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15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5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正好是一个机会。
  蔡水边举办诗社,并不是每一个郑州百姓都来观看的,大多数百姓依然在耕种,或者做工,或者经商,越是商人,这时候各店的掌柜与伙计,更是忙得不可抽身。
  寒食时分,正是郑州布帛团行广进春纱之时。
  宋朝丝绢的主要产地有四块,质量最好的是齐鲁,青州的东绢名列第一等,河北路经过多年休生养息,又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中心,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然后是成都府与梓州的蜀锦,长久不衰,再就是江南与两浙,质量不及其他三处,可产量最高,进步也最快。
  因此,也会来一些苏州的商家。
  紫泥不是新鲜事物,给他们一些钱,带一些回来,总归可以的。既然出来了,顺便小小的满足一下自己的心愿。
  魏三少冲四儿得意的挤眼睛。
  四儿不服气的哼了一声。
  一路往前走,武三郎说道:“郎哥子,今天那个小姐真的很可恶,为什么你放过她?”
  “不放过她,难道与她吵架?”
  武三郎语塞。
  但这事儿放在谁身上,说一点都不计较,那是不可能的。看着远处的一片翠竹,郑朗心中有了计较,又说道:“不过三郎想要替我出气,倒可以做一件事。”
  “放心,只要不杀人,我一定会替你办到。”
  “杀……人……不必了,郑州有五大行首,只要利用你的关系,鼓动她们,说春天知州办了诗社的盛会,那么中秋节到来时,她们也可以办一场盛会,比论才技,排出一个名次,谁是郑州真正的花魁,花眼,探花,进花,同花。”
  花魁如同殿试的状元,花眼如同榜眼,进花如同进士,同花就是第五甲的赐同进士出身,也就是一颗草了。
  “大郎,想做什么?”牛二郎好奇的问。
  “你们照我吩咐的去做就行了,”郑朗道。除非娄烟能找到晏殊为她作词,否则一比试,她会输得连裤子都没得穿。自己算不算小小的坏了一回?想到这里,嘴角居然都露出了坏坏的笑意。
  PS:各位猜一猜,竹子在这中间会有什么关系?


 第二十八章 回腕法、枯藤体

  到了郑州城中,都过了中午,武三郎请了几位少年吃了一顿饭,山吹海吹了一会儿,可惜蔡水边发生的事,还没有传到郑州城中。看到他们七个到来,一个个躲都来不及,谁个愿意听他们吹。
  郁闷的散去。
  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店里面几个负责的人,见到郑朗一个个很尊敬,刘掌柜还留着,然而前年让郑朗吓怕了。坊间的传言离奇古怪,可别当真。
  很客气的替他引见了两位苏州的客商。
  带一下紫砂泥要求不高,况且还给了钱。就是不给钱,生意上往来,也会代办的。
  但郑朗怕他们弄混,让他们多一些回来,运到郑州,自己慢慢甄别。
  接着是赎陈四娘,难度也不是很高,并不是当红的行首,青楼里摇钱树,舍不得。付了两百贯,人赎出来了。
  四儿还在喊贵。
  郑朗说了一句:“仅一曲三叠,就值两百贯了。”
  按“市价”是略高,谁让新知州将她喊去表演了一曲,这一曲至少涨了一百贯的身价。
  陈四娘当时皱了皱眉,听完郑朗这一句庆后,眼中露出感谢的眼神。
  郑朗却是发自内心,琴技很高明,放在后世一包装,那是音乐家,两百贯,两万贯也买不来。
  天色也到了下午,雇了一辆马车往回赶。
  坐在马车上,四儿问:“大郎,为什么办花会?”
  “有时候乐一乐,是放松。”
  “是啊,是啊。大郎这一年多,好辛苦。”
  “那是为了自己,辛苦是应该的。”可是他想到了一件事,自己这个字迹经此一闹后,认出来的人会有很多了。保不准白玉娘将物事一拿上手,就知道它的出处。
  得选几种新的书体,不求神似,只求神似,让她们不认出来就行。不过难得的搞怪,他也觉得很好玩。既然搞怪,选几种搞怪的书体吧。当然,清朝搞怪的书体最多,特别是杨州八怪某些人的书法。
  第一个就想到了郑板桥,没办法,他名气最大。
  提及郑板桥,就是他的乱石铺路体,又叫六分半体。也就是用石头胡乱铺路的那种书法。自道是以八分书与篆、草、行、楷相杂而成。但后世评价很恶劣,将乾坤为首的馆阁体与乱石铺路体喻为乾嘉时代的一对怪胎,前者板滞,后者轻佻。
  其实郑板桥难得糊涂时写的书法颇有大家风范的,然而这种乱石铺路体的确结合得不成功。虽因为新奇与他的名声,为后人所喜。他还创造了一种柳叶体,又叫薤叶书。也就是将一片片叶子当作了笔画,但同样做得不成功,被人称为学薄。
  搞怪有了,新奇也有了。
  郑朗却放弃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想到几十年后,欧阳修、韩琦、文彦博、包拯、司马光这些君子党的尖牙利齿,郑朗就感到恶寒。不是不可能,若有出息,有可能就能与他们接触。甚至自己与他们年龄也差不多大小,并且才气一个比一个高,眼光也一个比一个好……让一让吧。
  搞怪可以,甚至仅是搞怪,叛逆一点问题也不大,但有几点不能碰的,苦酸之气,轻佻之气,滥浊之气,媚俗之气,就包括呆板之气,可是供他选择的书法不要太多。
  脑海里转了转,立即转出了四种书法,想了一想,忽然想到这四种书法出现在宋代人眼球时,这时代人的惊愕……
  马车到了家门口,三人下来。
  陈四娘穷,行李也很少。三人提着六个小包,就没有了。郑朗却看到大舅笑咪咪的站在门口,笑容特慈祥,特可爱,都笑得郑朗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几个娘娘扑过来,高兴的说:“儿啊,今天不错。”
  大约大舅已经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先解释一下,免得发生误会,说道:“这是陈四娘,我请她教我弹琴。”
  “我都知道了,你父亲生前就喜欢弹琴,一边弹,一边还喜欢吟诗,啊——独坐幽篁里,哦——弹琴复长啸,啊——深林人不知……”
  “大娘,我知道啦。”唉,这个大娘人好,可跟在饱读诗书的父亲后面,怎么没有长进呢。
  “朗儿,只要你肯上进,就是想赎白玉娘与谭婉这两个行首,替你暖被子,大娘也高兴。”
  “……”
  大舅头直摇,将她往边上一拉道:“大妹啊,宠也有分寸的。”
  “郑家就这一个小郎君,不宠他宠谁?”
  “这个宠得太过份,也不是好事。”
  前年亲家翁也说过类似的话,那没办法。现在大哥说,大娘不开心了,道:“又怎的?难道朗儿今天是没出息吗?”
  大舅……无语。
  倒是郑朗问了一句:“大舅,你不是参加诗社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都让你小子给闹的,吃过午饭,没有学子上场了。知州只好草草将诗社收了场。”
  不仅如此,再持续下去,气氛很尴尬,有了郑朗这个字,这个诗,他的用意达到了,比办一场诗社效果更好。大舅不知,先赶到郑家报一个喜。
  几人一边说话,一替收拾了一间房间,安顿陈四娘住下。几位大娘都没有老百姓的想法,就是狎娄烟,也是好玩的。毛还没有长齐,狎什么妓?陈四娘都这么老了,论姿色,房间里暖被子的柳儿也比她漂亮,至今还是一个黄花大闺女呢。
  这些老百姓非要乱嚼舌根子,几个妇人也没有办法。
  说了一会儿,大舅喜滋滋夸奖了一番,走了。
  李威忽然想起自己选的那四种书体,先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神不似问题不大,意不似问题也不大,最少要保持形似。
  于是拿出一张纸,首先是第一种书法,不亚于郑簠的气喘书,首先运笔要完全垂直于纸面,绝对的九十度中锋态势,不能做任何变动,写出每一笔每一画。为了维持这个姿态,手臂必须高高悬起,弯成半圆,手腕也要弯成半弧,虎口要呈水平状,标准到什么地步呢,放一酒盅酒放在虎口上面,一张纸的字写完了,滴酒不洒。
  只有这种姿态,才能写出这种字体。
  当然,郑朗没有放酒在虎口上面,这细微的差别,四儿是看不出来的。
  仅写了一行字,就受不了,放下笔,不停的揉着手腕,四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跑了过来问:“大郎,怎么啦?”
  “没事。”
  “咦,你怎么写出这样丑的字,一个个象枯藤子,难看死了。”
  “你不懂的,”郑朗得意的大笑,其实他所选的这名书法大家的楷书,看起来还不那么离经叛道,但用在行书与草书中,立即带给人一种独特的线条感受。
  不过就是形似也是不易的,至少要练一段时间,才能让人愕然后,又能看出新意。说道:“我练这几种字,不要对外人说,懂吗?”
  “为什么?”
  “看到没有,这么丑,怎么拿得出去?”撒了一个小谎。
  一会儿,四儿走过来,一看又说道:“郎君,为什么越来越丑了?”
  对于这个小丫头来说,可不是越来越丑,最好写出乾隆的字,那才叫漂亮呢。不仅四儿,就包括张家大舅,亦是如此,郑郎的书法在他眼中仅是马马虎虎,看了一年多,都没有看出可贵之处。然而放在刘知州眼中,感觉就是两样了。
  “不练了。”郑朗放了笔,再次揉手腕,自己这一年多来,好歹也写了许多字的,可练这种书体,仅写了一百多字,手腕就痛得吃不消了。效果更不能让他满意。
  不合自己的风格,大家的书法,就是形似也是不易的。
  转眼一想,还是换一个比较简单的吧。又说道:“四儿,拿一把剪刀过来。”
  四儿拿来一把剪刀,郑朗用剪刀小心的将毛笔的尖端剪去。这是他所选的第二种书体的必须手续,要剪毛笔尖!不然这种搞怪的书体就写不好。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就是剪笔尖,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不得剪多,不得剪少。


 第二十九章 大家一起来洗脚

  试着笔毫,脑海里想着这种书法在后世崇高的地位。
  有人说它很简单,只要截毫端,就写出来了。若真是如此,它为什么被后世的书法家们视为偶像,视为大家?
  其实无论柳叶体,自己所选择的枯藤体,马上要用截毫端要写的字,或者即将要选择的第三种怪字,书法家本人都是横亘千古的画家。因此,这一截,毛笔成了漆匠的刷子,成了美术体的排笔,但经过书法家本人一些细微的变化,书体立即变得充满了美术感。
  比如仅追求平衡,不追求平正,书法写出来不会呆板。比如在提与捺之间,做了一些细微的小变化,书法充满了情趣,甚至在转弯时的一抖,都使书法变得灵气袭人。
  这样想着,一行字就写出来了。
  四儿汗都下来了,大声道:“大郎,这不是字,是砖头。”
  不但是一个个大黑方砖,上面还阴险的设置了一些小矛钩。
  四儿一惊一乍的,郑朗只好放下毛笔,无论那一种字,出现在宋代,都惊世赅俗了,白天不能写它,只好晚上等众人睡熟,悄悄练一练。好在自己并不要掌握它的书法真义,写一个形像就行了。
  换成了另一支毛笔,用正常书法去练字。
  有字还是不行的,第二天他对四儿说:“陪我到自家那个小双岗上看一看。”
  也就是那两个小土山。
  本来是两座荒山,长着一些松柏,还有许多杂树,松柏倒有用场,宋人多以松烟与胶取墨。象郑朗闭关这一年多时间写的字,有可能好几棵老松随着他的笔墨流淌,就写没有了。因此用墨量大,齐鲁松林渐尽,不得不向太行山与京西路与江南路取松制墨。
  杂树只能当柴禾烧了,尽管烧煤的人家渐渐多起来,可是还有许多人家用柴取暖。后来在三个老仆的管理下,才恢复了生机。先在山脚下面种了一百多棵梨树,此正值三月,梨花大多数盛开,望上去如粉雪,如烟霞,郑朗深吸了一口气:“好香。”
  “是唉,大郎虽说要用功读书,也要出来走一走。”
  “轻重我自知。”郑朗笑了笑,然后看着土山,不高,大约在六七十米高,两山中间长满了一片野竹子,此时碧绿动人,哪里正是他要去的地方。再往山上看,长着一些杂树,以及一些松柏。山不高,砂石很少,多是黄泥,树木长得很蓊葱茂密。走进了梨树林,一朵朵花儿开得很喜人。
  “几位大娘心好,”四儿再次不平的说。
  “这些孩子家中穷,由他们去,以后勿得再说。”郑朗道。
  宋朝在几位君王的治理下,百姓生活条件变好了,但贫富不均,还有许多穷人家,包括自己家附近的几个村庄,都有一些每年到春天青黄不接时,家中只能靠近挖野菜,摘榆钱当口粮的佃户。
  穷人家,孩子嘴就馋,梨子一黄,许多小孩子过来偷,离家又远,近两里地,几个老仆事务多,没有办法看护,便吵。让几位娘娘劝住。于是能收上来的梨子仅只有三分之一。
  “你怎么与娘娘说话是一个语气。”
  “说一个故事给你听,春秋齐国有一个叫北郭骚的人,靠结兽网编鞋子谋生,仍不能度日。于是找到了晏子,说,希望从你府上得到一些食物供养母亲。晏子见他孝敬母亲,拿出一些金帛与粮食,馈赠了他。此人拒绝了金帛,收下了粮食。不久后,晏子被齐君猜疑,想逃到外国。北郭子召集他的朋友说,我佩服晏子的道义,又听说过,奉养过自己父母的人,自己要承担他的危难。如今晏子被猜疑,我将以死为他洗冤。穿好衣冠,让他的朋友拿着宝剑与竹匣跟在后面,走到君廷前,找到通禀的官吏,说,晏子乃是天下的贤士,他若离去,齐国必遭到侵犯,看到国家被侵犯,不若先死,我愿将头托付给你,表明他的冤屈。又对他朋友说,把我的头盛于竹匣,付给官吏。说着自刎而死。他的朋友将头送到那个官吏手中,也说道,北郭子为国难而死,我能独活吗?接着当场自杀。齐王一听大惊,派人将晏子追了回来。”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