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747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747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久不见赵宗实了,这个心情很好理解,他不是没有儿子,可一个儿子都没有活大,看到赵宗实,心情更难受。而这个高滔滔十分jīng明,想要国家好,不仅皇帝要好,也要皇后好。每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皆站着一位贤妻良母,皇上也不例如,光武皇帝有yīn皇后,窦太后也不差的,尽管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总体而言也算是一个贤皇后,她在文景之治中功不可没。隋文帝独狐皇后,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同样是一代贤后。赵祯的曹皇后不及这几女,可也胜在安静省事。
  虽赵祯对刘娥不感冒,也不得不承认刘娥对父亲的规劝作用,以及执政时的种种。
  一个高滔滔,就无形中替赵宗实加了分。
  赵祯不仅未见赵宗实,赵宗实屡屡上辞表的事,赵祯暂时因为韩琦隐瞒,并不知晓。
  高滔滔施了礼,赵祯问:“滔滔,可听到郑行知哭祭狄青的事?”
  “儿臣听说了,”因为赵宗实基本得到皇嗣之名,高滔滔改成儿臣自称。
  郑朗哭祭狄青后,匆匆回郓州,主持河工,引起了举国强烈反响。
  首先便是郑朗收下狄青的一套衣冠,有何用意,引起很大猜测。其实这个容易猜测,郑朗准备灭掉西夏后,可能在贺兰山上替狄青建造一个衣冠墓。但知道了,皆不敢说。
  狄青死了,突然间大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若西夏来侵犯,谁作为西北的长城?
  再加上治河,如同一个黑洞,将朝廷所有钱帛一起吸进去,这时候那一个大臣也不想在西北生事了。
  因此,随后又同意李谅祚的请求,开放互市,重开榷场。这时候传出灭西夏的声音,显然不大好的。
  其次就是狄青的谥号之争立即定下来。
  谥武穆,与曹玮相同,大臣们勉强接受,追赠中书令晋国公,以晋国封国公,狄青虽死,也算荣矣。再加上没有陪葬永定陵,也在大臣们接受范围内。
  但接下来两样事却引起很大的争议。
  那就是第四雪,郑朗说了三个纯净的人,并没有将自己包括进去。可是老百姓并不这样想,但与范仲淹那种冰凛不同,与狄青的严肃不同,郑朗很平和的,虽从青年时起就位高权重,但平易近人,就象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一个邻家男孩。从不摆任何架子。生活不同与范仲淹那样节约,虽不奢侈,也偶尔享受一回。
  除了偶尔正事外,平时谈话多带笑容,那怕这个谈话的人仅是一个田头农夫。
  其实这也是一种干净,不同于冰雪的冷凛。而是一场chūn风。
  忠君忠到这地步。算是到顶了,爱民爱到这种地步,也算是到顶了。
  学范仲淹学不来的,要求太高,学郑朗,却可以学一个一二。
  因此郑朗过去所做的许多事,一一翻了出来,让百姓广为流传。
  第二件事便是郑朗与司马光、王安石所说的话。
  许多人在讨论,然后写文章往报纸上刊登。
  天行捷。君子以自强不息与纯净,这两个词成为宋朝最大的热词。
  高滔滔听了有些发苦。
  对丈夫的做为她很不理解,有一个人能理解,恰恰在郓州,又不支持的。高滔滔从不怀疑郑朗的品行,其实在她心中也将郑朗比任何一个大臣看得重。
  郑朗对赵祯越忠诚越看重。道理很简单,例如于禁与庞德谁是忠臣?虽然这个二主不是那个二主,皇上不是没死吗。
  而郑朗一番言论,使高滔滔对郑朗又有一个新的认识。
  这样的大臣说好听的话,是向一个千古罕见的贤臣进军,说不好听的话,所做所行。是在向一个真正的圣人进军。
  连高滔滔都仰望之,况且各个大臣。
  若郑朗用丈夫种种说话,就算韩琦力保,丈夫也必下去啊。
  在庆宁宫。一边对郑朗仰望,一边内心戚戚。
  定了定心神,说道:“陛下,儿臣以为宋朝真正的昆仑非是狄青,而是陛下与行知。无论符坚与王猛,或者后主与诸葛武候,或者齐桓公与管仲,皆无法超越陛下与行知的君臣相得相知。若有,仅有一例,武王与姜子牙可以相提并论。作为人君,陛下的高度会让后人望而生畏,作为人臣,行知的高度也让后人望而生畏。”
  非是马屁话,狄青等将领的谋划,使郑朗在军事上有作用。郑朗的出现,使赵祯远比史上的赵祯更完美。
  若是黄河河工平安治理完毕,作为中兴之君,除了军事上稍稍欠缺外,在文治上,赵祯早超过了文景之治。
  赵祯又说道:“然行知也生病了,朕听郓州的奏报,说行知心情郁结,又因劳碌,病倒了。”
  “病倒了?”高滔滔眼前浮现出郑朗的身影,也许郑朗举止儒雅,但绝对不算文秀英俊,相反,身体魁梧颇似武人。怎么病倒了,又急切地说:“陛下,派御医去。”
  急啊,丈夫身体一直不大好,当然这要隐瞒的,否则就会影响帝储的选择。这个身体也注定以后政事必多交给宰执大臣,有了郑朗主政,再用韩琦掣肘,一套好的班子就搭起来。不敢比姑父,至少可以做一个省心的守成之君,说不定能将西夏收复回来,在边功上胜过姑父一筹,当然,若收回幽云十六州,那就更好了。
  赵祯看了高滔滔一眼。
  她的做法一直也在替赵宗实加分。
  宋朝想要好,必须用郑朗,若未来的人君因为郑朗功高,而产生排挤心思,那就不妙了。道:“朕派御医去了。”
  “陛下,一定用最好的御医。”
  “你倒也有见识,朕知道了。”赵祯满意地看了她一眼,又道:“喊你来,是有一件事通知你,你让顼儿陪着奴奴去郓州。”
  “啊!”
  上次说过,不过没有了下文。
  丈夫在犯邪,大局已定,高滔滔也不提了。
  但这时候实际真的很需要,怕啊,郑朗委婉批评了两个学生,高滔滔怕郑朗改变他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那么这个皇储多半成了一个碎碎的镜子。并且她将郑朗当成仅存的君子,自己背底里做的小动作,更怕郑朗不满。
  “难道你不愿意?”
  “儿臣愿意之极。”
  “但这次不是为了贵儿,而是为了顼儿。”
  “啊!”高滔滔再次张大嘴巴。
  “行知说朕是天下最纯净的人,朕也不能小过小家子气。”
  高滔滔还是有些傻眼,又想着丈夫的作为,自己的小动作,脸上浮现出羞愧之sè。但因为敬重,二人谈到现在,居然不提郑朗名字。也不提郑卿,而用更郑重的称号,字。
  赵祯还有些私心的,狄青虽因伤因背疽发作而死,可原因还是郁结导发。也怕郑朗出了事,让李贵下去。有儿子在身边。郑朗心情会更好一点。也不能说是私心,这是为了国家,要保住这个栋梁之材。
  当然,他也不知道高滔滔已猜出事情的真相。
  “去。”
  高滔滔羞愧万分地离开。
  回去后与赵宗实争执一番,但没有争赢,又怕被外人知晓,自己儿停了下来,将赵顼喊来,说道:“顼儿。天下有雪。”
  “好纯净的雪,”赵顼一脸的向往,他才是一个少年人,正是崇拜偶像的年龄,外面传翻了天,一个臣子做到这地步。也让他向往啊。
  “顼儿,不要想了,他才四十岁出头,以后也能为你所用。”
  赵顼兴奋地搓手,道:“父王怎么办?”
  高滔滔叹了一口气,丈夫那身体自己很清楚,能平安活上十几年就算不错了。只是此事瞒着。无几人知道,包括眼前这个长子,道:“问那么多干嘛!你平时做事急躁,要学一学他的温润。”
  “是。君子如玉。”
  “不但此子是,皇上也是……”高滔滔又叹了一口气。她后来的一些做法让郑朗忌惮,但权利yù不象刘娥那样,无论赵宗实或者赵顼当政时,皆迅速走向后台。
  不过后来王安石变法争议太大了,再加上北方连连大旱,民不聊生,高滔滔才走出前台。因此虽强势,在前期她并没有干涉多少政务,赵宗实犯邪她一直规劝的,濮仪之争时她也没有插足。为活着的丈夫争皇位可能,犯得着为一个死去感情不及她对赵祯感情的公公争得死去活来吗?
  赵宗实死后,赵顼迅速重新给赵祯后人一个公道,包括敬重曹太后,也有高滔滔规劝之功。
  说老实话,她对丈夫的种种作为,不但不支持,而且十分排斥。可怎么办呢?
  但她有一条没有想到,郑朗不支持不反对,不是因为国家,想要找一个皇储,宗室子弟不要太多,若提前几个准备,完全可以挑一个比较好的人选入政。
  之所以一直没有插手,就是因为她这个毛躁的儿子。
  说做皇帝,其实赵顼做得真不好,别看史书与后人的评价,将那些假象剖开,论做皇帝,他有可能还不及赵宗实与赵恒,更不要提赵祯。
  主要就是高滔滔所说的这二字,毛躁!
  但郑朗看重的是他两点,一个是郑朗所说的自强不息,有作为之心,虽然没有做好,最终失败。二个是赵顼爱护百姓,讲良心。仅是毛躁,可惜没有人调教,若调教得当,也不是不可能会出现第二个宋仁宗。
  若不是赵顼,赵宗实想做皇上?想也不要想。
  无论韩琦再努力都不行,这得皇上说得算,那个人在赵祯面前说话算话?就象此时,郑朗将真相一一剖开,赵宗实马上就会息菜。
  高滔滔心中有什么想法,不敢对儿子说的,至少现在不敢说。又道:“顼儿,眼前有一个机会。陛下恩准你陪兖国公主与小候爷一道东下郓州,让你观摩学习。”
  “真的?”赵顼高兴地跳起来。
  他现在还小,不知道郑朗的态度甚至会决定他一家人的一生荣辱,要与他心中的偶像见面,开心地连蹦带跳。
  高滔滔心中有些发苦,如果丈夫不争气,何须如此?但愿这个鼎鼎大名的白雪chūn风,能看到自己的一片苦心。
  “刚刚得到陛下的口旨,但你想一想,到了郓州做什么?”
  “学习他的温润。”
  “不仅仅是温润,宋襄公倒想做个君子,可让后人耻笑千年。”
  “那我能做什么?”赵顼疑惑地问。
  “你到了郓州后,一个是学习其学问,第二个学习其做事方式。”
  “做事方式?”
  “是啊,善战者无赫赫战功,虽他行事温润,也有些手段的。还有陛下,你皆不能小视,这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他是雪啊。”
  “是雪也得要做事,除非想学林和靖。狄青是雪,杀了多少敌人。范仲淹是雪,又做了多少有争议的事?他说的雪乃是对国家与陛下的忠诚,不掺杂任何杂念,而不是指不作为。”高滔滔耐心的剖析着。
  赵顼却听得有些糊涂。
  高滔滔又说道:“你也很聪慧,见了他,不用怕,说说你的看法,然后请他指导。”
  “娘娘,孩儿听娘娘的话就是。”
  “那就好,”高滔滔道。自己这个儿子虽毛躁,可天资还是不错的,希望那个宰相能看中。
  说走就走,高滔滔害怕赵祯又反悔,催促曹皇后加快了赵念奴母子的行程准备。
  就在狄青灵柩运到汾州准备下葬之时,一行人离开京城。
  马车行在宽大的御道旁边,看着两边苍桑的古树,一句小太监说道:“大世子,真古怪唉,马上就要到元旦节了,京城不但不落雪,也没有结冰。”
  赵顼却雀跃道:“非是,天下有雪,好干净的雪。”
  赵念奴在马车里听着侄子与太监的对答,眼中有愧sè,也有一些期盼。
  车轮滚滚,这一行,许多人注意的,但说来奇怪,居然无一人反对弹劾。赵念奴带着儿子去郓州,有些人还是认为不妥的,可加上一个赵顼,xìng质变了。至于韩琦,还巴不得呢。
  但根本就没有人想到,这一行,历史又翻开新的篇章。

 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

  赵顼来得及时,一是郑朗病好了。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是怕死,而是不去做无谓的牺牲,似乎郑朗做得不好,实际做得很好,劳逸结合,合理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也不苛剥,让郑朗身体一直很好。会溪城那仅是一个意外,不能作常数的。
  身体就是本钱,实际郑朗一生难得生病,就是这个身体。
  虽一度病了,但很快也就康复。
  第二郑朗在狄青灵柩前诵读《地藏本愿经》,外界有许多传言,大多数认为郑朗是替狄青抱不平,让一群小鬼们诬蔑活活急怒病发而死。知道郑朗为什么读地藏本愿经,只有四个入,赵祯,崔娴,王安石与司马光。
  郑朗要下地狱,不过这个下地狱更是一种升华。
  放以前,郑朗也有自己的坚持,赵顼来也不行,多半避之不见。
  思路的变化,使得这次赵顼成功见到郑朗。
  ……赵念奴看着郑朗,郑朗看着赵念奴。好一会,郑朗叹口气,说道:“郑及,你带着殿下她们下去。”
  就安排在郑家。
  但外入不知道,以为是这是皇上的意思,让郑朗教一教世子与小候爷,后者是皇上的亲外孙,前者是皇嗣的长子。前者更重要,这是对皇嗣身份的再明确。
  赵顼才十三岁,还不懂自己姑姑与郑朗对视时眼神闪烁的东西。
  他的到来,郑朗也认真的教导。
  此时郑家还有其他入,一些下入,侍卫,以及五个娘娘,月儿四儿她们,还有两个养子。
  有米才能做出好炊,没有米做不出来的。两个养子智商平常,教导起来也困难。到现在郑朗也没有让他们参加科举,不能参加,一参加必落第。但郑家也不急,要参加可以以后慢慢参加,不能参加也可以荫补。
  郑朗将赵顼带到自己书房。
  赵顼恭敬地站着,又施了一个大礼。勿用奇怪,在宋朝就是这样,连皇**照样喷口水,况且赵顼还不算是一个皇太子。就是皇太子如何?想一想程颐如何修理宋哲宗这个小屁孩子,让他坐他不敢站,让他站他不敢坐,差一点将宋哲宗整成神经病。比起郑朗,程颐又算什么?
  “不要那么拘束。”
  “是,”赵顼仍然激动地说。
  好大的雪o阿,能坦荡荡么?
  郑朗又是一笑,虽然眼前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