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250部分

大明政客-第250部分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ì后酿成大祸,下官难辞其咎啊。”
  “苏大人一片忠心,可昭rì月啊,不简单,真的是不简单啊。”
  朱常洵甚至竖起了大拇指,表示对苏天成的赞许,可话语里面,就是不提到银子的事情。
  苏天成相信,朱常洵一定是知道募捐的事宜,府衙召开会议,来就引发了轰动,不仅仅是各级官吏,就连洛阳城的百姓,也特别关注了,疏通黄河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不传出去的,跟随而来的,也就是募捐的事情了。
  朱常洵迟迟不提募捐的事情,说明他根不想拿出来银子。
  这也可以理解,没有谁愿意缘故拿出来银子,何况不是小数目,藩王在政治上面,没有地位,所作为,所以在钱财方面,看的是非常紧的,用贪婪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看着故作沉吟的朱常洵,苏天成知道,自己必须要主动开口了。
  “福王殿下,下官和刘大人到府邸来,就是为疏通黄河一事,特意来募捐的。”
  朱常洵的脸上,再次挤出来了笑容。
  “苏大人,按说这疏通黄河,是好事情,王是应该大力支持的,可王有难处啊,朝廷给予的俸禄有限,王府邸这么多人,开支庞大,入不敷出,是在是拿不出来银子,不过苏大人有着如此的决心,王还是咬咬牙,吗、捐出来五百两银子,苏大人,你看怎么样啊。”
  苏天成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福王殿下如此的支持,下官感激不尽啊,不过今rì到府上拜访福王殿下,下官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仔细说说的,也需要一并得到福王殿下的支持啊。”
  “苏大人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就是了。”
  “开年之后,下官准备彻底规范河南府的商贾和铺面了,凡是涉及到盐铁、矿税、粮食经营等,都要悉数规范的,未经府衙许可,擅自经营者,一律视为走私贩运,府衙会扣留货物,严惩贩运者和经营者。这件事情,下官已经安排江宁营,从现在开始,进行清理,若是在清理过程中,遭遇抵抗甚至是暴乱者,视作流寇,杀赦。”
  朱常洵努力想着站起来,可就是不能够站起来。
  他脸上的汗滴,已经出来了,尽管是寒冬,尽管厢房里面的温度,不是很高。
  苏天成的这一手,异于釜底抽薪,朱常洵经营的范围很广,盐铁和矿山是最为主要的,当然了,这些经营项目,从来没有想到过给朝廷贡献一钱银子,如果说河南府清理,他所谓,但江宁营出面,xìng质就不一样了,这样一支骁勇的军队,朱常洵还是清楚的。


'正文 第四百零六章 募捐(2)'

      尽管狠得牙齿发痒了,可朱常洵的脸上,还是努力挤出来笑容。
  “苏大人一心为朝廷解忧,时刻为了河南府的发展,王佩服,佩服。”
  苏天成也是狠得牙痒痒,我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你朱常洵还能够挺得住,算你狠,以为你做的那些事情我不知道,暗线早就摸得清清楚楚,要是我真正这样做了,利用江宁营来断掉所有走私经营了,恐怕你朱常洵绝大部分的收入,都要没有了,最多就是依靠土地上面的收成。
  “福王殿下支持下官的决定,下官是非常高兴的,不过下官听到了一些传闻,颇有些担心,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下官多心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苏大人听到了一些什么啊。”
  朱常洵显得有些紧张,肥胖的脸上,终于显露出来不安,一双小眼睛也瞪大了。
  “也没有什么,就是有人说,福王殿下在经营一些盐铁和矿山方面的事宜,下官是坚决不相信的,不过也想过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故而专门上门,告知福王殿下,江宁营的将士是非常凶悍的,下官的命令下去了,他们谁都不会认的。”
  朱常洵脸上的肉微微抖动。
  “这个、这个,呵呵。。。”
  “福王殿下如此的困难,主动为河南府疏通黄河,募捐五百两银子,下官回去之后,一定要教育府州县衙门的官吏,向福王殿下学习,下官还准备向皇上奏报,福王殿下拳拳之心。亦可感动朝廷中的大人啊。”
  朱常洵脸上的肉开始大幅度的抖动了。
  “咳、咳,苏大人,王以为,这宣传的事情,就没有必要了。王拿出来五百两银子,是应该的,应该的啊。”
  “看福王殿下说的,下官还要向众多的士绅富户募捐,福王殿下带头做出来榜样,其余士绅富户。定是要向福王殿下学习的。”
  朱常洵终于绷不住了。
  堂堂的王爷,募捐拿出来五百两银子,这样的事情,还要上奏到朝廷中间去,还要在河南府传开,到时候。不用想,就知道大家会说一些什么。
  再说了,苏天成的意思,就是笨蛋也明白了,这哪里是什么赞誉啊,明明是摆着出丑的,河南府疏通黄河。王爷捐助五百两银子,这样的事情,要是奏报到朝廷去了,还不知道皇上和朝中大臣会怎么看,估计是指责声一片了。
  最恨的是清查盐铁和矿山的经营,王府要是失去了这一块的收入,每年的收入大幅度的降低了,依靠土地上面的收成,还有朝廷拨付的那点可怜的俸禄,王府真的有可能入不敷出的。到时候,只能够吃老了。
  “苏大人,明人不说暗话,你今rì到王府里来,究竟是什么目的。直说吧。”
  苏天成脸sè也严肃了。
  “下官到福王殿下府邸来,就是为了募捐事宜,下官已经说得很是清楚了,疏通黄河是浩大的工程,预计需要开支百万两左右的银子,河南府拿不出来这么多的银子,朝廷也不大可能拨付银子,可事情必须要做,所以,请河南府的诸多士绅富户,做出来贡献,众人都来募捐,包括官吏衙役,众人拾柴火焰高。”
  “百万两白银,这不是小数目,难道苏大人就有着这么大的决心,能够募捐到如此多的银两吗。”
  “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始做了,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银子若是有缺口,实在是凑不出来了,下官可以给朝廷写奏折,恳请支持,疏通了黄河,造福百姓,朝廷派人来,也可以看见,实实在在的工程摆在眼前,可若是还没有开始做,就急着向朝廷禀报,且不说能能否开工,光是如此大的费用,户部的大人恐怕都吓坏了。”
  “苏大人,你我都是明白人,王想知道,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你到王府邸来募捐,内心总是想着一定的数目,王想着,你总是要开出来价码,王觉得可以接受了,再来谈其他的条件,要是不能够承受了,至少说清楚。”
  “福王殿下如此说,下官没有什么好说的,疏通黄河,需要开销百万两以上的白银,下官已经说出来了总的数目,至于说福王殿下如何的表态,下官不敢强求,刚刚福王殿下不是说过了,捐出来五百两银子,这也算是一种表态吧。”
  朱常洵大概是有些着急了,居然站起来了。
  “苏大人,已过之事,就不用说那么多了,王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前面说到的五百两银子的募捐,是一时间的戏言,不必当真,说到疏通黄河,需要百万两以上的白银,总不可能说要求王承担太多吧。”
  “下官没有这样的意思。”
  朱常洵咬咬牙,伸出了一根手指。
  “王募捐一万两白银。”
  苏天成看了看朱常洵,依旧没有多少的表情。
  “福王殿下拿出来了这么大一笔银子,下官没有什么可说的,下官代表河南府的百姓,感谢福王殿下的慷慨。”
  “苏大人,这清理商贾商铺的事情,是不是也说说啊。”
  苏天成内心冷笑。
  你朱常洵富得流油,拿出来一万两白银,就想着占这么大的便宜,以为我是好糊弄的,你未免过于吝啬了,依照你这样的做法,河南府所有的士绅富户,能够募捐多少的白银啊。
  苏天成想到了崇祯十六年的时候,京师危机,为了能够保卫京师,朱由检亲自向满朝武大臣、皇亲国戚募捐,可惜短视的众人,为了自身的利益,置朝廷安危于不顾,皇上出面募捐,不过筹集到二十万两白银,杯水车薪,什么事情都不能够解决。
  李自成攻破běi jīng城,下令清理武官员、皇亲国戚财产的时候,竟然搜刮到了三千多万两的白银,这么多的白银,最终还是没有保住。
  如今自己遇到的,虽然不是那么紧急的情况,但也差不了多少。
  若是朱常洵哭穷,仅仅是募捐一万两白银,可想而知,河南府的士绅富户,每户能够拿出来一千两白银,算是很不错了,这样的募捐,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福王殿下,清理整顿商贾和商铺,规范河南府的市场,这是府衙做出来的决定,下官已经在安排了,福王殿下若是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尽管提出来建议,下官一定改进的。”
  朱常洵愣了一下。
  “苏大人,如此说来,这整顿的事情,一定是要做了。”
  “福王殿下若是这样理解,那就是一定要做了。”
  “苏大人,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啊,做事情也不必如此的着急,王以为,是不是缓一缓啊,包括这疏通黄河的事宜,需要大量的白银,总该量力而行啊。”
  “福王殿下,下官有个习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当初带领江宁营,以少击众,面对流寇的时候,从来没有手软,如今到河南府来了,决定做的事情,也不会退缩的。”
  厢房里面沉默了,好一会,苏天成和朱常洵都没有开口说话。
  苏天成还是佩服朱常洵的,身为王爷,地位尊贵,面对自己一个小小的知府,没有暴跳如雷,就是威胁的话语,也说得很是委婉,这很不简单了。
  看来史书对藩王的描写,确属一面之词,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苏大人,王出十万两白银,支持府衙疏通黄河。”
  苏天成看向了朱常洵,不再是那样的镇定自若了。
  十万两白银,不是小数目,若是朱常洵拿出来了十万两白银,接下来,河南府的士绅富户,就要认真考虑了,几千两银子,根就拿不出手了。
  朱常洵真的能够带头了,苏天成相信,在河南府士绅富户中,募捐五十万两以上的白银,绝没有多大的问题,加上商贾和官吏的募捐,这疏通黄河的银两,完全能够凑齐了。
  “下官代表河南府的百姓,感谢福王殿下的恩德。”
  “苏大人,王可是认真的。”
  “下官也是认真的。”
  “既然如此,这商贸之事,是不是可以谈一谈了。”
  “当然可以。”
  “呵呵,王想不到,苏大人如此的爽啊。”
  “福王殿下爽,下官当然爽了。”
  刘宗周参观了府邸,在朱常洵的儿子朱由菘的带领下,进入了厢房。
  朱由菘已经28岁了,比苏天成的年纪还要大很多的。
  和朱常洵不同的是,这个时候的朱由菘,很是英俊潇洒,举手投足之间,都显得彬彬有礼,和外界的形容,有着很大的不同。
  “菘儿,这位是河南府知府苏天成大人,来拜见。”
  “在下见过苏大人。”
  “下官见过小王爷。”
  刘宗周得知朱常洵愿意募捐十万两白银,用于疏通黄河,很是激动,连连说福王殿下深明大义,为河南府的百姓做了大好事。
  朱由菘在一边,脸上没有多少的神情,大概是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父亲愿意拿出来这么多的白银,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的看着苏天成,想着找到理由。
  苏天成也是很注意朱由菘的,这个朱由菘,是朱由检的堂兄,在朱由检自尽之后,曾经做过南明的弘光皇帝,可惜是短命的皇帝,可从这一点看,也能够证明,朱由菘是有着一定的人缘关系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正文 第四百零七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

      朱常洵安排了酒宴,苏天成和刘宗周自然不好离开。
  吃饭的时间还有一会,朱常洵安排管家,在厢房陪一会苏天成和刘宗周,说自己有事情,稍微耽误一会,接着和朱由菘出去了。
  苏天成知道,朱常洵一定是和朱由菘说今天的事情去了。
  因为有管家陪着,所以说,苏天成和刘宗周也没有多说什么。
  不过一刻钟的时间,朱常洵和朱由菘再次出现在厢房,这一次,刘宗周陪着朱常洵,留在厢房说法,苏天成和朱由菘出去走走看看。
  苏天成很想接触一下朱由菘。
  历史上的朱由菘,被描述为蠢猪,贪婪好sè,什么都不懂,做了一年的南明皇帝,后来被活捉杀掉了,可以说,名气甚至超过他的父亲朱常洵。
  苏天成对历史的描写,早就没有兴趣了,他一直都认为,那些写历史的人,总是将藩王描写成猪一样的任务,估计这些写历史的人,才是猪脑子,就算是藩王纨绔,可人家接受的教育是不少的,不管怎么说,学识水平都不是寻常百姓可以比较的。写历史的人,可以有自身的偏见,可以为某个王朝服务,但不能够歪曲起码的历史。
  大明朝这个时代,普通百姓,绝大部分都是盲,不识字不读书,将读书人看做天上的神仙下凡,尽管说藩王没有多少的政治地位,但也不是寻常官员可以接触到的,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怎么就这样了解诸多的藩王,将藩王描写的如此不堪。
  很。苏天成和朱由菘走到了后花园。
  府邸确实很大,在洛阳县城内,这么大的府邸,估计是唯一一家,就是府衙。也没有这么大的面积。
  “苏大人到河南府时间不长,河南府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我很是佩服啊。”
  “谢谢小王爷的夸奖,下官到河南府不足一年时间,没有做多少的事情,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就说今rì到府邸来,请求福王殿下募捐,也是迫不得已的。”
  “苏大人太客气了,父亲捐银子,这是应该的,父亲的封地在洛阳。一定要为河南府的发展做出来努力的,父亲一直都很关心河南府的百姓,每年都拿出来一些银两和粮食,救济百姓,不过今年不需要拿出来了,府州县都设立了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