们,卫学彦甚至觉得自己不算太倒霉,至少他还年轻,还有希望。
    历朝历代,面对百战老兵都没有什么好办法,要么就是不停征战,把他们消耗一空,要么就是放在边疆,屯田戍边,还有就是杯酒释兵权,总而言之,逃不过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各种流言也在老兵中间传播。
    大家都在猜测,张恪究竟要怎么处置大家。
    在众人都忧心忡忡的时候,有一群穿着长衫深衣的文人走进了军营,以往老兵学习的是作战技能,这一次他们则是要学习生存的本事。
    辽东缺少大量的底层官吏,这些老兵本来就有文化基础,只要愿意,经过半年的学习,会写公文,会计算,同统计,通过考试,就可以进入各级官府,充当小吏,由于是军人出身,他们还享有优先的晋升权力。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当官,因此还有技能培训课程,可以去军民的作坊充当工人,也能够维持生计。
    如果连工人都不想做,还可以在无人区分到土地,充当牧场主和农场主,只要耕种十年,土地就归他们所有。
    所有老兵弄清楚了张恪的安排之后,几乎无人不落泪,这帮哪怕刀斧加身都不会皱眉的汉子,全都哭得稀里哗啦。
    他们终于明白了,王爷心里记着大家伙,想着大家伙,只要有王爷在,就不会让大家吃亏。
    很快老兵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各自不同的职业,接受不同的培训。不光是要让他们掌握技能,还要让大家适应从军人变成平民的过程,避免承受不住强烈的落差。毕竟就算在后世,很多退伍士兵也是大问题。
    正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就算老兵之中,也有一些不安分的,卫学彦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张恪的安排他感动的五体投地,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