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赤色黎明 >

第893部分

赤色黎明-第893部分

小说: 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情很可笑,可这事情又非常真实。

“望山兄,你觉得我对日本很苛刻么?”陈克问道。

尚远摇摇头,只有真正的强者才会真心认为陈克是个宽容大度的人。当然,强者的眼中都不揉沙子。强者与弱者之间对宽容的定义标准可是完全不同的。日本如果不自作聪明,哪怕日本提出的要求看着再邪乎,强者们都能容得下。如果日本敢玩弄小聪明,认为可以欺骗中国,中国的强者会让日本知道什么叫自己挖坑自己埋。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尚远慢慢的答道。说这话的时候,尚远想起陈克以前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条毒蛇,也能用来看守财宝。在这方面,陈克是始终如一的态度

尚远的回答让陈克笑了,“希望日本旧上层有望山兄的胸襟才好。”

裕仁当然不知道陈克到底对日本准备了什么,这几个月在中国的“出访”,裕仁不仅见识了中国精华地区,以及强大的工业体系。他还见识了很多令他感到难以想象的地区。

即便是现在失去了权力,裕仁依旧没有放弃夺还权力的打算。他已经过了那种彻底绝望的阶段,既然北一辉到了中国参加了中国革命,从中国革命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么裕仁没有理由到中国一无所获。他也申请了去听听中国的政治课。在裕仁到欧洲访问的时候,也曾经与英国国王交谈,向这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学习了立宪政治的道理。

中国的政治课让裕仁眼界大开,裕仁也是经历过很多艰难险阻,与权臣们斗争了很久,并且差点获得最终胜利的君主。他很快就明白了中国为什么这么强大,人民党为什么这么强大,甚至半路出家的“旁听生”北一辉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中国人民党在政治上的认知水平的确是大大高过日本。

作为一名君主,作为日本的现世神灵,裕仁还真有君主们的通病,那就是“朕即国家”。

听了人民党的政治课,裕仁这才明白了自己的阶级立场不够明晰不够坚定。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天皇,也得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得有自己的基本盘。裕仁曾经想利用“忠君爱国”的昭和军阀们。不能说昭和军阀不忠君爱国。可阶级立场首先让巴登巴登三羽乌自己分裂,而即便是完全忠于裕仁的永田铁山和冈村宁次,他们也得有自己的阶级立场。他们也得与其他统治阶级进行斗争,进行博弈。

即便这两个人不可收买,北一辉直接采取肉体消灭的手段干掉这两个人,其他“统制派”的代表人物随着利益的变化就投奔了“昭和维新派”。因为缺乏阶级立场,只有一个天皇空名头,裕仁本人根本找不到真正的属于天皇的支持者。

理解了这些之后,裕仁有点恍然大悟的意思。给他最大冲击的却是另外一件事,因为总觉得中国展现给裕仁的是最好最强的一面,前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有点怄气的请求到中国比较贫困的地区去参观。中国方面很爽快,就把他们送到了山东淄博的一个山区。

这是一片在日本看来很常见的山区,在日本这是一个注定非常贫困的地区。这也是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当地百姓曾经常年在外逃荒,为什么请日本裕仁以及高官到这里采访,裕仁并不清楚。

当地的村委书记出现在裕仁面前的时候,裕仁傻了眼,日本高官们也都傻了眼。

面前的男子有四十几岁,带了副大墨镜,身高不到165。而且这名男子裸露在衣袖外面的两支手臂都是光秃秃的两根肉枝。他的手已经不在了。而且仔细查看起来,这位中年人的腿部也很奇怪。这时候中年人已经注意到前来参观者的视线,他豁达的笑着说了些什么。

日本方面的翻译听完之后先是一愣,下意识的吞了口口水,这才翻译道:“陛下,他说,他打仗的时候四肢与左眼都被炮弹给炸没了。”

如果没有看到他手臂的残肢,没有听这个中年人亲口承认自己的残疾,裕仁等人根本想不到这个拄着拐杖,戴着副大墨镜,用稍显奇怪的姿势站立着,却浑身上下充满活力的男子竟然是一位失去了四肢,失去了一只眼睛的重度残疾人。

中国人这是在闹哪样?所有日本参观者都忍不住疑惑起来。

莫道前路无知己136乱战(十六)

中国这位残疾军人是一位村党支部书记。他自小逃犯流浪,14岁加入工农革命军,打了大大小小数十仗,并且加入了中国人民党。在与日本进行的青岛包围战中,已经是连长的朱书记被日本的炮弹弹片击中,失去了四肢与左眼。

部队对战斗英雄自然不可能置之不理,他从军医院出来之后,被安排到青岛军人疗养院。但是朱书记并不想在那里渡过残生,他选择了回到老家。当时他所在村子十分贫困,没人肯在这里当支部书记,朱书记就自告奋勇出任了书记。

根据他在军队学到的知识,朱书记根据村子的情况,挖渠、平地、修路,而且大力开展果树栽培与桑蚕饲养。只用了几年就让在外逃荒的乡亲们愿意回来种地。而且朱书记有股子倔强尽头,他也不等着国家建设队伍到这里,而是靠着村里面的生产,最终凑钱先完成了电线架设,让村里面通了电。

这些简单的讲述让日本参观团体无比惊讶,他们根本想不出,这样的一个人,靠着这样的一具残破之躯竟然能够完成如此的功绩。

可事实证明了朱书记并没有吹牛,带着日本参观团走了村里面的果树、桑树、农田、水渠。朱书记能够非常清楚的讲述着各种数据,以及为什么要这么修建的道理。甚至还能讲述了修建时没有想到的地方,修建时的不足,以及以后维修发展的设想。

日本高官也是识货的,听了这些讲述,他们知道这位村支书肯定是全程参与了测量、讨论、设计的过程,而且一定是这些工程的总指挥。

而且日本高官们还注意到,朱书记身上还有不少新的伤痕。询问的时候,朱书记淡然的说道:“不久前滑倒了,碰到的?”

前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曾经在战争中被打断了三根肋骨,那时候他大有“轻伤不下火线”的倔强,要求医务官先治疗其他伤员,也算是个性子刚强的人。他忍不住问道:“难道您就不怕疼痛么?”

朱书记淡淡的说道:“疼痛告诉我,我还活着。活着好啊,活着就能工作。”

日本自称是武士之国,在明治维新之后格外重视武士道。听了这样刚毅的话,所有日本前高官们都变了脸色。听了朱书记的介绍,他们知道眼前这个肢体残破的人正是与人民党开始与日本进行激烈战争时代的中国的少壮人群。那时候日本还觉得,不管中国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都只是一个变化。日本还是全面居于上风的。现在他们才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为什么从那时候开始,日本与中国每次战争都是失败。在那个时期,至少人民党已经聚集起了像这位普通的村支书一样的战士。在那个时候,日本在中国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一群战士。

参观访问结束之后,哪怕最不服气的日本前高官也都沉默了。特别是裕仁,几天都没有说话。这位重度残疾,必须依靠假腿与拐杖才能行走的男子,身份地位平平无奇。他的功业也绝对谈不上惊天动地,可仅仅他能够靠自己站立在那里,本身就有着震撼人心的东西。

回想起这个人说过的话,也没有特别的豪言壮语。既没有“七生报国”的豪迈,也没有“九段坂见”的悲壮。他只是好好的活着。

据人民党说,中国的每个乡村,现在大部分支书都是退役军人来承担的。而这些军人当中,大部分也都是从士兵干起,逐渐成为军官的。回想起北一辉对退役士兵的特别善待,裕仁大概有些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而这位朱书记有一段话,让裕仁格外感到震动,甚至有一种说不出的厌恶,“群众的疾苦就是我的疾苦,群众的困难也是我的困难。群众出了问题,如果不解决,不同情,不理喻,这实际上也是自己一种耻辱,自己的丑陋,自己的耻辱!”

这样一位要饭出身的男子,一个十四岁加入军队前一个大字不认识的男子,这个在日本属于被社会抛弃的人。居然有着一种心怀天下的感觉,居然认为自己对这个社会有义务。他好像根本不觉得自己的身份是如此的卑微,是属于被人看不起的类型。他的荣辱感与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联系在一起,让这个原本身份卑贱的人竟然看着伟大起来。

如果在日本,这是根本不可能想象,也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那个人生前既不可能加入军队,也不可能获得任何被人们承认的体面工作。在他失去四肢与左眼之后,这个人注定是死无葬身之地。

改变这个人命运的是什么?裕仁所有的思考都指向了一个答案。那就是人民党创造的新中国。在这个新中国的社会中,所有的人作为人类本身都得到了尊重。哪怕是一个残疾者,也能通过劳动得到地位与尊重。

“群众的疾苦就是我的疾苦,群众的困难也是我的困难。群众出了问题,如果不解决,不同情,不理喻,这实际上也是自己一种耻辱,自己的丑陋,自己的耻辱!”回想起这句话,裕仁越来越觉得厌恶。这样的一个人在日本是不会被上层喜欢的,这样的一个人存在的本身,就是对日本上层的嘲讽,是对裕仁本身的嘲讽。

日本上层是从来没有把日本人民当回事,更没有把日本人民的疾苦当回事。至于与这位朱书记同等地位的日本官僚阶层,就更不用指望他们中间有谁会和这个中国男子一样的考虑问题。

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力量,能让这样的一名男子存在于中国。裕仁越来越想不通。他已经没有了对中国进行军事打击的想法,裕仁知道他所面对的中国是根本无法战胜的。中国有了这样的脊梁,从此再也没有人能通过外部的力量让中国低下自己的头颅。

裕仁现在担心的是,如果日本也变成了如同中国一样的国家,那么裕仁这位日本的现世神灵又该如何继续以天皇的身份继续存在呢?曾经敢刺杀北一辉的那股子勇气在裕仁身上消失的干干净净,裕仁终于陷入了真正的恐慌之中。在北京终于得到陈克接见的时候,裕仁心里面是忐忑不安的。

陈克是在颐和园接见裕仁的,虽然在原本的时空里面,陈克曾经设想过把颐和园据为己有。然后在里面种种地,在昆明湖里面养养王八,有朋友来拜访的时候捞几只出来做成菜。等陈克真的有能力这么做的时候,他并没有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陈克只是觉得自己当时真是可爱。

不仅仅是裕仁垂头丧气,见识了中国真正的脊梁之后,整个日本前高官组成的代表团都意气消沉。可见到陈克出现之后,所有日本前高官们都有些精神上受到震动的感觉。

这不仅仅是因为陈克看上去很年轻,应该是六十岁的人,除了有不少白发之外,容貌看上去和四十岁的人没什么区别。也不是他们其实还是很期待亲眼见到这位中国的领袖,这些人好歹也曾经是有身份的日本人,对日本人来说,如果用充满好奇的目光看着另一位比他们更强大的大人物,有时候这就是一种死罪。

令这些人感到震动的原因是没有任何的刻板,没有任何的迟疑,也没有任何摆谱,陈克出现在日本旧上层面前的时候,并非借助任何证明陈克身份的行动,陈克不仅仅是出现,而且是存在。

裕仁好歹是天皇,他感觉到了陈克与日本旧上层的不同。日本人会习惯的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甚至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然而陈克根本没有去寻找,很显然,陈克已经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所以他没有任何茫然,更没有任何不安。

与众人打招呼的时候,陈克礼节上非常简明却没有任何疏漏。反倒是那些日本高官们一个个唯唯诺诺起来。

其他的人与陈克见了面,打了招呼之后,就由其他人民党工作人员陪同着一起去颐和园参观。只留下裕仁和陈克在一起谈话。面对着比自己大了21岁的陈克,裕仁突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两人坐在颐和园那著名的回廊下,工作人员给两人倒上茶水,翻译也同样就位。陈克就这么静静的等待着裕仁开口,而裕仁觉得周围无形的压力越来越沉重。仿佛是要摆脱这沉重,裕仁开口说道:“陈主席,不知道你对中日未来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你指的是中国的未来?还是日本的未来?或者是你在日本的未来?”陈克不想和裕仁瞎扯淡,索性直接问起了根源。

裕仁微微一怔,在挥洒自如的陈克面前,裕仁觉得自己以前所秉持的矜持,礼貌,都显得非常无聊。而且这事情毕竟关乎自己的未来,裕仁答道:“我想知道您对我个人的未来是怎么看的。”

“北一辉同志只怕现在没有考虑过取消日本的天皇制,更没有想过要对你个人有什么举动。这里曾经是满清的皇家园林,满清在灭亡之前有过一个争论,到底是救大清,还是救中国。我认为他们至少已经看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满清当时坚持的政治制度已经不能代表中国的利益。而最后满清选择的是坚持满清的利益。所以他就灭亡了。”陈克慢慢的说道。

裕仁越听心情越是沉重,无论怎么看陈克的话,都有点像是给裕仁书写墓志铭的感觉。

“日本的天皇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我以革命者的身份不可能赞同依靠血统来维持的天皇制度。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天皇制没有与人民的利益发生直接冲突的时候,还是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存在下去。”陈克的这番话又让裕仁心中生出了一些希望。无论如何,他都不想成为亡国之君。如果天皇制是在他手上断绝的,裕仁宁肯自杀都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我首先建议你不要认为天皇制度能够代表整个日本所有阶级的利益,天皇制度甚至不能代表所有日本人的利益。那么以现在的社会现状而言,从你个人的利益而言,我建议你站到日本的统治阶级这边,站到占大多数的人民这边。”

陈克既没有推翻天皇制的想法,也没有维持天皇制的念头。他给裕仁指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