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412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12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亡率,居然带回去七千多人。张岊大怒,派人狠狠斥责瞎毡。
  瞎毡开始还在观望,接着北方的战报纷纷抵达,瞎毡吓坏了,急忙赶来赔罪。又跪下来,用可怜的语气说:“郑相公,不是我们不拦阻,敌人逃得太快,我们只拦到他们后面部队,前面来不及拦。”
  “瞎毡,你说我是不是一个容易受骗上当的人?”
  “郑相公乃是天上奎星下凡,谁敢欺骗郑相公。”
  “那你为何要骗我。”
  “我不敢哪。”
  “你起来说话。”
  “郑相公不原谅我,我就不起来。”
  “成何体统!”郑朗忽然怒道。
  瞎毡一下子吓得站起来。
  韩琦好笑的看着这个乖宝宝,他也产生了郑朗想法,何苦呢,本来是唃厮啰的儿子,这个身份不好好地去做,非要做宋朝或者西夏人的哈巴狗。果然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郑朗没有笑,说道:“那封命令是张将军下的,我就没有想过你会派兵配合,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不知道。”
  “我根本就不相信你对宋朝有多忠心!”
  “没有,臣对宋朝忠心耿耿。”
  “不要对我说假话,为什么要这么说,我理解你,若是此次元昊出动那么多军队,攻打你们的龛谷,你怎么防守?你产生这种首鼠两端的想法,我理解,我也明白。可你想过一件事没有?投之以桃,才能报之以李。你一直首鼠两端,直到西夏人出动十几万兵力攻打你们之时,我朝会不会乐意牺牲几万将士,花费几千万钱帛,出兵相救?”
  “……”
  “我说得并不是假设。元昊数次攻打我朝,先后失利,士气低下,诸族离心,百姓怨恨。他还需要一场大捷来立威,会不会选择我们宋朝,会不会选择契丹。那么还有谁会是他下手对象,无非一是西方的回鹘人,得之太远,获利不大。还有一处,是谁?”
  “郑相公,我错了,”瞎毡忽然毛骨悚然,又跪倒地上。
  “阿干城一战,张将军与王将军亲自率军,浴血奋战,这还不够,我又于龛谷举行誓盟大会,赐你金箭,又让朝廷赐你观察使之职,给你总掌兰会的大义与权利。你报我朝太薄啊。”
  “我,我……”
  瞎毡之所以畏惧,主要这次大捷。若没有这次大捷,想笼络他,反过来要倒贴他许多好处。所以说弱国无外交,适当的时候国家要适度地雄起那么几次,那些蕃子夷子蛮子才不敢怠慢你。
  这些都不是重点。郑朗又说道:“既然你来了,我与你说说市易的事。”
  “市易,朝廷要关闭市易吗?”瞎毡茫然若失。
  “本人我想关闭的,我现在改变主意了,不关,继续,但有些物价会做一次调整,这份清单给你看一看。”郑朗扔给他一份清单。
  “不妥啊,”瞎毡草草将清单看了一眼,急得要哭。


 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

  这便是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许多后人认为海运更发达,宋朝占的便宜越大,其实错矣。若是商贸放得越开,宋朝越吃亏,无他,他国无钱也。但在物资上,宋朝占着绝对的上风,无论吐蕃,或者西夏,回鹘,宋朝对他们的货物并不是很渴望。可是他们呢,却离不开宋朝的货物,常年荤腥,要不要以茶叶洗涮油腻?桑麻很少,难道终年穿着兽皮,要不要宋朝的布帛?西夏与契丹也有瓷器,瓷器质量很低下,平民百姓罢了,贵族们要不要宋朝精美的瓷器宴客?还有书籍,特别是佛经。
  等等,都是西夏与吐蕃的必须品。
  然而他们没有钱,只能以物易物交换。
  于是郑朗做了手脚,将一些西夏与吐蕃的必须品大幅度提价。
  原来价格偏高,毕竟市易就是为了谋利的,效果也不错,一年多下来,为泾原路谋利三百多万贯,交易的地区不仅覆盖瞎毡的领地,还有河西走廊,以及西夏国内许多地区,它成了西夏向宋朝交易的唯一渠道。用掉一百余万贯,还有两百余万贯全部在渭州城中,让尹洙花掉多少,郑朗现在还不能知道。
  这小子一直未说,估计用得不少,这才心虚不说的。不仅有这些钱帛,还有朝廷赐下来的一笔军费,全部在渭州城中,郑朗正在为此事担心。
  提价的结果,会使泾原路更加谋利。
  可是百姓承受的心理有限,这边在提价,瞎毡那边只能减少利润。还不如听从郑朗原先的建议,索性将市易中止,让河西数州民不聊生,反而会有大部分百姓前来投靠自己。
  韩琦说话了:“瞎毡,郑相公这样待你,已算是很客气,人要知足种的是粟,收的不会是麦。种的是黄连,收上来绝对不会是甘蔗。”
  为了瞎毡,郑朗与张方平草草商议一下韩琦一路南下,就在边上旁听。是泾原路的事务,他不便插足,但听到郑朗的想法。
  瞎毡此举,在郑朗预料中,但不在张岊预料中,所以张岊未及时分出部分兵力南撤,不然在瓦亭川就会给这部西夏军队更大的创伤。指望瞎毡呢。放回去就放回去了。
  可是给了郑朗一个警示。
  瞎毡终不是折家他归顺朝廷只是迫于无奈独立之心一直存在,若是关闭市易,进行一些操作,那么瞎毡能将势力进一步白着兰州与会州蔓延,德顺军与渭州、秦州境内还有一部分百姓至今忠于瞎毡与吐蕃,瞎毡这种心态,终于让郑朗产生担心,会不会尾大不掉?
  虽削弱了元昊势力但会不会又产生一头猛虎?
  还有一条,郑朗没有说,元昊这次因为分兵南下损伤比他想的还要重,契丹不久也要想过来捡便宜,再给元昊一个生机,市易变相等于商榷,只要商榷不断,西夏所需的宋朝物货,依然能进入西夏。元昊就能缓解一部分压力。
  但不杜绝百姓来投靠。若是百姓来投靠,泾原路继续招纳,这一条无论如何不能禁止,是长久之策,能让西夏凝聚力渐渐下降。这也是一种对郑朗所谓的法度,度的掌控。
  郑朗低沉着声音说道:“瞎毡,去吧,听其言,观其行。某还给你一次机会。现在做小小的处罚,权当是我在为战后善抚在敛财。”
  说白了,我现在要钱,这是敛财的,你就不能再想你能得到多少好处了。瞎毡还能说什么,沮丧的离开。
  再次南下。
  两天后,到达渭州城。
  一家人迎了出来。
  崔娴的胳膊肘儿还吊着一条绷带,郑朗几大步走过去,说道:“娴儿,这段时间委屈了你们。”
  心中干分心痛,不顾失态,怜惜的用手抚摸着崔娴精致的脸蛋。
  “官人,这是妾身应当为你做的。”
  “哎……”郑朗叹了一口气,不知道怎么说,看了看一些迎出来的百姓与官员,又说道:“你们先回去,我与尹通判还有一些事商议。”
  说着走过去。
  韩琦正在与尹洙说话,大约意思是夸张他做得很好,让韩琦十分欣慰。
  尹洙做得也不错,但绝对没有韩琦所说的那么好,守住渭州城他有首功,但不能低估崔娴的作用,若不是崔娴带着杏儿环儿走向城头,绝对没有那么多百姓参战。后果难测了。
  郑朗也不想争这个功,干嘛呢,难道西北这场大捷,功劳只是自己夫妇二人的?
  低声问道:“仓库里还有多少钱帛?”
  “还有许多,我仅用掉一半。”
  郑朗直咧牙,自己积攒的财富,还有朝廷的钱帛,仓库里最少有三百五十万贯钱帛,用掉一半,得多少啊?就算城中有一万户百姓,一户百姓分去多少钱帛?
  还有自己战后陆续进行的一些赏赐。
  但不能收回来。
  未进城,从信中看到一些城中的情况,几乎家家戴孝,死伤的百姓数委太多。
  可这件事是什么性质?
  元昊入侵,不讲保卫祖国,命题太大,这是保卫自己,保卫家人。不反抗,嵬名环一旦入城,损失惨重之下,还要想办法将物资运回去,那么这些百姓十有**会怕成为累赘,而进行再一次的屠城。这是为自己而战的。
  赏赐可以,但不能让百姓胃口养刁钻。下次又上哪里有这么多钱帛动援民心?
  还有呢,用钱的地方太多。
  十几个大寨同时建造,需要多少建设材料,驻才擞万大军,一天得要多少消耗?运输成本会有几何?牺牲将士要对家人抚恤,立功将士需要赏赐。数万士兵还要过冬的粮饷、衣服、马料与军饷。
  这得需要多少钱?
  没有办法,只好等会儿进城,自己粗略的计算一下,向朝廷讨要。
  进了城,郑朗很担心的,省怕象韩琦那样,在秦州城外,许多百姓将他拦住,我的孩子跟你出军作战你平安回来,我的孩子哪里去了?
  没有,但百姓也没有多高兴。
  怨恨不至于,郑朗一直站在第一线并且打了一个胜仗,渭州保卫战中,他家那个娇媚的妻子带着小妾,也在城头上亲自参战,刀箭无眼,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战斗时战后,抚恤也厚责怪不了。
  可是家中亲人死了也不会高兴的出城夹道欢迎。
  郑朗松了一口气先进州衙议事。
  这要开始平一步计划。
  十七寨堡筑起,泾原路防线再次一变。第一线将是羊牧隆城北方的得胜寨开始,到怀远寨、镇羌堡、九羊寨、石门堡、荡羌寨、通远寨、胜羌寨、萧关。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也不可能打通一条直路,沿途多山峦,以现在的条件无法凿通一条直通,相互朕防。不过防线会压缩,防务的压力会严重减轻而且多险恶之地,易于防守。
  这便是筑起新寨堡的便利之处。以前朝中也有一些有远见的大臣想过这些,但畏于西夏之压还有百姓首鼠两端,一直无法执行。直到今天,这个想法才成为一个现实。
  原来许多第一线的堡寨变成了第二线,羊牧隆城、张义堡、三川寨、定川寨、赵福堡、高平寨、崇宁寨、灵平寨、通峡寨、平夏城。而笼竿城、瓦亭寨、镇戎寨、东山寨、天圣寨等则被远远的甩在第三线。因此泾原路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便是朕防计划。
  将一条条小道悉数毁去,一些宽大的地方,若葫芦川,可以象范仲淹那样放石头阵,再用黄泥做粘合剂,砌成一道简易宽厚的石墙。不求阻挠敌人进行,但求拖延。
  容易拆,可横拆横拆,最少得花上一天半天时间,还要害怕宋军从后方再次将这道石墙重新修补,断去后路。那么元昊对泾原路只能望洋兴叹。想法虽好,又得花许多钱与劳力。
  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旦成功,泾原路将会成为西北数路防御能力最强的地区。
  为了定川寨一战,郑朗一直未实施这项计划,今天到了实施之时。
  因为这两个新情况,郑朗又想出下面一条措施,因为防线北上,葫芦川许多地区,包括没烟前峡、三营川这些水草丰美之所,全部腾出来,这些地区可耕可牧。择一些区域种植庄稼,长久之计,西北必须满足自己粮食供应,否则对国家负担太重。以后泾原路养近五万军队,军饷衣料费用不高,三百万贯足矣,然而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甚至会超出前者。
  再往前便是第一线与第二线中间区域,可以用来放牧,并且泾原路如今有不少战马,也要一片牧场。这些不能仅靠士兵来解决,还要择一批百姓前去开耕放牧。
  地广利会厚,再加上那种古怪的朕防,会有一些贫因部族乐意前去迁移的。这就要择别,不能再选那些对宋朝首鼠两端的部族,又能被元昊利用了。这两件事必须从现在处理,郑朗隐隐预感到,一旦所有寨堡修好,便是他调回京城之时。害怕下任官员不作为,那么牺牲无数将士的生命,打下来的大好局面会化为一旦。
  什么样情况都有可能,史上他的学生司马光都会将宋朝攻占的城市一一交还给西夏人,目的就是为了全盘否定王安石的作为。象史上司马光这样的大臣,在朝廷不在少处。
  尹洙听了不语。
  郑朗问道:“师鲁,为何不答?”
  “行知,我担心民心,新近许多百姓丧其家人,痛不欲生,不一定会主动参加劳动,那怕是朝廷给其钱帛。要么从后方调来民工支援,然那样的话,费用太过高昂。”
  “我今天正是要处理这件事,百姓死了人,对朝廷虽不能说不满,但难说感谢。我一路进城,也看到百姓的表情。不过我们可以找一只替罪羊出来。”
  “替罪羊?元昊。”
  “想捉住元昊,那可能啦,耗牛河畔元昊全军覆没,吐蕃人都没有捉住元昊,况具此役。”
  “那是谁?”
  “也是昊,吴昊!”!。


 四百二十九章 召

  大捷消息传到朝堂,但少了最重要的一个人。
  西北用兵三年多,特别是宋朝的冗,用兵费用更高昂,朝中诸位大佬确实很苦。中间吕夷简功不可没,换别人来,国家非得出乱子不可。所以后来章架大捷,宋朝没有乘胜追击,财政无法维持下去。打不起来了!
  这是一个让郑朗可怜又可恨的人。
  真的很有才干,仅论才干,朝廷无一人做他想,郑朗自己也不行,利用历史知识可以使一些小聪明,可以提一些良好的建议,但象吕夷简这样事无巨细,一手把持全国大小事务,没有出大漏子,郑朗也做不到。看看吕夷简倒台后,全国的烽火吧,马上就热闹了。
  可惜无几人能看到。
  人老了,又是劳累过度,并且还分出精力,使一些权谋之术,身体垮得便快。一天早朝,在想着事情,加上年岁又高,别人三拜,他拜了两次就站直腰板,没有动弹。
  一下子炸了营。
  两种情况,象八大王可以佩剑入朝,僭名不拜,有职有位但无权。吕夷简有职位,但无这个位,还是老老实实的三拜九叩。于是许多愤愤不平的君子党们上书弹劾吕夷简。
  只有进京准备赶考的一个考生张妮说了一句话:“是天将夺其魄,不久将要死了。”
  精力熬干了,就象油灯油即将枯竭,灯还能继续明亮吗?不然这个权操天下第一的人,怎么可能会失态。不久后,吕夷简感到风眩,不能入朝。赵祯亲自看望,将自己胡子剪下来说:“古人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