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辽东钉子户 >

第82部分

辽东钉子户-第82部分

小说: 辽东钉子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有什么问题?”
    “永贞,你碾碎几个看看!”
    张恪点点头,手指用力,谷壳碎裂,往里面一看,顿时眉头皱起来。张恪随手抓过来茶杯,把谷壳撒到茶杯里,谷壳都漂在上面。
    非常明显,这些谷壳都没有成熟。
    沈岳叹口气。说道:“永贞,我问了好几个老农,他们说田里的庄稼年年减产,原本能打一石粮食的,只剩下六七斗。而且水旱灾害不断,经常绝收。他们干一年,有可能都吃不饱肚子,更别提交田租。现在跟着大人做工,好歹能吃饱肚子。因此他们宁可做工也不愿种田。”
    张恪本以为凭着国人对土地的热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种田。可是残酷的现实却迫使他们做出了相反的选择!
    又抓起了一把谷子,在手里揉搓了半天,差不多三分之二的谷子都不成实。空壳更是比比皆是。
    这就是小冰河期的威力!
    粮食减产,百姓逃亡,没有了百姓,养兵的成本急速提升。然后拖垮了财政,财政崩溃,帝国也就不复存在。
    在张恪的眼前。几乎出现了大自然摧毁大明的步骤!在这条路的尽头就是甲申天变,中华沉沦,数千万百姓丧命,三百年的灰暗世界!
    张恪很清楚,要是不能解决农业的问题,不能让农民站住脚,他的耕战屯田就是空想。也不会聚集足够的力量对抗野猪皮。眼前兴旺的一切都是沙滩上的城堡,在自然面前不堪一击。
    邓文通看着张恪沉思,他抓起几粒谷子,放在手里看了看。
    “二弟,这谷子为什么不成呢?难道是百姓太懒惰吗?”
    “不!”张恪毫不犹豫的摇摇头:“姐夫,有这么两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是盛开。你说这是什么道理?”
    “这个?”邓文通苦笑着摇摇头。
    “温度!”张恪道:“你们有没有感觉,这些年比起以往更冷?”
    唐光急忙点点头:“没错,的确是冷了不少,还干冷干冷的,这和谷子长不成有关系吗?”
    “有,有天大的关系!”
    张恪说道:“粮食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可是春天来得晚了,秋天来早,粮食成长时间不够,自然只长出秕谷,收成也要锐减!”
    道理说通了,可是在场的几个人也都傻眼了,天气变冷变热,这是老天爷的事情,他们可没有办法。
    邓文通想了想,试探着问道:“永贞,要是粮食收成太少,不妨就从南方买粮吧。你不是说这个冬天都是买的粮食吗?”
    “姐夫,买粮要多少银子?更何况以后我们人口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要是有了十几万,几十万人,还能靠着买粮食维持吗?”
    “那,那,我也没什么办法了。”邓文通他们四个全都垂头丧气。
    张恪想了一会儿,突然从座位上站起,眼中冒着光彩。
    “哈哈哈哈,你们跟我来,我有办法了!”
    张恪一句话,说的大家都是愣神,你聪明机敏不假,可是你还有命令老天爷的本事吗?简直匪夷所思,不过大家也都隐隐有个期盼,或许张恪真的能行!
    一路跟着张恪,到了城东,走到了一片房舍的面前。足有上百间的样子。
    张恪刚走来,乔铁山就从里面跑了出来,眉开眼笑,别提多高兴了。
    “永贞,成了,成了!你快看看,长得可好了!”
    大家还都一头雾水,张恪急忙跟着乔铁山走了进来,到了房子里面,大家终于看出了不一样。原来在屋里面全都改成了一块块的苗圃,从土壤里冒出了不少绿莹莹的小苗,有的已经尺八高了。
    乔铁山得意的搓着手,笑道:“永贞,这就是按你说的办法,弄出来的暖房。看见没有,这是黄瓜,这是豆角,这是茄子,那边还有辣椒!你看看长得多好,保证比田里的菜早下来一个多月!”
    唐光顿时也瞪圆了眼睛,吃惊的说道:“永贞,你可真厉害,我在去年冬天去京城,吃过一次新鲜的黄瓜,听说就是在暖房里面种出来的,只有京城才有。一根黄瓜要三两银子,简直就像抢钱一样。”
    沈岳笑道:“这回好了,永贞会弄暖房,咱们到了冬天,也能吃到新鲜蔬菜了!”
    “光想着吃,卖钱也不错啊!”朱庆斌笑道:“一根黄瓜就三两银子,这分明就是摇钱树啊!”
    几个人说说笑笑,全都眼前的景象吸引了,兴奋地指指点点。
    张恪微微笑道:“好,真的不错!”
    突然张恪猛地蹲下身体,抓起小苗,毫不怜惜的从土里揪出来,扔到了地上,一棵接着一棵,每一下大家心都一颤!
    拔光了黄瓜还不罢休,又把茄子豆角全都拔干净。他的举动吓得乔铁山他们目瞪口呆,乔铁山更是张大了嘴巴,心疼得流血。
    “永贞,这可是我们忙了一个月才种出来的,你疯了吗?”
    “哈哈哈,铁山叔,我没疯,而是我想到了暖房真正的作用!蔬菜事小,粮食事大,暖房有大用!”(未完待续。。)
    ps:  月票还差五张,到了四十小的加更,拜求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绿油油的希望
    自从训练任务交给了张峰之后,乔铁山就没什么事情可做。正好张恪就想到了温室,种点蔬菜,一来可以满足家人的胃口,二来还能捞点银子。
    张恪索性把城东的空房子都买了下来,改造成暖房,乔铁山找了几个老农一起打理。为了保证屋里的温度,按照张恪的吩咐,用火炉加温。
    当第一批小苗钻出土壤的时候,几个人甚至喜极而泣。北方冬天的蔬菜是非常匮乏的,除了萝卜白菜,基本没有什么了!有了暖房,就能大饱口福。
    乔铁山是万万没想到,张恪竟然把幼苗都给拔了。乔铁山顿时把脸色沉下来,瞪着张恪。
    “永贞,暖房虽然是你让建的,可是我们几个不眠不休的照看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就这么给拔了,大叔要给解释不过分吧!”
    “当然不过分!”
    张恪见到大家的面色不善,好像他做了多大的孽一样,急忙说道:“铁山叔,让你们的辛苦白费了,是我的错,不过我想到了暖房的更重要用处,比种菜重要多了!”
    邓文通眼睛发亮,急忙问道:“二弟,你说暖房是不是和种粮食有关系?”
    “没错!”
    张恪点头笑道:“辽东一直以来都种栗和麦,这也是多数人的主食。可是如今天气一年比一年冷,栗麦产量都在下降,我们必须找出产量更高,生长周期更短的粮食。”
    乔铁山算是一群人里唯一种过田的,张恪说的道理他基本能听明白,可是千百年的耕种习惯,能换成什么,他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永贞,有什么好主意别卖关子,赶快说!”
    “好。我想着要有两条路,最近这些年西洋人带来了不少新作物,其中甘薯(地瓜)和玉米在南方已经有种植。徐光启徐大人还为推广甘薯上书朝廷,这两种作物产量可观,而且耐旱,也不要太多的肥力。就拿甘薯来说,一亩地产三五百斤还是有希望的!”
    “多少?”
    乔铁山惊得眼珠子快掉下来了,要知道最肥的田,一亩地也不过两石谷子。这个甘薯不占好田,也能生产这么多。简直就是神物啊!
    乔铁山呼吸也急促起来:“种,一定要大种!”
    “铁山叔,先别急。甘薯产量虽然高,可是比不了正经粮食,吃多了就会烧心反酸水,只能当做补充的食物。玉米也是如此,我引进主要是做饲料用的,大清堡周边有不少的草场,要多养殖战马牛羊。”
    大家伙高兴了半天。一听说甘薯和玉米只是补充品,都有些泄气!
    “永贞,你到底准备种什么?”沈岳好奇的问道。
    张恪微微一笑:“水稻!”
    咕嘟!
    大家伙都艰难的咽口吐沫,这话怎么像是开玩笑啊?南稻北麦。这是几千年的传统,辽东从来没有种过水稻,就凭着张恪一句话,怎么像异想天开啊!
    “永贞。能行吗,你们读书人不是常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辽东种水稻。能成吗?”
    能成,当然能成!
    张恪丝毫不怀疑,后世的东北不但能种水稻,而且出产的大米蛋白质丰富,香糯可口,想想都能流口水。
    大清堡守着大凌河和细河,并不缺水,正适合种植水稻!
    “铁山叔,辽东绝对能种水稻,只是南方种两季,我们种一季而已。不过咱们的土地肥沃,一季稻也不会比他们差很多。”
    乔铁山深知张恪不会信口开河,说不定辽东真能种水稻,只是他还有一点糊涂。
    “永贞,你还没有告诉我为啥要拔了这些小苗,和你种水稻有什么关系?”
    “哈哈哈,铁山叔,这些年天气越来越冷,粮食生长的时间越来越短,结果谷子都不成熟,我说的没错吧?”
    “嗯,的确如此,老天爷造孽,我们有什么办法?”
    “我们当然有办法,暖房就是咱们和老天爷争时间的关键!”张恪说着,兴奋的挥了挥拳!
    在前世,张恪所在的孤儿院离着农田不远,因此张恪对种田并不陌生。
    小冰河期最大的危害就是气温变低,造成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变短,以至于严重减产。因此选择作物就要生长时间短,而且产量还要高。
    其实相比传统的小麦,水稻生长周期更长,只不过水稻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能提前育秧。外面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农民就已经扣大棚,撒上种子,开始育秧。等到温度差不多了,再把长好的稻苗移栽到水田里,这就是插秧。
    靠着这种办法耕种,水稻比玉米还要早成熟,早收割!
    育秧是中国老祖宗很早就学会的一项手艺,只是千百年来一直使用的是水育秧。整个育秧期间,秧苗均被水淹没,导致土壤通气状况差,播种后扎根、立苗慢,浮芽、倒苗现象普遍;气候不良时,极易发生严重的闷种倒芽、烂秧,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贻误农时。
    在建国之后,水育秧的方式已经被旱育秧取代,也就是用大棚育秧,可以提前种植,提前插秧,水稻提前成熟5到7天,增产8%以上。
    万恶的小冰河期,时间就是生命!
    几天的差距,就能决定生死成败,想到这些,张恪突然发觉自己仅仅用暖房种反季节蔬菜,满足口腹之欲,简直就是犯罪,就是草菅人命,就是拿治下百姓开玩笑!
    要是用暖房提前育秧,就有可能从老天爷手里抢回宝贵的时间,水稻产量本来就高,只要正常成熟,就再也不用担心挨饿,说不定就找到了和小冰河期对抗的杀手锏!
    粮食是张恪最大的心病,眼见得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张恪哪能不欣喜若狂!
    他把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和乔铁山他们说了一遍,乔铁山仔细听着。开始还觉得张恪是异想天开,可是他不也在暖房种出了蔬菜吗,说不定这个办法真行。
    “永贞,我看值得一试!”
    有了乔铁山的支持,张恪干劲也上来了。
    “铁山叔,你马上找二十个老农一起帮着育秧,所有的暖房全部腾空,不够我再去征集房子。你们记住了,这是大清堡最大的秘密,有谁走漏出去。别怪我六亲不认!”
    粮食是生死大事,几个人全都牢牢记在心中。
    转过头就忙碌起来,乔铁山找来了老农,立刻整理苗圃。张恪则是让人扛了十几袋子没有去壳的水稻跑到了家中。
    张恪刚院子,就听到有人兴奋的喊他。
    “舅舅,舅舅!”瑶瑶小丫头像是一只蝴蝶扎进了张恪的怀里。
    小丫头还是那么瘦,不过换上了色彩斑斓的彩衣,又穿着粉红色的绣花软缎靴子,配上俊俏的容貌。小丫头粉琢玉砌,别提多可爱了!
    张恪抱着小丫头,狠狠的亲了两口,还有胡茬扎娇嫩的小脸。
    逗得瑶瑶咯咯笑。“舅舅,瑶瑶都想你了,这几天你怎么都不来看瑶瑶啊?”
    “小孩子,别瞎说话!”
    张韵梅起身接过了女儿。责备地说道:“舅舅有正事呢,小孩子别添乱!”
    坐在主位的沈氏却哼了一声:“正事,正事。他们天天都忙!锋儿跟着你到了义州,结果直接就跑去广宁了。恪儿回到家,也不看看我这个当娘的,可是好歹看看小雪,还,还有人家方姑娘。”
    “方姑娘,哪位方姑娘?”张恪一脸错愕,猛地向旁边一看,顿时有个女人高挑清秀的女人缓缓站起来。
    方芸卿!
    张恪总算是想起来了,她正是金万贯要送给何汴的,结果被自己带回了大清堡。这些日子一直忙活着,张恪几乎都把她给忘了。
    看着儿子错愕的模样,沈氏顿时有些生气。
    “恪儿,方姑娘千里迢迢,和你一起回来,你怎么连看人家都不看,真不让娘省心!”
    看老娘的神情,张恪就知道她准是误会了,可是他也没法当众说什么,顿时就僵持下来。
    好在方芸卿缓缓站起,冲着沈氏万福,说道:“老夫人,奴婢就是一个伺候人的下人,张大人能赏奴家一口饭吃,能让奴家住着,奴家就感激不尽!奴婢先告辞了!”
    方芸卿转身离去,身影格外的落寞。
    张恪的心里也有点过意不去,毕竟自己把人带回来了,却没有什么交代,就这么晾着,很不合适!
    “方姑娘,你等等!”
    方芸卿缓缓回头,微微垂首问道:“张大人有什么吩咐!”
    张恪一时也想不起什么,突然说道:“方姑娘,有点活要麻烦大家伙了。我搬了几袋子稻谷回来,你们帮着挑选,我怕男人粗心做不好!”
    方芸卿突然一愣,脸上闪过一丝怪异的笑容。“奴家遵命!”
    沈氏站起身,笑道:“恪儿,有什么活,娘也跟着去,身子骨一天不动弹就难受。”
    小雪、卉儿、张韵梅,就连瑶瑶都跟着,到了后宅的空地。金灿灿的稻谷堆成了小山,沈氏惊讶的皱起了眉头。
    “恪儿,你这是折腾什么啊?”
    “哈哈哈,娘,过几天您就知道了!”
    沈氏她们一头雾水,不过全都照着张恪的话做,仔细的挑选出饱满的稻粒。张恪凭着记忆,把挑出来的稻粒放在水中浸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