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418部分

大明政客-第418部分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臣以为,治大国如烹小鲜,皇上眼里的大明,好比是一个垂危的病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疗的过程也是需要小心的,不能够用猛药,只能够慢慢的调养,慢慢的治理,恢复的过程自然就慢一些了,调养的过程显得非常重要了,臣觉得,如今的大明,正在慢慢的调养过程中,万万不能够着急的。”
  “苏爱卿这个比喻很好啊,朕确实有些心急,恨不得一夜之间,所有的情况都变好了,如此的急切,恐怕真的会出现问题的。”
  苏天成知道机会来了,这个时候,自己需要提出来给皇太极写信的事情了。
  “皇上,臣就是这样的想法,收复大凌河的当日,臣给皇太极写了一封信,其实是两个意思,第一层意思,我大明正在调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实力,如此的情况下,与后金决战,尚显得太早了,刚刚剿灭了流寇,北方还在恢复的过程中,若是和后金展开决战,势必增加巨大的消耗,百姓恐怕不能够承受,若是有人在此造反,情况会变得很复杂,第二层意思,是想着刺激一下皇太极,臣的想法是很实际的,皇太极有着不错的能力,对付这类人,必须要使用多重的手段,否则他是不会轻易服气的。”
  朱由检点点头,没有说话。
  “臣当时得到了情报,后金出动了十万八旗军,准备来增援大凌河城,而且已经出发了,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双方交战了,就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结束的事情了,臣恐怕要调动诸多的边军,全力和后金周旋了,臣觉得时机不成熟,故而毅然给皇太极写信了。”
  “臣的这个做法,没有及时禀报皇上,事后想来,还是有不妥的地方,这些日子,臣思考了很多,错了就是错了,臣愿意接受皇上的责罚。”
  “苏爱卿多虑了,朕也想过这件事情,主要还是有着前面的教训,苏爱卿写出这封信,确实收到了效果啊,朕听闻,后金的皇太极病倒了,虽说大凌河兵败,足够刺激到皇太极了,不过朕想,皇太极还没有这么脆弱,想必是爱卿的信函,刺激到了皇太极,换做朕,也难以承受啊,苏爱卿算计了皇太极,还在信函里面讥讽,这等的待遇,谁能够承受啊。”
  说完这些话,朱由检仰头哈哈大笑了。
  看见朱由检哈哈大笑,苏天成总算是放心了。
  “苏爱卿准备对边关进行整顿,朕这些日子,仔细思考过了,朕还有一点提醒的,我大明的诸多总兵,有些拥兵自重的味道了,虽说朝廷困难,军饷方面有所欠缺,但这些年,朝廷尽了最大的努力,基本没有欠缺什么军饷了,这些总兵,将手下的军士,看做自家的军队,这种风气是绝对不行的,需要大力整顿。”
  “臣明白了,臣也想过这个问题,若是要彻底根绝这种问题,需要对我大明军户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臣在陕西就这样做了,不过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臣以为,剿灭后金之后,可以考虑进行彻底的变革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百七十章 家人的安排'

  家里添加了人口,这样的喜事,京城的诸多官员,自然是来庆贺的,而且能够上门来庆贺的官员,都是品秩不低的,京城那些六品以下的官员,恐怕还没有资格前来庆贺的,特别是懿安皇后赐给小家伙玉佩的消息传出去之后,诸多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的前来祝贺了。
  这样的事情,苏天成不可能拒绝的,他不是拿着不讲情面的人,相反,穿越之后,对于明朝的社会,他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不是一个大共和的时代,更不是一个动辄讲人权的时代,支撑社会的精英,就是官僚士绅富户,这些人是明朝能够屹立的核心,这个阶层的利益,必须要得到保护,你不可能让农民来分田地,更不可能打到士绅富户,那样的做法就是找死,就是造反的农民起义军,也做不到这一点,时代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明朝社会,不管是什么人,接受的思想,都是儒家思想,尊卑是非常明显的,底层的农民也是接受的。
  所以说,想要建设好明朝,只能够是顺应这样的潮流,前提是保证老百姓吃饱穿暖,不至于冻饿致死,至于说保护老百姓的权力,不受到一丝的欺凌,或者说官府是完完全全为老百姓办事情的,那是空洞的理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围着一个空洞的理想去奋斗,苏天成可不会做这样的傻事情。
  穿越这些年以来,苏天成也是按照这个思维做事情的,他保护官僚士绅的利益,但强调特权思想不能够过于的严重,有钱人、有身份地位的官僚士绅,也要做出来自身的贡献。也要按照规矩上缴赋税,至于说你所有的财产,官府是必须要保护的,不能够随意的侵犯,除非你做出来了大逆不道的事情了。
  唯有按照这样的思路做事情,才有可能推进各项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思想会逐步为官僚士绅所接收,他们的权力,明显强于寻常百姓的。也就是应验了一句话,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
  朱审馨有身孕,不适合出面接待,主要是苏平阳出面招呼。
  令苏天成没有想到的是,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等人居然出面了,来到了苏府。表示祝贺的同时,帮忙接待来客。
  大家清楚,苏天成马上就要回到辽东去了,在京城的时间,不可能太长的,所以说,众多的官员,几乎都在一天到两天的时间。来到苏府庆贺的。
  酒宴肯定是要安排的,只能够是到附近的酒楼了。好在苏天成的府邸,附近就有高档的酒楼,连续三天的时间,酒楼被包下来了,招待诸多的官员。
  忙得不可开交的苏平阳,突然找到了正在酒楼陪着官员吃饭喝酒的苏天成。
  看见苏平阳过来了。苏天成连忙请洪承畴帮忙招呼众人,自己走到了隔壁的雅间,这里尚未坐人,等待下一帮的客人到来。
  “少爷,大少爷来了。”
  苏天成一时间没有听明白。
  看见苏天成有些发愣的神情。苏平阳再次开口了。
  “大少爷苏天浩来了。”
  “哦,来了几个人,刚刚到的吗?”
  “是啊,就是大少爷一人来了,没有其他人。”
  苏天成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见到这样的情况,苏平阳退出了雅间,留下了苏天成一个人。
  得知苏天浩来了,苏天成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这件事情自己没有通知家里面,苏天浩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王氏的关系,自己几乎没有和家里有什么接触,也多年没有回去过了,去年的时候,朱审烜曾经说过家里的事情,说到了苏天浩,意思是安排苏天浩做些其他的事情,总是在王府长史司,没有什么前途的,这件事情,自己当时也表态了,不过苏天浩一直都没有变动,大概是朱审烜上任之后,事情太多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苏天浩一直是王府长史司八品的纪善,这个职位几乎没有什么事情做了,朱审烜到陕西做巡抚了,山西太原的王府长史司,完全可以撤销了,只不过还有诸多朱审烜的家人,需要照顾的,所以维持下来了,这个时候,苏天浩突然到京城来了,是什么事情,苏天成当然清楚。
  苏天浩与苏天然有着很大的不同,强很多的,苏天成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大哥,并不是特别的排斥,但也说不上关心,毕竟自己穿越到苏天成这具身体里面,本来就没有太多的亲情的,何况这句身体,以前遭遇到了很多的轻视。
  回到府邸之后,苏天成没有马上到大堂去,径直来到了朱审馨的房间里面。
  朱审馨知道苏天成来的目的,苏天成刚刚进来,她叫身边的丫鬟出去,不要让任何人进来,丫鬟点头出去了。
  “夫君,妾身知道你是什么事情来的,大哥到京城来,是妾身派人去告知的消息,妾身也是想着,这么大的事情,一定是要告知的,前些年,四处颠簸,没有能够固定下来,所以前面都是没有说的,这一次,妾身做主了。”
  苏天成轻轻叹了一口气。
  朱审馨这是好心,自己的遭遇,她是不可能知道的,想到的还是孝道,所以派人通知了苏天浩,估计苏天成经过了思索,毅然决定来到京城,至于说父亲和王氏是不是知道这个消息,还不是很清楚的。
  “夫人,我知道了,还是要谢谢你的,这些年,我一直都没有与家里联系的。”
  “夫君,妾身看出来了,有些事情,妾身是明白的,不过妾身觉得,不管怎么说,家里还是要兼顾到的,夫君位高权重,能够照顾到家人的地方,妾身是完全支持的。”
  “好了,你歇息吧,我去见见大哥。”
  苏天浩被带到书房的时候,显得非常的拘谨,他一直在太原的王府长史司,虽然说日子过得舒坦,但见到的官员是有限的,长史大人不过是五品的品秩,甚至比不上苏家以前的家人苏平阳等人了,人家苏平阳都是四品的知府了,来到了京城,进入苏府的时候,看见了那么多高官,他自然觉得拘谨的。
  至于说在苏天成的面前,他更是不可能放肆的,尽管自己是大哥,可苏天成已经是朝廷从一品的官员了,这是他在山西不可能见到的官员。
  家里的往事,苏天浩都是清楚的,这些年过去了,随着苏天成地位的提升,苏天浩也感觉到了,母亲的短视,造成了如今的结局,父亲的日子过的很是舒坦,也就不去想那么多了,平凉府城的任何人,都是不敢得罪苏家的,包括知府大人,每年都是要家里去拜访的。
  接到了朱审馨派人送来的消息,苏天浩第一反应,是自己前往京城去,这件事情暂时不要告诉父母和二弟,免得坏事了。
  “大哥,不要紧张,坐下说话吧,苏叔,出去招呼客人吧,就说我有事情,耽误一会。”
  苏平阳看了看苏天浩,眼神有些复杂,点头出去了。
  苏天浩显得更加的局促,坐下的时候,身体挺得笔直,双腿也是紧绷的。
  看见这样的情形,苏天成的心里突然有些不好受了,不管怎么说,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自己穿越到了这具身体里面,对于父母兄弟,总是有着一些责任的,若是自己总是计较过去的事情,或者以穿越之后,没有多少亲情来自我搪塞,良心还是不安的。
  “父亲、大娘和二弟知道这件事情吗?”
  苏天浩看了看苏天成,显得有些吃惊,想不到苏天成会问到父母和二弟。
  “他们还不知道,我知道了消息,独自赶来了。”
  苏天成点点头。
  “这些年过去了,我一直都没有回去,家里人都还好吧。”
  “都很好。”
  看着苏天浩拘谨的神情,苏天成知道,自己还是要为家里做一些事情了。
  “大哥一直在王府长史司吗?”
  “是啊,这件事情,还要感谢。。。”
  苏天浩竟然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苏天成了,叫三弟吧,怕人家不满意了。
  苏天成微微摇头。
  “我知道了,去年晋王殿下和我说过你的事情,总是在王府长史司,也蹉跎了,这次到京城来了,一路也很辛苦,暂时留下来吧,我来想办法,帮你重新某个职位。”
  苏天浩连忙站起来,准备给苏天成行礼了。
  苏天成也站起来了,拉住了苏天浩。
  “都是自家兄弟,就不要来这一套了,到了这里,随便一些。”
  苏平阳进来了,原来是刘宗周、黄道周和杨嗣昌等人来了,这一下,苏天成必须要出面了,不出面说不过去的。
  他准备离开书房的时候,看了看苏天浩,忽然想到了什么。
  “大哥,你跟着我一道去,见见这些大人,表现不要如此的拘谨了。”
  苏天浩连连点头,眼睛里面充满了感激,他很清楚,跟着去见这些大人是什么意思了,看来日后回到家里,必须要好好和母亲谈谈了,若是还按照以前的态度来行事,吃亏的自己,三弟苏天成还是很大度的,没有计较那么多,要不然自己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凌河城的建设'

      (感谢读者大大的支持,新的一月到来了,我一定继续努力的。)
  离开京城之前,苏天成安排好了家里的事情,苏天浩到刑部做事去了,这也是杨嗣昌到苏府祝贺的时候,见到了苏天浩,听到苏天成说苏天浩在王府长史司,做了好几年的纪善,本来就是国子监的监生,这样有些委屈,加之自己事情很多,很少关心家里的事情,杨嗣昌当即就表态了,说这样的人才应该到京城来做事情,推荐到刑部去,刘宗周和黄道周等人都在现场,这样的事情办起来,速度就很快了。
  苏天浩出任了刑部正八品的照磨,照磨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卷宗,以及对本部门的开支进行审计,官虽然小,但职责不轻,这个位置非常锻炼人,可见杨嗣昌推荐的时候,也是花费了心思的,再说京官和地方官员还是有所不同的,京官的八品,相当于地方上面的七品官,而且京官的升迁空间大很多的。
  六月初一,苏天成赶到了大凌河城。
  大凌河城的建设,接近了尾声,火炮的攻击,仅仅是损坏了部分的城墙,修复起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只是驻守在大凌河城的三万将士,时时刻刻都是高度戒备的,江宁营的斥候,每天都在距离大凌河城十数里的地方侦查,防止后金鞑子发动攻击。
  祖大乐亲自参与建设,每天和军士一样,背石头,从锦州过来的泥瓦匠,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祖大乐催的很是急促,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对大凌河城的修复工作。
  因为祖大乐亲自参与了劳动,所以军士是不会怠慢的,建设的速度很快。半个月之后,主要的任务就是修复城墙的内外墙了。
  大凌河城内的粮草,悉数都留下来了,这些粮草,足够三万大军五个月左右的用度了,当初攻下大凌河城之后,苏天成就下了命令。粮草全部都留下来,驻守大凌河城的,以步卒为主,只有少量的骑兵。
  苏天成现在考虑的,重点是加强边关的建设,这个建设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辽东,山西大同、榆林、宁夏等地,包括山东的登州、莱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