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882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882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奇,催高粮价。粮价一高,会有更多的百姓加入到流民行列,靠朝廷济哺度rì,储粮消耗会加速。”
  范纯仁没有再往下说了。
  这也是一些人反对河湟用兵的原因,若不用兵,朝廷就可以拨出更多的款项用来备粮。一旦用兵,朝廷钱帛紧张,就无法大规模的备粮。旱灾那怕明年chūn天才结束问题都不要紧,可这个天灾,谁能猜得准?
  按理说不可能延续到明年,若是万一呢,万一来一个三年四年大旱,问题就大了。
  “不会……”郑朗道。
  旱情是延续到明年秋后,不过明年旱情虽存在,但已缓解了,史上的宋朝都度过了危机,现在自己准备一亿多石的储粮,还度不过去吗?
  风稍停,雾稍解,一片高大的幢影从灰雾出钻了出来。
  郑肃从前面骑马奔回,禀报道:“郑公,京兆府到了。”
  “准备扎营。”
  “喏。”
  三千兵士开始下马,安营扎寨。
  郑朗掌军,没有岳飞那么严格,但军纪同样很严,最排斥的就是扰民。一路迅速西上,从没有进城安营扎寨过。
  一会儿军营眼看就要扎好了,一行人从长安城中走出。
  听闻郑朗来了,吕公著带着长安城大小官员一起出来拜见。
  寒喧了几句,吕公著说道:“郑公,木征也到了长安城。”
  木征没有押,但等于是押,心中很不情愿,磨磨蹭蹭的,直到今天,才到长安城中。
  “带我去看一看。”
  “好。”
  来到城中,木征正在休息,听说郑朗来了,不敢怠慢,起来迎接。
  “不用多礼,进去吧。”
  分宾主落座,木征幽怨地问道:“郑公名满天下,我不解,木征无罪,为何中国伐我?”
  这个问题不仅后人继纠缠,这时也在纠缠。两国恩怨真的难以说清楚,但本质很简单,若是宋朝衰落,吐蕃仍然强大,必定会向东扩张势力范围,唐末故事又会上演。若是宋朝恢复汉唐时的武力强盛,不仅是武将,士大夫们也会越来越激进。不仅是河湟,西夏与幽云十六州,就是北上辽东,南下大理交趾,也有可能,盛唐盛汉时故事也有可能会上演。
  这个本质不好说出来的。
  郑朗道:“木征。你父亲与我关系默契,他也曾学习你,倒向西夏,然朝廷兵指揆吴川时,你父亲马上向朝廷归顺,然我朝大军招讨武胜军城时,你却屡次出兵相阻,并且与西夏继续勾结?不识相也!”
  木征还有用途的,但郑朗没有安抚。相反的声sè俱厉。若安抚,到了朝堂上,不知会有多少大臣安抚。没有那个必要。
  木征无语了,确实木征有些不大识相,准确来说,武胜军城周边属于俞龙珂兄弟势力范围,只不过俞龙珂倒向宋朝,瞎药倒向木征,但至少不属于木征的直接管辖地。
  还有出兵的理由。
  “你父亲身份比你尊贵。之前倒向西夏。我朝也没有派使者前往,只不过一些缘边将领派了一些将校与你父亲联系。虽未归顺我朝,可你父亲对那些将校们一直很客气,然你呢?我朝陛下亲派使者去对你安抚,你的态度居然比你祖父还要傲慢。君王的使者代表着一个国家,不尊重使者,又没有自保的力量,不灭你有待何时!”
  想傲慢可以,至少得有契丹的力量,西夏都不行,不是不灭,只是时间未到。
  “你倒向西夏可以理解,你在夹缝里生存,首鼠两端还能理解。但你得有你父亲的能力,在夹缝里守住基业,为了支持你守住这个基业,我朝虽未派出兵士,也派出大量钱帛武器支持,可你却没有守住,先是失去阿干城与龛谷,后是失去西使城,这倒也罢了,在你与西夏的授使下,秦州以西诸蕃屡屡入侵秦州地界,意yù配合西夏将势力往南蔓延。你可以说用西夏做你的屏障,然而古渭城一破,向南就是大量羌人,若让西夏得到那些羌人,我朝西北基业将整个动摇,你都想动摇我朝的基业,不灭你有待何时!”
  最后一条理由连王韶平戎策都没有提过。
  熙州南方大半是羌人居住地。以前在唃厮啰手中时,与宋朝默契的配合,没有进行真正统治,让他们形成一条缓冲带。可西夏会不会这样做?并且羌人与吐蕃人不同,特别是岷阶到九寨沟以西的大片羌人,他们在血缘上与党项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西夏人势力一旦扩张到这里,迅速就会组织起一支军队。
  羌人在唐朝称两面羌,但个体作战能力一点不弱于吐蕃人。
  只不过他们没有一个强大的王者领首,所以才显得力量薄弱。
  这三条理由,足够了。
  郑朗又说道:“不要问为什么朝廷会出兵,你自己先进行反思吧,不过我朝仍然很大度。陛下宣见你入京,并不是想扣留你,而是与你谈一谈,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千千万万河熙百姓的未来。”
  这才是大义。
  听到这一句,木征身边几个侍卫眼中有些动容。
  郑朗又说道:“还有,不要在路上磨蹭了,速去速归,两个月后,古渭城将会有一场大会,决定一百零八名蕃候。若是你继续在路上拖延时间,回来时,你在河州将会彻底失去地位!”



 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关健

      “什么蕃候?”木征紧张地问。
  郑朗道:“木征,我曾在朝会上说过,我朝以泱泱大国自居,称周边种族为蕃、胡、羌、戎、夷、狄、蛮、峒、獠,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态。但为什么受制于契丹,又让夏贼困扰?想要高高在上,必须将自己变成真正的强者。还不够,真正的强者,应当抱着海纳百川的心态,既然为我朝民,就是一家人,何来汉蕃夷狄之分?忠于我朝者,就是陛下的好子女,不忠于我朝者,那怕是汉人,同样是国之贼!”
  不能说以前中国历朝历代就是大国沙文主义,确实在宋灭亡之前,中国乃是世界文明的巅峰所在,骄傲再所难免。但这种心态保持下去,会害了后人,也不利于民族融合。
  没有回答木征,但木征还不明白吗?
  他恭敬地站了起来,说道:“郑公,我马上就去京城。” 。。
  不顾天sè临近黄昏,率着手下与押送的宋兵,离开了长安城。
  郑朗第二天也离开长安,这一行很快,速度乃是关健!
  三千兵马迅速到达秦州。
  王韶与章楶来见。
  主帅变成郑朗,得问郑朗怎么指挥了。
  郑朗笑了笑道:“子纯,质夫,不用拘束。总攻湟州由子纯来负责,质夫你留在古渭城,以防西夏。怎么做,我交给你们了。仅有两个前提,夏人狡猾,随便什么诡计皆可以使用。吐蕃则不行,自唐朝起,吐蕃尚武,两军交战,必须用计行兵。不过无论怎么用计。至少要让吐蕃认为在正面战场上。我军可以轻松地获胜,这样,他们才能对我朝诚服。否则就是胜利,依然贻害无穷。”
  王韶额首。
  这句话说中了他的内心。
  “其次就是对待俘虏的问题。战场上可以杀戳,杀戳越凶,震慑力越大,可投降了。就不能再杀任何一名俘虏。”
  战场上的杀戳与杀俘乃是两回事。
  白起杀俘了,虽秦国未受损失,却死于范雎之手。最悲催的是项羽,先杀俘,后入关中胡作非为,最终失去天下,自刎乌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必失天下。
  “还有呢?”王韶问道。
  对别人也许王韶不服气,不敢对郑朗不服气,这个交待未免太过简单。
  “若有。只有一句话,攻城为下。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上,特别是西夏人。其他的就没有了,你们若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若需要我,我都能配合你们。”
  这是郑氏战术,也是白起战术,太祖战术!
  “喏,”两人兴冲冲地退下。
  范纯仁很是怀疑,道:“郑公,这样有点不好吧?”
  “那一点不好?”
  “你等于将权利一起放手给他们……”
  “尧夫,若是唐太宗让李靖李绩治理国家,房杜魏征王珪出征,会是如何?就说多智似妖的徐茂公李绩,唐太宗临崩前曾以国事托付给唐高宗,征高丽虽有功,然于政务有何建树?扶持武则天为皇后乃是政绩也?李绩虽是初唐功勋,实际于政绩上远远不及唐高宗自己提拨的戴至德等人。”
  “郑公,曹彬也有高梁河惨败。”
  “尧夫,曹彬舆为我朝第一良将,他有灭南唐之功,可遇到多少抵抗?其实曹彬军事能力远远不及潘美、杨业以及其子曹斌。只是曹彬德cāo无双,故列为当朝良将行列。”
  高梁河之败,曹彬实际的军事能力很有限,还有一个原因。
  正是杨业,赵匡胤北伐北汉无功而返,然而投降了赵匡义,赵匡义肯定将杨业视为自己人了。杨业惨死,赵匡义必然不快,于是处罚了潘美。不过不能因为赵匡义败于高梁河,就忽视了他的智商,这同样是一个妖人。一个是杨业,一个是整个北伐的失败,何轻何重,难道赵匡义分辨不清吗?就是杨业在赵匡义心中有多少份量,也让人怀疑。看看杨业数子授了什么官职?官职最高的不过是杨延昭,还是他本人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得寇准推荐,才任了高阳关路副都部署。在一般人眼里也许是一个高官,但在郑朗眼中什么也不是,甚至不需要通报朝廷,这样的武官郑朗也可以斩杀。
  为什么潘美失一杨业,下场十分地悲催,曹彬导致整个北伐失败,连赵匡义都中箭受伤,却一路平步青云?
  剖开虚伪的史书记载,真相很容易得出来,这样一个能主动向士大夫低头,又肯为赵匡义背负罪名的大臣,赵匡义能不喜欢?士大夫能不喜欢?
  但不能说,不要说过份地谈论赵匡义的是非,就是曹彬是非也不能过份地谈论,不要忘了,宫中还有一个妇人。那怕谈话对象是自己学生。
  范纯仁不是这个意思。
  郑朗也理解,自己以前在西北多建功立业,但自己得清楚,那也是假象。
  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乃是后世的知识。就是这个知识都很难,自己带了硬盘来的,可是制造武器时,举国之力支持,进展如何?一个小小的工业酒jīng,还绕了十万八千里路弯子。至于火炮,只能相当于明末的水准,威力马马虎虎,但对校炮技术,郑朗想都没有想。
  至于以前西北大捷,是有原因的,第一个金手指乃是用人,用好了数员勇将,第二个当时还有一些历史脉博可以把握。然在熙宁时就征湟州,有什么历史脉博把握?
  王韶与章楶军事天赋远胜于曹彬,自己军事天赋未必及赵匡义,在这种前提下,自己该怎么做?
  这些也不能说。
  郑朗道:“军事上我不及质夫子纯远矣,为何要干预?以后你在河州,也要记住这一点,掌握财政大权,这是你的强项,军事上你监督。可战事到来时。切莫干预。以后我会让苗授留下来。此人军事天赋同样不可小视。一路上我与你虽讨论了一些军事上的学问,那只是纸上谈兵,赵括与马谡乃是前事之师。”
  范纯仁没有作声,他在心中不认同的。至少不会认同郑朗在军事比王韶差得太远。
  郑朗又说道:“攻占容易,治理才是最难。说白一点就是左衽与右衽的冲突,说深一点就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文明冲突。但好在自唐朝开拓河湟后,无论河湟或者西夏、幽云或者辽东南部。都开始了半耕半牧方式生活,融合起来不难。至于西域大漠……速度跟不上来,是休想了。”
  这个关健才是速度问题。
  若宋朝开矿冶炼技术跟上,蒸汽火车能成为现实,国力跟上,那怕将疆域延伸到阿拉伯半岛,都可以对其进行统治。否则就是有成吉思汗的武功,几十年后必然崩解。
  与武器无关,连蒸汽火车都出来了,武器还跟不上去吗?
  “郑公。这个请放心,”范纯仁道。
  这些年在郑朗推动下。不仅推广了紫苜蓿种植,还推广了本土所产的苦菜、雀麦、紫云英、羊草等,甚至还托商人从海外北非、欧洲、阿拉伯与大洋洲陆续带来非洲狼尾草、苏丹草、黑麦草、象草、红三叶、高杆菠菜、聚合草、松香草、蛋白草等牧草品种,其中有一些牧草不但耐寒,而且耐旱。后者还没有正式普及,仅在少数地区培育进化,不过范纯仁知道这件事。
  相比于河湟的安定,朝廷必定会优先将这些种籽供应给河湟。
  牧草人为种植很长时间了,不但西夏,连吐蕃也在学习。也就是说所有条件全部成熟,一旦河湟全部改牧为圈养,半耕半牧生活方式就会全部改变,百姓定居下来,易于管理。并且改牧为种植,生活方式也渐渐与汉人接近,郑朗所说的文明冲突那就会一去不复返。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是。”范纯仁正襟危坐。
  梁山好汉没有那么神奇,只是三**盗罢了,但若不是走投无路,能沦落到那一步?夷狄多次侵犯汉人,若生活能过得下去,又有多少人会夜郎自大,非要与汉人作对?
  其实这就是郑朗治理河湟的主题思想。
  让百姓定居下来,从文明上彻底同化。同时,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让河湟百姓富裕起来,富裕了,就会留恋美好的生活,而不会去拼命,叛乱自然会减少。朝廷也就能彻底占领这一块土地。
  这也是郑朗的中庸。
  以儒家的圣仁为心,法家的暴厉为外衣,一手提着血镰刀,一手托着佛莲花。
  世间没有绝对的仁爱与暴厉,也不能有绝对的仁家与暴厉,同样,世间不能执行绝对的zì yóu或者禁锢。如同后世的阿拉伯之chūn,无数中东百姓乖乖的吞下他们自己种下的苦果。或如金家王朝,在国家机器的愚民与洗脑政策下,那怕饿死了百姓,百姓也不怨,但郑朗相信,若历史不改变,金家王朝也必将吞下他们自己种下的苦果。
  郑朗想法范纯仁不可能全部知道的,但从郑朗军事思想到治理思想,自然就想到了郑氏中庸,喃喃道:“郑公,好难。”
  “尧夫,仁宗也说过中庸很难,你父亲监终前带信给我,也就是想让我寻找一条比较简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