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404部分

重启大明-第404部分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身为英宗的母亲听着,感动起来,把这丁一认为义子,说起来又有什么不合道理?而以这义母的身份,在这时引着,真个混然天成。
    丁一混混沌沌地被命妇们数说,以至于脸上不时显露出傻笑来,然后孙太后看着火候差不多,便教太监肖强领着丁一到边上的宫殿去:“如晋,哀家倒不强扯着你在这里,陪着立规矩了,到边殿去吧,都是年纪差不多的孩子,想来会让你轻松一些……记住,放松些,这里不是云远,你也才二十多岁,可晓得么?”
    “孩儿遵命。”丁一应了,便跟着那太监出了殿去,似乎连脚步都轻快了许多,这种温馨,尽管是毒药,却抚慰着他那饱受战场创伤症困扰的心灵,教他从一架精密的战争机器,渐渐地回复一个正常人的状态与情绪。
    远离了宫殿,远离了那燃着炽热的火盆,在曲折的长廊之中,风雪的寒意,让丁一下意识缩了缩脖子,伸手想去拉紧衣裳。这让他终于摆脱了那种状态,这不是他,这是一个二十多岁,饱受长辈慈爱的年轻人,在这寒冬里下意识的举动。
    他放下了抬起的手,挺直了自己的腰杆,一种熟悉的感觉让他感觉找回了自己,是几乎烙在骨子里,军人的印记,这是在血与火之间,周旋在毒枭和丛林之中的战士,而对着毒贩和杀人狂徒的刑警,面对寒冷的下意识动作,从不退缩的丁一,无论在什么年代,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是风雨还是利刃,他都不曾怯懦不曾害怕地去面对这一切。
    “少爷,娘娘对您可真是如同已出,说句不恭敬的话,便是爷爷……”肖强一边带路,一边喃喃地说着好听话儿,却没有想到,身边的丁一,已不再是那个傻笑着跟他走出宫殿的年轻人。丁一总归是丁一,能让他无力,让他无可奈何的,只是孙太后,绝不是这太监。
    他是大明帝国雷霆书院的创始者,是兀良哈和云远、广西的实际统治者,他是大明的都察院左都御史,他听着肖强的话,沉声说道:“你去寻皇帝,跟他说,学生被娘娘留下了,得去把宫门外,学生那些随从领进来,才好教人去取那物件给他。”
    肖强被呛得愣了一下,怎么丁总宪跟换了个人也似的?却就听丁一冷冷说道:“看着一路海上同行回京的缘遇上,学生多说一句,这事办迟了,你会死的。言至于此,公公好自为之。”之后丁一便沉默了,而肖强被他惊得背上都渗出冷汗,自然也没再碎碎念下去了。
    到了边上的宫殿左近,还没行到,就听着有弦乐之声传过来。肖强把丁一引到了,便冲那殿外的太监招呼了一下,对他说道:“娘娘教咱家带如晋少爷过来这里,和众位贵人亲近、亲近。”然后他犹豫了一下,却还是老老实实地低声说道,“如晋少爷,奴婢去娘娘宫中复了命,便去爷爷处……”
    丁一摇了摇头对他说道:“你怎么办,学生是无权指使公公的,该说的话也说了。”然后他拍了拍肖强的肩膀,便随那抱着拂尘来引领的太监,往宫殿里去了。留下肖强在殿外苦着脸,想了半晌转头快步疾走起来,只求去寻太皇太后复了命之后,来得及吧,尽管他不知道什么事,但他去过云远啊,他看见丁容城,从无虚言啊!
    相比之于肖强的紧张心情,进入那宫殿里的丁一,却就再一沉溺在温意里,不单单是殿间熊熊的火盆,不止于那宫殿里悦耳的丝竹和起舞的佳人,是崇拜。宫殿里如孙太后所说的,都是年轻人,或者更严格的说,年轻的贵人。
    那是朱家在京的子孙,有一些是庶出的后代已经降到奉国将军的宗室;还有许多勋贵的后代,例如从席间跃起,把酒杯信手掷抛,跳过案几急冲过,离丁某人三步外立时推金山倒玉柱,拜了下去的英国公张懋,这已是十三四岁的少年人,正是发育变声的时候,那嗓子格外的刺耳,也教得座间的人等,都听得清楚:“不孝徒儿张懋,叩问先生安好!”
    丁一正用力扯起张懋,不教他以头抢地之时,那宫殿里已经乱了套,许多年轻人推案而起,有七八个平素和张懋交好的勋贵,纷纷冲近了,向着丁一纳头就拜,口中称道:“见过先生!”自己称都是“私淑弟子”,也就是说他们虽没有列入丁一门墙,但都以丁一弟子自居。
    这只不过是第一波,紧接着还有十数个宗室子弟也奔了出来,也是纳头就拜,各自报具姓名,口称先生,丁一拉起这个,那个又拜下。便是那些没有离席的勋贵、宗室,也是纷纷起身长揖,一时之间,丁一就便如最为灿烂的太阳一般,成为了这宫殿之中的焦点。
    不论丁某人如何清醒,在这些仰慕他文采风流或是为大明帝国开疆拓土的年轻人之间,若说他很痛苦闹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要知道这就是大明帝国里的贵族啊,这个硕大国家的上级,或者说,大明在京师的年轻官二代、官三代们,他们绝对不会拉拉扯扯,也不会粗鲁大吼,自小训练的礼仪让他们在举止之间恰到好处,而颤抖的语音和眼神里出自内心的敬仰,如说丁一不感觉到高兴,那大约他是一具没有生命的铁石。
    何况在这些年轻人之中,丁一远远望着,那独立的倩影,教他闲来心里几番浮现的倩影。
    他向前走去,身边年轻的勋贵自动地为他让出道路,他一步步地向前迈前,伊就在彼端,便这么静静地望着他,如同前次他入京时的相迎相送,她仍是一身雪白的素衣,映得冰肌玉骨,鬓上的步摆,碧玉的坠子轻轻地晃动着,便如丁一驿动的心。
    一步步的,踏入那明知是早已布置的局,是温柔为刀的局。
    而这只是第一天,丁一回京师的第一天。(未完待续。。)

第一章 温柔乡(九)

    但丁一只走了三步就停了下来,因为殿里弹五十弦瑟的乐师,弹错了一个音,而乐师班子正在演奏的,恰恰就是丁一把现代五线谱改成宫商角羽的那一曲《精忠报国》。尽管丁一开口吟唱走音是常事,但总归是练过吉它的人,如此明显错了八度的音,还是教他一下子醍了过来,停下了步子凝望着她,难道她也是这局中的一颗棋子?是孙太后把她布之为棋?还是她自愿为了英国公府的利益,而来充当这样的棋子?
    她遥遥而立,如男子一般抬手作了揖,对着丁一说道:“先生,久违了。看先生风采更胜往昔,不由教人心生仰慕。”却对着那弹奏的女乐师说道,“不要显丑了,弦有误,丁郎正,平素教汝练习,总是仗着些许天赋不以为然,此番便是成笑柄。”那弹错了音的乐师,却就是她带来的,她又对丁一点了点头道,“下人煞风景了,先生见谅。”便领了那乐师退到一旁。
    丁一心头已经镇定下来,脸上早已端起他模仿了好几年的首辅气度,眼光也没有随着她的退开而移动,他径直向前而去,便如他方才不是为她才上前来,而是只不过是要走向某方向,走到大殿的中间:“谁有一腔热血,愿随学生洒之边陲、四海,以谱春秋?”
    走到宫殿正位的丁一。回过头来,望着这满堂的宗室、勋贵子弟,却是这么放声问道。
    于是堂上众人的眼光却便愈加的殷切起来。宗室子弟倒也罢了,虽然不得从事士农工商,也就是当猪养,洪武年宗室不过五十八人,到永乐年间也才一百二十七人,不是后来嘉靖年间那论万人、万历年间十几万人的规模,所以宗人府不赐名。宗室到死都没名字之类的事,更提别那二百石禄米了,在这景泰年还不太可能发生。
    故之这些宗室好吃等死也就安心地过猪样幸福生活。于他们来说,反应还不是很强烈。
    可是那些勋贵不同啊,他们其中不是人人都是嫡出,庶出的。继承不到职位。总是要找门路出头。例如现时在广西为丁一打理广西的民兵工作,隐约相当于广西人武部长职能的朱永,他是嫡长子,他父亲死了之后他就袭了爵,但他的弟弟呢?他父亲的妾所生的儿子呢?这样人就要看朱永的脸色,如果他这袭了爵的,讲究兄弟情份,提携一下那日子还能过;要是朱永无情的话。那这些人就得自谋生路了。
    而宫殿之中,庶出的勋贵后代。是要比嫡子多出许多来,丁一这名满天下的人物,能在他们面前说出这么一句话,无疑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条晋身之道了。当下便有十数人抢上前来,冲着丁一长揖及地道:“愿附先生骥尾!”
    事情到了这地步,丁一自然也就不可能让它失控,先述说一番四夷百姓饱受奴役,大明身为天朝,有解民倒悬之大义,极为光鲜的道理说罢,丁一又开始分析:“若听之任之,便如草原的鞑子牧民,到时被其首领纠结成军,又来祸我边陲,坏我华夏!” 偷换了一连串概念,又再抄袭起《少年中国论》来,丁某人到了如今,已当文抄公当得极为顺手了。
    最后就算他说明边陲之地,有诸般凶险,条件艰苦等等,也吓不退这样被煽得热血沸腾的年轻勋贵。至于官职,爵位,从头到尾都没提过,反而提了好几次不得克扣军饷喝兵血。对于这些人,是不用去提官职、爵位的,基本从一出生他们就在计算着这玩意了。
    只按着丁一所提,诸次斩首、拓地又得多少户的数目字,按这功劳,在朝廷里活动一下,能谋上什么官职、爵位?他们算得都比丁一快。张懋这厮是个会敲边鼓的,便说了一句:“这里说着是条汉子,等会出去了,却就缩了回去,若是有心,不妨立字为据!”于是当场有二十来人,被煽到脑子不清醒,写下自愿往云远军中效力的文书。
    过了一阵,便有兴安手下的中官领着丁一留在宫门外的一名士兵入内来,丁一与他到殿外简单说了几句,便教他出宫去,无非就是叫朱动赶制一批棉布口罩,又让李云聪取了三个军中急救包入宫中。那士兵便同兴安派来的中官一同出宫去办丁一交代的事务。
    不过这一切依然没有挣出孙太后的手心,若是这般籍着张懋的姐姐,暗中相助,就被丁一破了局,孙太后又怎算得上宫斗之中的绝世高手?
    时间渐逝,中间又用了午膳,到了午后时分,便有太监来传旨意,说是太皇太后乏了,各家命妇都有赏赐,随着命妇入宫来的宗室、勋贵后生,也都同样有赏了一些宫中的物体,只是到了丁一这边,那太监就赔笑道:“如晋少爷,娘娘教少爷先留,等下还有旨意。”
    却是教丁一留宿宫中,当然不是在后宫,而是去南宫那边和看守英宗的王骥作伴。
    连那原本在宫外等候丁一的士兵,也被恩赐入宫侍候丁一,另外太皇太后又派了八名宫女给予丁一,这回的八名宫女,可就不比当时从猫儿庄回来报信,孙太后所赐的那几个宫女一样,觉得自己是太后身边人,还端着架子。太皇太后对丁一怎么样她们看在眼里就不必提了,现时丁某人海内人望归之一身,又是少年高官,更是永镇广西和沐王府一样有着地盘,大明的藩镇,除了沐家也就丁某人真正有着实权的了……丁容城如今是多少淑女的深闺梦中人,能被太后赐予丁一,不知慕煞多少平日里的姐妹,都恨着自家缠了脚:“若不是娘娘迁就着如晋少爷,专门择着没缠脚的姐妹,奴奴末必就没这福份……唉,都是命啊……”
    孙太后的旨意,是说许久不见丁一,所以留他在宫中小住几日。就算是去南宫和王骥作伴,在场那些勋贵、宗室,也无不感叹丁容城圣眷无二。但对于丁一来说,他自然是很明白,这是布置的手段,孙太后不单是看透了他,并且毫不犹豫地吃准了丁某人。
    到了这一刻丁一才想通了,为什么刚开始他一入宫,才开口说了一声“微臣”,孙太后就要当面砸玉如意。她根本就不需要在意有没有破绽,会不会刻意,一个母亲给予儿子的关怀,特别是在这“无不是之父母”的年代,还需要什么讲究?正因为不讲究,才显得率真,正因为有着许多破绽,才显得出自于本心。
    所以不管丁一怎么想,她便是这么一套从头到尾做下来;不管丁一信不信,反正她自己是信了;而在心理上偏偏对于这种家庭温情极为贫缺的丁某人,孙太后有着强大的自信,丁某人总归会说服他自己,去相信。
    当英国公府的佳人,和其他勋贵一同离殿时,丁一对张懋说:“让你二师母上京,带多几个医生护士和药,跟为师从云远过来的士兵里,有几个只怕有些隐疾。”然后丁一又低声说了一串数字,张懋听着,眼中一亮,在嘴里低低重复了那一串数字,看着丁一点头,便对其姐说了一声有事先行,就匆匆而去了。
    当她行过丁一身侧的时候,丁某人伸手去握她的柔夷,任她如果聪明,终归是末出阁的女子,在这大堂观众之下,被丁一这么明目张胆地拉起手,也不禁脸生红霞,挣了几次没挣开,也只好抖了抖袖子遮住了两人的手,却低声嗔道:“重耳入内为申生,还要祸殃及我么?”
    这却是一句成语的出处: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重耳在受到迫害时,远去他国避难,最终成就一翻伟业,成五霸之一。而重耳的兄长申生明知是祸,还留在国内,结果就死亡了。她这么说,是指丁一不该回京,而应该如重耳一样,在外而安;如今入了京师,却就变成了将会被害的申生。
    “重耳?”丁一笑了起来,摇了摇头道,“重耳的格局太小了?”
    她听着,又去挣那被丁一握着手,却仍挣不脱,便低声道:“汝欲为公子小白么?”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
    丁一依旧摇了摇头:“始皇帝于我看来,格局都太小了,何况公子小白?你知道美洲么?那是一片流着蜜和奶的土地,丁某此生,若得志,当踏平江户,统拢美洲、非洲大陆,教大秦诸国来朝!若不得志,也当霸据美洲,方不愧来这大明活上一趟!”
    “汝须知道……”
    丁一放开了她的手,毕竟众目睽睽之下,不好太过火:“我知道,听着弹错那个音,我便知道了。”她如此聪慧的女子,能代幼弟来撑起英国公府的人物,会看不清孙太后的意思?她能让乐师弹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