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639部分

大明政客-第639部分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部署全部都贯彻下去了,七万江宁营将士,分为了两部分,洪承畴带领四万将士,负责直接的围剿和厮杀任务,苏天成带领三万将士,负责阻止前来增援的后金鞑子,同时堵住后金鞑子的撤退道路,这样的安排,可谓中规中矩,不会出现什么差错的。苏天成很清楚,真正到了厮杀的时候,还是要考验军队真正的战斗力的。
  这个时候,相信孙传庭也快要接到命令了,从时间上面来计算,孙传庭应该要抵达连云岛了,估计应该发起进攻了,一旦孙传庭抵达指定位置,苏天成所部署的伏击圈,就完全连成一片了,前来增援的后金鞑子,将要面对六万阻击的江宁营将士,想要突破这两道防线,增援被重重包围的后金鞑子,几乎没有什么可能性。
  后金鞑子正在加快行进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之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斥候了。刘铁汉歇息了一个多时辰之后,再次带领斥候,前去侦查情况,等到苏天成准备阻止的时候,刘铁汉早就出发了。
  多铎满怀信心,大军加快行军步伐。半天的行军,一直都是非常顺利的,没有遭遇任何的问题,这更加的令多铎认为,偷袭盖州的不过是江宁营的小股部队,可能是因为自己前期的疏忽,导致江宁营派出斥候侦查到了情况,所以迅速撤退了。
  幕僚的建议,多铎没有忘记。那就是给济尔哈朗禀报的事情,大军行进了六十余里地了,这里距离盖州城一百多里,距离李家村不过五十里左右的距离了,这个时候,多铎终于决定了,让身边的亲兵,前去禀报济尔哈朗了。
  亲兵的速度当然不一样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之内,就可以抵达海州。禀报相关的情况,就算是济尔哈朗提出来异议,待到命令下达来的时候,至少也在两日之后,这么长的时间,加快行军速度的大军。早就进入到江宁营所控制的区域之内了。
  多铎最为担心的还是济尔哈朗的反对,济尔哈朗很是谨慎,考虑问题细致是优点,但想着事事都是那么周全,这其实是不可能的事情。打战就是要冒险的,成功细中取,富贵险中求,这世上,本就没有不冒险可以达到的目标。
  崇祯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公元1642年。
  这是一个被史书大写特写的日子,也是苏天成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
  苏天成带领的三万将士,埋伏在距离李家村二十多里的山里,一条大路穿山而过,手持望远镜的苏天成,看着后金鞑子的先头部队和大部队从山中大道通过,那一刻,他是非常激动的,后金鞑子的人数的确不少,要是能够全歼这股后金鞑子,将给与皇太极沉重的打击,想要彻底击败这股后金鞑子,江宁营面临的压力也是不小的。
  渠清泽、刘铁汉等人,都在苏天成的身边,后金鞑子还在经过这段山路的时候,苏天成就直接提出来要求了。
  “刘铁汉,带领五百斥候营的将士,前去增援洪承畴,听从洪承畴的安排,我的建议,擒贼先擒王,斥候营的主要任务,依旧是擒获后金鞑子的首领,不要过多的参与到厮杀之中,刘铁汉,你将我的这个建议,直接给洪承畴说,我在这里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刘铁汉庄重的行了军礼,一言不发,转身离开了。
  洪承畴亲自守在炮兵营的阵地。
  野外作战,炮兵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给予后金鞑子毁灭性的打击,这个经验,从多次的战斗之中,已经表现出来了,这一次是江宁营征伐后金鞑子最为重要的一次战斗,相关的情况,斥候源源不断的禀报了,估计这一股斥候,人数在三万人左右,这已经是后金鞑子十分之一的兵力了,而且其中还有满八旗之中的镶白旗,按照后金鞑子战斗力的传闻,正白旗与镶白旗,是最为骁勇的军队了。要是全歼了这一股的后金鞑子,海州方向的情况,将要发生重大的变化。
  刘铁汉带着斥候营将士赶过来的时候,洪承畴很是奇怪,还没有等到刘铁汉开口,他就毫不客气的训斥了。
  “刘铁汉,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个时候,你应该守在大帅的身边,大帅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事宜,战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斥候营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更好的保护大帅,如此关键的战役,大帅不能够出现丝毫的问题。”
  “禀大人,就是大帅命令属下过来的,大帅说了,属下的任务,依旧是在战斗开始之后,擒获后金鞑子的首领,大帅命令属下,听从大人的安排。”
  洪承畴微微点头,脸上出现了感慨的神情。
  “大帅历来都如此,每到关键时刻,都不顾及自身的安危,我也说过好几次了,记得在夔州的时候,我是心里在滴血啊,那么危险的情形,要是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啊。”
  刘铁汉没有参与到那么多的商议,对全局的情况,并不是特别清楚。
  “大人,属下以为,这一股的后金鞑子,不过三万人,没有太大的危险啊。”
  洪承畴瞪了一眼刘铁汉。
  “我这里是没有什么危险,四万人对阵三万人,还有炮兵营,搞好进攻和厮杀就可以了,暂时不需要考虑其他的事宜,可大人那里的压力是不一般的,这一次的战斗,不同于以往,不是几个时辰就能够结束的,有可能持续两日以上的时间,你想想,驻守在海州的后金鞑子,人数超过十万人了,要是这一股的后金鞑子遭遇了危险,驻守海州的后金鞑子,还不是要拼命的救援啊,大人那里,遭遇的压力是最大的,只有三万人啊,孙传庭指挥水师,任务是围住盖州城,暂时不会参与到阻击后金鞑子的任务之中来,驻守盖州的后金鞑子,人数不是很多,到时候驻守耀州和海州的后金鞑子,倾巢出动,那才是最危险的时候啊。”
  洪承畴说出来这番话,刘铁汉的脸色发生变化了,想不到负责打伏击的苏天成,遭遇的危险是最大的,这样的时候,苏天成将他排到洪承畴的身边来,显然是没有顾及自身安危。
  可要撤回去也不现实了。
  “大人,属下真的不知道,大帅会遭遇如此危险的局面啊。”
  “我知道,这不怪你,我也是这样预测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帅绝不能够有任何的闪失,你既然来了,就在我的身边,进攻开始之后,抓住最好的机会,带领斥候营的将士,擒获后金鞑子的首领,我们这里的战斗越是迅速,大帅就越是安全的。”
  后金鞑子全部通过了之后,苏天成迅速开始部署了。
  这个时候,他们可不能够继续守在山上了,那没有任何的作用,他率领的三万人,可不是打伏击的,距离大路也是很远的,避免被后金鞑子发现,一旦后金鞑子进入到伏击圈里面了,所有将士就要在道路中间固守了,而且还不能够在大山之中固守,必须在开阔地带,修建好防御的阵地,一方面堵住后金鞑子撤退的道路,一方面阻拦前来救援的后金鞑子。
  防御阵地也不是很复杂,以火炮和相应的沟壕为主,后金鞑子几乎都是骑兵,步卒不是很多,这些沟壕能够有效的迟滞后金鞑子前行的步伐,让他们长时间处于火炮的攻击范围之下,后金鞑子曾经用这一招来对付增援的明军,在大凌河之战以及萨尔浒之战的时候,都曾经用火炮击溃前来增援的明军,如今江宁营的火炮,异常的犀利,用来对付后金鞑子,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江宁营将士的行动是异常迅速的,火炮迅速被架设到早就勘察好的位置,部分的军士开始打下木栅栏,依照军营构建的形式,设立好防御的工事,更多的江宁营将士,开始挖沟壕,这些沟壕可以最大限度的迟滞骑兵的行进速度。
  中军帐很快被搭建起来了。
  苏天成的脸上,一直都带着微笑,他的这种神情,影响到了江宁营将士,众人都感觉到了放松,主帅胸有成竹了,接下来的战斗一定会很顺利的,江宁营一定能够彻底剿灭这一股的后金鞑子,取得最终的胜利。(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二十章 致命的疏忽'

      汉八旗的固山额真金砺,亲自带领先头部队,作为一名旗主,虽说是汉八旗的旗主,可称为先头部队的指挥官,这样的情况还是很少见的。。金砺是汉人,标准的汉人,而且是大明的武进士,早年曾经镇守辽东,崇祯二年就投降了后金。要说金砺还是有些本事的,投降后金之后,被编进了正黄旗,因为战功,被提拔为正黄旗的甲喇额真。
  汉八旗组建之时,金砺被抽调到汉八旗,成为正蓝旗的旗主。
  汉八旗的旗主,全部都是骁勇善战的将军,曾经都有过在满八旗奋斗的经历,若说他们之中,有很多人是大明的降将,可投降后金之后,这些人的心思早就变化了,不论是入关作战,还是在辽东的厮杀,他们的表现,甚至毕满人更加的冷酷,下手丝毫不留情,至于说汉八旗的将士,绝大部分都是辽东汉人,这些人也一样,是坚决拥护后金和皇太极的。
  这样说起来,汉八旗的战斗力一点都不弱,尽管汉八旗组建的时间很短,可起点很高,和曾经的满八旗组建,有着截然的不同,平rì的训练也很是严格,刚刚组建的时候,就参加了很多的厮杀,辽东那次重大的胜利,汉八旗是立下了巨大功劳的。
  金砺带领先头部队,这是多铎亲自点将的,金砺必须要服从命令。
  满人之中,不可能没有一丝的矛盾,尽管说满人权贵。在重大和原则xìng问题上面,都是服从指挥的。顾全大局的,但在具体cāo作的过程中,这种不满,还是会体现出来的,落实到金砺的头上,就有些明显了。
  金砺以前是正黄旗的甲喇额真,是绝对效忠皇太极的,而且成为了汉八旗的旗主之后。也是唯皇太极马首是瞻,皇太极立豪格为皇太子,金砺坚决支持,专门呈上奏折,再一次的表示了忠心,这种行为,在皇太极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但在多尔衮与多铎看来,却是难以容忍的。
  从海州发动进攻,济尔哈朗与多铎商议的方案,是多铎率领五万人进攻,这五万将士的组成。就是满八旗之中的镶白旗全部将士和汉八旗之中的正蓝旗全部将士,包括一部分的汉军,遗憾的是皇太极限制了多铎率领的军队人数,只允许多铎率领三万人发动进攻,多铎只能够服从圣旨。人数压缩了,不可能率领两旗所有的将士。所以出发的时候,多铎率领的三万人之中,包括汉八旗正蓝旗全部的将士,满八旗镶蓝旗的八千将士,两千汉军。
  多铎这样的安排,当然是有私心的,从海州方向发动进攻,面对的是江宁营,伤亡肯定是很大的,作为旗主,多铎当然想着能够尽量保全镶白旗,这是资本,让汉八旗去承担主要的进攻任务,一举两得,伤亡的是汉八旗的军士,功劳还是自己的。
  多铎必须要严格控制金砺,毕竟金砺是旗主,若是总和手下的军士在一起,谁知道金砺会不会有其他的想法,或者将所有的部署和战斗情报,私下里禀报给皇太极或者是济尔哈朗,由汉军组成的先头部队被打垮之后,多铎马上做出来了安排,让金砺率领两千的先头部队,这也是说得过去的,表示了对先头部队的重视,况且两千的先头部队,重点也是汉八旗的军士组成的,只有少部分满八旗的将士。
  金砺不敢有丝毫的异议,可内心是不舒服的,不管怎么说,身为汉八旗的旗主,至少应该成为多铎的副手,若是在发动进攻的时候,成为先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被派遣为先头部队的指挥官,指挥着两千将士,这岂不是大材小用了。
  消极的情绪,肯定是需要有地方发泄出来的,金砺不敢开口说,只能够是在下属的面前发脾气,先头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侦查,金砺的要求非常严格,安排部署的任务,手下的将士,认为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譬如说一天时间之内,必须要侦查清楚方圆百里地的所有情况,做出来详细的禀报,保证大军能够顺利行军,侦查可不是行军,需要观察周围的情况,需要做出来分析和判断,方圆百里的地方,至少分为三个方向,前面的侦查是最为重要的,左右两边的侦查也必不可少,只有后面不需要侦查,既然不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那就只有忽悠了,禀报一切都是正常的。
  好在大半天的行军过去了,没有出现任何的情况。
  先头部队经过李家村的时候,金砺触景生情,曾经的先头部队在这里住宿,结果遭遇江宁营的围剿,回去的只有一百来人了,跟随大军出征的汉军,基本全军覆没,作为汉人,金砺还是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汉人不管怎么努力,在大清国都是不受待见的,都是满人的奴隶,在战场上面,也最容易成为炮灰。
  先头部队到了交战的地方之后,金砺下了命令,妥善安葬所有阵亡的兄弟,手下的军士挖了几个大坑,将尸首扔进了大坑里面,集体埋葬了。
  在这个过程之中,多铎身边的亲兵赶过来了,脸sè很是不好看,大概是觉得金砺有些不务正业,先头部队的任务是侦查,金砺没有理睬亲兵,我行我素,亲兵也不好说什么,人家埋葬兄弟的尸首,要是在这个时候开口训斥了,恐怕会引发众怒。
  不过亲兵回去之后,可不会为金砺说好话了,添油加醋的说金砺耽误时间,以埋葬阵亡兄弟尸首的事情,开笼络军心,亲兵每天都在多铎的身边,知道多铎忌讳的是什么,果然,在听到这些禀报之后,多铎的脸sèyīn沉了,要求亲兵再次去督促金砺,要求金砺履行自身的职责,不要耽误了大事情。
  带着多铎的令箭,亲兵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再次赶到了先头部队,毫不客气的训斥了金砺,要求金砺赶快侦查沿路的情况,保证大军行军的安全。
  金砺肺都要气炸了,可没有地方发泄,总不能够对着亲兵发火,人家手里有多铎的令箭,要是对着亲兵发火了,就是对多铎发火,真的惹恼了多铎,按照大清国的条规,战时的时候,统帅可以做出来罢免军官的决定,不管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