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770部分

大明政客-第770部分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陈新甲和王道直两人同时露面,就不是什么好的情况了,一般人都可以想到,若是两人有归顺大晋王朝的意思,绝不会同时露面。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柳敬亭开口了。
  “在下柳敬亭,敢问两位大人。。。”
  一个身材稍胖的开口说话了。
  “这位是陈新甲大人,本官王道直,听闻你要见我们,有什么事情,不妨直接说出来吧。”
  柳敬亭仔细的看了看两人,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已经感觉到,今日的商谈,恐怕没有什么希望了,弄得不好,自己不一定能够保住性命。
  “在下前来拜会二位大人,主要还是请二位大人认真考虑一下,是否归顺朝廷,免得出现玉石俱焚的后果。。。”
  “好了,若是为这件事情前来,你就不必多说了,本官与王大人世受皇恩,岂能做出来背叛的事宜,若不是考虑到你的身份,本官早就不客气了,不过夜已深了,外面盘查很是严格,为了安全起见,柳先生就留在这里过夜吧。”
  陈新甲说完这句话之后,没有看柳敬亭,转身离开了。
  王道直看了柳敬亭一眼,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也转身离开了。
  柳敬亭的脸色变化了,他知道自己被关押起来了,什么时候能够离开这里,甚至是不是还能够见到外面的阳光,都是说不准的事情了,按照规矩来说,两国相交不斩来使,或许是考虑到了这一点,陈新甲与王道直没有马上动手,可谁知道后面的情况会如何,再说自己还有不少的感悟,想着给皇上禀报的。
  柳敬亭当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必须要献出生命的时候,他也没有办法。
  天亮之后不久,驻扎在静海的渠清泽,就知道了柳敬亭被抓起来的情况了。
  渠清泽气得脸色发白,匆匆赶来给苏天成禀报了。
  苏天成的脸上,到没有什么表情,听完渠清泽的禀报之后,慢悠悠的开口了。
  “居然出现了这等的情况,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置。”
  “皇上,臣以为,陈新甲和王道直也太狂妄了,不愿意归顺,那就真刀真枪的厮杀,看看谁的实力更强,如此的扣押柳敬亭,算是什么事情,臣建议马上对天津城池展开进攻。”
  渠清泽没有直接说到柳敬亭的性命问题,其实柳敬亭进入天津,本来就意味着危险,上次进入南京城也是一样,这是很有可能丢掉性命的事情,总不能够要求皇上直接保全柳敬亭的性命吧。
  苏天成轻轻的摇头。
  “让天津城内的暗线告知陈新甲和王道直,两国相交不斩来使,这是起码的规矩,若是他们二人不按照这样的规矩来,今后也就不要怪朕不讲规矩了,他们不要以为不在乎自身的性命就无所谓了,更不要以为朕不在乎柳敬亭的性命,他们不是还有家人吗,可以明确的告诉两人,战场上的厮杀,不管死伤多少人,那是捉对厮杀,那是为了自家的主子,不牵涉到个人的恩怨,但若是他们斩杀了柳敬亭,朕就发誓斩杀他们的家人,为柳敬亭报仇,你可以将这个观点明确告诉陈新甲和王道直。”
  渠清泽点点头。
  “皇上,臣建议让他们马上将柳敬亭送回来。”
  “可以,不过也不要逼得太过了。”
  渠清泽转身出去安排去了。
  苏天成陷入到沉思之中,他根本不会想到,陈新甲和王道直会做出来这样的选择,大军驻扎在静海已经有一天的时间,迟迟没有准备发动进攻,就是考虑到柳敬亭去说服的事宜,若是能够不动干戈,那是最好不过的,想不到陈新甲和王道直如此的忠心。
  内心深处,苏天成并非那么的痛恨陈新甲和王道直,换位思考,自己若是遭遇了窘境,下面的官吏纷纷都自寻出路了,内心也未必好受,什么是真正的忠义之士,那就是在危难的时候,依旧能够不离不弃的,陈新甲和王道直的表现,从这个层面来说,也是很正常了。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大明朝廷已经是日薄西山,横空出世的大晋王朝,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强于大明王朝的,这一点已经不需要证明了。
  对陈新甲,苏天成没有太多的印象,应该说朱由检是非常信任陈新甲的,要不然当年也不会任命陈新甲为辽东巡抚,去指挥反攻后金鞑子的战役,可对于王道直,苏天成还是感觉到惋惜,王道直在南直隶的时候,声誉还是不错的。
  洪承畴等人进屋的时候,苏天成已经做出了决定。
  “洪承畴,朕建议,大军今日做好一切准备,明日开始进攻,计划用两日的时间,清除天津城池外面的一切障碍,腊月二十四之前拿下天津城池,让诸多的将士好好过个小年。”
  “臣遵旨。”
  洪承畴正准备出去安排的时候,苏天成再次开口了。
  “柳敬亭被陈新甲和王道直抓起来了,朕刚才建议,不要逼迫太急,看样子这件事情不能够耽误,你可以派使者直接告诉陈新甲和王道直,让他们立即放了柳敬亭,还可以告诉他们,江宁营大军明日开始进攻,让他们做好一切的准备。”(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天津决战(5)'

  见到了叩头痛哭的柳敬亭,苏天成没有多说什么,嘱咐要柳敬亭好好歇息一下,这个时候义军是深夜了,江宁营大军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柳敬亭擦干了眼泪,皇上一定要救他的事宜,他完全清楚了,若不是皇上说出来这样的狠话,他也不要想着能够离开天津了,江宁营贡献天津之时,他也无法活命了。
  柳敬亭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他赶忙禀报了在天津城内看见的情况,同时说出来了自身的判断,认为江宁营拿下天津城池,问题不是很大,不要看驻守天津的明军人数不少,可没有多大的斗志,也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这样的军队不可能有着强大的战斗,也不可能坚持多长的时间,遇见一点点的挫折,就会很快的崩溃。
  苏天成听得很仔细,一边还在不断的点头。
  天津的防御工事,斥候早就摸得清清楚楚了,吸取了进入北直隶初期的教训,刘铁汉后来都是亲自参与侦查,身居高位的刘铁汉亲自参与到侦查之中,这对于斥候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也是最大的刺激和鞭策。摸清楚的情况,悉数给苏天成和洪承畴禀报了,这也令洪承畴下定了决心,马上开始进攻。
  如今听到柳敬亭说的情况,更加促使洪承畴下定决心,马上展开进攻。
  陈新甲和王道直退回到天津之后,尽管说在沧州之战中,遭遇到了重大的损失,而且多尔衮也擅自带领后金鞑子撤走了,但云集在天津周边的,毕竟还有二十余万大军,若是固守天津城池。这么多的军士还是绰绰有余的,再说陈新甲吸取了教训,不会与江宁营展开大规模的野战了,他想到了曾经的袁崇焕,也是带领大军,苦守宁远城。不也打败了后金鞑子的多次进攻吗,不错,江宁营的火炮很是犀利,攻城拔寨能够起到重大的作用,但这么长时间以来,陈新甲也了解到了,苏天成是不会轻易毁掉一个城池的,再说了,天津城内这么多的老百姓。若是江宁营不顾一切的轰炸,造成了无数平民百姓的死亡,这样的后果,已经是大晋皇帝的苏天成能够背负起历史的骂名吗。
  天津因为地位重要,城池也是建的非常牢固的,抵御火炮的攻击,也是能够起到很不错的作用的,陈新甲和王道直率领大军进入天津之后。没有做其他的事情,在短短的几天时间之内。检查了城墙的情况,进行了紧急的修缮。
  凭着这些准备事宜,陈新甲还是有着一定的信心的。
  当然,苏天成也有可能绕过天津,直接去攻打京城,那样的情况之下。皇上就有可能直接调集辽东边军,护卫京城,抵御江宁营了,京城的城池更加的牢固,轻易是攻不下来的。若是辽东边军与江宁营形成了对峙,陈新甲就可以率领大军,从后面攻击江宁营的,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以及一些明军联合起来,足有近五十万人了,这么多的兵力,难道说还会惧怕江宁营的骁勇吗。
  故而陈新甲在部署兵力的时候,天津城池外围,放置的兵力是很少的,而且放置的都是卫所军队,城池之外的兵力总人数只有区区的三万人,这三万人,绝大部分都是靠近城墙的位置,遇到了紧急情况,可以迅速撤回城内,固守城池。
  柳敬亭前来劝降的时候,陈新甲也有一丝的犹豫,从长远的情况来说,大明朝廷是无法抗拒的,明眼人都是清楚的,大明朝廷的覆灭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根本不可能抗拒大晋王朝,且不说富庶的南方悉数被大晋王朝所占领,就算是北方,剩下的也就是北直隶一带了,陕西和山西等地,根本保不住,如此的情况之下,朝廷靠什么来维持。最要命的是,苏天成称帝,天下的读书人,看法不一,并非都是反对的声音,从舆论上面来说,苏天成是得到了支持的,登基之后,也就能够很好的署理朝政。
  但陈新甲不会这样做,皇上的恩典,他无法忘却,当初在辽东的时候,遭遇惨败,回到京城,被关押在大牢里面,陈新甲根本没有辩解,损失了好几万的辽东边军,而且还让辽东边军骁勇的将领祖大乐捐躯了,这些事情,他不会忘记。想不到皇上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反而让他出任了内阁次辅,再次掌握了大权,如此的情况之下,他若是背叛朝廷了,就真的是不忠不义之人了。
  至于说为什么没有斩杀柳敬亭,陈新甲倒不是为了家人考虑,既然大明朝廷有可能覆灭了,覆巢之下无完卵,家人都丧命了,也没有多大的了不起,关键是王道直的态度,王道直坚持要放走柳敬亭,认为不能够斩杀柳敬亭,也不能够押解到京城去,其实这个时候,明军根本无法将柳敬亭押解到京城去了。
  遗憾的是,陈新甲自己的决心很是坚定,可他不能够控制几十万军士的心思,包括王道直的想法,他都是无法控制的。
  天亮之后,贺人龙与刘文秀率领先头部队开始进攻了。
  两人率领两万大军,目的是清理外围的明军,计划是用两天的时间。
  可惜战局的顺利,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进攻刚刚开始,外围的明军就不要命的往城池的方向逃走,跑的比兔子还要快,所有构筑的工事,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江宁营将士甚至连与对手厮杀的机会都没有。
  进攻从辰时开始,不要午时,外围所有的据点都清理干净了。
  贺人龙与刘文秀憋着一肚子的气,他们带领江宁营的将士,根本就不是在打战厮杀,而是在行军,大军一路开过去,还没有开始准备冲锋,火炮也来不及发射,人家转身就跑掉了,追赶也是有困难的,到处都是挖出来的沟壕,稍微不小心,连人带马陷进去了,非死即伤,而且一些沟壕里面还插着竹签子,贺人龙只能够命令将士,就地取土,将这些沟壕掩埋起来,一些实在难以掩埋的沟壕,就在上面做出来明显的标记。
  午时刚过,贺人龙与刘文秀率领的先锋部队,距离天津城墙只有两里地了。
  远处高大威武的城墙,已经能够看得很是清楚,护城河的桥吊起来了,城墙上面密密麻麻的守着全副武装的明军。
  洪承畴接到禀报之后,有些猝不及防,他压根没有想到,这么快的时间,就清除掉了外围的据点,皇上的意思,马上就要过春节了,为了避免大的伤亡,进攻的时候不要着急,尽量爱惜将士的生命,宁可进攻的速度慢一些,但也没有想到,明军居然放弃了抵抗,直接就逃回城池里面去了,可见明军的士气,已经低到了极点了。
  洪承畴进入屋内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苏天成首先开口了。
  “情况朕已经知道了,想不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形,陈新甲一心想着抵抗,估计也没有想到,麾下的明军根本就没有斗志了,如此的情况之下,可以马上攻城了。”
  “皇上,臣建议。。。”
  “洪大人,可不要说建议的话,你是主帅,直接做出来决定就是了。”
  “臣遵旨,臣的想法、不,臣的决定就是按照攻打大凌河城的方式,来攻打天津,既然明军没有丝毫的斗志,所依靠的无非是坚固的城墙,臣以为,炮兵营集中火力,炸毁一部分的城墙,将士们沿着被炸出来的缺口,冲进城池之内,想必明军不会做多么顽强的抵抗。”
  苏天成轻轻点头。
  “这个办法不错,不过朕要提醒你,城内的明军总数超过二十万了,不要有轻敌的思想,大同边军还是有着一定战斗力的,朕还是那句话,能够避免伤亡的情况之下,尽量减少伤亡,其余的部署,你做决定。”
  江宁营大军很快行动起来了,炮兵营选定了合适的位置,架设起来火炮,炮口全部都朝着南门的方向,他们的职责是炸平护城河,将城墙炸出来一道的缺口,这个责任也是不轻的,能不能完全达到目的,还是说不准的事情。
  将士也动起来了,十几万江宁营将士,分为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一共是四万人,以精锐的骑兵为主,在火炮停止轰炸之后,展开进攻,第二梯队是五万人,在第一梯队进入到城池之后,紧跟着冲进去,主要是预防进入到城池的兵力不足,剩余的将士编为第三梯队,属于预备队的作用,除非发生特殊情况,否则第三梯队是没有什么具体作战任务的。
  第一梯队的指挥官是孙传庭,艾能奇和李定国协助,这一次孙传庭总算是如愿了,能够带领将士,首先冲进城池里面去,也算是圆梦了,一直呆在大沽口,没有能够厮杀,想起来很是遗憾。
  第二梯队的指挥官由洪承畴亲自担任,贺人龙与刘文秀协助。
  第三梯队的指挥官由刘铁汉担任。
  大军部署很快完成,翌日就要开始进攻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天津决战(6)'

  天黑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子,王道直回到了小院,准备歇息了,其实他也不可能好好的歇息,江宁营虎视眈眈,马上就要开始进攻了,如此关键的时刻,怎么可能歇息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