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天国当附马 >

第350部分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350部分

小说: 回到天国当附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南洋军的战争,到不如说,这是太平军单方面的屠杀,对南洋军的屠杀。
  而直接的力量展示,无异是太平军的重装步兵直接碾压过可怜的南洋军,当者披靡。
  在如此强大的力量面前,南洋军怕了,胆寒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能凭借着那一股锐气稍做抵抗,但是,很快,他们的意志就被这种绝对的力量给摧垮了。
  战争形势呈现出一面倒的态势,南洋军抱头鼠窜,太平军衔尾而杀。
  这一杀,直杀得南洋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而南洋军在这样的狠杀之下,不住地告饶投降,他们是人,也怕死。
  是人都会怕死,特别是死亡还离他们如此之近的时候。
  也许投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而除了投降,他们更是别无选择。
  所以,太平军与南洋军的这一战,来得快,结束的也快,南洋军本就是残军,在强大的太平军面前,他们就是羔羊,待宰的羔羊。
  最后,这只羊为了避免成为太平军这只狼的盘中之餐,只能是低下那已经昏乱不堪的头颅,任由太平军处置。
  而太平军显然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此次战斗,南军残余总计有四万人左右,太平军一共斩杀二万一千人,另有一万九千余人选择投降,如果再算上先前在大火中丧生的六万南军。
  阮天义这次带来的十万大军已是全军覆没,片瓦不存。
  而太平军则是克尽全攻,大胜这一场。
  不过,唯一有点遗憾的是,阮天义跑了。
  阮天义趁乱跑了。
  曾国华原以为这家伙还算是个坦荡的君子,但从后来的情况看,他只是一个卑鄙的小人,当然,这只是从人性上来分析,如果从为将之道,从大的方向来说,也许阮天义选择逃跑,似乎不应该受到苛责。
  因为,一将功成万骨枯,历来功成名就之人,哪一个没用无数鲜血与牺牲来染红自己的军功章,而他们,看重的就是最后的胜利。
  而且,后世之人也只会记住那些胜利者,谁会去掂记那些失败的家伙呢,谁又会去计较在这个过程中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人呢。
  或许,最多也就是在事后发出一声声感慨罢了。
  这就是现实。
  可是,这阮天义到底是怎么跑的呢?曾国华不是已经盯上他了吗?
  原来,这家伙在败给曾国华之后,就已经存下了逃跑的念头,但他不傻,他心中比谁都清楚,凭借他们这几万残余,哪会是太平军的对手,所以,如果他想顺利的逃出,就得好好利用这一群残余。
  是的,阮天义就是要利用这些南军残余来为自己找掩护,从而保证可以顺利出逃。
  换句话说,阮天义是用四万南军的性命来换取自己的一条生机。
  这家伙怪狠的。
  不过,他成功了。
  而曾国华本来也是有机会抓住阮天义的,他在双方大军刚刚开始交战的时候,就已经盯上了阮天义,但当他快要追上阮天义的时候,不知怎地,阮天义东穿穿,西避避,结果就是给避了开去,然后躲入到了茫茫人海之中,从而让曾国华白费力一场。
  而曾国华虽然气恼,但面对人海,他也无可奈何。
  本来他还寄希望于这家伙能死在乱军之中。
  殊不知,到头来还是让他给跑了。
  不过,阮天义逃脱虽说让这场仗变得有点美中不足,但总体看来,曾国华此行也可算是功德圆满,至少,黄旭等人定下的围城打援的计划已告完成。
  接下来,他们就应该掉转枪头开始对付谅山城中的李经国了。
  这才是重头戏。
  只要拿下谅山城,越邦将会被置于太平军的控制之下。
  到了那个时候,跑了的还可以再抓回来。
  阮天义什么的,他们最后都会明白,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徒劳罢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三章 弃谅山

  打扫完战场,曾国华督率大军回营。
  黄旭得报,亲自出营迎接,当然,他少不了要对曾国华大大地表扬一番。
  而对这一战,黄旭很满意。
  当然喽,曾国华也很高兴,能得皇帝陛下亲口一赞,肯定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而说回正事,南人的援军既溃,那太平军的注意力也将毫无悬念地再次转向谅山城。
  于是,大军在稍做休整之后,黄旭便下达了进攻谅山城的命令。
  太平军在谅山城外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他们得加快速度拿下谅山城。
  而进攻谅山的主力仍是由胡林翼与罗泽南率领的第三军团,以及曾国华与彭玉麟统率的第四军团担当,因他们原本就担负着攻城的重任。
  而这两个主力军团在接令之后,便各自对谅山城展开了山呼海啸般地进攻。
  既然打掉了南洋人的援军,那太平军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就可以不顾一切地发动进攻,再进攻,直至最后拿下谅山城。
  而在太平军发动进攻之前,谅山城中的李经国正在绞心脑汁地想方设法打听太平军按兵不动的原因,大敌当前,他得对症下药。
  与此同时,他又接连派出两拨次的人马前往河内向阮天义请援,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无回信。
  他心里比谁都明白当前的形势,虽说谅山城内部的问题暂时被他压住了,也至少保证他们不会从内部先乱起来,但是,太平军这个外力一旦攻城,他们还是挡不住的。
  也许,他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阮天义的援军了。
  可是。李经国却并不知道阮天义的援军已经来不了了。
  如果他知道阮天义所率的十万大军已经灰飞烟灭了,那他心中的失望必定是可想而知的。
  试想一下,本来是满怀期待,但这希望却是无情的破灭了,这种打击对陷入绝境中的李经国来说,那不谛是睛空霹雳。
  也许到目前为止的不知情。对李经国来说,反到是一种幸运。
  至少,他的心中还怀有希望,而有希望就会有动力,就会生出守住谅山的决心。
  如果希望都没有了,他还拿什么来守住谅山。
  所以,不知道也有不知道的好处,至少这间接帮了李经国的忙,让他更有底气守住谅山。
  于是。李经国在焦急与煎熬中等待着援军的消息,并命令南军殊死抵抗着太平军的进攻。
  最后,消息终于是被等来了,不过,等来的却是坏消息。
  消息是从太平军一方传来的。
  阮天义所率的援军中了太平军的埋伏,全军覆没,阮天义更是生死未卜。
  李经国咋听此消息,整个人都呆了。如果这消息是真的,那就是说援军来不了了。这对正在盼星星,盼月亮的李经国等人来说,的确是重得不能再重的沉重打击。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已经没人可以帮到他们了。
  老实说。他宁愿不去相信这个消息,因为,以他对阮天义的了解,这家伙精的跟猴似的,怎会如此轻而易举地就中了太平军埋伏呢。再说了,即便是中了埋伏,那也不可能全军覆没,至少还是可以逃出一部分人的,怎会可能全军覆没了。
  有点不可能,甚至是有点不可思议。
  李经国翻来覆去地想,他就是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他更愿意相信这是太平军为了扰其军心而故意散布的谣言,这不是真的。
  可是,不管他李经国相信不相信,现在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他手下的众将士已经相信了。
  他们都知道援军来不了了。
  而在这样一条惊天消息的重击下,南军的军心震动,士气直往下泄。
  李经国也怕了,因为,如果军心散去,他们就彻底完了啊。
  这一次,恐怕他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再挽回这摇摇欲坠的军心了。
  真是内忧外患啊!
  而李经国不得不佩服太平军真是厉害,先不管这条消息是不是真的,至少,太平军目的已经达到了,他们已经成功地分化了谅山守军的军心,也等于是动摇了谅山城的根基。
  恐怕,谅山城要完了。
  李经国在心中叹了一口气,深知大势将去,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如今他能做之事很是有限,而他面对的选择同样也不多,两条路可供选择,要么率部投降,要么垂死挣扎到底。
  而不管怎么做,其结果都是注定了的。
  怎么办?
  又一道难题摆在了李经国的面前。
  仔细想一想,如果仅从他个人的角度出发,他当然不愿死,他还没有活够呢,但是从忠义二字来讲,他又不能投降,即使城破,他也得以死报国,既要忠于南洋国,也要忠于阿基诺这个陛下,他哪还能活呢。
  李经国的内心是矛盾的。
  而他麾下的将士,那就更不用说了,能够活着,谁愿意去死呢。
  所以,挣扎与矛盾是南洋军包括李经国心中的真实写照。
  而此时此刻,太平军的攻势更加的猛烈,看这势头,他们似乎是想从心理以及身体上一举击溃南洋军。
  在如此强大的心理以及攻势压力面前,南洋军已经失去了抵抗的意愿,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是做再多的抵抗,那似乎也是徒劳,只是徒增伤亡而已,破城恐怕已是再所难免。
  也就是说,在心里层面,南军差不多已经打算放弃了。
  如果这样说,那是不是说李经国以及他手下的人可以直接弃城而逃了呢?
  谅山的重要,李经国是知道的,如果他弃城,那与投降没有任何区别,阿基诺最后肯定是不会放过他们。
  可是,他现在是守也守不住,弃城或者投降都不可能,两难啊。
  而就在李经国做着复杂的思想斗争的时候,忽有亲卫来报,城楼上已有多处地方被太平军突破,谅山城被完全攻破只是眨间之间的事,众亲卫希望李经国早做决断。
  什么,太平,太平军攻上来了,这么快,李经国心中震动不已。
  他就这么犹豫了一下,太平军就来了,这也太快了一点,李经国有点不适应
  不过,他内心虽然波动很大,但表面上还是很沉得住气,他吩咐亲卫去通知守城的将士,一定要尽力拖住太平军,然后再想办法将之驱离城楼,因为,援军很快就要来了。
  他这话显然是在自己骗自己,也就是一废话罢了,但他还得说,不然怎么办。
  而亲卫听了李经国这话,也是有点狐疑地望着李经国,欲言又止,他是想问,不是听说援军已经完蛋了吗,怎么还有援军,这是哪来的援军。
  但是,在将军面前,他哪敢放肆,将军说是咋地,那就是咋地,有些话,有些事还轮不到他来操心,他只需奉命而行就是了。
  而李经国见亲卫听了他的话之后,并没有马上去办,反而在那里期期艾艾,他不免有点恼怒,这太平军还没有攻破城门呢,难道他说的话就已经开始不管用了吗。
  气到深处,他不由拿眼狠狠地瞪了瞪那亲卫,吓得那亲卫飞也似地跑掉了。
  望着亲卫那一闪而没的背影,李经国不免又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他何尝不知道自己这个亲信的心中在想什么,但是,事已至此,他只能是能拖则拖。
  而外面的喊杀声并没有因为李经国的一句话而停歇下来,反而是越来越激烈,根据这声音判断,太平军多半是已经破城了。
  李经国知道,他是时候做出决断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那刚刚跑出去的亲卫又折返了回来,他脸上带着焦急之色,见了李经国,也不顾不上什么礼节,慌慌张张地报说,太平军已经攻破城门,现正向将军府杀来。
  果真破城了,李经国心中一动,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没有更多的表示。
  而这个时候,他到是不慌了,心也慢慢安定了下来,他想啊,这城都破了,再慌能有什么用,再急能有什么用,反正最后都是那两结果。
  可是,他的亲卫却不这么想,他得向李经国负责啊,所以,他是一个劲地催着让李经国快走。
  李经国见此,心中甚至是安慰,毕竟这亲卫对自己还是忠心的啊。
  事到临头,他也并非是孤家寡人。
  罢了,事情到了这一地步,他只能是先退再说了。
  李经国打定主意,便吩咐那亲卫去召集亲卫队,准备撤出谅山城。(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四章 追击

  谅山城破之后,胡林翼与罗泽南最先率军进入谅山城。
  入城之后,他们直奔将军府。
  他们可掂念着自己的老朋友,李经国。
  可是,当他们进入将军府之后,这才发现,李经国已经跑了。
  二人见此,虽说有点失望,但还是振奋精神,下令出城追赶李经国。
  他们怎能让这家伙说跑就跑呢,说什么都得将其逮回来才行。
  于是,二人率军出城,往河内方向直追而去。
  差不多向前追了十来里路,他们来到了一个岔口路,二人不由停了下来。
  他们朝两边看了看,发现此岔路口分别有路通向不同的方向,一条向左,一条朝右。
  而面对此种情况,二人有点拿不定主意,他们不知道这李经国会从哪条路上跑,是左呢,不是右呢?
  也许都有可能。
  “怎么办?”二人对望一眼,同时出声道。
  万一追错方向就麻烦了。
  “泽南,我看这样,你朝左,我往右,咱们分头追。”胡林翼想了想,提议道。
  这到是个不错的办法。
  “行,那咱们就快马加鞭,这龟儿子可能早就已经跑远了。”罗泽南点点头,一扬起手中的马鞭道。
  于是二人不再多言,各自率人分头急追。
  这一回,他们是铁了心要将这李经国给追回来。
  而二人分道前追之后不久,往右的胡林翼便看见他前面一群人正骑马狂奔,从后远远望去,是一群南洋人。
  胡林翼一见之下,心中不由大喜,他想。这紧赶慢赶的,最后终于还是让他给赶上了,看看这李经国还往哪儿跑。
  于是他催动坐下马加速狂奔,直向前面的那几骑追了上去。
  而往左的罗泽南却是追去老久,仍没见到任何人影,他心底犯起了嘀咕。难道李经国不是走的这条道。
  还别说,真有这种可能,所以,他打算,如果追一会儿再追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