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辽东钉子户 >

第389部分

辽东钉子户-第389部分

小说: 辽东钉子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福抓着狗大腿,吭哧吭哧的嚼着,用手随便一指墙角。
    “峰哥,没事的,那边有地道,要是追兵来了,我们就跑!”
    蹭地窜起,张峰几个健步到了墙角,果然有一处黑洞洞的地道,看不清通向哪里。张恪笑着把情况简单说了说,张峰这才如梦初醒。
    “二弟,你太狡猾了!害得我白担心了一场。”
    张恪抹抹油乎乎的手,笑道:“既然大哥来了,我们也不用怕了,弟兄们,走出去杀敌!
    乔桂站起身,晃了晃膀子,露出强劲的肌肉,笑道:“正好吃饱喝足了,我们可不能总躲在地下当老鼠。”
    张峰带来的人不多,只有两千出头,却全都是精悍的骑兵,他们装备精良,放在草原上,一个骑兵能换五个蒙古人。如果集群冲锋,死亡比例更加惊人。
    根据张恪的判断,眼下对于蒙古的优势,已经超过了大汉朝鼎盛时期对于匈奴的优势。两千年来,农耕民族第一次彻底压过了游牧民族。
    而且这种压倒性优势并不是靠着穷兵黩武,透支国力换来的。每占据一块地盘,都能快速开发跟进。牛羊毛皮,金属矿产,大力推动着义州兵的发展,完全走上了越打越强的道路,
    几员大将提刀上马,每个人率领一队骑兵,向着内城杀去。
    张恪和大哥一路,骑在马背上,张恪就说道:“大哥,我布下这个局,就是为了清理城中陈陈相因,几百年的残渣余孽。告诉咱们的弟兄,化妆成乱兵,给我攻击所有官宦住宅,贵胄的府邸。崇祯养着这帮东西,我可没有那个兴趣!”
    “明白!”
    张峰拍着胸膛笑道:“永贞,你不用嘱咐,早有人这么干了。”
    “谁?”
    “还不是吴伯岩,那小子鬼着呢,他说以后大家进京,总要有府邸吧,不如趁现在把人杀光了,给咱们弟兄腾地方。”
    “果然有眼光。”张恪忍不住笑道:“吴伯岩这家伙从来不吃亏,用来打内战真是可惜了,等着局势安定了,让他去印度,第一任总督非他莫属啊!”
    张恪的一句话,却让三哥在后世骂了好几百年,在吴伯岩的经营之下,纺织工人的白骨和棉花将印度大地染成了白色……
    张恪带着人马前进不远,突然前面出现一大群人,仓皇的逃命,双方撞在一起,对面的人立刻转头就跑。
    短短的一瞬,张恪和张峰都看得清楚,这个队伍之中混杂了不少太监和禁军,看他们慌张的样子,不用问,一定是条大鱼。
    张峰兴奋地一拍战马,猛地冲出去!
    其他的士兵也都不怠慢,如同一阵旋风刮了过去。
    徐弘基是一肚子苦水,他只能对王承恩说道:“公公,保护着陛下快走,我来挡一阵!”
    “你们谁也跑不了!”
    张峰说着战马冲到面前,一刀落下,徐弘基的左臂齐根断掉,鲜血涌出,老头顿时疼昏过去。
    张峰催马越过他,直扑禁军和太监。这帮人哪里碰到过张峰这样的杀神,几个胆子大的都被一刀砍了,其他人顿时一哄而散,只剩下王承恩紧紧护着崇祯,四周都是冲上来的义州兵。(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三章 残局
    一个又一个的禁军倒在了面前,忠心耿耿的人都战死了,而胆小之徒选择了逃走,眼看着身边的人星落云散,崇祯又恨又气,更加无奈凄凉。执掌朝政十年,就落了一个众叛亲离,国破家亡的下场。
    “朕无能,朕该死啊!”崇祯猛地抽出宝剑,架在了脖子上。
    “皇爷,不可啊!”
    王承恩看见崇祯要自杀,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伸出手,死死抓住崇祯的胳膊,老泪横流。
    “皇爷,您可不能死啊,大明的江山离不开您。”
    “还有江山吗?”崇祯眼中泪水也流了出来。
    “王大伴,你看看吧,到处都是乱臣贼子,他们都要杀了朕。朕是大明的天子,朕不能给列祖列宗丢人,想让朕学刘禅苟且偷安,那是痴心妄想!”
    说到这里,崇祯须发皆乍,怒吼道:“松手!”
    王承恩的耳朵一阵轰鸣,好像被雷击中,抓着崇祯的手缓缓松开,泪水模糊了眼眶。突然双膝一软,跪在地上。
    “皇爷,老奴跟着您去,到了天上,老奴还伺候您!”
    王承恩说着站起身,不知从哪里捡来一把钢刀,高高举起,怒目圆睁,尖叫着,冲向了张恪。
    “逆贼,咱家和你拼了!”
    用不着张恪动手,早有人从一旁冲出,一脚踢飞了王承恩手里的刀。老太监扑倒在地,刀也松手了,他伸手去抓,想要抹脖子,哪知道士兵根本不给机会,一拥齐上,把他捆了起来。
    眼看着最后一个忠心耿耿的奴才都被抓了,崇祯彻底绝望。他把宝剑担在脖子上,一滴鲜血从剑刃流下来。
    就在这一刹那,突然一柄刀飞向了崇祯,用刀柄撞击,正好击中心口。崇祯身体虚弱,好像豆芽菜一样,尤其是心如死灰,被击中之后,立时晕倒,手里的宝剑也落了地。
    出手的正是张峰。他提着崇祯的身体,像是小鸡仔一样,到了张恪面前。
    “永贞,朱由检真是个废物,连自杀都不会,还能干什么!你说该怎么办,是现在杀了,还是明正典刑?”
    张恪看了看面容清瘦的崇祯,他的鬓角竟然有一丝白发。再看看里面的衬衣,竟然带着补丁。
    毫无疑问,作为皇帝他是不及格的,可是作为一个年轻人。还不到二十岁就背负了一个王朝,他是不幸的,甚至是无辜的。
    “来人,把他带到院子里。我要和他单独聊几句。”
    崇祯好像做了一个最痛苦的梦,他梦见自己的心口被穿透,鲜血染红了身体。从狰狞的伤口甚至看到了心脏在不停跳动,那么鲜艳,又那么残酷!
    “朕该死,怎么不让朕死啊!”
    仓皇的叫喊,猛地张开眼睛,他坐在了一张太师椅上,对面竟然是张恪,他正抱着肩膀,看着崇祯。
    “逆贼,士可杀不可辱,朕身为天子,绝不会受你的折辱,杀了我,杀了我啊!”崇祯扯着嗓子大叫,脖子上,脑袋上,青筋都曝露出来。
    “唉,朱由检,咱们也算是老朋友,你想不想听我说几句心里话!”
    “哼,乱臣贼子,有什么好说的,朕只恨没有识破你,杀了你!”
    张恪没有理会崇祯吃人的目光,而是平静地说道:“朱由检,其实我张恪的本事稀松平常,算计的本事不过是中人之姿。”
    “哼,你这是在侮辱朕,还有皇兄!”崇祯不屑道。
    张恪哂笑道:“你可以这么认为,而实际上我是多了数百年的见识,站得角度更高,看得更远。”
    崇祯皱起了眉头,怒道:“你,你说什么鬼话?”
    “我是从后世来的,这么说或许不明白,您可以想象成一个大明朝的人,回到了宋朝,他知道历史走向,自然无往不利。我的情况差不多,只不过是从四百年后回到了大明朝,有个词,叫做穿越!”
    “你拿朕当三岁孩子,想耍朕吗?”
    “呵呵,朱由检,不管你信不信,在没有我出现的历史上,大明朝在辽东屡战屡败,中原民怨沸腾,你做了十七年的皇帝,最后在煤山上吊,陪伴在你身边的只有王承恩!”张恪抓起茶杯,润润喉,笑道:“其实你死不死不算什么,只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建奴乘势占据中原,他们建立了一个朝代叫做清!这个朝代从创立之初,就靠着残忍的杀戮掌控天下,最后百十年更是丧权辱国,西方列强,额对了,就是那些传教士的祖国,变得强大无比,拥有坚船利炮,五千年传承的炎黄子孙,几乎被打断了脊梁,被人讥诮成了东亚病夫。就是我们脚下的京城,被分割成八块,飘扬着八个国家的旗号,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
    “不要说了!”
    崇祯突然愤怒地指着张恪,怒吼道:“朕不要听你的鬼话,也休想让朕听你的,大明还有忠臣,他们会手刃你的。”
    “不会了。”张恪笑着摇摇头,说道:“朱由检,我之所以对你说这些话,是因为你没有机会跟别人再说了!”
    朱由检脸色一变,突然指着张恪,大笑起来。
    “好啊,狐狸尾巴漏出来了,想要杀朕了,来吧!给朕一个痛快!”崇祯说着,闭上了眼睛,一副引颈就戮的模样。
    等了半天,没人动刀子,他突然睁开眼睛,只见几个女人,带着三男一女,四个孩子,站在了崇祯的面前。
    “你们?张恪,你个畜生!”崇祯突然发了疯一样,扑向张恪,两旁的士兵急忙架住他,崇祯没法向前,用力咬着牙齿,血水从嘴角流淌出来,含混不清地吼着。
    “无耻,无耻!”
    “朱由检,我又没说要杀了他们。”张恪笑道:“我说话算数,就冲你的骨气,我会履行诺言。你们一家可以去南洋的岛屿安居,我会安排人教导你如何当一个普通百姓。或许有生之年,你还能回来看看,江山在我的手上,会不会大变样子!”
    张恪说完之后,就一摆手,让人把崇祯一家子带下去。
    没有惊动任何人,崇祯和家人被送上了官船,从天津一路南下,到了吕宋岛。或许远离政务,崇祯的身体竟然好了起来,十年之后,他竟能和普通农夫一样,早出晚归,耕田种地,施肥脱粒,自种自吃。
    在吕宋岛生活了五十年之后,朱由检已经是须发皆白,满脸皱纹的老人,他乘坐着蒸汽客轮,漂洋过海,回到了京城。老人来到了大皇帝陛下的陵墓,坐了整整一天时间,没有人知道这对冤家说了什么,只有临走的时候,老人带走了一捧京城的黄土……
    送走了崇祯,张恪并没有多少感叹的时间,京城还在一片混乱,他必须立刻恢复秩序。
    “传令下去,立刻让大军入城,保护百姓,铲除逆贼。”
    “遵命!”
    随着张恪的命令,城外的二十万大军分批开进京城,控制四九城之后,从一个个街区下手,驱逐乱兵,凡是违抗的一律杀无赦。
    把砍下的人头堆在了菜市口,仿佛小山一般高,各种各种的表情,狰狞恐怖,只要看上一眼,就浑身恶寒。
    眼看着城中的人马越清理越少,困守内城的袁崇焕已经发起了三次突围,很可惜,面对义州兵的天罗地网,他根本没有逃脱的可能。
    每一次都被无情地打了回来,眼下他身边只剩下三百多名士兵,拼死保护着他。袁崇焕默默听着周围的枪声,越来越靠近,就如同绳索,越来越紧,让他说不出话,喘不了气。
    “不,我不甘心,凭什么,张恪你总是赢家?老子放弃县令不做,去辽东甘受风沙,就是你要建功立业,凭什么辽东都落到你的手里,天下也都归了你,苍天,何其不公?”他怒吼着,一口血喷出了唇外。(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四章 除旧布新
    嗒嗒嗒……
    马蹄踏着结实的大路,飞奔出去,这已经是一天之中的第十波。京中的乱局还没有结束,张恪就以“护国”的名义,发下了命令,要求各地守卫疆土,不得造次,一切都按部就班。除此之外,张恪颁布了两条政令,第一条叫做“兴学令”。
    所有州县必须设置州学县学,每所州学名额不低于三千人,县学两千,分成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面向所有学子开放,只要通过基本测试就可以入学。高级班则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老童生和秀才。不论是初级班还是高级班,一律享受津贴。
    明朝早就有县学体系,只不过人数有限,最多百十几个人,张恪一下子扩张了几十倍,对于一般小县城来说,只要读一点书,就能上学。
    中国历来讲究学而优则仕,读书当官是最好的光宗耀祖的终南捷径,书读得好,就能改变命运。同时期的欧洲,根本不敢想象,他们还是封建领主制呢,至于美洲,遍地都是追着野牛跑的印第安人,更别说读书学习了。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要能学习,有上进的途径,人心就安定了。
    而张恪的第二道命令,更是让人欣喜若狂。
    从明年起,也就是黄帝4336年起,连续三年,加开恩科,广揽人才。每科录取人数暂定一千人,如果成绩优秀,可以适当放宽。
    这条命令下去。所有读书人都沸腾了,大明的会试三年一次,每一科三四百人而已。多少人熬白了头发。耗尽了心血,从青葱少年,熬得两鬓斑白,连个举人都考不上。在后世小丑一般的范进,放在大明朝,那就是老天眷顾的幸运儿了,可见科举之难。简直难于上青天。
    张恪连开三场恩科,而且录取人数扩大了三倍,中进士的难度一下子下降了十倍不止。听到消息的时候,无数学子跪在地上,嚎啕痛哭,宛如杜鹃啼血。
    上一秒还在痛骂逆贼无耻。要起兵声讨的学子转瞬就称颂新君英明仁厚。一转头,跑到家里,捧着书疯狂的用功。天赐良机,不抓住了,简直天理不容!
    谁还有心思管大明的江山,朱皇帝要是有张皇帝的大度,哪里会丢失江山。
    两道命令下去,蠢蠢欲动的读书人全都安静下来。别看常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是真正成功的造反都离不开读书人。比如刘邦就是有张良和萧何,朱元璋也有李善长和刘基等人辅佐。至于可怜的李自成只能弄到装神弄鬼的宋献策和牛金星,结果打下了京城却坐不住江山。
    没有读书人煽动,地方的士绅就闹不起来,地方豪强不出力,就算那些有心勤王,想要给崇祯报仇的忠臣孝子,最多只是吆喝两嗓子,穿上孝服,扛着哭丧棒,跑大街上玩行为艺术。
    抛出两道命令,张恪的精神头都放在了恢复京城的秩序上。经过两天多的大乱,参与叛乱的士兵基本被干掉,残存的也都束手就擒。主要带兵的头头儿,魏国公徐弘基断了一条胳膊,被俘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
    至于袁崇焕,十分的凶悍,砍伤了两名士兵,被绊马索摔倒,成了阶下之囚。袁崇焕是赌徒的性子,被抓捕之后,知道他彻底赌输了,就干脆发了疯。
    先是大喊大叫三天,接着一语不发,坐在天牢里面,当狱卒以为他死了的时候,凑近一看,刺鼻的臭气差点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