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536部分

清山变-第536部分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
    “三阿哥载滪,在户部福建司中任职一月有余,尽得公务料理之诀窍,年纪轻轻,头脑灵动,诚非童稚可比。臣为皇上试举一例。三阿哥入值不久,恰逢陕西司要关发京中各衙门俸禄,公事繁忙,不得已从福建司抽调部员过去帮忙,三阿哥主动请缨,侧身其间。而且,办差不久,就给他发现其中可供整改的弊端。”
    “……往年关发钱粮,最称忙碌,忙到要紧的时候,或者账目上有了一点差错,尽是有整夜整夜不能回家的。三阿哥到部不久就发现,造成如此恶果的,并非是公务太多,做不过来,而是人员浮躁,不能安于其位所致。”
    “怎么呢?”
    “户部当值是在每日辰正,但户部萧规曹随,旧例因循而下,每天到了巳时,能够正式开始办公,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三阿哥认为,第一,应该利用起所有荒废的时间来;第二,便是要专人专责,而不是像今天这样,各自分头忙碌,使人力不得集中。臣和三阿哥攀谈良久,自问亦获益良多。特别是三阿哥所说的,如此一来,可以收壹加壹大于叁的成效,令臣顿有所得”
    皇帝一开始还在很感兴趣的听着,到后面,逐渐沉下面色。一直到他都说完了,这才问道,“这样的事情,也用得着一个小小的孩子指点?真可笑朝廷养着那么多的部院大臣,都看不见其中的弊端?要等到朕的儿子到部学习,才能指摘出来?是应该说载滪太过聪颖呢?还是说这些人都是蠢货?”
    阎敬铭这一次的马屁拍到马腿上,丑脸一红,忙跪了下来,“回皇上话,户部一直是臣奉旨管着的,如今眼见出了如此之多的弊端,臣还梦梦无知,实在惭愧,臣自请处分。”
    “算啦。朕想,你这也只是邀朕之喜罢了。”皇帝冷笑着说道,“你这个人啊,朕最看重的就是你多年来一以贯之的,不以私情为左右的办事之风。怎么今天……”
    他瞪了阎敬铭一眼,语调转为缓和,“其实,你这番话说得实在不高明。你想想,载滪或者不笨,但如何能够在一月之内,就能够指摘发微的洞见其弊?即便他见到了,连官也算不上的一介小吏,又如何能近得你军机大臣的身前?今后啊,这样的事情,你还是少做”
    “是。”
    “不过,载滪之事,倒也给朕提了醒。三阿哥和四阿哥分别到户部、刑部学习差事了;大阿哥前几天来向朕哭诉,要我这个做阿玛的,不可厚此薄彼,你们以为,给他个什么差事干干啊?”
    一听这话,众人无不头疼
    皇帝东巡的路上,赏了三四两位阿哥入部学习的机会,剩下的太小没有办法,一个比众家兄弟年长很多的大哥,却没有着落,载澧自然着急,于是也和皇帝请旨,皇帝当时说,到山东之后再定——他本来打着的盘算,是要让儿子到海军之中供职,哪怕是在船上做一名普通的炮手呢,也好过荒废时日嘛。
    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德行,做父亲的岂有不知?载澧秉性不坏,而且也能吃得苦,从他能够跟船到英国海港,又押船回来,就可见一斑。只是有些鲁莽、毛躁,加以书读得不好,便显得在兄弟之中,等而下之了。
    这一次到山东,皇帝径自降旨,也还罢了,偏偏又要装佯,有一次和沈葆桢谈事的时候,说起对载澧的调教,很隐晦的问了问对方的意见。沈葆桢如何敢说一个不字?但脸色发白,额头冒汗的样子,让皇帝也替他觉得难过,替他想想,也真是天下第一大窘事。大阿哥到了学院,即便循规蹈矩,还要有人拿着放大镜找毛病呢到时候,他若是管,管不起;不管,又难以服众。实在是进退两难。最后不等沈葆桢说话,他又把此事收了回去。
    等到御驾即将从威海启程返京,沈葆桢大约觉得心中过不去,找一次机会递牌子进来,对皇上说,若是皇上愿意,而大阿哥自己也肯于接受管教的话,自己就收下这样一个学生。这一次,皇帝反而不答应了,“算了吧,载澧是个混账性情,沾火就着,还是把他带回京中,朕亲自调教的好。”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今天,皇帝旧事重提,令奕几个很觉得头疼,“臣弟想,大阿哥好动不好静。不如让他到宗人府去吧?那里总要和京中各处的旗下人家打交道,大阿哥年轻人,也不会觉得厌烦,皇上以为呢?”
    “也好,就暂时让他到老五那里去吧。”皇帝又加上一句,“老六,你也是管着宗人府的,到衙门视事的时候,也要多加提点一些,别总由着他的性子来,下面的那些人,朕知道他们是怎么样的。”
    “是。臣弟都记下了。”
    许乃钊在一旁说道,“皇上,臣前日奉旨办理钦天监差事,经正监推排,以咸丰二十年年四月十六日为吉期。……”
    “你是说,灵儿出降的日子吧?”
    “是。”
    帝慨然点头,“就定在这一天吧。明年四月十六日,让长公主秀慧,出降……”一面说,一面计算日子,能够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光,竟然已经只有贰佰多天了?做父亲的心中一酸,几乎脱口而出,收回赐婚的旨意
    许乃钊等人不明所以,用不同含义的眼神看着曾国藩,后者却抬头望向皇帝,见他神情恻然,略一思索,已明其故,“皇上,臣想,大公主年纪尚幼,不如再等上几年吧?”
    “不必等了”皇帝叹息摆手,“等又能等到几时?难道让她们一辈子不出嫁吗?”看看众人似乎没有旁的要说,他先让几个人站起来,对曾国藩说道,“正好,朕有几句话交付你。”
    “是。”
    “秀慧这孩子,偶尔会很顽皮。但秉性不坏。嫁到你家,虽是朕的女儿,却也要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的做你的儿媳妇。若是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你该说便说,该管就管。丝毫不必因为君臣之份,而有所瞻顾。唐时的郭爱还怒打金枝呢,朕虽然不鼓励这等暴行,但秀慧要是真的不听话的话,也不妨援引前例。”
    以曾国藩这样沉稳老练的性情,许乃钊那样一笑黄河清的古板,也不禁为他的话逗得破齿一笑,遑论其他,养心殿中的气氛一时间轻松下来,“皇上言重了,臣万万不敢当。”
    “这不是敢当不敢当的问题。秀慧在宫中,自然有朕和她额娘教养,出嫁之后,便是夫家的人,更应该尊重、遵守夫家的规矩。朕知道,你们汉人家的规矩大,做媳妇的,又是出身天家,很多事情不懂,都要从头学,若是一时之间有未能顺通人意的,你……看在朕的面子上,容忍她一二吧。”
    曾国藩几个无不心中感动,这哪里是一国天子在说话?分明是做父亲的,舍不得娇女远嫁,所出的悲戚之声。
    

第25节教女
    第25节教女
    给秀慧公主选婿,甚至不曾和皇后商量,就自主决断,虽然他是皇帝,但和平常人家一样的,主持中馈,是皇后的职责,更不必提秀慧还是皇后所生,人前她不好和丈夫耍小性儿,人后,可没有少了和宫中姐妹,甚至自己的女儿说她阿玛的坏话,“……这个曾纪鸿啊,额娘虽然不曾见过,但听人说,是文华殿大学士曾国藩的二公子,人生得很俊秀,而且呢,还很聪明呢。”
    秀慧自从在热河给母亲关到宗人府圈禁的两个月的时候,一来是怕了;二来年纪增长,日渐成熟,再不复往年那般顽皮胡闹的样子。她生得很美,其实,皇帝的几个女儿都不丑,最美的是排行在二的颖慧和排在第五的静慧公主——她是致嫔所生——女儿在长相上随父亲,咸丰身为男子,生了一张清秀有余,威猛不足的瓜子脸,但生在女儿身上,就很好看了。
    秀慧穿一件白缎绣红牡丹的旗袍,两把儿头上缀一朵极大的茶花,一双翠叶长耳环,不断在又红又白的双颊上摇晃,眼睛是一双斜飞入鬓的凤眼,看上去美丽极了。不过神情略带一点幽怨,像捧心的西子一般惹人怜爱,“额娘和皇阿玛说好,自然就是好的。”
    皇后明知道女儿不大喜欢这桩姻缘,又不好多说什么,背后和女儿、众家姐妹埋怨一下丈夫也还罢了,却断没有悔婚的道理,偏又嘴笨,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求助的望向一边坐着的兰妃,给她使了个眼色,“要我看啊,”兰妃只说了半句话,只听门口一声唱喏,“皇上驾到”
    众女迎出钟粹宫,在阆苑下跪倒接驾,“恭请皇上圣安。”
    “今天很多人啊?”皇帝落了轻步舆,上前一步,抱起咸丰十五年才出生的、最小的女儿佳慧公主,在女儿粉腻腻的脸蛋儿上吻了一下,“佳儿,想不想阿玛?”
    “想”小女儿娇呼道,“女儿都……嗯,都很久没有见过皇阿玛了。”孩子童言无忌的大声说道,“额娘说,下一次见到皇阿玛的时候说,皇阿玛再不来的话,女儿就记不得阿玛的长相了”
    皇帝扑哧一笑,转头向通嫔看过去,女子羞得脸红如火,屈身行礼,“皇上恕罪,那都是奴才闲来哄孩子玩儿的说话。”
    “你说的哦?本来朕还想翻你的牌子呢,这下,算了。”
    “皇上”
    、
    夫妻笑谈几句,皇后上前,从他怀里接过小娃娃,递给一边过来的嬷嬷,“皇上,今儿个怎么到臣妾这里来了?请皇上到屋中吧?外面太冷了。”
    皇帝向秀慧努努嘴巴,给了她一个询问的眼神,后者爱莫能助的一笑,摇了摇头,“还是你这做阿玛的来说吧?”
    “也好。到屋里说话。”众人进到屋中,请皇帝升座,皇后在炕边相陪,其他众人,或坐或站,围在一圈,“前两天的时候,奕山和成祥回京述职,晋上很多东北特产,鹿茸、人参、江鱼、山鸡,朕让御膳房做了一下,吃着却没有什么味道,你们这里呢?用过之后,觉得如何?”
    “臣妾也用过了。听皇上的话,和在羊肉汤锅中用的,觉得还好。不过,贡进宫的老山参,臣妾用得不是很合意。”
    “怎么呢?”
    “似乎温补的太过了,臣妾这几天早上起床,都觉得头重脚轻的。”
    “嗯,羊肉本身就是补的,再加上老山参,更是燥上加温,难怪你会觉得头晕。这两样东西,还是尽量少在一起进用。”
    “是。”
    有这一件事打开话题,他也算舒缓了一点情绪,“秀儿?”
    “女儿在。”
    皇帝抬头看看站到自己身前,长身玉立的女儿,心中一片爱怜,“这一次朕给你选婿,事先没有和你额娘商量,这是朕的错处。”
    “女儿不敢”秀慧屈身弯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寻常百姓都知道的道理,况乎天家?”
    这番话固然合理,但听起来却有浓烈的拒人千里的味道,大异平日父女见面,谈笑风生的旧习,皇帝自然明白,笑着说道,“有些事啊,不但你会觉得奇怪,你的这些母妃,还有你母后,也会觉得是朕乾纲独断,不容旁人插手,就把女儿的终身大事决定下来。其实,这也不能说你们的错。但有一个缘故。”他说,”这个缘故嘛,要从三方面来说。”
    “第一,是为了我天家血脉兴旺。”皇帝说道,“你们的七婶,生下三子,其中二子俱不及叙名,便夭折了,唯一留存下来的载湉,从小肚脐之中就留黄水儿,几经调养,遍请中外郎中,都没有什么用,兰儿,是不是的?”
    妃赶忙站起来,躬身作答,“奴才的小妹,每每入宫谈及此事,都要嚎哭一场。听她说,若是这样下去的话,只怕这唯一的子嗣,亦将年命不永。”她忽然灵机一动,跪了下来,“皇上,您是不是有办法救孩子一命?”
    “能救,朕还能看着孩子横遭不幸吗?不过你放心,朕看,载湉这孩子,倒不是福薄短命的,想来平安一生,还是没有很大问题的。”
    “是。奴才带小妹,叩谢皇上善颂善祷之言。”
    说过了这个插曲,皇帝把话题又拉了回来,“灵儿,你可知道,阿玛为什么会说这件事吗?”
    “女儿不知道。”
    “是这样的。我大清自世祖章皇帝入关以来,便行不与汉家通婚之策。这样的政令,在短时间内还不会有任何问题,反而可以使我天家血脉纯正,不受外界所玷。但时间久了,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因为长期在氏族内通婚,造成的近乎近亲结婚的弊病。”
    “这些事,你们未必知道,也不一定懂。等二阿哥回来之后,让他仔细和你们讲解吧。总之,这样的事情是很糟糕的。”
    “皇上,百姓也有亲上加亲格外亲的说话,难道不对吗?”
    “当然不对,那都是混账话”皇帝略略提高了一点声调,“朕当年命户部和礼部修改大清律例,其中有一款就是要彻底断绝这种五福之内的联姻的情况——表面上看来,给很多人反对,但对于日后我天朝百姓的成长和发育,都是极有好处的。”
    他又说道,“例如朕刚才说到的载湉,就是为此缘故,造成身体不好。”他看向兰妃,苦笑着说道,“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胎里带。是所谓先天不足,后天人为能够做到的,殊为有限。只能是多加保养了。”
    “是。”
    秀慧灵动的大眼睛转了转,似乎勉强接受了阿玛的说教,“皇阿玛,您刚才说,有三重原因呢,另外两个呢?”
    “第二嘛,就是朕看中了曾纪鸿为人踏实,又不尚空谈,更加主要的是,他注定了不是仕途中人以他的才华,朕要是赏他一个员外郎、甚至侍郎、尚书,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但社稷,公器也。便是朕也不可私相授受。这是其一;其二,若是给人说一声,曾纪鸿是经由夫人裙底拂春,带出的官运,日后你作为他的妻子,也未必容光到哪里吧?”
    这番话在逻辑上有不通之处,奈何在场众人,只有他一个人有这方面的造诣,所以,秀慧虽觉得有所不妥,终于还是说不出来,“那,第三呢?”
    “第三嘛,”皇帝轻笑起来,“就是为日后打算了。我大清历朝历代的额驸,没有一个能够得以重用的。曾纪鸿是个人才,朕不想荒废了他,又不好为一己而变更祖宗旧制。正好,他性不及此,专攻术数之学——这样皓首穷经的冶学,是绝对不会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