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赤色黎明 >

第391部分

赤色黎明-第391部分

小说: 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核心根据地在平原地区,土地总量倒也不小,统计出来的开垦农田有一千五百万亩地,如果每亩地平均亩产达到一百斤,就能完成这个目标。以凤台县的经验,农村水利的灌溉排涝体系搞好,强制性采用育种基地生产统一培育的优质种子之后,每亩地平均亩产都能够达到280斤的产量。理论上是毫无问题的。唯一问题在于实践中就全是问题。

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劳动力的匮乏。农忙时节到处缺乏劳动力,工业生产几乎彻底停顿。去年的经验就告诉大家,农闲时节工厂无法完全消化掉足够劳动力。

在这番鸡飞狗跳的计划与调度中,有一个看似毫不起眼的消息被忽略了。两江总督瑞方,浙江巡抚张勋,江南提督王有宏联名上书,请求在江苏试开议会,以观后效。慈禧的批复这份奏折的速度极为快捷,奏折上用朱笔写了一个字“准”。

袁世凯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仿佛头上响起了晴天霹雳。死硬保皇党张勋,现在成了宪政实践第一人。最神奇的是,江苏搞立宪,浙江巡抚张勋居然也能插一杠子。在两江总督、浙江巡抚与江南提督联名的奏折中。浙江巡抚张勋因为暂时没有打回浙江的兵力,所以成了江苏议会的筹备总负责。江南提督王有宏一个武官,当上了副手。江苏议会临时议长则由两江总督瑞方大人充当。这三个铁杆保皇派摇身一变就成了维新先锋。

对于慈禧的政治手腕,袁世凯佩服的五体投地。慈禧把握住了当前的政治命脉,也就是说,士绅追求的是“维新”,而不是“立宪”。能富国强兵,在科举废除的时候,能让士绅们有出人头地参与政治的机会,这就是绝大部分士绅的想法。士绅们也根本不懂立宪与维新的区别,他们错误的把立宪当成了维新的全部。

与士绅的普遍追求不同,袁世凯统领的北洋集团所设计的“立宪”,核心是要建立“责任内阁”,而并非“立宪普选”。主推的那个“责任内阁制”,是对北洋集团量体裁衣搞出来的东西。若是袁世凯的“立宪方案”一旦通过,袁世凯就能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立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夺取了内阁各部人事权的北洋集团,也就正式压倒了所有的政敌。所以,慈禧现在不搞责任内阁,而是推行了“皇权宪法”,可以说把袁世凯的如意算盘一举给击破了。

这等深刻的认知,以及机敏的应对,让袁世凯对寿命将尽的慈禧真的是又敬又怕。

朝野对三个铁杆保皇党搞的立宪维新根本不看好。这三个保皇党渣渣领头的是满人,另外两个则是武夫出身。他们哪里懂什么“立宪维新”啊。

现实远比想象更神奇,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江苏的议会就开张了。这届议会全程“江苏过度议会”,每县选议员三名,任期半年。主导下一届议员选举工作。

很多年后,在遗老们联合编撰的《皇清立宪录》一书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王有宏给了张勋看了一份立宪计划。张勋看完之后迟疑着问道:“这是徽墨写的吧?”

王有宏奇曰:“卑职用墨从不问来处,大人从何而知?”

张勋答曰:“墨有臭味。”

王有宏笑答:“不知墨从何来,能写字即可。”

两个武夫正经八百的讨论起文具用品,本来就是奇事,为何要在这本为满清歌功颂德的书里头记载此事,很长时间内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写书的人很懂得“为尊者讳”的原理,其实当日的讨论根本就没有这么文静祥和。张勋指着王有宏的鼻子大骂,“你抄人民党的人大选举流程干啥?”

王有宏立刻回了一句,“难道抄北洋的不成?”

张勋一时为之气节,其实这次的事情主推者是王有宏,而不是张勋与瑞方。而人民党对于选举制度从来没有藏着掖着,王有宏得到这个流程不用花费什么力气。

看张勋根本就不同意这个方案,王有宏劝道:“大人,人民党奸恶之处在于他们选出的都是泥腿子。大奸大恶必有大智大勇。咱们虽然利用了这个规矩,可选出的都是士绅。江苏乱党多要依靠士绅,咱们把士绅拢在议会里头,不比把他们推倒乱党那里强么?更何况《钦定宪法大纲》主推的是忠君,按这组建起来的议会,想不忠君也不成。”

这种有礼有节的建议算是得到了张勋的默许,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张勋相信与人民党进行了惨烈战争的王有宏绝非一个乱党,而且张勋自己完全没有组织议会的思路与能力。不过张勋敏锐的指出一条:“士绅们能不能当议员必须经过我和你的同意。”

王有宏答道:“天下皆知大人为人忠义,讲义气。上要报效朝廷,下也知取信百姓。若是立军令而不守军令,不如不立。请大人三思。”

张勋虽然没读过书,却是个聪明人。他立刻就明白了王有宏的意思,郁闷半晌,张勋才答道:“就如王提督所言。”

临时议员的选举不是普选,而是推荐制。由各地有功名的士绅们开个会,然后推荐出德高望重的临时议员。王有宏特别强调,选出的议员不得选举有举人功名的士绅。若是有了举人的功名,只要肯花钱,早就能担任官职。其实有钱秀才当官的也不在少数。王有宏的强调是针对那些无法出任官职的士绅发出的强烈信号。广大的下一届正式议员们也会从他们当中选出。

江苏临时议会的成立大会,“前临时议长”,两江总督瑞方在奏折里头有着详细的描述。“议会成立日,诸议员朝北而拜,恭祝太后老佛爷与陛下金体万安。”“议员于临时议长带领下,诵读《钦定立宪大纲》。”“第一日议会议题,商讨讨伐安徽chi匪之事。”

这都是面子功夫,士绅们身在地方,知道地方上的问题。效忠朝廷或许应该,不过士绅们既不懂打仗,也没义务打仗。头两天敷衍了事之后,各种关乎地方上的议案纷纷开始出笼。在1908年,依附欧美帝国者的“劣绅”集团还没有出现,讨论内容完全围绕地方士绅与百姓生计问题。土生土长的民间声音,第一次大规模的传到了满清江苏官僚集团的面前。

在繁忙的工作之后,王有宏终于有时间回到家里。他在书房里头屏退了众人。大家都知道王有宏这一年多来养成的习惯,读书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别人进门的。众人都退的远远的,让最近风光无限的王有宏提督静下心来读书。

仔细的查看房门关紧,王有宏从书架上拿下一套崭新的易经。他本是个军人出身,在军旅中学了认字,却绝对读不懂这种高深的书籍。翻开漂亮的书匣。几本崭新的书里头夹了一个翻看过多次的小册子。

王有宏嘘了口气,打开了册子。他很快就反倒了想看的那章,这是王有宏的手抄本,上头第一段话是这样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忠臣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忠臣是士绅的向导,在维新中未有忠臣领错了路而维新不失败的。我们的维新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维新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莫道前路无知己二十六维新志士与革命志士(二)

“乡亲们,大家都多挣钱,多挣东西。都是干活的人,谁能不知道这个心思。”广德县李家集农村工作队成员的话没说完,如此明了的内容在乡亲们中间引发出一阵笑声。

笑声中一位李家集乡亲问道:“李同志,我们是听说加入合作社之后买什么都便宜,这才来看看。听你这么讲,那是不肯轻易给我们东西了。”

“合作社这个名字就有讲究,合是指大家合在一起。作是指大家一起工作。既然是合在一起做工作,那就不可能是光我们一边拿东西出来。乡亲们觉得有理么?”李同志答道。

“新政府是在要我们的地啊。”乡亲们对这个问题是极为在意的。这年头没了地那就是没了命根,谁也不肯放手的。

李同志大声说道:“我们不是光把地要走,每个人还要分地呢。这点乡亲们肯定知道吧。”

乡亲们都知道分地这回事,若是乡亲们不知道还要分地,光听说政府索要大家的土地,这就足以让乡亲们拿起武器和新政府战斗到底了。

看大家不吭声,李同志继续宣传道:“分地的章程我也给大家说过了。分地首先是要大家都有地种,有饭吃。咱们还要兴修水利,不说旱涝报收,遇到点小灾还是能顶过去的。政府是希望大家的生活都能过的更好,而不是简单的把大家的地给要走。”

虽然在尽力劝说,但是李同志很清楚这等话其实没什么威力。干训班里培训里头强调过发动群众工作不要操之过急。人民百姓生活艰难,最经不起折腾。在看不到收地分地这等事情的好处之前,群众哪里肯轻易就加入。

李同志接着说道:“分地这等事以后再说。咱们现在说说眼前的事情。根据地要收竹子,咱们李家集分到了一万根的任务。一百根竹子换一套锄头和镰刀。谁愿意干的,就可以报名。”

说完,他拿出了随身携带的锄头和镰刀的样品,让大家传看。这是根据地一年多来使用过程中定型的标准农具,锄头通体熟铁,锋刃部分用生铁汁淋过,磨得很锋利。而镰刀是白口铁浇铸的,白口铁虽然脆些,但是硬度很高。也颇为耐磨。用砂轮打磨之后,锋刃部分相当锋利。百姓们都是干农活的行家,农具拿到手里后立刻爱不释手,先拿到的人根本就不想把这两件东西交给别人。

“这该怎么报名!”立刻就有人喊道。

李同志举起身边一根粗大的毛竹样品,“乡亲们,这不是说随便砍一根竹子就能拿来换东西。我们要的竹子大小不能比这根细。而且大家运到的时候,不能有什么破损。我们要的是完整的竹子,若是竹子劈了,我们可也不好说什么。”

“哦……”人群中立刻发出了一阵不满的声音。这根毛竹虽然不是罕见的粗大,却也不是很细的那种。真的砍到,然后运出去,要花费颇为不少的人力。

“另外,我们一定要新竹子。老的不要。”李同志跟了一句。

原本热情的想报名群众中立刻就有人打了退堂鼓,这份劳动可是颇为辛苦的。这么粗大的竹子砍倒,完整的运走,需要的可不是简单的劳力。

此时却见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起身问道:“李同志,你们说话算数么?”

“老乡,我们定然说话算数。”李同志问道。

“说话算数,那不妨就先把这农具给我们,我们一定会把竹子给你们。”中年人的话音一落,群众们立刻跟着应和起来。

“是啊,先把农具给我们。我们就信了你们。”

“就是,我们也跑不了。给我们又怕什么?”

工作队的几个同志互相看了看,李同志大声说道:“乡亲们不相信我们,我们能理解。大家看上这农具,我们也能理解。愿意不愿意和我们做这件事,大家好好想清楚。要不明天咱们再说这件事吧。”

乡亲们看工作队的同志态度如此不明,一个个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散会之后,工作队召开了自己的内部会议。工作队的成员有六人,除了人民党的四名同志之外,光复会出身的姬晔和赵自庸同志也跟着来观摩学习。姬晔是个女生,1908年的现在十七岁。浙江金华人。地主出身,哥哥姬从庸是当地反税会党同盟的首领,姬晔也跟着哥哥投身革命了。

在南京战役中,负责断后的姬从庸战死,姬晔受了轻伤。她与光复会大批伤员跟着人民党大部队一起撤回了安徽。徐锡麟受了重伤,却病中召集光复会成员开了个大会。徐锡麟要求光复会上下跟着人民党学习怎么搞革命。姬晔就被分配到广德县来工作。

赵自庸则是绍兴人,因为不善言辞,为人比较木讷。资格虽然很老,却一直没能得到什么高位。

“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李同志问道。李同志名叫李寿显,今年22岁。是安徽寿州人,加入革命也有一年多了。是李家集工作队的队长。

“乡亲们还是不相信我们啊。”姬晔答道。这么说完,姬晔稍带紧张的问道:“李队长,南京那边有什么消息么?”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东边紧邻着江苏,距离南京根本没有多远。人民党的工作队都是小部队,最多不超过十人,一般都是六七个人的样子。若是南京的清军打进广德县,工作队绝对抵抗不了。这些天来,人民党的同志根本就不在乎此事,仿佛南京的几万兵根本不存在一样。姬晔却怎么都无法对近在咫尺的威胁感到释怀。

李寿显笑道:“放心了,南京怎么都不会因为咱们几个人派兵的。前一段打完了南京之后,张勋他们好歹也知道厉害。贸然出兵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干的。”

南京战役之后,江苏的清军根本就不想再和人民党打仗了。广德县紧挨着南京,由于距离近,清军对部队的控制力反倒更强些。清军把部队撤离了两地交界处,人民党也没有在边界上囤积重兵,擦枪走火的事情反倒更难发生。

“姬晔同志,你怎么看这群众提出的要求?”李寿显问道。

姬晔想了想,“咱们到这里时间短,群众也不相信我们。实在不行的话,不妨就先给他们一部分农具吧。”

“其他同志怎么看?”李寿显继续问道。

其他同志们有些觉得不该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本来就是规矩。先给了农具,这又算什么。

“赵自庸同志,你怎么看?”李寿显问一直不吭声的赵自庸。

“大家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赵自庸还是平日的作风,多干活,少说话。

“赵自庸同志,咱们在一起工作,讨论这个问题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你不能逃避这份工作。”李寿显完全按照人民党的工作方法来组织会议。

赵自庸知道人民党要求每个同志都要发言,不过他总是不习惯这种事情。想了好一阵,赵自庸才勉强说道:“这些人看样子根本就不想干活。我说不清为啥,但是这群人就是给了我这样的感觉。他们好像只是想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